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文化 > 正文

望都县—文物遗存

更新时间:2012-09-24 17:15:00点击次数:298283次

全县已发现古文化遗址13处,古陵墓遗址13处,古城遗址2处和多处古牌坊、祠宇、碑等。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商周时期文化遗址

主要分布在北合村、西阳邱两村。共30多万平方米。这一时期暴露物为陶片、泥质灰陶鬲足、夹砂红陶鬲片、鼎足、鬲残片等。

战国时期文化遗址

主要分布于常早、所药等村,文化层距地表约50厘米,层中含泥质灰陶豆、夹砂红陶、夹蚌红陶、石铲残片等,暂定为战国遗址。

汉代文化遗址

主要分布在固店、东白城、固现、安庄、西后营、西堤、南无等村,文化层合计200多万平方米。遗存文物主要有含泥质灰陶壶、夹砂红陶、陶罐、陶片、绳纹陶片、环形底陶罐、鹿角碎骨、石斧等。

宋金时期文化遗址

主要分布在东任疃、侯陀等村。暴露遗物主要有陶片、瓷片、粗瓷瓶、白瓷碗、五棱白瓷罐等。

尧母陵遗址

尧母陵位于望都县城东南,修建于东汉时期,历代均有重修。民国初年,尧母陵规模宏伟,四周砖墙护卫,周长380多米,有陵庙、陵墓、正殿、朝房等建筑。正殿奉尧母神像。前廊石碑阳篆刻“尧母陵”,字径1米,为明万历年间蕲水司农部郎朱期昌篆,碑阴刻杨绍程撰文。傍竖明朝知县原秉谦碑赞:“惟天生母,惟母生尧。都山自拱,滱水来朝。荒祠寂寂,遗像萧萧。仑奂庸饰,金碧庸雕。俨兹圣母,重兹有陶。禋祀勿替,灵爽于昭。”殿西侧约50米,有墙相隔,矮架木坊横额书“尧母陵”。东有碑一通,清康熙年间尚书汤斌撰文。陵墓周长10米,高10米。明朝嘉靖皇帝、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曾来此祭祀。现仅存后面的围墙,称五峰楼。1985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尧帝庙遗址

位于望都东关村。元朝至正三年(1337),建于县城北,元侍读学士郝经撰碑。明万历三年(1575),因庙规模狭隘,遂移建于城东尧母陵右侧。万历二十三年(1595)县令刘开与以子附母庙非帝制,移建于东关旧学社址。清康熙十七年(1678)至乾隆五十年(1785)4次重修。尧帝庙规模宏大,有庙前木牌坊1座,大门3间,大殿3间,后书房3间,碑房1座。右道院瓦房3间,平房3间。庙前木坊横额书“则天帝范”。殿前两侧有古柏两棵,树高20米,东树围长3.10米,西树围长3.05米,表皮银白,质地坚实,叩之有铜铁之声,故称“铜铁柏”。大殿殿门匾书“大哉殿”,两侧楹联书“三皇一本,五帝同根”。尧帝庙前诗文石刻颇多,多为文人学士和官吏拜谒时所留,清乾隆皇帝亦多次拜谒,并留有诗赞。如《丙午季春再谒诗》:“总角读尧典,一钦贯始终。未能见乎道,敢不佩诸躬。庙貌瞻斯近,心源溯莫穷。万年依古柏,那计复西东。”

院中两株古柏虽枯百年仍屹立不倒,虬干突兀,直刺天空,颇为奇特。尧帝庙毁于战火,仅有铜铁柏尚存,1985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望都汉墓

位于望都所药村东,京广铁路西侧,为东汉郛阳侯孙程墓葬。孙程,字稚卿,生年不详,涿郡新城人(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东汉宦官。安帝时为中黄门,给事长乐宫。安帝死后,因和宦官王康等拥立济阴王刘保为帝(顺帝)有功,被封为郛阳侯,食邑万户,东汉阳嘉元年(132)卒后葬于此。

汉墓长46.7米,宽32.7米,封土最高处11米,墓顶长满椿、榆、槐树,郁郁葱葱。墓室低于地表2米,坐北朝南,由墓道、墓门、前室、东西耳室、东西侧室、后室及北壁小龛等构成。墓内出土文物主要有:三层陶楼、石棋盘、涂朱陶盘、涂朱陶碗、陶灶、陶井、龙首陶勺及残损的陶鸡、陶鸭、陶楼、陶缸、陶猪圈残片等。上述文物全部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前室四壁及通中券门内西侧都是壁画。上为人物,下为鸟兽,中间绘有黄边。

南壁墓门两侧

东侧画“侍门卒”,面向门,持杖守门而立,头着红巾,上衣虽长但膝上尚露极宽肥的裤腿。西侧画“门亭长”,面向门,佩剑,拱手躬腰作迎送状。

西壁

自南至北,上部画6人。第一人旁有“掾”题字,次为“追鼓掾”,越券门依次为“门下吏”、“门下贼曹”、“门下游徼”、“门下功曹”,6人皆带冠佩剑,面北躬腰而立,作朝拜状;人物衣服宽肥,不及足面,袖垂至膝。券门北侧,门下吏的南侧有“□□□下,□□皆食太仓”的题字。下部券门南画獐子,北依次画鸡二鹜二,券门旁鸡的南侧有题字两行,画为“鸡候夜不失其信也”。

东壁

自南至北,上部画11人。券门南依次为“仁恕掾”、“贼曹”,与西壁人物衣饰、面向、姿态相同。券门北有“戒火”题字,旁有一带方架的盆,内插红花6枝。再北有“伍百”题字二处,“壁车伍百八人”一处。共画8人,分上下两行相同排列,有的红巾黄衣,有的黑巾青衣,上衣短至膝,束腰,面向北。最北画“门下小史”一人,宽袍无须,持笏做长跽状。下为鸟兽画,有“羊酒”、“芝草”、“鸾鸟”、“白兔游东山”、“鸳鸯”等题字。

北壁

券门东侧画“主记吏”,坐于矮榻之上,榻前有三足圆砚,砚上立墨丸,另一侧有水盂。西侧画“主簿”,主簿下画“凤凰”,题“凤凰”。

北券门过道东西两壁

东壁为“白事吏作长跽白事状”,“待阁”作迎送白吏状。西壁为小吏“勉□谢吏”,谢者伏地跪拜,小吏持笏躬腰作回拜状。两壁上部画有垂钩状物。1.4米以上券上画着一幅图案,用流动的云气和奔驰的鸟兽组成精美的构图。

铭赞

前室西耳室的过道南壁有朱书铭赞:“嗟彼郛阳,人道闲明。素心寒渊,循理有常。当轩汉室,天下柱梁。何意掩忽,早弃园阳。”

望都汉墓壁画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东汉墓室壁画之一。东汉时期是自秦朝统一后,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由战国时期不同地域的绘画风格相互融合,形成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时代风格时期,加之不断吸收域外艺术的新因素,因此,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及技法方面,均较战国绘画有了巨大的丰富、提高和拓展。

汉墓壁画布局均衡、疏朗。从壁画内容和仅分布于前室的布局意向来看,前室可能夸耀墓主生前的地位,甬道顶部的券形壁上,画有鸟兽腾驰其间的云气,云气则意寓墓主死后进入“天界”。汉代的升仙意识,通过墓室结构的空间与壁画内容的整体设计表达出来。

在用彩上,壁画用墨勾勒单线轮廓,再填施朱、黄、黑三色。面部线条工细,衣纹用笔粗简有力。赋彩虽用平涂,但颜色有浓淡之分,已属最初的渲染手法。

在绘画技法上,物像造型以线条为主,勾勒的细线流畅,富有弹性,粗线则连勾带染,组成醒目的衣褶。人物形象的处理,采用3/4的侧面造型,使动态与脸部神情都得到简洁而充分的表现。这种不加背景的单个人物具有肖像画的性质,较写实地刻画出不同人物的身份与形貌特点。

在汉代墓室壁画中,望都壁画具有独特的风格,预示魏晋以后人物画的更大进展,对了解我国古代社会、政治演变及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望都汉墓于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禄堂墓

位于孙禄堂故里东任疃村,占地1000平方米,四周有围墙,内有碑亭,碑身为汉白玉,高2米,碑阳刻墓名。碑阴载孙禄堂生平。署名蒲阳孙门同学会,女孙剑云。墓周长4米,高1.5米,以水泥覆面。2006年5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