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文化 > 正文

蠡县-金石碑刻

更新时间:2012-09-12 14:55:00点击次数:11367次

汝南碑

位于洪善堡乡五坊村东面,立于金承安五年(1200)九月二十八日。碑身高200厘米,宽80厘米,厚18厘米,碑首呈半圆形,碑额有篆刻“汝南齐公聿修之碑”,篆字四周刻有卷云花纹,全碑以带状花纹圈围,碑阳记有齐公义行,碑阴是汝南“本支庆源之图”。齐汝南,蠡县五坊村人,世业为农,为人古朴,矜恤孤穷,深受乡里爱戴,其长子齐圭为教育后代,永记祖先德行而立此石。碑文由进士赵知章撰,曲阳匠人刘正刻石。今碑文有三分之一字迹不清。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蠡县进士题名碑

原位于蠡县文庙,建蠡县中学时移至后院。立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碑高270厘米,宽90厘米,厚17厘米。李杰撰文,冯兰书丹,丁凤题额,碑额篆题“蠡县儒学进士题名碑记”,碑阳记载了明代历朝蠡县登科进士名单,立碑后又有补刻,到崇祯止共20人,此碑今存于蠡县中学西校区院内,埋入地下。

蠡吾重修城池碑

立于明正德九年(1514),邑人冉继志撰文并书丹,石匠陈举隽刻。冉为进士出身,历任余杭知县、奉议大夫、顺天府治中、前都察院经历。碑高280厘米,宽80厘米,厚30厘米,青石质。碑额呈半圆形,雕刻有卷云纹,中间是篆字“蠡吾重修城池碑记”,碑身正面叙述重修城池的原因、规模,捐赠银两的人名等。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碑已断为两截,移存于县文体教育局南院。

刘观澜碑

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位于辛兴镇赵段庄村,刘观澜故居门左。高145厘米,宽56厘米,厚15厘米,白石质。张承佑撰文,刘春培书丹。刘观澜一生光明磊落,武技绝伦,蠡县知名人士及武林界人士感其德风高洁,于生前在其门左立碑。

彭饿夫墓碑

彭饿夫即彭了凡,蠡县刘村人,明末诸生。清顺治十五年(1658),因不愿为清朝效力,不食清粮,坐死在苏门啸台旁。后人赞其忠节而修饿夫墓。清末民初,其后裔在故居刘村村南立冢竖碑,陈嘉楷于1930年将苏州原墓碑文抄录于碑上。“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埋入地下。据其后裔彭九中回忆,此碑高200厘米,宽70厘米,青石质。

陈云亭碑

位于桑园镇潘西村南。碑高253厘米,宽71厘米,厚20厘米,青石质,额题“文范高风”,为陈嘉楷撰文,陈滏书丹。陈云亭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学习西方科学,提倡女子教育。

陈嘉楷墓碑

位于桑园镇潘营村西,本村人称“老官坟”。立于1935年,碑高255厘米,宽77厘米,厚22厘米,青石质。齐振林撰文并书,陈嘉楷之子陈鉴立石。陈嘉楷曾任山东昌邑、冠县知县,善书画,其作品在京津保一带颇负盛名。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