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界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现代、当代人物 > 科技教育界 > 正文

刘仙洲

更新时间:2013-01-30 10:51:00点击次数:5097次

刘仙洲(1890~1975)原名鹤,又名振华,字仙洲。完县(今顺平)唐行店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加入同盟会,到同盟会员陈幼云创办的育德中学,边学习边从事革命活动。1914年夏考入香港大学。191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大学,获工程科学学士学位。回到育德中学,担任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机械教员。在留法预备班提出《我国工业教育应酌采工读协作制意见书》,以培养学理与实验兼优之人才。1924年出任北洋大学校长,他严谨治校、大胆改革,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贡献。1932年8月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参加筹建机械工程系。此后40多年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或任职,历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第一副校长。

1955年当选为第一批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担任常务委员等职务,为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致力于工程教育,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张学理与实验并重,坚持造就人才要适于社会之用。反复倡导“工读协作制”,主张培养既会“劳手”又能“巧心”的工程人才,积极赞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提出实施办法,推动学校建设教学、科研、生产的联合基地,把严谨的学风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要以建设祖国为己任,走全面发展的成长道路。

刘仙洲是1936年创办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发起者之一。主持编订、增订的《英汉对照机械工程名词》一书,成为中国统一机械工程名词的里程碑。编写了15本中文机械工程教材,长期为大专院校使用,培育了中国几代科技人才。编著了《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以及《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1956年国务院编制12年科学规划,他在其中主持编写了“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农业机械制造问题”规划及任务说明书,形成中国第一个农机科技发展纲领。1975年10月在北京逝世。

(编辑:admin)
  • 上一篇:张效直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