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界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现代、当代人物 > 科技教育界 > 正文

赵雁来

更新时间:2013-01-31 11:11:00点击次数:5059次

赵雁来(1900~1991)字信之。蠡县人。1919年毕业于直隶省立第六中学,1920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等预备班。1920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8年在法国里尔大学化学院毕业,获化学工程师职位。1930年至1933年,相继获法国里昂大学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是法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格氏试剂”的发明人V.Grignard(格林尼雅)的学生。在里昂大学格林尼雅实验室从事格氏试剂及炔类合成研究,其研究成果受到苏、德、美等国家化学界的重视,他提出的炔醇、溴炔及二炔的合成方法,已被国外教科书引用。

1934年回国后,决心致力于云南省的褐煤开发利用,遂由上海到昆明。同年受聘在东陆大学任教,其间编写了《法语》、《物理》、《物理化学》等课程讲义。1935年至1937年,在个旧古山利滇采矿公司任经理,解决了精选锡矿砂的问题。1937年受聘到云南大学任教授兼理化系主任,是云南大学化学系主要创始人之一。1938年起,兼任云南省建设厅化验所所长。1940年至1945年,兼任云南大学理学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教研室主任,主编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煤炭化学》等教学讲义,一直被云南大学化学系本科及有关专业用作教材。1979年提出发展我国杂环化学的建议。受中国化学会委托,在他的率领下,由云南大学化学系在国内率先开展杂环化学的研究工作,并招收了研究生。主编了《杂环化学导论》(1992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持翻译并审定的《有机合成中的杂环化合物》(1985年由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表了与杂环化合物有关的论文多篇。

赵雁来历任政协云南省第二、三、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第四、五、六、七届委员会委员、常委,中国化学会理事、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云南省褐煤资源综合利用及建议委员会委员,云南省能源研究会顾问等。所著《云南省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省级多个干部培训班及省科教系统的教材。撰写的论文《采用加压气化褐煤实现煤气化之我见》,为昆明市煤气工业初期气化方案的选择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年他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为诺贝尔化学奖的提名人。同年获得国家教委授予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成绩显著的教授”称号。1991年1月3日逝世。

(编辑:admin)
  • 上一篇:侯德封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