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人物志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地情文献 > 保定人物志 > 正文

现代当代人物·保定军校人物

更新时间:2020-01-01 08:30:17点击次数:269050次

赵理泰(1868~1932)字康侯。安徽合肥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任校长。之前曾任安徽混成协协统,清朝驻日本陆军留学生监督,保定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总办,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总办等职。19124月,奉袁世凯之命,会同周符麟(袁世凯骨干)筹办保定军校事宜。制订军校领导机构名单,延聘教官及管理人员,拟订财政预算,筹备教学教具、仪器仪表、武器装备、马匹等。经近半年多的努力,筹备工作如期完成,军校按期开学,受到袁世凯嘉奖。

赵属于清朝旧官吏,旧意识较浓厚,作为保定军校首任校长,他一上任就遇到南方革命政府学生军插班入军校问题,风潮越闹越大,最后学生集体赴北京陆军部请愿。1215日,袁世凯发布命令,免去赵理泰的职务,任命蒋百里为保定军校校长。赵之后曾任北京将军府事务厅厅长。191941日,北洋政府授其陆军中将。


段芝贵(1869~1925)字香岩。安徽合肥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调赴日本留学。光绪十八年(1892)冬,回国后任职军械局。光绪二十三年(1897),入新建陆军,任督操营务处提调兼讲武堂教习,后历任管带官、帮统,后再升道员。光绪二十八年(19027月,入保定北洋陆军测绘学堂学习,二十九年(1903)毕业。三十年(1904)任保定北洋陆军督练公所参议,9月升参谋部总办。三十一年(1905)任陆军第三镇统制,同年调任督练处总参谋兼督办天津巡警工程捐募事宜。三十三年(19074月以候补道员赏布政司衔,署黑龙江巡抚,同月改任镶红旗蒙古军都统。宣统三年(191110月,袁世凯任段为武卫右军右翼翼长,旋护理湖广总督。

1912年任拱卫军司令官,统制陆军及武卫右军,旋任武卫军总司令,同年12月,任察哈尔都统。19137月授陆军上将,任陆军第一军军长兼江西宣抚使,8月兼安徽宣抚使。19142月署湖北都督,6月授彰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19158月任督理奉天军务兼节制吉林、黑龙江军务,9月授镇武上将军,督理东三省军务兼奉天巡按使。

19177月,张勋复辟,任“共和军”东路总司令,复辟破灭后,任京师卫戍司令,8月任京畿警备总司令,12月任王士珍内阁陆军总长。191810月去职。19199月任京畿卫戍总司令。19207月任定国军前敌总指挥,同月皖系战败,遭到通缉,匿居驻北京外国使馆。19221月被撤销通缉,获准开复原官,自此移居天津,不问政事。


曹锳(1872~1926)字子振。天津人。曹锟幼弟。清末中秀才,保定北洋陆军测绘学堂毕业后留校任教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进入东三省总督署参谋部任边界调查工作,后任运输部一等科员,兼任陆军地图编纂所第二科科员。宣统二年(1910)转任陆军测量学校副监、监事。1912年任陆军测量学校校长。1913年任北京政府参谋本部特别指挥官。1914年任参谋部一等副官,兼任顾问,授陆军上校军衔。1916年底,转任直隶督军署军事顾问。19176月,反对张勋复辟,任讨逆军参谋长。后又任第四混成旅旅长,升授少将军衔,并任山海关防备司令。

19207月参加直皖战争,10月任第二十六师师长,晋升中将。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加陆军上将衔。192310月授陆军上将。1924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讨逆军第四军总司令。失利后,投奔吴佩孚。1926319日在汉口逝世。


齐振林(1872~1947)字晓山。蠡县南沙口村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考中举人,后入保定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辎重科,毕业后,入新建陆军,曾任北洋陆军排长、连长、副营长、团参谋长等职。1917年任北洋政府陆军部三等少校副官、二等中校副官,陆军部军械司司长参事,191912月任陆军部参事。192512月任陆军部次长,并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授陆军少将衔,获三等文虎章。1926去职。

1918年曾在北京与同乡齐树楷共同倡导成立“四存学会”,任会长,研究弘扬颜李学派的四存学说,亦曾出任北京四存中学第二任校长。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伪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解放战争时期,他掩护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其住宅成为秘密联络点。

1947年在北平(今北京)逝世。著有多部文史著述,新中国成立后,由后人捐赠给国家。


曲同丰(1873~1929)字伟卿。山东福山县(今山东烟台福山区)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任校长。曲同丰16岁时放弃科举,投“泰安号”军舰,学习轮机驾驶。后调北洋水师主力舰“定远号”,任二等轮机员。中日甲午战争时,“定远”舰中弹起火,曲同丰落水获救。战后投效袁世凯,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取清政府官费留日生,入日本振武学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12月,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光绪三十年(1904)毕业。归国后,先后任北洋常备军统带、云南第二十九镇步兵统带等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起,任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将弁学堂教练官。后升任北洋学堂武学科科长、陆军部军官学堂监督。宣统二年(1910),由段祺瑞保荐,任驻云南陆军第十三镇第七十四标统带,旋升第三十八协统领,实授陆军协都统衔,并赠封典三代。

宣统三年(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曲在云南大理举义响应,被推为革命军军务部部长兼第二师师长。11月,蔡锷通电各省,倡议共推曲为北洋招抚使。不久,离滇赴沪,晋谒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正式任命为北洋招抚使。1912年初辞去北洋招抚使职,被北京政府陆军总长段祺瑞委任为将校研究所所长。同年夏,烟台军政府首领胡瑛引退,所遗民军无人统驭,奉段祺瑞之命,以“办理登烟岛整顿军队并发饷及善后事宜”的名义,前往办理。事后授陆军少将,并正式委任为“总理烟登黄军队管理民政外交事务”之职务。1913年以军事参赞的身份视察蒙边。同年8月,继蒋百里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5年春,袁世凯屈服于日本的武力恫吓,秘密签订“二十一条”。保定军校学生罢课反对,曲同丰亦通电全国表示愿率全校员生效命疆场,为政府之后盾,被北京政府褫夺军职,直到19166月袁世凯死后,他才恢复少将军衔和职务。19178月授陆军中将。

1917年春,黎元洪与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曲同丰拥段反黎,与徐树铮、靳云鹏、傅良佐一起,被称为段祺瑞的“四大金刚”。19207月初,北洋军阀直皖两系的矛盾激化,段祺瑞组织定国军,曲同丰为第二路司令兼前敌司令。716日,直皖战争爆发,曲同丰任定国军西路司令,指挥所部在直隶高碑店一带作战。17日,因第二旅哗变,部队溃散,曲同丰被直军的曹锟部俘虏并扣押解职,1922年获释。获释后,为筹划对付曹锟、吴佩孚之策,先赴上海、浙江、广东游历,在广州晋见了孙中山。孙命其招集旧部,讨伐曹、吴,并颁发北洋招讨使的委任状,他辞而未就。后又北上,作为段祺瑞的代表,与孙中山的代表叶恭绰相继到奉天会见张作霖,订立合作反直协议,形成反直三角同盟。

1924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统治。在冯玉祥、张作霖支持下,段祺瑞在北京组成临时执政府。曲同丰随段复起,被任命为执政府军事参议,晋升陆军上将。1925年春,曲同丰被推选为段祺瑞执政府军事善后委员会委员。7月底,又兼航空署署长。1926年春,段祺瑞执政府被国民军鹿钟麟部推翻。避往天津。不久,应张宗昌之请,赴济南任直鲁联军军事实习所所长兼将校实习学校校长。1928年春,直鲁联军被国民革命军击溃,隐居天津。192939日在天津寓所遭枪击,当场中弹身亡。

王汝贤(1874~1924)字少甫。北京密云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四任校长。曾任新建陆军骑兵营哨官、广东混成协协统、河南混成协协统、奉天第二混成协协统、湖广巡防统领、武卫右军统领等职。191210月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13年任北洋陆军八师师长。191389日授陆军中将。191591日接替曲同丰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他是袁世凯的马弁、亲信,不擅长军事教育,在校毫无建树。19166月,随着袁世凯的病死而离任。19188月率军赴湖南任援湘军总司令,湖南军务帮办。直皖战争后,转入直系,后任北京将军府参军。


王承斌(1874~1936)字孝伯。满族。奉天(今辽宁)兴城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北京,考入京师优等师范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改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步兵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后,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冬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二期,宣统元年(19099月毕业后被授禁卫军排长,旋任陆军第三镇三等参谋官。1912年任第三师六旅十一团团长,旋授陆军上校,不久加少将衔。19161月任第三师补充旅旅长并加中将衔。1917年改任直隶第一混成旅旅长,补授陆军中将。1920年冬任第二十三师师长,帮办直隶军务。19226月任直隶省省长。192310月兼任直隶督军。11月兼任直鲁豫巡阅副使,并授将军府匡武上将军,晋授陆军上将。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与张作霖、冯玉祥联合反曹锟,任讨逆军副司令,事后又被张作霖驱走,11月免直隶省长兼督军职。下野后寓居天津。1931年东北沦陷,日伪军政要员威胁利诱,邀请王承斌“主持东北大政”,他表示“宁死不为猪狗”。后转北平(今北京)定居。1936年病故。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中秀才,翌年因反对地方豪绅被县官通缉,逃到北京以算命为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聂士成武卫军当兵,旋入开平武备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保定北洋陆军测绘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1月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工作。光绪三十三年(1907)升任北洋第三镇管带(营长),驻扎在长春。宣统三年(1911)在曹锟的提拔下,继任第三标标统(团长)。1914年任陆军第三师第三旅旅长。1915年任第六旅旅长,随曹锟入川镇压护国军。19182月署陆军第三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在湖南长沙、衡阳等地,与护法军作战。6月授孚威将军,任援粤军副司令。

19207月,直皖战争爆发,任讨贼军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由奉系张作霖配合,打败皖系定国军,9月任直鲁豫三省巡阅副使,10月加陆军上将衔。19218月升任两湖巡阅使。19221月,指挥直军打败奉军,6月任北京政府陆军部总长,辞未就。192311月总统曹锟任为直鲁豫巡阅使,并兼直鲁豫航空监督。19241月兼任督办直鲁豫汽车道路事宜。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任讨逆军总司令;10月北京政变,被免去本兼各职,改为督办青海屯垦事宜。1925年至湖北黄州,旋赴岳州,依赵恒惕,10月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联络孙传芳讨奉,1926年又和奉军张作霖联合,进攻冯玉祥部国民军。同年10月被北伐军打败。19277月逃至四川。1928年往依川陕边防督办刘存厚。

19321月回北平(今北京)。1938年伪华北临时政府聘其为特高顾问,遭吴拒绝。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高烧不退,124日,日本牙医为其诊治,当夜暴卒于寓所。同年129日,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著有《正一道铨》、《循分新书》、《春秋正义》、《易经新解》、《蓬莱诗萃》等书。


萧耀南(1875~1926)字珩珊。湖北黄冈人。曾两次参加科举,中秀才,因家境贫寒,无力继续应考,便在家乡做了一名私塾先生。不甘于乡间贫困生活,遂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省城武昌,投入护军营当兵。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湖北将弁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军谘处总务厅一等科员。同年7月,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二期肄业。冬,调任陆军第三镇正参谋官。民国成立后,任陆军第三师参谋长。19138月任陆军第三师补充旅第三团团长,11月加陆军少将衔。19141月任陆军第三师步兵第五旅第九团团长。1915年兼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

19164月晋陆军少将并加陆军中将衔,旋调卫队营统领。19174月晋陆军中将,12月任直隶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192010月任陆军第二十五师师长。19217月任援鄂军总司令,8月任湖北督军,10月加陆军上将衔。192311月任两湖巡阅使。19243月晋陆军上将。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鄂豫湘防务总司令。192510月,通电拥护吴佩孚出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自任鄂军讨贼总司令及后方筹备总司令。1926214日病逝于武昌。


马良(1875~1947)字子贞。回族。保定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毕业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步兵科一期,后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任北洋常备军辎重营管带、步兵第二十一标标统、第六镇炮兵标标统,宣统三年(1911)调北洋第五镇第九协协统。1912年后,任第五师第九旅旅长,山东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长、师长等职。19165月任济南镇守使,五四运动中残酷镇压济南进步学生和群众。1918年任参战军第二师师长。1920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战败后去职。1925年任北京政府军事顾问。1933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19361月授陆军中将。193712月,济南沦陷后,投靠日军,19381月任日伪济南维持会会长。同年3月任日伪山东省省长兼保安总司令。19391月被免职。19403月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日本投降后,1946年被国民党山东省高等法院以汉奸罪逮捕。1947年保外就医期间病死。马良自幼酷爱武术。1914年在济南开办山东武术传习所,训练骨干和师资,邀集国内武术名家编纂《中华新武术》,1918年出版后一度被定为全国军警必学之术,并在全国中等学校推广。

刘云峰(1875~1953)字晓岚。蠡县王辛庄村人。先后毕业于直隶陆军小学堂(亦称小武备)、北京清河第一陆军预备学校。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炮兵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后,先在北洋陆军中任下级军官,因参加反对袁世凯的秘密组织,被迫转到云南滇军。191512月任滇军旅长,19161月,蔡锷就任云南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他任该军第一梯团长(朱德任团内支队长),随蔡一同举行反袁护国起义。在讨袁期间,袁世凯曾以封一等爵及40万银元向他诱降,他不予理睬。19177月被蔡任命为云南护国军第二路司令,指挥大军自云南经贵州向乐山的北洋军发动攻击。1921年任云南省造币厂厂长。19223月率少数随从自云南到贵州途中遭遇土匪绑架,后经部下朱德全力营救方脱险。曾一度参与了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弃职赋闲,不再参与任何军政事务。1929年受冯玉祥邀请任西北军总部高参,中原大战后回故里赋闲。1937年由保定辗转到云南昆明。19467月授中将。

新中国成立后,原护国军时的部下刘耀魁将其在云南的情况报告了朱德。朱德了解情况后即电告云南省人民政府并派员赴云南,拟将其接到北京予以安置,1953年在行将北上时病故。云南省人民政府领导陈赓、宋任穷、周保中赠挽联云:“壮岁请长缨推翻洪宪帝制,林泉全晚节反对蒋獠独夫。”


靳云鹏(1877~1951)字翼青,又作翼卿。山东济宁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生活所迫与弟弟靳云鹗投奔了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的“新建陆军”,隶属于段祺瑞部下,升至排长。光绪二十四年(18984月,被选入附设炮队随营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任教习,深得学堂监督段祺瑞的赏识和器重,与徐树铮、吴光新和傅良佐同列而被称为皖系“四大金刚”。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入保定北洋陆军参谋学堂学习,光绪二十八年(1903)毕业后任保定北洋陆军测绘学堂教官。宣统二年(1910)在浙江新军任标统。宣统三年(1911)赴昆明任第十九镇总参议。10月,蔡锷发动云南新军起义,化装出逃至湖北,任清军第一军总参赞官。19127月任第五镇统制,并会办山东军务。9月授陆军中将,任陆军第五师师长。19138月暂行代理山东都督,9月署理山东都督。19146月授泰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19165月调将军府将军,6月授果威将军。191712月,冯国璋任为侍从武官长。19183月任北京政府参战督办事务处参谋处处长。19191月任陆军总长,9月兼代国务总理,11月任国务院总理。

19208月署国务院总理暂兼陆军总长,10月授陆军上将。19215月至12月再任国务院总理,下野后寓居天津,与日本大仓系财阀合办胶东鲁大矿业公司,代表中方出任理事长兼总经理。19423月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谘议会议委员。晚年,加入佛教“居士林”,并劝导军阀孙传芳皈依了佛门。195113日在天津病逝。


孙岳(1878~1928)字禹行。高阳西庄村人。明末兵部尚书孙承宗之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参加院试,中秀才。为人行侠好义,将一横行乡里的恶霸打死,并将其人头悬于城楼,逃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光绪三十年(1904),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招生,孙岳身披袈裟应试,因成绩优秀被录取,毕业后入清军第三镇任炮兵排长,后任三等参谋。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速成科二期进修,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毕业后仍回第三镇任二等参谋兼将校研究所教官。宣统三年(1911)任步兵第九标第三营管带,参与谋划滦州起义,失败后避祸保定,后去南京,任江北革命军总参谋、苏淞宁扬镇第五路总司令,率军攻下徐州,被南京临时政府任命为第十九师师长,不久被李烈钧委任为庐山牧场督办。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被任命为北伐军第一军司令,反袁失败后,被迫四处逃亡。

1917年,孙岳重新回到保定,任北洋第三师教导团团长。19207月,直皖战争爆发,孙岳兼任直隶义勇军总司令。后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长。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孙岳任直军西路司令,其后兼任冀南镇守使及剿匪司令。19239月被授端威将军。1924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任京师警备中将副司令兼北京戒严司令,驻守北京。10月与冯玉祥一起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军军长,率国民军三军配合国民军二军在河南打败了吴佩孚的残余势力,北京段祺瑞政府任命孙岳为省长,未赴任。19251月被段祺瑞任命为陕甘豫“剿匪”总司令,亦未赴任。同年5月加陆军上将衔。9月,胡景翼与憨玉琨之间爆发战争,被派往调停,8月任陕西督办,年底任直隶军务督办兼省长。

1926年初,冯玉祥通电下野,孙岳曾一度代理国民军总司令,抵抗奉直军阀的联合围剿。4月中旬,孙岳随军退到包头,9月抱病参加五原誓师,不久赴上海就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19276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10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寓居上海,同年527日病逝。


赵席聘(1878~1957)字国珍。保定市区赵庄村人。赵席聘与刘郁芬系姑表兄弟,幼年在本村上小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袁世凯武卫右军,不久升哨官。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入保定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毕业后仍回武卫右军任副队官,冯玉祥任队官。宣统二年(1910)任北洋第二十镇第四十协第八十标连长、第十六混成旅营长。1918年任团长、西北军骑兵第八旅少将旅长。19258月任甘肃省政府委员、河州镇守使、甘肃省警务处处长、省警察厅厅长、国民军驻甘少将师长、代理甘肃省主席。19305月任冯玉祥部第十八路军中将总指挥,后任第十三军中将军长、西安城防司令,参加了中原大战。战后,冯玉祥下野,赵也离职赋闲。1957年在北京病逝。


王余庆(1879~1919)字兰普。安新端村人。曾在直隶优级师范学堂就读。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二期步兵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留校任学兵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后历任奉军连长,乌里雅苏台驻北京办事处委员,广东混成协第一标教练官,二等参谋官,步二标标统,江南先锋队帮统等。1915年任江西九江镇守使署一等参谋官,后任步二团团长,步二旅旅长,授陆军少将衔,获三等文虎章。191811月任江西九江镇守使,授陆军中将衔。19191月中旬,赴任途中病故于江西省赣州城内。


吕公望(1879~1954)原名占鳌,字戴之,后改名公望。浙江永康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炮兵科毕业。早年加入光复会。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参与筹划光复浙江。杭州光复后,任浙江攻宁支队参谋长。19121月任浙军第十一协协统,后任浙江第六师师长。1913年任嘉湖戒严司令。1914年任嘉湖镇守使。护国运动爆发后,在浙江宣布独立,起兵讨袁。19165月公举为浙江督军,7月改任浙江省省长,10月,北京政府特加上将衔。1917年反对张勋复辟。1918年任护法军援闽浙军总司令。1920年兼任广州军政府参谋部长。19215月去职,蛰居天津。19271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入浙江后,一度担任江北宣抚使。193712月,杭州沦陷后,回故里永康,任浙江省难民救济委员会委员,创办浙江省难民染织工厂,担任总经理。1946年任浙江省参议会副议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杭州劳军委员会和公债推行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杭州分会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委员。1954722日病逝于杭州。

杨祖德(1880~1919)字子荫。山东潍坊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辎重科毕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任校长。曾任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辎重科长、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教育长等职。19166月,继王汝贤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任校长。杨在执教期间,继承了蒋百里、曲同丰等人的教学体制与教学大纲,严抓学校秩序、教学质量、教职员生活,常深入课堂、操场、宿舍及教职员家庭,了解情况、解决问题。19191月,北洋政府授陆军少将。19192月,因病离任返原籍休养。他在任这段时间是学校秩序、教育质量难得的黄金时期。1919年冬病故于山东潍坊。


张鸿绪(1880~1928)字绍先。天津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任校长。曾任保定北洋陆军将弁学堂教习、保定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提调、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提调、直隶都督府副官长、禁卫军总司令部副官长、副总统府咨议、大总统侍从武官、公府军事顾问。191311月授陆军少将。19175月加中将衔。191810月授陆军中将。19216月至19229月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22年授陆军上将。1928年病逝。


张敬尧(1880~1933)字勋臣。安徽霍丘人。少年为粮食店学徒。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前后,投入袁世凯北洋新军,被选入随营学堂受训,后回部队当排长。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速成科学习,光绪三十三年(1907)毕业。宣统三年(1911)任第六镇十一协二十二标标统。武昌起义后,随军至湖北作战。1912年秋任陆军第六师第十一旅第二十二团团长。19138月授陆军少将,同月加陆军中将衔,升任陆军第六师步兵第十一旅旅长兼南昌卫戍司令。19148月任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同月授陆军中将,10月任陆军第七师师长。191512月,被袁世凯封为一等子爵,同月云南宣布独立,护国讨袁,被袁任为第二路司令官,率军入川迎击护国军。19163月加上将衔,5月加将军衔,帮办四川防务,仍兼第二路司令官,7月率部撤离四川。

1917年夏参加督军团,宣布独立。7月张勋拥废帝复辟,委其为长江水师提督,未就,同月被段祺瑞委为督办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剿匪事宜”。19181月,段祺瑞政府任命为进攻岳州前敌总司令,3月任湖南督军,兼署湖南省省长。19206月下台,旋被北京政府免其湘督兼省长职。1922年投吴佩孚。1924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任直系援军副司令。1925年投奔张宗昌,任直鲁联军第二军军长。192611月任安国军第二方面军团副司令。1928年初被国民革命军打败,9月任张宗昌部第五师师长,10月失败后去大连。1933年潜入北平(今北京),57日被刺身亡。


贾德耀(1880~1941)字昆庭。安徽合肥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任校长。曾任北洋军第二镇正参谋官,北洋陆军骑兵第二标标统。1912年任河南护军团长。19121229日授陆军少将。1913年任陆军第七师第十三旅旅长。19139月晋陆军中将。1914年调第十五混成旅旅长。1916年任陕南镇守使、将军府参军、陆军部军学司司长。19198月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25918日,加上将衔,任陆军次长兼执政府卫队司令、陆军总长兼训练总监。1926年暂代国务总理、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不久去职,隐居天津,从此脱离政坛。抗日战争初期,曾拒绝为日本侵略军“维持局面”。1940年病故。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


孙树林(l880~1951)字少泉。河北大城迸庄村(今属天津静海)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任也是最后一任校长。少年时就读于迸庄私塾。青年时入小站德文武备学堂,后被曹锟荐入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回国,任保定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教官,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战术教官、步兵科长。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上校步兵科长。1914年后,任国民军第八师参谋长兼混成旅旅长,授少将军衔。19177月张勋复辟,孙率部在马厂誓师北上征讨,为讨张的主力部队。事后,任北京步兵统领衙门总参议,并负责战后的善后事宜。后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少将教育长。19221026日升任校长,陆军中将衔。

因各地军阀自成体系,混战不休,北洋政府财政困难,无力顾及军校。为使学生完成学业,孙曾奔波于军阀各要员之间募集资金,并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捐献给军校。19238月学校停办。1924年冬,应段祺瑞之邀,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军务厅中将处长。北伐战争胜利后,任山东督军府总参议。其间,曾三上庐山会见蒋介石,蒋委其重任,未受。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任汪伪清河军校高级教官。日军投降后,闲住北平(今北京)。195191日在北京病逝。


常瑞生(1880~1971)字辑五。回族。保定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英文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后在北洋陆军任职。1916年入北京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在北洋陆军任营长、副团长等职。1920年任保定军校筑垒教官,陆军中校,后返部队任上校团长。1935年任宋哲元部二十九军少将参谋长,参加了长城抗战和卢沟桥抗战。1947年任华北回教“勘乱救国”委员会会长。1971年病故。


靳云鹗(1881~1935)字颐恕,号荐青,又作荐卿。山东济宁人。靳云鹏胞弟。家境贫寒,投入北洋军当兵,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保定北洋陆军参谋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后,奉派为江北清江浦陆军第十三混成协参谋官,不久任苏州混成协参谋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4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速成科。光绪三十三年(1907)底毕业。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全军起义,奉调赴保定,任第一军参谋,后改任第二路备补军混成团团长,旋改任陆军第八混成旅旅长。1923年春,第八混成旅奉命扩编为陆军第十四师,任师长。1924年秋,随吴佩孚讨奉,失败后退至天津。1926年春任吴佩孚部副总司令兼第一军司令。同年3月兼任河南省省长。5月任陕西督办。后任武汉警备司令。10月北伐军攻入武昌,随吴佩孚退至郑州、信阳,抵抗北伐军。后吴佩孚出走四川,被推为总司令,改编部队为河南保卫军。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委任为河南省省长,反戈北伐。19282月任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因拥吴反冯,被冯玉祥包围缴械。1929年春应邀去南京,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辞未就,后任上将参议。嗣又委为河南宣抚使。辞职后,回济南经营大观园商场。19357月,逝世于北平(今北京)寓所。


蒋百里(1882~1938)原名蒋方震,字百里,别号澹宁,笔名飞生。浙江海宁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任校长。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入日本城武学校,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以第一名成绩毕业,日本明治天皇亲赐佩刀。回国后赴东北,受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委派任沈阳督练公所总参议,后因受到旧军官排挤,遂赴德国陆军大学留学。宣统二年(1910)回国,任清廷禁卫军管带,后又回东三省任督练公所总参议。

19121215日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223日授陆军少将衔。进校伊始,他首先整顿学校秩序,接着又改革人事制度。对专业不对口的教职员进行合理疏理;对任职吃力者调整岗位;对出工不出力者调整职位。积极引进具有先进军事思想的留外军事人才,担任重要岗位的工作。在人事安排与调整中,以工作和岗位为主,不考虑其社会与政治背景如何。在大刀阔斧改革人事制度同时,还亲自拟订了教育发展计划,不厌其烦地向全校师生讲解实行计划后的效果,并千方百计筹划款项,为学生特制一套较好的灰色呢军服,作为外出服。此外,他身体力行,亲自督率学生进行操练。不久,他带着亲自制定的教学大纲及兵科装备配置方案、教学教具、马匹、枪炮器械、弹药计划与经费等跑到北京陆军部申报和交涉。北京陆军部及参谋部对蒋的方案与计划,横挑鼻子竖挑眼,多方阻挠不予通过。

1913618日凌晨5点,蒋百里召集全校两千余名师生紧急训话。他身着黄呢军服,腰挂长柄佩刀,足蹬锃亮马靴,站在尚武堂石阶上一脸沉痛地说:“初到本校,我曾宣誓,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须办到。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办不到,我也要责罚我自己。现在看来,我未能尽责……你们要鼓起勇气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随后,掏出手枪,瞄准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开一枪。由于平时深受学生们爱戴,校园内顿时“哭声一片,屋瓦震惊”。

此事经报界披露后,全国舆论哗然,纷纷指责陆军部及军学司。624日,袁世凯发布命令,对此事要严加追查,由于陆军部挟私曲断,蒋也心灰意冷,伤愈后于当年9月辞去保定军校校长一职。后任总统府军事处一等参议。19163月任两广护国军司令部出师计划股股长。1917216日授陆军少将加中将,1918718日授陆军中将。1938年任陆军大学代校长。19381114日逝世于广西宜山。19393月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抗战期间著有《国防论》,被誉为“民国国防思想的奠基石”。

王凯庆(1883~1959)字华清。安新端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炮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后留校任炮兵学长,后任连长。宣统二年(1910)任北京陆军部将校研究所教员。1913年调任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排长、连长、战术教官。1914年任京畿督练公所参谋处测绘股委员。1915年在江西其兄王余庆步兵二旅任炮兵连长、营长等职。1919年任陆军第六师二十三团团长,授步兵上校、炮兵上校,获四等文虎章。1920年被齐燮元邀到江苏任团长,升第六师二旅旅长。1924年江浙战争时,任第六师中将师长。1934年末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

1939年曾代军事参议院陪蒋介石赴各战区向有功部队授勋、嘉奖。19465月授陆军少将衔。抗日战争胜利后退役。新中国成立后寓居北京,1956年当选为东城区政协委员。1959年病故。


张贞(1884~1963)又名善兴,字干之,号浩然。福建诏安人。清末肄业于漳州府中学堂,其间参加中国同盟会福建分支部。后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1915年密谋讨袁离开军校,事败后到广东。后回保定军校完成学业,191612月毕业。1917年任广东大元帅府参军,不久奉命返回福建,收编地方武力,任福建靖南军司令(后改为福建靖国军)1920年,陈炯明联合北洋军阀李厚基部围攻福建靖国军,张贞率军突围。1923年任东路讨贼军(讨伐陈炯明)第八军前敌司令。192412月任广东大元帅府参谋处主任参谋。1925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十师补充团团长。19267月任独立第四师师长,并率部进入福建。19271月任福建省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福州卫戍司令,同年52日任福建省政府委员。1929427日特派为福建省“剿匪”司令。后历任新编第一师师长、第四十五师师长、第四十九师师长兼第一百四十七旅旅长。参与第一、二、三、四次“围剿”红军。1933年参加讨伐“福建人民政府”。19363月授中将。

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军事委员会西南军风纪巡察团团长。19461019日升陆军上将。19485月当选立法院立法委员。在中国国民党中曾当选第三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301113日递补为中央执行委员,又当选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第六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党团合并后的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去台湾,任“立法院”军事组召集人。19631229日病逝于台北。


周思诚(1884~1964)字敬孚。祖籍浙江绍兴,生于保定。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一期东文班。光绪三十一年(1905)毕业后进北洋军任职。1914年入陆军大学四期,毕业后在保定军官学校任战术教官。1921年任晋军商震部参谋长。1928年随晋军北伐,同年任保定城防司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二十集团军兵站分监。后任商震部三十二军中将高参室主任,曾一度代理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1942年率随员马千里等赴延安参加革命,任八路军总部中将总参议。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冀鲁豫军政大学副校长、华北军政大学军事顾问。

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北省监察厅厅长。195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委员,河北省民革一、二、三届常委和政协河北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6492日因病逝世。著有《北洋军事史略》。


宋焕彩(1884~1966)字秀臣。清苑樊庄村(今属保定市南市区)人。少年时期入私塾读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入保定北洋陆军练官营学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毕业后,在江西都督府任骑兵中校参谋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深造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1913年随江西督军李纯入赣,并授陆军少将军衔,任赣东镇守使。不久晋升陆军中将,任江西督军署参谋长,并兼任江西造币厂厂长、军事测量局局长。192412月,江西军务善后督办、保定陆大同学方本仁发动变乱,驱逐江西都督蔡成勋,宋焕彩愤然偕家眷离开江西,返回故里保定,决计辞官引退,便在保定西大街秀水胡同1923年建成的“宋氏宗祠”定居下来,做了寓公。其间,为保定筹建电灯房(发电厂)、赈灾济贫等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为家乡行善。1936年夏,应保定陆大同学陈调元的邀请,聘为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家迁往天津定居。期间,日伪当局多次上门请其出山,均遭拒绝。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任天津市政协委员。1955年被国务院聘请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因病未能进京就任。1966年病逝于天津寓所。


李景林(1885~1931)字芳宸、芳芩。河北枣强人。清宣统元年(1909)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步兵科第二队毕业。曾任禁卫军下级军官、黑龙江省督军署参谋长、奉军第七混成旅旅长及暂编第一师师长等职。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奉军第二军军长,后被推为直隶保安司令。1925年任直隶军务督办兼第一方面军团司令。同年6月脱离奉系,被段祺瑞任为直隶省省长。后曾与张宗昌组织直鲁联军,声讨冯玉祥。1926年被冯玉祥逐出天津。1927年依附北伐军,任直鲁招抚使。李景林爱好武术,是武当剑的传人。脱离军界后,与张之江等在南京创建国术研究馆。1928年改组为中央国术馆,任副馆长。1928320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31年任山东国术馆馆长。1931123日病故于济南。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历城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保定北洋陆军练官营当学兵。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保定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一期步兵科,光绪三十年(19048月毕业后东渡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冬毕业。宣统元年(1909)初回国;同年11月,任步兵科举人并授军校,入北洋第二镇,后升第六师第六团团长。19171月任第二师第三旅旅长,10月任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19208月任长江上游总司令。192212月奉吴佩孚命率军援闽。翌年3月奉委督理福建军务事宜,5月任闽粤边防督办,6月授陆军上将,9月任督理浙江军务善后事宜兼浙闽巡阅使。19251月又起兵驱逐苏皖奉系势力,任第二路军总司令,督办浙江军务,10月自任浙苏闽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兼第三军总司令,11月被吴佩孚任命为江苏都督。

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誓师北伐,11月与张宗昌领衔通电拥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旋与张宗昌分任正副司令。19272月与张宗昌合组七省联军,3月革命军攻克南京、上海后,投奔张作霖,7月任安国军第一方面军军团长,指挥鲁西军。19284月,所部在邹县被击败,6月通电解除各职,7月张学良委为东三省军务总指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全家迁天津英租界居住,皈佛诵经。19351013日在天津紫竹林堂听经时被施剑翘刺杀身亡。


齐燮元(1885~1946)字抚万。直隶宁河(今属天津)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炮兵科学习,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毕业后在北洋新军第六镇任管带。宣统元年(190911月入保定陆军预备大学第三期,1913年在北京毕业,任第六师参谋长及豫南“剿匪”司令部参谋长。1913年任江西督署参谋长。19141月任第六师十一旅旅长。19161月任北洋军第六师第十二旅旅长,9月署理第六师师长。19179月任江苏督军参谋长,12月兼江宁镇守使。192010月任苏皖巡阅使副使,加陆军上将衔。12月署江苏督军。19219月任江苏督军。192311月兼苏皖赣巡阅使,授宁武上将军,于南京发起组织和平统一协会。19249月暂兼淞沪护军使。19251月任浙沪联军第一路总司令。19305月任江北招抚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投靠日本侵略者,历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治安部总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总署督办。1940年被南京汪伪政府任命为华北绥靖军总司令。19432月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内政总署督办,谘议会议副议长。19458月被国民政府逮捕。1946年在南京被枪决。


李济深(1885~1959)原名济琛,字任潮。原籍江苏,生于广西苍梧。父亲早逝,随叔父读书。曾在梧州中西学堂就读,后入黄埔陆军中学及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毕业后在广东新军任见习官、学兵营排长,后又入讲武堂学习。清宣统元年(1909)被保送到设在保定的军咨府军官学校(民国后改陆军大学,迁北京)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历时五年。1920年南下广州,任护法军政府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参谋长。1923年任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驻防西江,并任大本营驻西江办事处处长,参与平定陈炯明和沈鸿英叛乱,致力于两广统一。19242月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副校长及教练部主任。1925820日,扣留涉嫌廖仲恺被刺事件的梁鸿楷,接任粤军第一军军长,26日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并任东征军第二纵队长。同年10月任粤桂联军总指挥,消灭邓本殷部。

1926年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714日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留守广东,并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留守主任、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主席。武汉光复后,兼任攻赣总指挥。1927年主持发动“四一五”事变,在广州清党。同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奉命堵截南昌起义军。是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常务委员。1928313日兼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副校长,后回广州,留任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第八路军总指挥。同年313日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组织第二期北伐,47日暂代军事委员会主席,1024日特任参谋本部参谋总长。19291月就任国军编遣委员会常务委员、总务部主任、广州编遣区主任。因蒋桂矛盾受牵连,于321日被扣押并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解除软禁,恢复了党籍。19322月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524日任豫鄂皖“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长官兼右路军总司令官,不久辞职,经香港抵福州。193311月发动“福建事变”,任“福建人民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失败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后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任主席兼组织部长。1936年两广事变后,任桂系军政府主席。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去重庆主持组织战地党政委员会。19431231日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945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6731日授上将。同年组织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任主席。公开支持“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19472月发表反对内战的“七项意见”声明,因此第三次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81月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

1949年去东北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9109日在北京病逝。


梁清泉(1885~1963)字洁尘。满城花庄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三班(期)步兵科,光绪三十三年(1907)毕业后,历任陆军第四镇副军校十三标三营排长,保定军官学校二区队队长、排长,保定军官学校少校副官长。19238月保定军官学校停办后,曾在宋哲元部、张学良部、何柱国部任少将高级参议,支持何柱国抗日救国主张。其间,曾以检点委员身份赴保定各军驻地巡查,为解除官兵扰民,百姓免遭兵害,做了大量有益之事。曾协调望都县商民与驻军的纠纷,维护商民利益,望都县商民赠“一方保障”之牌匾。何柱国将军亲赠“为国干城”匾以示褒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保定,日本人和汉奸多次进行拉拢,许以高官厚禄,诱梁主持“维持会”。梁断然拒绝,回乡避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称病多次推谢国民党军队要人邀请。

1956年,梁清泉以特邀代表的身份,任政协保定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57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经常以亲身经历,诉说北洋军阀及国民党之腐败行径。1963年在保定病逝。

张基(1886~1928)字础石,号易荪。河北东光人。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炮兵科。1906年毕业后分配至北洋陆军第三镇炮兵队任下级军官。1913年考入北京陆军大学第三期炮兵科深造。一年半后结业,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中校兵器教官,不久改任炮兵战术教官。1918年任炮兵科上校科长,主持全校炮兵教学。19238月军校停办后,南下广州,任广州革命政府军事参谋。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任第一集团军中将炮兵总指挥。1928年北伐军炮兵准备突破济南城时,因孙传芳残部乘虚进攻徐州,集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陈调元急调张基回徐州。当他赶至徐州,见城池已失,深感痛苦和巨大精神压力,于419日用手枪自杀。

张基在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求学期间, 好友杜仲畲介绍自己的妹妹杜健如(后改名杜廉维)与其认识并结婚。张基自杀后,杜廉维在北平(今北京)独自一人抚养6个子女,在进步思想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革命者。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涞水、阜平等地从事抗日工作。次女张瑞芳,1918年生于保定。1935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并参加话剧演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抗战演出队,活跃在抗日救亡第一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主演过多部影片,因《李双双》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并先后任上海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表演学会会长。199512月,获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而特设的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表演成就奖。


王麟庆(1886~1942)字端符。安新端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二期步兵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毕业后在奉军任排长、队官、教练官等。1915年至1916年任少校营长、八十团上校团长。获四等文虎章、四等嘉禾章。1918年任绥远陆军混成团上校团长。阻止外蒙独立时任绥远“剿匪”一支队支队长,授陆军少将衔。后率兵进驻外蒙赛音山达乔伦地区。1935年弃职在北京养病。1942年病故。


刘郁芬(1886~1943)字兰江。清苑人。早年入定兴姚村陆军小学英文班,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英文班。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后到云南任陆军第十九镇哨长,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后在北京陆军军士学校任职。1914年任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参谋及模范连教官。1916年任该旅第一团团附兼驻京办事处处长。1918年任第十六混成旅参谋长。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任第二十一旅旅长,同年任河南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1924年参与北京政变,后任国民军第二师师长。19258月任国民军驻甘肃总指挥。1926年授绥远都统,未就任。不久任甘肃代理督办。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时,任国民军联军驻甘肃总司令。后任援陕军第二路军司令。19276月任第二集团军第七方面军总指挥兼甘肃省政府主席。10月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编遣会议之后任陕甘宁清“剿匪”总司令。1929年曾任反蒋的护党救国军第五路总指挥。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讨蒋军后方总司令。后兼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16月任国民政府委员,1211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33年去北平(今北京)闲居。19361月授中将。

1939年投靠汪精卫,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开封绥靖公署主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副主任委员、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19434月病死于北平。


陈调元(1886~1943)字雪暄,又作雪轩。安新同口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保定北洋陆军参谋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深造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后在湖北陆军中学任地理教官。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时离开武昌至北京,任冯国璋部参谋并南下镇压起义军。冯国璋任江苏督军后任南京宪兵营长,随后改任江苏宪兵司令。1917年任江苏七十四混成旅旅长。1920年第一次直皖战争后任徐海镇守使,10月任苏鲁皖豫“剿匪”总司令。19235月,因顺利解决轰动一时的“临城劫车案”名扬中外。19248月,江浙战争爆发,任江苏方面第二路军司令,战后任江苏第四师师长。同年底与奉系合作,奉军入江苏后,任苏皖宣抚军第三路总指挥。19251月,被段祺瑞任为安徽军务帮办兼第四师师长,又任安徽军事善后督办。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任孙传芳部第五方面军总指挥,19273月正式就任该职。同年311日任武汉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3月底任安徽省政务委员会主席,后任北伐第二路军前敌总指挥,7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常务委员,8月率第三十七军参加保卫南京的龙潭战役,10月参加宁汉战争,同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2827日,推举为国民政府委员,213日任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团长,参加第二期北伐,76日任军事委员会北平(今北京)军分会委员,8月参加滦河战役,年底任第四十七师师长。1929123日任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518日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及委员。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预备军总指挥。同年11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党务整理委员会委员。19315月,作为军队特别党部代表出席国民会议。1932年所部第四十六师及第五十五师被鄂豫皖的中国工农红军击溃后,辞安徽省政府主席职。

19341月任赣、粤、闽、湘、鄂五省预备军司令,4月奉命参加第五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苏区。同年127日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193543日授陆军二级上将。同年曾任华北宣抚使,1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及抚恤委员会主任委员。1943年夏去西北巡视,在兰州患喉癌,返重庆医治。1218日在重庆北碚去世。194422日,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曹浩森(1886~1952)原名明魏,字善继。江西都昌人。清宣统元年(1909)入日本振武学校,宣统二年(1911)毕业回国。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19135月离校随李烈钧参加湖口起义,为左翼军第一团副团长。“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旋赴南洋。1915年回国,任护国军第二军参谋厅上校参谋长。1916年任驻粤滇军第三师第三十一团团长。1918年任粤赣湘边防军务督办署副官长,嗣任援桂军第三路军参谋长。1920年春调广州大元帅府任孙中山侍卫副官。1921年选送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24年毕业回国后在国民军冯玉祥部任职。1926年任西北边防督办署参谋长。五原誓师后任国民联军参谋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参谋长。1928年任军政部陆军署署长。1929年任军政部常务次长。

1930年中原大战前,投入蒋介石部。1931年至1933年参与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第五次“围剿”。19354月授陆军中将。1936年任军政部政务次长。1941年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直至抗日战争结束。1945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从广州转往台湾,晋为陆军上将,同时退为备役。19522月病逝于台北。

张钫(1886~1966)字伯英,号友石。河南新安人。早年毕业于陕西陆军小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7月被选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军事。宣统元年(1909)毕业后任陕西新军混成协炮兵排长。武昌起义后,混入西安禁城,点燃炸药库,杀死清亲王,举行起义。宣统三年(191111月任陕西民军东路大都督。119日率军东征,在潼关与清军会战,并收复潼关。不久,陕西军队改编,任第二师师长,授中将军衔,并任汉中镇守使兼汉中警备司令。1915年被袁世凯调任北京将军府中将参军。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捕入狱,1916年释放后回陕西。19177月张勋复辟,任陕西讨逆军第一支队司令。19181月任陕西靖国军副司令,71日在陕西洛南称陕西靖国军南路司令,1121日任陕西军务会办。

19201114日,通电反对北京政府统一令。1922年被解去职务,在河南创办陕县观音堂民生煤矿公司。1928106日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中原大战时,蒋介石命韩复榘(河南省主席)率部开往山东,193067日,被派为河南省政府代理主席。中原大战中兼任讨逆军第二十路军总指挥。1930107日卸去代理省政府主席职务,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兼赈务委员会主席。后兼任第六十八师师长(19314月该师改称第七十六师)1931512日,因刘峙赴南京,再度代理河南省政府主席。同年任鄂豫皖“剿匪”总部中路军第一纵队指挥官。1934年任“剿共”预备军副司令,率部参加“围剿”江西中央苏区。红军西进后任驻赣绥靖区司令。19361月授中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十二军团军团长。193710月任第一战区预备军总司令。193829日特任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46731日晋升陆军上将。194811月任徐州“剿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旋去职。1949年派为“豫陕鄂边区”绥靖主任,经广州到成都。12月在川北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1966525日在北京病逝。著有《风雨漫漫四十年》,编有《历代军事分类诗选》。


王都庆(1887~1926)字聚斋。安新端村人。先后毕业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马兵科、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二期深造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毕业后任北京清廷禁卫军排长、队官,后调军谘府任一厅二科二等科员。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北洋陆军第二镇二等参谋、一等参谋。又入陆军部军官学堂第二期学习,宣统元年(19099月毕业。宣统二年(1910)后任陆军第六混成旅炮二团团长、二师三团团长、十三团团长、步八团团长。第一军司令部上校副军事参议。1913年后,所部随陆军二师开河南信阳、湖北。19164月晋授陆军少将。1921年任湖北陆军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19221月晋加陆军中将衔,8月晋授陆军中将。1924214日授植威将军。同年8月授亮威将军。次年4月,在鄂西公安曾与当时的湖南沣州镇守使贺龙换贴结拜兄弟。

19259月任湖北暂编陆军第七师中将师长。19266月任北洋军鄂西第二路军总司令。北伐战争开始后,奉命迎击北伐军,1120日病逝于湖北沙市。


李生达(1887~1936)字舒民。山西晋城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历任山西陆军排长、连长、营长、代理团长、旅长等职。1927年任晋军第十五师师长。19286月升任第五军军长,9月,部队缩编,任第三集团军暂编第五师师长,10月任第三十六师师长。19303月任第三方面军第四军军长。中原大战后,所部被奉军改编为第七十二师,任师长。1934年参加庐山军官训练团,后任驻赣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参加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1935年初任第十九军军长,仍兼第七十二师师长,4月授陆军中将,7月任陕北“剿匪”副总指挥。19362月任晋西第三纵队司令,旋任陕甘宁青四省“剿匪”副总指挥,代行总指挥职。530日在山西离石被刺身亡。723日,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何键(1887~1956)字芸樵,号容园。湖南醴陵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长沙岳麓山崇古学堂,三年后改入湖南法政学堂。辛亥革命后,任职于湖南民政司警备科,不久弃职入湖南将校养成所。又转南京入伍生队入伍,后分配到湖北陆军第三中学。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16年毕业后任职于湘军。19185月任醴陵游击司令部司令兼第一支队队长,后任中校营长。19217月任湘军第一师骑兵团长。192310月,在进攻武汉时任江左先遣纵队司令。19272月任第三十五军军长,同年9月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不久回湖南任湘西善后委员会委员长。192812月,派兵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19294月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同月又被任命为讨逆军第四路军总指挥。1930年底和1931年参加对中央红军的第一、二次“围剿”。1933年第五次“围剿”红军时任西路军总司令。193410月,中央红军长征时,任“追剿”军总司令兼湖南省保安司令,又任“剿匪”第一路军司令。19354月授陆军二级上将。19364月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改任内政部部长。日本投降后,因病卸职居住在衡山。1949年去香港。1950年夏去台湾,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56425日病故于台北。


杨爱源(1887~1959)字星如,号革非。山西五台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二期。宣统三年(1911)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入伍生队,中途辍学参加辛亥革命。19128月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二连学习,191411月毕业后,历任晋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24年任陆军第一旅少将旅长,不久改任第六旅旅长。1926年升任第六师中将师长兼晋绥军训练总监。1927年调任第二师师长,同年7月升任北方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后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右路副总指挥,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后任右翼军副总指挥。1928年升任第三军团总指挥,参加第二期北伐。同年11月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兼任晋察赈灾委员会党务委员。

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任第三方面军前敌副总司令,在陇海路前线指挥作战。阎锡山下野后,任晋绥警备副总司令,负责维持山西局势。1931年任第六军军长。后第六军改编为第三十四军,任军长兼山西清乡督办。1932年兼任晋绥军事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19351210日授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任晋绥军“剿匪”总指挥部总指挥,与东征红军作战。不久任山西新编军总指挥。19371月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三十四军军长,参加忻口战役。后移防临汾。19393月升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并兼任第二战区军政民干部训练委员会副委员长,代行委员长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改任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后任第十九军军长。1949年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5210月退役。195912日病故。

蒋介石(1887~1975)谱名周泰,乳名瑞元,学名志清,官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东渡日本,因求学无门而回国。光绪三十三年(19077月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炮兵科。光绪三十四年(19082月,派往日本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炮兵科,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回国,帮助陈其美组织江浙方面起义活动。1914年任沪宁讨袁(世凯)军第一路司令和中华革命党军东北军参谋长,赴上海、哈尔滨从事反袁活动,失败后去日本。1915年随陈其美回上海。19177月,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183月,蒋介石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半年后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闽。因受粤军将领排挤,离职滞居上海,曾与张静江、陈果夫、戴季陶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1918年南下广州任援闽军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后因与同僚不和,只身去上海。1919年与虞洽卿开办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1920年重返军职,代理第二军前线总指挥,又任参谋长,参加孙中山的重建广东政权。19226月,陈炯明叛乱后,蒋介石回粤,随孙中山撤退至上海。同年10月任第二军参谋长。19232月,孙中山重建大元帅府,任大本营参谋长和军事委员会委员。19245月任中国国民党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251月任东征军右翼军总指挥,讨伐陈炯明。10月率部进行了第二次东征。1926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并任国民革命军总监。3月,利用中山舰事件,排挤共产党人。后又使汪精卫离开广州,取得政治大权。5月,在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整理党务案”,将中国共产党人排挤出领导机关。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开始北伐。19274月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418日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因北伐的失败,加上武汉的“倒蒋”浪潮及李宗仁桂系的反对,813日被迫下野回乡。1210日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824日选任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委员、军事委员会主席,15日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开始进行第二次北伐。10月,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任国民政府主席。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19291月主持召开编遣会议,遭到各地方势力反对。后来发生的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都以蒋介石胜利告终。193011月任行政院院长。19315月,广州反对派政府成立,加上后来“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蒋介石不发兵抗日,而不断加强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遭到全国上下反对。193112月被迫第二次下野。1932121日复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参谋总长。上海“一·二八”事变后,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而集中兵力对红军“围剿”。193541日授特级上将。19361212日爆发“西安事变”,被扣押西安,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事变和平解决。1938329日在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总裁。19391月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19438月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面邀毛泽东赴重庆签订《双十协定》和召开政协会议,一面准备内战。19466月令军队向各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19483月,行宪“国民大会”召开,当选第一届总统。由于军事失利和经济崩溃,被迫于1949121日第三次下野,转入幕后指挥。712日出任中国国民党非常委员会主席。大陆全部解放后,127日,“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北。195031日重任“总统”兼革命实践研究院院长。195210月在中国国民党“七大”上,连任总裁。19542月任第二任“总统”,此后连任第三、四、五任“总统”。1957年选任中国国民党总裁,此后连任总裁。197545日病故于台北。



孙恕忠(1888~1950)字贯一。定县(今定州)大王耨村人。保定育德中学堂毕业。清宣统三年(1911)赴广州学习飞行。1912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191411月毕业,分配在河南开封吴佩孚部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1年为父奔丧,在家丁忧一年。1922年在北京国民军冯玉祥部任团长。1924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时,带一个团驻守在故宫午门城楼和天安门城楼,担负警备任务。同时,还主管京汉铁路和京山铁路客、货运营业务。1926年参加了冯玉祥的“五原誓师”。1928年在阎锡山部先后任旅长、师长,并授少将军衔。1931年调傅作义部参加了绥远抗战。1934年任新编第一军军长邓宝珊的参谋长。1935年冬拒绝调部队打内战的命令,愤然弃职回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年冬,八路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孙志远两次到其家中邀请,毅然参加八路军冀中军区的工作。后因身体虚弱,不能骑马,三个月后回到家中。1942年应中共党员吴运之、吕玉才等邀请到北平(今北京)做地下工作,以西单“义泰电料商行”作为掩护,秘密购买手枪、子弹运到抗日根据地。1945年去河南宝丰县师范学校任教,主讲历史、地理。1950年病逝于河南宝丰县。


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人。早年入东莞师范学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8月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宣统元年(1909)入南京第四陆军中学。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赴武昌参加战斗,入黄兴指挥部直属部队作战,保卫武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于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学习。19135月“二次革命”爆发后,弃学奔湖口,参加讨袁战争,任右翼军司令部参谋,失败后赴日本,入军事训练班“浩然庐”学习。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9月任广州护法军政府警卫营连长,后又任巡监缉私舰舰长。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后,先后任总统府警卫团副官、团附。1923年在陈铭枢第四团任营长,参加讨伐陈炯明。1924年任团长,19251月参加东征。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副师长兼第二十八团团长,10月参加北伐,攻占武昌后任第十一军军长兼第十师师长。19273月代第十一军军长,不久任第二十二师师长。其旧部第十师参加南昌起义后,脱离起义部队转入闽赣边界。于是蒋光鼐召旧部进入福建、广东。19291月编遣会议后任第三师师长,同年复任第八路军前敌总指挥,讨伐徐景唐部。8月任第六十一师师长,与蔡廷锴一起在第二次粤桂战争中击败张发奎和李宗仁部。1930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任第一纵队司令官。8月,攻克济南,任济南警备司令。19314月率部参加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5月去上海养病。10月任第十九路军上将总指挥,驻防京沪线。

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进犯上海。蒋光鼐召开十九路军营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布置应战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入夜,日军以铁甲车为前导,兵分5路进攻闸北,淞沪抗战开始。日军凭借陆海空三军优势,气焰嚣张,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四易主帅,死伤累万。十九路军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以誓死牺牲的精神,组织敢死队与敌人白刃肉搏数十次,冲锋陷阵,奋战月余。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鼓舞了中国军队的爱国热情。后十九路军调赴福建,再度“围剿”红军。蒋光鼐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颇为不满,故返回家乡后,开鱼塘、种果树,兴办吉云小学,并筹建虎门医院,闲时则读书写字,对新任命的职务不闻不问。1932年出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厅长。193311月参加“福建事变”,任政府委员会委员,失败后去香港。

1935年与李济深等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主张联共抗日。1937年回内地参加对日作战,任军事委员会参议。1939年任第四战区长官部参谋长。19409月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19439月授中将。19455月选任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6312日与李济深等在广州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后任衢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1月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选为中央委员。8月任国民政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9月在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政府委员。此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6768日在北京逝世。

何遂(1888~1968)字叙甫,笔名贱夫。福建闽侯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入福建武备学堂,结识了林觉民、方声洞、陈更新等革命党人,开始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后,到南京在第九镇当排长。翌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秋,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广西新军督练公署参谋处筹略科科长。宣统三年(1911)响应武昌起义,赴山西策动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学习政治经济。1915年任北京陆军大学战术教官,后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1924年参加冯玉祥北京政变,任国民军第三军参谋长,后任整编第四师师长,还担任北京政府的航空署长、国民军空军司令。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任黄埔军校教育长。1929年底离任,往西安任杨虎城第十七路军总参议。1931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何遂在北平(今北京)组织“辽、吉、黑抗日义勇军民众后援会”,任副会长兼主任干事,募集捐款,支援抗战,并多次到热河前线慰劳抗日义勇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高参室主任。1945年任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司法部部长,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1950年他把所收藏的全部文物和图书分别赠送给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和天津图书馆。1968年春病逝于福州。著有《辛亥革命时期的广西新军》、《欧洲观战记》、《辛亥革命亲历记》、《反袁回忆录》、《关于国民军的几段回忆》,撰有《中山先生记念碑文》等。


商震(1888~1978)字启予。祖籍浙江绍兴,生于保定。其祖父曾任保定府文案。早年在私塾读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洋文班,结识了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一年以后,因“煽动革命”而被校方开除。光绪三十二年(1906)夏,商震辗转到沈阳,先协助蒋慕谭创办商业专门学校,后到辽阳与陈干办起了八旗小学堂,一边从事教学,一边鼓吹革命,又被扣上“诋斥官府”的罪名逮捕。获救后,东渡日本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奉同盟会指示回国到长春从事反清活动,身份暴露后,逃至辽宁锦州。宣统二年(1910)从军,入东北新军第一标。宣统三年(1911)初,被保送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

辛亥革命后,任关外军总司令及烟台民军司令。1913年,任北京政府陆军部顾问。1914年投陕督陆建章部,任陕北镇守使署参谋长。1915年任陕西陆军第一混成旅步兵第一团团长,随陆建章在陕西镇压白朗起义。1916年初,陆建章被陈树藩驱走。商震率所部投奔阎锡山,任山西陆军第四混成团团长。1917年任晋军混成旅旅长,后兼晋南剿匪副司令及兵工厂厂长。1924年冬任晋南第一师师长。19269月初任绥远都统兼第一师师长。1927年随阎锡山加入国民革命军行列,任北方第一军军长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初任第三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左路总指挥,驻军保定。奉军退回关外后,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兼河北“剿匪”司令。1929年春改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厅长。

1930年中原大战中任第五军团总指挥兼第二十二军军长,大战结束后奉命整编山西军队,任第三十二军军长。1931年移驻洛阳。1933年初任华北第二军团总指挥,率部在长城沿线布防,抗击日军。193543日授陆军二级上将,6月兼天津警备司令兼代天津市市长、津沽保安司令,同月再次出任河北省主席兼河北省保安司令。1936年任河南省主席兼豫北绥靖分区司令及河南省保安司令。后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教育长,旋改任第一战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兼三十二军军长,率部至河北晋县、藁城一带布防,对日军作战。9月中旬奉命率部保卫石家庄。19387月兼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1939年初调任洞庭湖警备司令。1940年初奉调去衡阳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5月奉调去重庆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兼外事局局长。1941年任印缅军事考察团团长。

194311月以高级随员身份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同年8月作为中方代表参加了中、美、英三国战后和平机构会议。后又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举行的中、美、英、苏会议。19455月奉调回国,任国民政府参军长。1947年初奉派去日本任“同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团团长。19493月辞去驻日代表团团长职,留居日本,以经商为业。晚年虽定居日本,身在异国他乡却念念不忘祖国。1974年和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期间,曾两度回国参观,其中1975年回保定参观访问。1978515日病逝于日本东京。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段云峰(1888~1984)字巍霄、伟霄。蠡县东孟尝村人。少年时目睹清政府丧权辱国,决心习武从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保定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三期东文班,光绪三十三年(1907)转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步兵科,宣统元年(1909)毕业后,在京城禁卫军当排长。受同盟会会员耿毅、刘汝贤等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为发动反清义举,脱离禁卫军,同冉子敬一起到蠡县一带组织农民义军。

中华民国成立后返回北京,考入陆军大学深造。1915年与同盟会员刘汝贤、周思诚等人潜入上海,很快即去山东潍县一带联合农民义军讨伐袁世凯。1916年回陆军大学复学,同年12月毕业后,被派往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教官。正值直皖、直奉战争,各派军阀均派人相邀,段云峰对内乱深恶痛绝,均予以回绝,1920年辞去军校职务,回家乡隐居。目睹家乡的贫困、落后,为家乡人民的苦难处境担忧。首先帮助本村扩建男学堂,又将自家的三间房屋作教室,创办女子小学,让女儿段织仙任女校教师,义务教课,不收学费,自己出钱出物添制桌凳和教具,使学龄儿童悉数入学。1924年在保定创办培德中学,自任校长。同年冬应聘任北京临时执政府参谋本部次长,授陆军中将军衔。192811月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高级参谋,19298月去职,回保定继续办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段云峰积极联合保定各界人士成立抗敌后援会。日军侵占保定后被通缉。他让三个儿子参加了抗战部队,自己携家眷流亡到大后方继续办学,宣传抗日。1938年冬,应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邀请到重庆,一度主持重庆各学校的军事训练,历任教育长、参谋、厅长、次长、高参等职务。1944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467月,蒋介石发动内战,段云峰再度隐退,移居上海,利用社会关系和家庭掩护共产党的地下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段云峰任交通部参事。198110月,中央召开“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以“辛亥革命老人”的身份应邀参加大会,并登上主席台,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1984111日在北京逝世。

魏树鸿(1889~1937)字公辅。满城南固店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中秀才。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三期东文班,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后,被分至南京陆军中学堂任教官,19142月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工兵科一连学习,19165月毕业后,到山西陆军见习,历任排长、连长、山西陆军学兵团营长、山西陆军第一师参谋长。1928年北伐成功后,出任河北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任山西省会警察局局长,后又任山西省清乡督办公署少将参谋长。19356月,商震再任河北省政府主席时,魏出任河北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37622日在保定逝世。


杨杰(1889~1949)字耿光,又名漱石。白族。云南大理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昆明云南陆军速成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骑兵科。光绪三十四年(19082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回国参加辛亥革命,任北伐联军总务部次长。19125月任沪军威武军第一团团长,后又去日本续学。1913年毕业后回国,初任黔军步兵第十团团长,旋任滇军旅长,率部入川,任重庆卫戍司令官兼重庆道尹、政务厅长及重庆警察厅厅长,并授陆军少将军衔。1914年回云南任云南讲武学堂骑兵科科长,不久又任弥勒县县长。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任护国军第三军第五支队长,后改任第一纵队司令。19162月任护国第四军参谋长兼叙南卫戍司令及第一梯队团长,入川东作战,6月升陆军中将。1917年任北京大总统府军事谘议兼陆军部顾问。不久回滇,任靖国联军第四军参谋长。8月任靖国军中央军总指挥兼泸州卫戍司令,指挥了泸州战役。后任靖国联军高级顾问。

1921年再赴日本。先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任云南留日士官学生监督。后考入日本陆军大学第十五期。1924年毕业后回国,同年12月任国民军第三军参谋长。19253月任国民军前敌指挥官及河南陆军训练处教育长。1926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总参议,参加北伐战争。12月后去广东,任第六军第十七师师长。19274月任第六军副军长、代军长,7月任第十八军军长。不久又任总司令部淮南行营主任兼总预备队指挥官。19283月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旋任一集团军参谋长,参加第二期北伐。攻占北平(今北京)后任总司令部北平行营主任及北平宪兵学校校长。蒋桂战争时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行营总参谋长。蒋冯战争时任南路军行营总参谋长、讨逆军第十军军长兼左翼指挥官。旋任洛阳行营主任兼第十军军长,参加蒋唐战争。19302月任长江宁、镇、澄、淞四路要塞总司令。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第二炮兵集团指挥官,5月升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1931年在中国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陆军大学校长。19321月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后兼任陆军大学教育长。

1933年长城抗战中,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参谋长兼华北第八军团总指挥,旋辞职,9月出国考察军事。1935年回国,127日任参谋本部参谋次长、代理总长、城塞组长、防空委员会主任。19354月授中将。1937年赴苏联考察,同年10月加上将衔。1938228日任军令部次长,512日特任驻苏联大使。1940年回国,任军事委员会顾问及中央训练团教官。1944年任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去英美考察军事设施。1945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7510日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81月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积极策动卢汉起义。19496月,受邀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未及参加会议,于1949919日在香港寓所被刺身亡。著有《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国民军事必读》、《苏联的国防政策》、《战争抉要》、《总司令学》、《孙子浅释》、《欧洲各国军事考察报告》等。1982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马全仁(1889~1950)字淳夷。回族。保定人。早年就读于直隶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166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工兵科一连毕业。在晋军服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副、上校团长、旅参谋长等职。19268月随晋军开赴冀中,参加北伐战争。193612月授陆军少将衔。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第八战区和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参议,1939年曾任河套地区兵工厂少将厂长。19491月随傅作义在北平起义。1950年病故。


马龙文(1889~1951)字锦堂。保定人。早年先后就读于直隶陆军小学堂、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洋文班、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128月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191411月毕业,又考入北京陆军大学第五期学习,1917年毕业后任保定军校筑垒教官。北伐时期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五军团长,后调入国民革命军三十军任上校旅长和驻武汉办事处主任。1928年任北京陆军大学教官,曾编著《工兵筑城》作为陆大教材。陆大迁入南京后,先后调入参谋本部任少将总务处长,军令部参谋处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负责河南博爱和湖北老河口的工事筑造,抵御日军西进。1944年调入第八战区第十七集团军任中将参谋长。抗战胜利后,任西北行辕中将高参。1949925日在甘肃酒泉随陶峙岳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兵团。195111月在保定病逝。


邓锡侯(1889~1964)字晋康。四川营山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成都陆军小学第一期。宣统元年(1909)被送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学习。毕业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19135月“二次革命”爆发后,未毕业便返回四川,任新军第十七镇六十五标教练官及帮带。1916年随刘存厚配合蔡锷护国军作战,任营长。后任四川陆军第二师第三旅第五团团长,驻防成都。1918年升任四川陆军第五旅旅长。1920年任四川陆军第三师师长,驻防成都、广汉等地。1923年冬,联合杨森攻击熊克武,攻占了重庆、成都。1925年秋,联合刘湘、袁祖铭、刘文辉等组成联军,并任联军副总司令,进攻杨森。在宝兴场一役中,联军击垮杨的主力,邓率部进驻成都,成为四川军阀“四巨头”(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之一,在川军中以其保定系关系而颇孚众望。1926年所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任军长。

192811月派任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副委员长、省政府委员及省民政厅厅长。19294月任四川省财政厅厅长。1932年刘湘与刘文辉之间爆发大规模混战,后邓亦参与混战,使刘文辉败走西康。1934年任四川“剿匪军”第一路总指挥兼第二十八军军长,截击长征到达四川的红军。1935年,蒋介石对川军进行整编,任整编后陆军第四十五军军长兼该军第一二八师师长。19362月授中将。19373月加上将衔。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主张团结抗日,8月任抗战最高统帅部第二路预备军副司令长官兼第一纵队司令,913日任第四军团军团长,1023日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率部参加徐州会战。19383月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第六十五军军长,主要负责川康军务、协调各派、稳定后方、保证前线供给。抗日战争中还曾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抗日战争结束后,仍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19472月升为陆军二级上将。5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48年春,川康绥靖公署裁撤,被特派为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同年1230日又派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3月任川、康、滇、黔四省联合“剿匪”总指挥部副指挥官,4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在这一时期,坐观情势,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消极对抗。129日与刘文辉、潘文华等人率部在彭县起义,成都得以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等职。1964330日在成都病逝。

陈铭枢(1889~1965)广东合浦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转入南京陆军中学。宣统三年(19114月广州起义期间,曾赴香港联络参加起义未成。武昌起义爆发后,率陆军中学部分同学去武昌参加武昌保卫战。1912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兵科学习,19135月参加“二次革命”离开军校投奔孙中山,未完成军校的学业。1915年因谋刺广东督军龙济光事泄被捕,后越狱逃亡日本。一年后回国,任肇(庆)军游击营营长。1922年任粤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同年参加北伐,616日陈炯明叛变,第一师在回师途中为陈炯明瓦解。不久辞职,改名真如,避居南京学佛。

19232月,经邓演达介绍任粤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1925年先后参加第一次东征、南征,7月任第四军第十师师长。19263月,与白崇禧赴湖南争取唐生智响应北伐。攻占武汉后,任武汉卫戍司令及总政治部副主任及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训练部主任、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委员。192611月升任第十一军军长。后宣布拥蒋,被武汉国民政府免职,赴南京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训练部主任。1927年,旧部蔡廷锴率第十一军第十师参加南昌起义,后脱离起义部队退入福建,扩编为第十一军,陈应邀任军长。同年底应李济深之邀率部回广东,任东路军总指挥,击败并逐走张发奎、黄琪翔。19297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厅长。19317月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任右翼集团军总司令。9月与蔡元培、张继等赴广州调停,促成宁粤和解。后十九路军移防沪宁地区,任京沪卫戍总司令兼淞沪警备司令,并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

193112月任行政院副院长兼交通部部长,193112月一度代理行政院院长。19323月辞职出国考察。1933年夏在香港与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策划反蒋。11月,第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后,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委员、文化委员会主席、人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并宣布退出中国国民党,另组生产人民党,自任总书记。失败后避居香港,发起组织社会民主党和神州国光社,进行反蒋活动。1936年改组社会民主党为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呼吁全国一致团结抗日。不久大同盟解散。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员,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主席,国民外交协会主席。并在汉口、重庆从事抗日民主运动。19476月授陆军上将。

19481月在香港与李济深等建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团结各派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独裁、内战政策。1949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5514日在民革中央为庆祝中国第二次核试验成功的座谈会上,陈铭枢十分兴奋,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次日去世。

张群(1889~1990)字岳军。四川华阳(今属双流)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步兵科。光绪三十四年(19082月,由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保送日本留学,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炮兵科。同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返国,参加光复上海战役,历任沪军都督府科长,陆军第二十三师参谋及八十九团团长。1917年在广州大元帅府任参军,继任军政府副官长。1919年赴四川,任四川省警务处处长兼警察厅厅长。1924111日至1128日,任北京政府交通部航政司司长。19251月任河南全省警务处处长兼河南省会警察厅厅长及河南省武装警察司令。1926年赴广州参与北伐军事,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10月任军政部政务次长,11月兼军政部兵工署署长、上海兵工厂厂长。

19293月任上海市市长兼同济大学校长。1932年辞上海市市长职后,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党政委员会委员兼政务指导处主任,北平(今北京)政务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北平市整理指导文化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7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193410月任湖北保安司令。193512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秘书长。193811日至11月任行政院副院长,同年1月任四川省政府委员兼主席,2月任四川省保安司令,8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主任。19391月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194011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成都行营主任,兼理四川省政府主席,兼四川全省保安司令。19474月任国民政府委员、行政院院长,5月任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处总处理事会副主席。次年5月,辞行政院院长职,任总统府资政。19491月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3月任川、康、滇、黔四省联合“剿匪”指挥部总指挥官,4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7月在广州任国民党非常委员会委员,同年去台湾。1950年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545月任“总统府”秘书长。19725月辞职,专任“总统府”资政,并为中央评议委员主席团主席。

19901210日在台北病逝。著有《中日关系与美国》、《对日言论集》、《至德管窥录》等。


廖磊(1890~1939)字燕农,又名梦祥。广西陆川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宣统三年(1911)进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参加武昌起义。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后分至湘军第一师三团三营三连,任中尉连附。1917年升连长。1918年升营长。1920年升第三团上校团长。1926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师副师长兼第三团团长,率部参加北伐。10月任第三十六军第一师师长。1928年所部为桂系改编,任第三十六军军长,参加第二次北伐。1929年辞军职赴香港。1930年返桂,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第七军副军长兼第二十一师师长,后又兼任第十九师师长。1931年任第七军军长。1934年奉令在桂北阻击长征红军。19361月授陆军中将。

19375月加上将衔。同年10月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七军军长,在淞沪战场的大塘之役中,与日军激战数昼夜,歼敌6000余。1938年先后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及建立大别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年9月下旬,任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19391023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安徽立煌(今金寨)。同年1120日,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


李树春(1890~1945)字荫轩,曾用化名李真象。清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8月考入直隶陆军小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三期德文班,与曹士杰(曹锟之侄,系曹锟五弟曹钧之长子)、门炳岳为同班同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底毕业。后入北洋部队充任排长、连长。19128月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学习,与唐生智、曹士杰、杨爱源、万耀煌同在第二连。191411月毕业,被分配到曹锟第三师任见习排长,三个月后转任排长,随后升任连长。1920年,直皖战争后,任曹锟的第十五混成旅(即直鲁豫巡阅史署卫队旅,驻保定)营长。19267月至19274月,曾任西北军第八军参谋长,参加了南口战役。1927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参谋长。192772日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同年812日任热河省政府秘书长。193091日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代理省政府主席。193045日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次长。1936116日授中将。

1937年在鲁东、鲁西率部参加抗战。19381月又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及鲁西行署主任,在冀鲁豫边区开展抗日游击战。1941年底因部队损失惨重,丧失战斗力而潜回北平(今北京)隐居,19444月,日伪曾派吴化文(汪伪第三方面军总指挥、汪伪陆军上将,曾为其老部下)到家中拜访,极力拉拢他出来“做事”,被他严词拒绝。19454月,离北平赴河南联络其第三路军旧部。同年逝世。

吕超(1890~1952)字汉群。四川宜宾人。早年入四川陆军小学第一期、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在陆军中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宣统元年(190911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三期(19117月改称陆军预备大学堂)学习。后与李煜瀛等人成立中国同盟会京津分会,任军事部部长。1912年曾策动毅军革命,未回陆军大学完成学业,就回川任川军第五师第二团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1913年任川军第五师第二团团长。“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于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次年回川后任中华革命军川南司令,率部参加护国战争。1917年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后,任护法军政府成都卫戍总司令。1920年任川军第五师师长,5月参加川军将领攻击熊克武的军事行动,718日任川军总司令。19211223日,被孙中山特任为广东大元帅府参议。19225月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长。1923年被孙中山任命为讨贼军第一军总司令。1925年响应北伐战争。19321月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长。19371月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3910月在成都成立“中国抗战建国垦殖社”。194612月升陆军上将。19494月任川康区监察委员行署委员。

新中国成立前夕,参与策动国民党四川军队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720日在重庆病逝。


贺耀组(1890~1961)字贵严。湖南宁乡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湖南陆军小学,1912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学习,肄业后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6年毕业回国,历任湘军团副、团长、旅长、师长。19267月,投向国民革命军,任独立第二师师长。19273月任第四十军军长。19283月任第一集团军第三纵队总指挥,不久第三纵队改称第三军团,仍任总指挥。

“济南惨案”发生后,辞去本兼各职。19295月代理国民政府参军长。中原大战时,任徐州行营主任。19324月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参谋本部参谋次长。193411月任驻士耳其公使。19354月授陆军中将。19382月加陆军上将衔,同年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兼调查统计局局长。194212月任重庆市市长。19463月寓居上海。19497月赴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交通部部长、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等职。1961716日病逝于北京。


张治中(1890~1969)原名本尧,字警魄、文伯、文白。安徽巢县(今安徽巢湖)人。早年当过杂货店学徒、警察。武昌起义后在上海参加学生军。1912年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4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1612月毕业后到安徽安武军见习。19176月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驻粤滇军第八旅上校差遣,并随军参加征闽。此后先后在滇军、川军中任职。1921年秋,进上海大学学习俄语,同时在英语学校补习英文。1923年初应邀到广州任桂军总司令部参谋,不久任桂军第四师参谋长。后曾帮助桂军组织桂军军官学校,并任大队长。19247月被蒋介石任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12月正式脱离桂军。19251月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副总队长,4月代理总队长。6月率入伍生总队参加平定刘杨叛乱。1926年初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学生步兵军官团团长。后筹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并任教育长。

19278月,随蒋介石下野而辞去职务,11月去欧洲留学。19287月回国,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厅长。不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1929521日任该校教育长。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第五军军长、第四路军总指挥,先后参加蒋冯战争、中原大战、淞沪抗战及镇压“福建人民政府”。193544日授中将。19362月兼任京沪区警备司令长官,926日加上将衔。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京沪区警备司令长官,并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78月任第三战区第九集团军司令。193711月任湖南省政府主席,12月兼任湖南省保安司令。193811月,因长沙大火而被革职。19392月,到重庆任国民政府主席侍从室第一处主任。1942年作为国民政府代表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等进行谈判。1944年又多次作为中国国民党代表与中国共产党代表进行谈判,并参与调解国共冲突。19458月去延安陪同毛泽东等赴重庆参加谈判,10月授陆军二级上将。1010日代表中国国民党在《双十协定》上签字,1011日护送毛泽东回延安。19462月与周恩来、马歇尔组成最高军事三人小组会议,研究国共双方军队的整编和统编。19463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主任,29日兼任新疆省政府主席。19475月任国民政府主席西北行辕主任。19488月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1949324日作为首席代表到北平(今北京)与中共和谈代表团进行谈判。420日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后,接受周恩来等劝告,留居北平。626日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宣布与中国国民党集团决裂。同月应邀参加在北平召开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19499月致电陶峙岳、包尔汉等,促使新疆和平解放,同月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10月被中国国民党中央开除党籍。张治中多次参加国共两党和谈,被人誉为“和平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6946日在北京病逝。著有《七十回忆》、《张治中回忆录》、《我与共产党》。


唐生智(1890~1970)字孟潇。湖南东安人。出生于官绅家庭。早年就读于湖南陆军小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后入保定军官学堂入伍生队学习。1912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学习。191411月毕业后,在湖南陆军任职,历任排、连、营长,参加护国战争和湖南军阀混战。192311月任湘军第四师师长兼湖南善后督办及水口山矿务督办。19263月任湖南省内务司司长,代理湖南省省长。192662日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不久攻入长沙,率全军加入中国国民党,任湖南军事厅厅长。不久率北伐军第四、七、八军攻克武汉三镇。

19271月任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制审查委员会委员长。3月任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武汉卫戍司令。4月任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6月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指挥,驱逐奉军出河南。后因支持汪精卫,率部讨蒋。10月,李宗仁部队以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宣布讨唐,唐生智即宣布与南京政府断绝关系,并动员军队应战。11月兵败,被迫下野,逃往日本。余部为桂系军队收编。1929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被蒋起用,联络桂系中的旧部支持蒋介石,任第五路军总指挥。524日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2月在兰州通电响应石友三在浦口反蒋,组织“护党救国军”,再次兵败后,被迫下野,流亡香港等地。19315月至广州,任广州反蒋势力组成的中国国民党执监委员非常会议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国国民党第四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3211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军事参议院院长,1228日任军事委员会第一厅主任。1933429日任全国航空建设委员会委员。193542日授陆军一级上将。后任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军法执行总监。1120日任首都卫戍司令长官,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指挥南京保卫战。南京失守后,避居湖南原籍,创办耀祥书院,从事学术研究。19494月去长沙,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主任委员,致力于湖南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副省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7046日在长沙病逝。著有《1931年至1949年概括回忆的几件事》、《大革命北伐的片断回忆》等。

孟绍濂(1890~1971)字希周,号爱莲居士。阜平铁岭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本县高小,毕业后考入直隶陆军小学。1914年毕业于北京清河陆军预备学校普通班。其间,经连长耿毅、郝仲青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在学校参与组织扶群书社。19165月毕业后分配到山东陆军任职,正值袁世凯筹备实行洪宪帝制,孟绍濂与书社成员投入山东护国军,参加反袁战役。袁世凯被推翻后,调升为直隶第一混成旅少校参谋。19201925年,在陆军前敌总指挥部任中将参谋,参加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应邀到冯玉祥部第二十九军任军务处处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任第一三二师副师长兼参谋长,1939年调第三十三集团军班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1941年任教育长、集团军总部参谋处长。1942年调任五十九军参谋长,10月任第五十九军中将副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军队改编,离副军长职。1948年淮海战役前任第三绥靖区第五十九军中将副军长。

1948118日率部起义,改编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副军长(军长张克侠)。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役。后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1952年转业,历任华东交通部副部长、中央交通部参事室主任、特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常委。19716月病逝于北京,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季方(1890~1987)字正成,化名中原,又化名张君达。江苏海门人。年青时参加南洋第九镇三十三标新军,后转入江苏陆军小学及陆军第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入伍生队学习军事。辛亥革命爆发后,入沪军都督陈其美部北伐敢死队。19128月重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学习,19135月参加反袁运动,离校任李烈钧部警卫营营长、江苏省警备队连长。因联络上海国民党人起义,事泄被捕,判刑10年。19166月获释。1919年五四运动后,入厚生纱厂当工人。

1921年参加中国国民党。1922年到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总务部工作。1924年任黄埔军校特别官佐。1926年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党务科科长。北伐军攻克南昌后,任江西省善后会议委员,后改任北伐军第二十二师国民党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4月潜赴武汉,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中将军事指挥,同年5月任第四军教导营营长,7月任第四军教导团参谋长。1931年在北平(今北京)创办北辰中学。1933年参加福建人民政府高级参谋团工作,失败后化名张君达隐居上海郊外。

1938年参加华东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活动,联络和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组织和推动长江以北的各派军队联合抗日。194010月任南通专区游击指挥部总指挥,新四军苏中第四区司令员、苏中行政公署主任、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等职。

1949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历任一、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家交通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全国第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在中国农工民主党内历任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局委员、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19871217日在北京逝世。


冯轶裴(1891~1931)字宝桢。广东新会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后,入陆军大学第五期学习深造。1922年任粤军第四师参谋长。1924年任粤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25年秋任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参谋处处长,11月任独立第二师师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十四师师长,参加东路北伐,任纵队指挥官。1928年任中央军校军官团副团长。1929年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讨逆军第二军团教导第一师师长。后任预备军团第三总预备队指挥官。19311月获颁一等宝鼎章,5月派为阅兵指挥官,6月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兼警卫第一师师长,同年624日病逝于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追赠陆军上将。


梁耀章(1891~1938)字化南。满城花庄村人。梁清泉之子。191210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六连,1914年毕业后先留校任学兵长,后任步兵分队长,1915年升任步兵科技术教官。曾在北洋军中任职。北伐战争中参加国民革命军。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第五十五军第三师少将副参谋长兼第八旅参谋长。19386月,在湖北老河口地区率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张定璠(1891~1944)字伯璇。江西南昌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工兵科毕业后,初在赣军见习,任排长、连长、军部参谋。后任云南讲武堂教官。1925年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主任。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任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革命军克南昌,任江西省政府委员、省警察厅厅长、南昌市市长。1927年任北伐军东路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后任淞沪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兼第十三军军长,又兼上海特别市市长。1928年任第二师、第十四师师长,1929年因病离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一部副部长。19381月任军政部常务次长兼抚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395月授陆军中将。1944年患膀胱癌,同年12月赴美就医。1945125日,途经北非卡萨布兰卡港时逝世。同年4月,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张荫梧(1891~1949)字桐轩。博野人。早年毕业于黑龙江陆军小学,后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16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189月毕业后到山西入晋军。历任山西陆军学兵团连长,山西督军公署参谋,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军训主任,山西陆军第十团团长、第五旅旅长。1926年后曾主持山西军官教导团。19279月任国民革命军北方军(第三集团军)第七军副军长兼左路军前敌指挥。19283月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6月任暂编第十一师师长。19286月任北平(今北京)警备司令,108日兼任第四十二师师长。19296月任北平特别市市长,7月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建设委员会委员,10月兼任北平特别市公安局局长。1930年中原大战中任阎冯方面第四路军总指挥及第二路军总指挥,失败后回到博野,在北杨村原“四存”小学的基础上创办中学,自任校长。1932年被阎锡山任为晋绥军事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及晋绥军官教导团团长。19341110日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县政建设研究院院长。1936123日授陆军中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荫梧在保定成立干部养成所,以抗日为名招收青年,编成三个干部队,后又把四存中学部分学生和教员编成第四干部队,这四个干部队的成员以后成为河北民军的中下级军官。

同年9月,河北民军正式成立,张荫梧任总指挥。下辖3个旅,8个团,1个军械所,民军总部设在山西陵川,其他各部在豫北、冀西边活动,边扩充,配合国民党部队作战。19386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

1938913日夜,张荫梧策反南逃的两个团途经安国石佛镇时把去二地委开会的中共深泽县县委书记何昆山、第二特委宣传部部长宋振恒、农会主任何福林、游击队指导员何振安四人逮捕,对他们施以酷刑后,杀害于安平县崔安铺,制造了“安平惨案”。1939622日至24日,张荫梧率八、九两旅共5000多人围攻驻深县的八路军三纵队赵成金、赵东环部,杀害抗日军人400余人,制造了“深县惨案”。毛泽东主席指出“张荫梧是摩擦专家”。

1943229日选任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监察会监察。抗日战争期间,首先提出“曲线救国”主张。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平汉铁路北段护路司令。194611月、19483月选任“制宪国民大会”、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及主席团成员。同年秋任华北“剿匪”司令部上将参议。194810月,人民解放军云集北平城外,张荫梧组织了“华北民众自救会”,下设针对共产党后方的“敌后游击策动委员会”。集封建遗老、落魄军阀、政客及青红帮为一体,联络平、津、河北一带的地主反动武装,企图上山打游击,与共产党长期对抗。

北平和平解放后,张荫梧暗藏武器做长期潜伏的准备,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北平市公安局曾多次通过地下工作人员敦促张荫梧交出私藏的电台、武器,但张荫梧执迷不悟,北平市公安局于1949216日将他和他组织的纵队以上的主犯佟寿山等9人一起逮捕。张被捕入狱后,拒不认罪,自命为败逃台湾的蒋家王朝的“英雄”。后患贲门癌,人民政府从人道主义出发,允其保外就医,将他送往医院治疗,尽量抢救其生命,但张荫梧却始终采取抗拒的态度,于1949527日病死。


杨化昭(1891~1951)字德敷。容城北河照村人。杨继盛第十三世孙。曾先后就读于本县高等小学、定兴姚村陆军小学、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后入选袁世凯模范团第一期受训,未几任连长。江浙战争时任第二十四混成旅少将旅长,战后辞职。后应河北省政府省长孙岳之邀,出任省警务处处长兼天津市警察厅厅长。1928年任南京政府参谋部中将高参。中原大战后,蛰居北平(今北京)。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侵占北平。日军驻北平之特务机关长渡边曾先后三次探访杨化昭,威逼利诱,劝其主持华北汉奸队伍。杨化昭不为日军利诱,更不肯做民族罪人,偕其老师程长发,秘密去天津,搭英轮经香港、广州到武汉避难,住在其学生张景华家中。这时中共地下党员梁蔼然、申伯纯与张景华等,同在鹿钟麟之军法执行总监部工作。杨化昭即与梁、申等同在张家吃住。同年秋,鹿钟麟调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兼冀察战区总司令。张、梁、申三人均随鹿到河北省敌后工作,杨化昭陪同其老师程长发到兰州,依靠其老友邓宝珊、拜襄华生活。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天津。此时杨化昭之学生刘正鹏、张景华均在沈阳工作,邀杨化昭到沈阳做客。1951年杨化昭在沈阳逝世。


刘兴(1891~1963)号铁夫。湖南祁阳人。早年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毕业于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三中学。1911年武昌起义后,到上海参加学生军。19142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5月毕业后任山东陆军第五师见习官。1926年北伐时任第八军第四师师长。19272月任第三十六军军长。同年630日任湖南省政府委员。19281月任唐生智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六军军长,3月辞职。523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294月任第五十三师师长及国民政府国军编遣委员会第一编遣分区办事处委员。1931年任广州“非常会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33年任第五次“围剿”红军之第一路军副总指挥兼第八纵队指挥官。1934年任第二绥靖区司令。19354月任中将。19361月任第十七军军长。同年代驻黔绥靖公署主任,又任湘鄂赣边绥靖公署主任。1937年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副司令长官。淞沪会战中任江防军总司令兼第十五军团军团长,不久任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同年1022日加上将衔。1938年任武汉卫戍司令部江防军总司令。19454月任国民参政会第四届参政员。

1948年冬开始,参与湖南和平解放准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湖南省体委副主任等职。1963729日在长沙病逝。著有《第八军参加北伐片断》、《回忆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等。


谢珂(1891~1974)字韵卿。徐水人。1912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191411月毕业。1918年随万福麟入黑龙江,任黑龙江省国防筹备处处长。1922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六期。1928年任黑龙江省国防筹备处参谋长。1930年任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唆使洮辽镇守使张海鹏叛国独立,进犯黑龙江。当时黑龙江督军不在任内,代省长亦未赴职,省城一片惶恐,一些投降派大员极力主张顺降。谢珂力主抵抗,命令省城卫队团开赴嫩江桥设防。张海鹏第一次进犯被击溃,其先锋司令被击毙。代省长到任后,谢珂全力支持他守土抗敌,整顿军务,筹划战事,训练军队。江桥战斗打响后,谢珂身临前线,参赞军务,组织后方民众支援。之后,黑龙江省府迁移海伦,代省长被日本侵略军劝降。谢珂力难回天,微服出走苏联境内,决不充当日本人的鹰犬。

19323月,谢珂搭货轮返回国内,不料在大连被日本宪兵扣留。日伪当局深知谢珂的能力和在东北军政界的影响,以伪黑龙江省长的头衔诱惑,劝其投降。谢珂托病坚辞不就,一直被押。是年9月,黑龙江省海(拉尔)满(洲里)地区警备司令苏炳文谋划抗日,日伪当局决定利用谢珂同苏炳文同窗之谊劝说其放弃抗日立场。谢珂佯为应许,获释后前往海拉尔会晤苏炳文,表示坚决支持其抗日主张,并辅佐苏炳文整顿军务,布置抗日计划。同年101日树起东北民众救国军旗帜,谢珂任总参谋长。救国军在富拉尔基、朱家坎、碾子山等地同日伪军开战后,谢珂不仅坐镇司令部主持前方重大军事决策,且赴前线具体指导前方战事、慰问负伤官兵、组织后勤支援。年末,日军抽调主力向海满地区进犯,救国军力不能支,谢珂被迫撤往苏联。19336月回国,到张学良麾下任职。19361月授陆军少将。西安事变时,曾作为东北军、西北军代表,参加同蒋介石政府的谈判。193711月授陆军中将。后任第五集团军参谋长。1944211日任军政部参事。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沈阳市人民政府委员、市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沈阳市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74216日在沈阳病逝。

万耀煌(1891~1977)原名奇,字武樵,晚号砚山老人。湖北黄冈人。早年在湖北陆军特别小学、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就读,与何应钦、谷正伦为同学和好友,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入伍生队。武昌起义爆发后,回武昌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作战参谋兼战时总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汉阳保卫战。19128月返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继续学习,191411月毕业后,转入陆军大学第五期学习。1920年任湖北省署卫队营营长。王占元夺取湖北后,万耀煌去职赴长沙,参加蒋作宾、孔庚组织的“湖北自治政府”,并与夏斗寅组织湖北军官团,鼓吹“鄂人治鄂”,策划驱王。同年10月,王占元被驱逐,同乡萧耀南任湖北督军,委任万耀煌为湖北陆军第二十一混成旅参谋长。随旅长夏斗寅驻湖南。夏斗寅部被改编为鄂军第一师和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后,分别任团长、副师长兼参谋长。第十四师扩编为新编第十军后,任该军第一师师长,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与夏斗寅发表反共拥蒋通电,5月率部袭击武昌,与武汉国民政府叶挺部激战。1928年任第二十七军第六十五师师长,并代理该军军长。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在山东曲阜一战中动摇了晋军防线。19311月任第十三师师长,后赴湖北黄安(今红安)“围剿”红军。1933年率第十三师赴江西,兼任抚州警备司令、第八纵队副总指挥,“围剿”中央红军。19354月授中将,同年1019日升任第二十五军军长兼第五纵队司令、第二绥靖区指挥官。西安事变中被西北军扣留,因强烈反对张、杨的行动,取得蒋介石的信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率部参加上海保卫战。19383月任军事委员会将官研究班班主任兼军官教育训练团副教育长,6月升任第十五军团上将军团长、武汉卫戍司令部副总司令兼江北指挥官,参加武汉会战。19391月在贵州遵义就任陆军大学教育长,后迁重庆。19426月赴成都,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19464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7月兼任湖北省保安司令、湖北省军管区司令。194845日辞去湖北省各职,22日转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810日任南京中央训练团教育长。

19495月去台湾参与筹建“革命雪耻学院”(后改称革命实践研究院)105日任院务委员兼主任。1953年当选为台湾中国国民党第七届中央评议委员。1953年因病辞职,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开始逸居。后又当选台湾中国国民党第八、九、十届中央评议委员。1966年创办《湖北文献》季刊,后在台湾刊订湖北省地方志。1977131日在台北病逝。著有《万耀煌回忆录》、《砚山老人杂忆录》、《参加辛亥武昌首义记》、《长征追剿日记》等。


刘士毅(1891~1982)字任夫。江西都昌人。少年时曾入南康府中等学堂,后入江西高等实业学堂农林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后,任江西新军混成协第五十三标排长、哨官。辛亥革命时任九江都督府参谋。1912年春被李烈钧委任为临川府知事。二次革命时任讨袁军第二师参谋长。失败后去日本,入法政学校学习。1916年被黎元洪委任为陆军部谘议官。10月再去日本,入东京士官军事学校。1920年任江西方本仁部参谋长。1923年入赣军第二旅任职。后率部击败并改编了闽军,任“五省联军”办事处代表兼处长。1924年冬参加讨伐江西督办蔡成勋的联军,12月任赣军第四师参谋长。

1926年率部响应北伐,任由原部改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参谋长兼第二师副师长。19279月任第十四军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11月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军事教育处处长。19281月任独立第七师师长。1929年在“围剿”红军的战斗中其部损失惨重,被改编为第十五旅,属熊式辉的第五师,任副师长兼旅长,同年10月任江西省政府委员。1930年因倒蒋事泄,逃至日本入帝国大学。1931年回国后,应白崇禧之邀任广西军事政治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19379月任第三十一军军长。19382月任军训部次长。19404月授中将。1942年冬因案被判刑两年,后又缓刑两年。

19465月任国防部次长。1948年任华中“剿总”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常务委员、“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8年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并为主席团主席。李宗仁任代总统后,1949221日任总统府第三局局长。520日任总统府参军长,524日加上将衔。后去台湾。19503月仍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82105日病故。著有《日本军事教育概况》、《中国军事教育概况》、《国防要义》等。


安俊才(1892~1958)字古琴。回族。保定市区人。青年时从军。清宣统元年(1909)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三期深造,1913年陆军大学(北京)毕业。曾任保定军官学校骑兵科排长、助教、上校教务长等职。军校停办后,参加冯玉祥国民军,任第七师参谋长、西安警备司令部参谋长。1932年任何柱国部骑兵军参谋长。193611月授陆军少将衔,19419月任第八战区骑兵第二军副军长。后任湖北界首警备司令,194612月晋陆军中将。1947年退役后回到保定。曾任保定回民公会会长。1948年移居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协江苏省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苏省委员会委员。1956年任江苏国术协会会长。1958年在南京病逝。


朱怀冰(1892~1968)原名荫冕、字岩声。湖北黄冈人。清宣统三年(1911)曾参加武昌起义。1915年秋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兵科。1917年秋毕业后即投身军旅。1920年前后,曾任江苏淮阴镇守使马守仁部营附。后南下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历任营长、团长。1925年随军参加北伐战争,后调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处科长。19281月任新编第十军参谋长,后任第二十七军参谋长。19315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3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政治厅厅长。95日调任江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54月授少将。19362月任第九十四师师长。19384月升中将。同年6月任第九十七军军长,率部开赴河北,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政治部主任。后兼豫北民军总指挥等职。

19391124日兼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此间提出河北全境“军政统一”的主张,调集部队对太行山区的八路军进攻。19408月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同年任湖北省政府民政厅厅长兼粮政局局长。1943年代理湖北省政府主席。1944年去重庆,任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部副总监,7月任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6年任湖北黄冈县县长。194710月应陈诚之召去东北,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去武汉任湖北省企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鄂西行署主任。

去台湾后,曾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及“行政院”顾问,“行政院设计委员会”及“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及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曾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八、第九届中央评议委员。19681114日在台北病故。著有《孙子十三篇阵中笺释》等。

陈长捷(1892~1968)别号介山。福建闽侯人。早年入福建陆军小学、清河陆军中学,1917年秋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1919年秋毕业后,在晋军中任职,历任参谋、营长、团长。192910月任晋绥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193012月任第三十五军第七十二师第二○八旅旅长。19354月授少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七十二师师长、新编第一军军长。193710月任第六十一军军长,11月升中将。同年代任晋绥军第六集团军总司令。19393月任第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5月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还曾任内蒙古伊盟军守备司令。1944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联勤总司令部第八补给区(兰州)司令。19486月初,调任天津警备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天津后,1949115日被俘获,入战犯管理所学习。1959124日获特赦,到上海与家人团聚,并任上海市政协秘书处专员,负责文史资料的编撰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196847日去世。著有《天津战役概述》。


刘峙(1892~1971)字经扶,号天岳。江西庐陵(今吉安)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赴日本,不久因日本遣返中国留学生而归国。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湖南陆军小学,宣统三年(19118月入武昌陆军中学第三期。武昌起义后曾加入学生军。19127月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在校参与组织反对袁世凯的“辅仁社”。19142月毕业后在军中学习半年,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5月毕业后回广东任岑春煊部参谋。后历任驻川滇军连长、第二军军部副官、第二军第七旅第十三团中校团附。1922年春任孙中山北伐大本营第一游击大队大队长,11月回广东任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兼卫队队长,参加讨伐陈炯明。19246月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兵学教官,后任校参谋处科长。19252月任军校教导第一团第二营营长,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8月任第一军第一团团长,10月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19262月任第二十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不久升任第一军第二师师长。

19267月后,率部参加北伐,转战湘、鄂、赣等地,历任第一路军前线指挥、第一军和三纵队指挥官、第一军军长兼第二师师长。19281月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辖第一、四、九、十军继续北伐。19295月率部攻占武汉,任武汉卫戍司令。19304月任第二军团总指挥,率部参加中原大战。10月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9311月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开封行营主任。19326月任“围剿”鄂豫皖苏区的中路军副司令官。19334月任赣鄂闽湘粤五省“剿匪”军北路总指挥,率部“围剿”中央苏区红军。193410月任河南省保安司令。193543日授陆军二级上将。

1937812日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因战事失利于193839日调任洛阳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7月任鄂湘川黔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兼第五预备军司令长官。193922日调回重庆任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等职。1942年因“重庆隧道惨案”被撤防空司令之职。1945211日奉命去湖北接替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6月集结郑州绥靖公署和武汉行营所辖30万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区。8月指挥所部进攻冀鲁豫解放区。9月,其一部在定陶战役中被击溃,19日被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此后曾在上海闲居。1948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69日任徐州“剿总”司令。淮海战役后于19491月被解职,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7月移居九龙。

195010月移居印度尼西亚。195311月去台湾。19541月受聘任“总统府”国策顾问,2月选任“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0月任“行政院”“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71115日在台中病故。著有《南天三载》及《我的回忆》。


苏炳文(1892~1975)字翰章,号幼泉。奉天新民(今属辽宁)人。早年就读于沈阳陆军小学和北京清河陆军第一中学。1912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四连。191411月毕业后,历任北洋陆军排、连、营长。后任郭松龄部东北镇威军第十二旅上校参谋长和“国民救国军”第一军少将参谋长。192511月参与郭松龄倒戈反奉活动。失败后为张学良收编,历任奉军旅参谋长、团长。1927年在河南与北伐军作战,因功晋升第六旅少将旅长。1928年任东北军第十七师师长。同年6月任黑龙江省军务督办公署中将参谋长兼国防筹备处处长。

东北易帜后,任黑龙江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兼省政府委员。1930年任东北第十五旅旅长兼呼伦贝尔警备司令、中东路哈满线护路军司令。“九一八”事变后,1932101日在海拉尔领衔发表抗日讨逆通电,被推举为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同日军在富拉尔基作战。同年124日,兵败退入苏联托木斯克城。19336月与马占山等人由欧洲回南京。同年630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36122日授中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随国民政府迁居重庆,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19388月任军事委员会会战区军风纪巡察团第三团主任委员。抗日战争结束后,回辽宁办实业。1948年任东北“剿总”总参议、高参室主任。锦州战役中,曾策动第八兵团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体委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黑龙江省委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参事。1975522日在哈尔滨病逝。


刘建绪(1892~1978)字恢先。湖南醴陵人。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长沙府中学堂。1914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191612月毕业后在湘军中任职。1918年任程潜部浏阳游击队营长。1919年在唐生智部任连长。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二师团长。1926年任第四旅旅长。19274月任第三十五军第二师师长兼副军长,是年10月参加宁汉战争为汉方第二师师长。后代理湖南“清乡”第三区指挥官兼湘赣“剿匪”第五路司令。19294月任第十九师师长。1930年任第二十八军军长。1931年任第四路军干部教导总队副总队长。19333月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时任第一纵队司令官。红军长征开始后,任第一路“追剿”军司令官、第一兵团总指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宜昌行营第一路军前敌总指挥、滇黔“剿匪”总司令部前敌总指挥兼第四军总指挥。后任闽浙赣皖边区绥靖主任。

19354月授中将。19369月加上将衔。193710月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后任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三军团军团长。19407月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182日任福建省政府主席,10月兼任福建省保安司令。19481120日被聘为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同年淮海战役时任第九十九军军长。1949年移居巴西。19783月在巴西病逝。

钱大钧(1892~1982)字慕尹。江苏吴县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江苏陆军小学。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参加学生军。“二次革命”后去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4年回国后,考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6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五期炮兵科留学预备队。19174月被选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二期炮兵科学习。19196月毕业回国后历任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分队长、第九期炮兵队队长。1921年南下广东,任粤军第一师参谋。1924年参加筹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并任教官、校本部参谋处长等职。19251月任校本部参谋长,参加第一次东征,4月任第三团团长,并代理教育长。19262月任第二师师长。“中山舰事件”后,任第二十师师长。北伐战争开始,任广州警备司令,兼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和广州戒严司令,留守后方。19283月任淞沪警备司令,9月任江南“剿匪”司令。

1930年随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后历任筹训教导第三师师长、第十四师师长、武汉要塞司令等职。19321月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及武汉分校常务委员。同年升任第三十军军长。1933年任保定行营主任兼军政部保定编练处主任。同年6月调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9月率部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19354月授中将。“两广事变”后,奉命策动余汉谋反陈济棠,成功地解决了“两广事变”,后任广州行营参谋长。1936926日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1月任蒋介石第一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西安事变”保护蒋介石脱险时被击伤。与蒋介石一起被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离开侍从室,改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参谋长。

1939年因军费问题,被蒋介石撤职查办。此间去四川办西泉中学,自任校长。1940年任运输统制局参谋长、秘书长。19426月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兼点验委员会主任。194412月再次出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1945年辞职回苏州,当选为吴县参议会议长。19482月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后被蒋介石聘为总统府战略顾问。19493月任川康滇黔四省联合“剿匪”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同年6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50年去台湾,任“总统府”谘议。1955年奉蒋介石命,审理孙立人事件。后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国民党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远东旅行社董事长、台湾省体育会足球协会主任委员等职。1957年任“中华民国”体育联合会常务监事,并担任体育界其他多项职务。1982721日在台北病故。


孙震(1892~1985)字德操,号梦僧。四川成都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成都陆军小学,此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入西安陆军第二中学。1912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学习。1913年赴上海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去重庆,入川军服役,参加过护国讨袁战争。1917年任骑兵旅第一团团长,后任第四十一旅旅长,参加抗滇、抗黔,失败后退居陕南。1920年组织靖川军回川,任川西北屯殖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一师师长。1926年随田颂尧率全军并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第一路司令。1928年任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1932年任川康绥靖总司令部第二路副总指挥。1933年初兼任川陕边区“剿匪”前敌总指挥,围攻红四方面军入川部队。1934年任第二十九军军长兼川康“剿匪”第二路总指挥。19362月授中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川军分两路纵队出川抗战,孙任第一纵队副总司令。193710月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了在山西的抗战,后调第五战区,参加台儿庄战役。19385月兼任总司令,转战晋南、河南、山东等地。19395月加上将衔,后驻防均川、厉山一带。19433月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3月指挥所部与日军在鄂北老河口激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部驻郑州、许昌等处,并任平汉线受降副司令长官。1946年任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绥靖区司令官。19477月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19486月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任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重庆绥靖分署副主任兼川东绥靖司令及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驻防大巴山一线。同年12月去台湾。后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5811月升陆军二级上将。198599日在台北病故。著有《八十年国事川事见闻录》等。


李品仙(1892~1987)字鹤龄。广西苍梧人。早年入广西陆军小学,清宣统二年(1910)考入湖北第三陆军中学第二期。宣统三年(1911)参加了武昌起义,后派回广西任梧州军械局委员。辞职后,于19128月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六连学习。191411月毕业,入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一团见习,随军参加了护国战争。19166月转入湘军,任湘军独立营中尉排长,后升任连长,随唐生智参加护法战争、湘直战争,历任营长、团长等职。1924年任湘军第四师第八旅旅长。1926年参加北伐,62日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三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北伐,克复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等地。19272月任第八军副军长,422日任第八军军长,后又兼武汉卫戍总司令。19284月任第四集团军第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参加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第二期北伐,率部在滦河前线解除了直鲁军残部。19291月任第五十一师师长。

蒋桂战争爆发后,李倒戈桂系,重返唐生智麾下,任第五路军副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同年12月,唐生智反蒋,第八军被击溃,遂去香港。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被桂系任命为湖南善后督办。桂军兵败后,退回广西,任第四集团军总部参谋长兼第八军军长。是年底,任南宁军官学校校长。后被撤职,到龙州任广西边防督办兼左江区行政监督及龙州区民团指挥官。1935年夏,复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361月授中将。725日,特派广西绥靖公署副主任。19373月升中将加上将衔。

19379月任第九军团军团长,12月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1938126日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参与了对徐州会战的战略部署,同时负责实施津浦路南段之战。指挥部队将北进日军击退,保证了台儿庄战役胜利。19386月任第四兵团司令,参加武汉会战。19394月率部参加随枣会战。同年112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后兼任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中国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主委、安徽省保安司令。193910月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参与发动皖南事变。同时率部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194412月任安徽省军管区司令。19451月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

19464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2月,特派任桂林绥靖公署主任,6月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929日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911月任广西省政府主席,12月到台湾。19503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87323日在台北去世。著有《李品仙回忆录》。

陶峙岳(1892~1988)字岷毓,学名记常。湖南宁乡人。19165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曾在湘军中任参谋、营长等职。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团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升任第四十军第三师副师长,不久升任师长。19286月任第八十四师师长。1930年率部对红军进行“围剿”。193212月任第三十七军第八师师长。19354月授中将。1936年升任第八军军长。1937931日改任第七十六军军长兼第八师师长。19387月调任第一军军长。19406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1941年任洛阳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并任河防指挥兼陕西民众动员指挥部参谋长。19426月升任国民政府主席西北行辕副主任。

194885日,经张治中推荐,任新疆警备总司令。19492月,李宗仁命令陶峙岳只留一个旅担任新疆防务,其余驻军全部调入关内,以加强长江防线,抗拒解放军渡江。新疆驻军内部出现分歧,形成“主战派”和“主和派”,尤其是骑兵第一师师长马呈祥、第七十八师师长叶成及其所属第一七九旅旅长罗恕等3人,暗中密谋暴动,准备拘捕主张起义的刘孟纯、陶晋初和屈武。危急时刻,陶峙岳单枪匹马,闯进骑兵第一师师部找到这三个人。经过和他们长时间协商,终于达成共识。1949925日率部近10万人通电起义。1230日,新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陶峙岳任兵团司令员,王震任政委。1950年,新疆驻军开始屯垦戍边。

1954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十二兵团和第五军合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陶峙岳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建设兵团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历任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19829月,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陶峙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19881226日在长沙逝世。著有《陶峙岳自述》。


韩德勤(1892~1988)曾名韬,字楚箴。江苏桃源(今泗阳)人。19172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19192月毕业后,由见习军官升至川军第一混成旅第一团副团长。1925年因伤返籍。1926年赴粤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中校团附,旋任广州卫戍司令部副官处处长。1927年任第一师参谋长,后调任第三师副师长。1928年第九军缩编为陆军第二师,调任第三师第七旅旅长。1929年改任新编第三旅旅长,同年冬新编第三旅与独立第四旅合并为第五十二师,任副师长,1930年任该师师长。曾率部参加对红军第二、三次“围剿”。1934年任江西绥靖公署参谋长。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办公厅主任,711日任贵州省政府委员。19361月授少将,同年10月授中将。

19378月调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126日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83月率部参加了徐州会战,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八十九军军长及第三十三师师长。193910月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任江苏省保安司令。1945年改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6月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和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副总司令。19477月当选为党团合并后的第六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483月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同年6月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后改任联勤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19494月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后去台湾,195210月退役。1954年开始连续当选“国民大会”第二、三、四、五、六次会议主席团主席。1988815日在台北病逝。


陈安宝(1893~1939)字善夫。浙江黄岩人。清宣统三年(1911)赴南京投考入伍生队,后转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4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后初在浙江陆军第一师见习,后转第二师,历任排长、连长。1926年北伐期间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二十六军营长。1927年任团长。1931年任旅长。1933年任副师长。1935年冬任第七十九师师长。19361月授陆军少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率部参加浙沪抗战。上海失陷后,率部深入杭嘉湖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在德清、崇德、新市、青镇及运河一带,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19387月晋第二十九军中将军长。1939317日,南昌会战打响,陈安宝在南浔一线阻击日军一○一师团。55日,陈安宝赴莲塘指挥3个师主攻南昌。6日晨,日机狂炸指挥部。日军主力在优势炮火掩护下,疯狂反攻,经激烈反复争夺,阵地逐渐缩小。下午,陈安宝仅带数人冒炮火往前沿督战,途经姚庄时中弹牺牲。

19408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为张自忠、陈安宝、郑作民、钟毅绪举行公祭,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亲自题写了挽词,还以延安各界名义给他们的家属发了慰问电。19409月,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198312月,民政部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马秉仁(1893~1951)字彝轩。回族。保定人。早年就读于直隶陆军小学堂及北京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169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四连。19189月毕业后在晋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官、上校团长等职。1930年任包头市警察局局长兼保安总队队长。19359月调任晋绥军宪兵司令部副司令。193712月任绥远省游击军少将副司令,19382月升任中将司令。1940年调任第八战区长官司令部中将高参。19458月任包头警备司令部司令兼政务委员会主任,10月因涉嫌贪污被撤职查办。19475月出任张垣绥靖公署驻绥部队指挥所中将高参兼兰州办事处处长。1949919日随部参加绥远和平起义。195112月在张家口去世。


王得士(1893~1961)字济民。清苑人。早年就读于直隶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19168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后分至孙岳部第十五混成旅任炮兵连长,参加1917年平息张勋复辟之战。1920年任炮兵营长,参加直皖战争。1922年任炮兵教导队队长,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随孙岳参加冯玉祥北京政变,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一旅参谋长。1926年参加五原誓师与北伐战争。1930年中原大战后,所部划归晋绥军第三军,任晋绥军第二十八团上校团长,后任晋军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

1937年参加忻口抗日,后随部队移防陕北宜川秋林镇。19404月任第二战区军事教导团战术教官。1944年任晋军青年军官教育团教官、副团长。1945年任第二战区晋南绥靖公署少将军事参议,后任晋军高级军事干部训练团少将参谋。19467月退役返籍。1961年病逝。

秦德纯(1893~1963)字绍文。山东沂水人。早年就读于山东济南陆军小学、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42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19165月军校毕业后,在山东陆军第五师见习,不久升任上尉团附。后又任陕西陆军第三混成旅连长、营附。1918年任第一师参谋。1920年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六期学习。1923年毕业后任直系豫东镇守使王文蔚部上校参谋长。1924年任第二十四师参谋长兼骑兵团团长。192511月改任直系第四十七旅旅长。1926年升任第二十四师师长,驻防郑州。19273月升任河南自卫军第四军军长。同年6月,冯玉祥率部入河南,秦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二十三军军长。后改任第十四军军长、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192910月任讨蒋国民军副总参谋长,参加蒋、冯战争,兵败后退驻陕西。

19304月参加中原大战,任第二集团军参谋长。中原大战结束后,西北军被张学良改编为第二十九军,秦出任总参议。长城抗战期间,任第三军团副总指挥,在喜峰口与日军激战,取得胜利。1933年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同年829日任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548日授中将。“张北事件”发生后,作为中国代表与日军代表土肥原谈判,并签订了《秦土协定》。19356月任察哈尔省主席,不久被免职。1012日任察哈尔省保安司令。118日任北平(今北京)市市长,仍兼第二十九军副军长。12月,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秦任常务委员兼北平市市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第二十九军被扩编为第一集团军,任总参议。19383月调任军事委员会点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战区军风纪第五巡察团主任委员,不久改任军法执行总监部上将副总监。194411月任兵役部政务次长。19451023日任军令部次长。1946531日改任国防部次长。194812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青岛市市长。1949年复任国防部次长。同年8月去台湾。曾任“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和“总统府”战略顾问。1959年退役。196397日病故于台北。著有《秦德纯回忆录》等。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辛亥革命爆发后,加入广西学生敢死队,开赴汉阳。后因南北议和,学生军解散,被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受训半年。后被送入武昌南湖陆军预备学校学习三年。19148月毕业后分到卢永祥第十师入伍半年,期满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1612月毕业后回原籍,任桂军第一师见习官。1921年升任田南警备司令部第一营营长,

1923年秋,以黄绍竑为总司令的广西讨逆军与李宗仁之定桂军合并,组成“定桂讨贼军”,白任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初,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后,任参谋长兼第二旅旅长。不久以保定同学的身份成功地劝说唐生智归附。北伐开始时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19271月任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3月率部进攻上海,兼任上海警备司令。49日任上海戒严司令,参与指挥“四一二”政变,支持蒋介石建立南京政权。1929年初,蒋桂战争爆发,3月与李宗仁被削去本兼各职,并开除出中国国民党。11月与黄绍竑和李宗仁合作在南宁建立“护党救国军”,任前敌总指挥。19301月,桂军与张发奎之第四军联合进攻广州失败后,又决定进攻湖南,以配合北方阎、冯反蒋行动。

“九一八”事变后,白崇禧恢复党籍,并于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24月任广西绥靖副主任,与李宗仁等以“自治、自卫、自给”的政治,建立武装,重振广西,自兼任广西民团总司令,编练地方武装。193543日授陆军二级上将。19365月,胡汉民在广州病死后,与李宗仁、陈济棠将部队改称为“中华民国国民抗日救国军”,任第一军团副司令,通电抗日讨蒋,发动“六一两广事变”。两广事变失败后,725日任浙江省主席,未就任。后桂军改编为第五路军,任副总指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去南京,被任命为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19383月,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会战。7月代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武汉保卫战。11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统一指挥长江以南三个战区。1939年后参加指挥南昌会战、桂南战役、三次长沙会战。后去重庆,任副参谋总长、军训部部长兼军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主席。1945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5日升陆军一级上将。194661日任国防部部长。

淮海战役后,迫蒋下台,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后,在衡宝战役中所部桂系主力第七军被解放军重创。194911月,在广西战役中桂系的武装力量基本上被歼,1230日去台湾。1950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及评议委员的身份参加党务改组工作。后曾任“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954年受到弹劾,自此以后处于半退休状态。1966122日在台北病逝。著有《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其谈话被整理成《白崇禧回忆录》。


熊式辉(1893~1974)字天翼,号西广,别号雪松主人。江西安义人。先后就读于江西陆军小学、南京陆军中学、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19165月毕业后任李烈钧护国军第二军团附。1919年任赣军司令部副官长。1921年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24年毕业后任滇军干部学校(即后第三军军官学校)教育长。1926年任第十四军党代表,后兼任该军第一师师长,参加北伐南昌战役,曾代理第十四军军长。19272月任江西省会计长,10月任由第十四军缩编的独立第一师师长,11月任江西省政府委员,12月任第十三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9288月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师师长。9月任淞沪警备司令。同年还曾任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师长兼淞沪卫戍司令。19305月,特派为江浙皖三省“剿匪”总指挥。

1931年夏,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进攻红军,任其为南昌行营参谋长,因上任时飞机失事致残,脱离军界转而从政。193112月任江西省民政厅厅长、江西省政府主席、省党部主任。1933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193410月任江西保安司令。19377月代江西建设厅厅长,同年9月授中将加上将衔。1942年任中国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1943年任中央设计局局长,79日并聘为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评议员,1945年作为高级军事代表赴苏联谈判,9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主任兼政治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6月任中央银行监事。19477月授陆军二级上将。

1949年经香港寓居泰国,并在曼谷经营纺织厂。1954年迁居台湾。1974121日在台中病逝。


夏威(1893~1975)原名钧善,字煦苍。广西容县人。先后就读于广西桂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19168月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后,入广西陆军见习,历任排长、连长、机关枪队队长、营长、团长等职。1926年,广西军队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任该军第六旅旅长,后继白崇禧为第一旅旅长。7月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任第一路指挥官。19276月任第七军副军长。龙潭战役后,升任第七军军长。1929年蒋桂战争后,避居香港。1931年回广西,任中央军校南宁第一分校校长。后继黄旭初为第十五军军长。19361月授陆军中将,两广事变后任第四十八军军长。

19375月加陆军上将衔。同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任第十二集团军第八军团军团长兼第八十四军军长,驻守广西。1938年任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四十六军军长,参加桂南会战。1938年兼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二方面军副司令官。1946年任第八绥靖区司令官,驻守蚌埠。19488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49年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2月去海南岛。1950年定居香港。197513日因车祸身亡。著有《民生主义经济共管制》、《大同世界之理想与实际》等。

顾祝同(1893~1987)字墨三。江苏安东(今涟水)人。早年先后就读于江苏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后,历任长江上游总部第四旅第七团连长、湖南清乡司令卫队营营附等职。1921年投奔粤军,任许崇智部教导队区队长、军部副官。次年任东路讨陈(炯明)总部中校副官长。19246月调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教官。19254月兼管理部主任。11月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教导团第一营营长。曾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北伐战争开始后,任第一军第三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等职。19276月任第二路军第二纵队指挥官,9月因功升任第九军军长兼第三师师长。1929年蒋桂战争时,兼任武汉卫戍司令。

1930年随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陇海路前敌总指挥。后又任陆军海军空军总司令洛阳行营主任、潼关行营主任等职。19315月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93112月调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310月参加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任湘鄂赣粤闽五省“剿匪”军北路军总指挥。19347月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兼江西绥靖公署主任,追击长征红军并“围剿”留下的红军游击队。19354月授陆军二级上将。19368月兼任贵州省政府主席。19371月,任西安行营主任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处理“西安事变”善后事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8月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代理长官。10月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11月兼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2月任江苏省保安司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1940年兼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总指挥。19411月制造“皖南事变”。194512月调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后又任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总司令。19465月任陆军总司令。1947417日任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委员。19485月任参谋总长兼陆军总司令。19496月阎锡山组阁时,兼代国防部部长。

1950年去台湾。先后出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代部长。19546月授陆军一级上将。1970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行政院”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曾任中国国民党第四、五、六届及党团登记后的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八至十届中央评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87117日病故于台北。



马法五(1893~1992)字赓虞。高阳南街人。清宣统元年(1909),在高阳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堂,毕业后入北京协和医学校预科,立志学医。后投笔从戎,于1916年入北洋陆军第六师,旋考入随营学校。1918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19207月临毕业时发生直皖战争,军校受到兵劫,因而停办一年半,192110月经整修后复课,19227月毕业。曾在北洋军第三混成旅孙岳部任连、营长。1929年任讨蒋国民军第十二师师长。19354月授中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三十九师师长,参加徐州会战。19388月任第四十军副军长兼第三十九师师长。1942530日升任第三军团第四十军军长,后兼任第一○六师师长。1943年升任第二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军军长,同年6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代主席,12月任河北省保安司令。19444月率部参加豫中会战。1945年春兼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部主任委员,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626日升任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副总司令,仍兼第四十军军长,同年111日在邯郸战役中被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俘获。1946年春获释。1947年出任天津警备司令、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任河北省政府委员。1949420日任总统府参军处参军,7月移居香港,19502月移居台湾,任“总统府”参军和“行政院”顾问。19921月在台北病逝。


吴克仁(1894~1937)字静山。满族。吉林宁安(今属黑龙江)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毕业。初在边防军见习服役,直皖战争后加入奉军,历任东北军排长、连长、营长。1925年派赴日本,入炮兵学校深造。翌年回国,任东北讲武堂炮兵研究班主任兼炮兵教导队上校队长。1928年东北易帜后,任东北军炮兵教导团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炮兵第十八团团长。1933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一七师副师长,参加长城抗战。1934年任第一一七师师长。19351月授陆军少将。1936年“西安事变”后任第六十七军军长。19375月晋陆军中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8月参加平津抗战,10月赴淞沪战场。119日在完成“死守松江三日”任务,率部撤退至苏州河时,与日军遭遇,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19872月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胡式禹(1894~1943)字季孟。唐县西大洋村人。1918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227月毕业后至东北军,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团部副官等,参加过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1928年任东北军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军令厅参谋,是年春回乡探亲,得知妻侄、中共唐县特支书记刘墨精被捕入狱,即多方营救,终使刘墨精出狱去南方从事革命工作。是年7月至12月,胡式禹积极参与筹划东北军易帜事宜。19314月调任平津卫戍司令部参谋处科长,后任处长。曾营救中共地下工作者康建生(唐县麻黄头村人,后曾任晋察冀军区敌工部长)出狱。此后,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一军团长、副师长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胡式禹率部奉调江苏淮阴、山东曹县、安徽立煌等地抗阻日本侵略军南下。1939年调任国民革命军苏鲁战区党政委员分会军务处长兼鲁南游击区总指挥部军事处长。1941年奉命协助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任山东挺进军少将处长。19432月率部与日本侵略军陆空联合部队大战于山东沂水县东之城顶山,他身先士卒,和日军浴血奋战,终因敌众我寡,全军覆没,胡式禹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入祀“忠烈祠”。

郭忏(1894~1950)字悔吾。浙江诸暨人。1919年春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毕业后在浙江陆军第三师见习。历任排长、营附、连长、营长。1926年,浙军第三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郭任炮兵营营长。1927年任团长。1928年任第二十六军参谋长。1929年任该军第六师第十七旅旅长。19332月任第五军参谋长,7月任第十八军参谋长,11月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北路军第三路总指挥部参谋长,参与围剿中央红军。19361月授陆军少将,2月任第四十六军副军长,10月晋陆军中将,12月任武汉警备司令。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湖北全省防空司令兼第一八五师师长。1938年任第九十四军军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1941年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944年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结束后,复任武汉警备司令。19463月任武汉行营副主任兼参谋长,5月任国防部参谋次长。1947年任联合勤务总司令。1949年去台湾。19507月在台北病逝。8月,台湾当局追赠为陆军上将。


邹作华(1894~1973)字岳楼。吉林永吉人。1917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留学生预备队毕业后,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十二期炮兵科深造。1919年回国,任皖系参战军教导团队队附。19202月直皖战争后,投奔奉军,10月任东三省巡阅使卫队混成团参谋。19213月任奉天陆军第三混成旅炮兵营营长。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11月任东三省陆军炮兵第四团团长。1925年任第一旅旅长等职。19251122日,郭松龄兵变。当时东北军的全部炮兵都控制在郭方的邹作华手中。邹暗中命令炮兵卸去全部炮弹引信,并命部下密报张作霖,所以在张作霖部队反攻郭松龄时,无所顾忌,一举将郭击溃。后来张作霖对邹给以特殊升迁。1926年任奉军炮兵司令。1927年任炮兵军军长。东北易帜后,1933519日任军事委员会北平(今北京)分会委员。1934931日调任陆军炮兵学校校长,后又任炮兵学校教育长。19354月授少将。19364月升中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兼任全国炮兵总指挥。1940年任军事委员会炮兵总指挥,53日兼任吉林省政府主席及委员。19454月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4710月任国民政府主席行辕政治委员会常务委员。同年1118日升陆军二级上将。19483月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去台湾。1953年退役,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兼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542月选任“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主席。19602月选任“国民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主席。1973117日在台北病故。


张轸(1894~1981)字翼三。河南罗山人。辛亥革命时去武汉参加革命,在李烈钧部队任文书。1918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19年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23年毕业回国,任陕西刘镇华镇嵩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附。1924年投奔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部,任第二师参谋处处长,不久任开封训练处步兵大队长兼战术教官。1925年脱离国民军去广州,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战术总教官。19262月调任第六军第十九师第五十六团团长,后随军北伐,转战湘北鄂南,并参加南昌战役。南昌战役先胜后败,第六军被孙传芳主力击溃后,被武汉行营主任邓演达任命为机要参谋兼学兵第二团团长。192610月,第六军重建后复任原职。19273月率部参加攻克南京战役,324日任南京城防司令。同年3月,蒋介石对第六军分化瓦解,程潜在武汉重建第六军,张轸任第十八师师长。19282月兼任长沙警备司令。后追随程潜反蒋,一度代理第六军副军长,失败后匿居沪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第十一路军刘镇华部第六十四师参谋长。1933年,刘镇华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后,脱离该部,闲居开封。1934年任江西省星子县特种训练班教育长,不到3个月即辞职,改任第二十路军第七十六师参谋长,不久请长假离职。19362月授少将,同年夏奉命率代表团赴日本考察日本兵役制度。19375月任豫北师管区司令,并在豫北成立兵役训练班。1937年底任第一战区补充第二师(后改为一一○师)师长。

19384月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因作战有功,511日升第十三军军长。此后率部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19396月任豫鄂边游击总指挥。不久任军政部第二补充训练总处处长兼渝南警备司令。19397月升中将,194112月第二补充训练总处改编为第六十六军,任军长。同年底,该军与第七十一军合编为第十一集团军,1125日任副总司令。1942年初率第六十六军参加中国远征军,同年9月回国后,任第二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1943年至1946年曾任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5月任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后任武汉行辕副主任。19477月至8月间,被派兼任武汉行辕漯河前进指挥所主任。1948年夏任华中“剿总”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五绥靖区司令官。后曾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8826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春,第五绥靖区撤销,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兼第一二八军军长。

1949515日在湖北率部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一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副省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等职。1981726日在郑州逝世。


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又名策成、仲密,化名石生登。广东惠阳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广东陆军小学第四期。后经邓铿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参加姚雨平的革命军。南北议和后,返回广东入陆军速成学校学习。1914年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2月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19192月毕业后入西北边防军入伍见习。1920年初,任援粤闽军宪兵连连长,8月任督战队队长,11月任粤军第一师参谋,旋兼任步兵独立营营长,不久任工兵营营长。19232月任粤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率部讨伐沈鸿英及陈炯明叛乱。大元帅府重建后,负责保卫大本营。1924年奉命参加筹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并任该校筹备委员会委员、教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

19252月辞职赴德国,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而结识共产党人朱德等,同年冬回国。1926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年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后因反对蒋介石,被调出黄埔军校。4月任潮州分校教育长兼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267月开始北伐,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中将主任,随军北上。10月攻克武昌后,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武汉行营主任和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主任。12月任武汉国民政治联席会议委员。

19272月与吴玉章等人组成“行动委员会”,反对蒋介石。后任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湖北省军事厅厅长、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校长等职。“四一二”政变后,遭蒋介石通缉,630日去苏联,后转赴德国柏林等地。19305月回到上海,89日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声言要用第三条道路来拯救中国,同时联络各方人士,密谋武力倒蒋。1931817日在上海被捕,押至南京,1129日被杀于南京。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藩庆(1895~1933)字北屏。安新端村人,系王余庆之胞弟。1917年入北京清河第一陆军预备学校。19198月毕业时正值军阀混战,保定军官学校临时停办,到保定东关驻军入伍生队当见习军人。军校复课后,1919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二队,19238月毕业,在湖北陆军任下级军官。曾任排长、队官、连长等职。192410月调江苏陆军陈调元部任营长、副团长、团长。1933年升任混成旅少将旅长。同年5月,陈调元部向鄂豫皖苏区红军根据地发动“围剿”时,王率混成旅进驻三面环水的六安苏家埠镇,被红军徐向前、王宏坤部包围,镇内断食绝粮,经发动政治攻势,王同意向红军投诚。在交接和整编部队时,陈调元派援兵赶来,混战中被流弹击中身亡。


董振堂(1895~1937)字绍仲。河北新河人。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198月毕业后,分配至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充军官候补生。半年后,投陆军第十五混成旅炮兵营为新兵。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炮兵科学习。19238月毕业后,分派至冯玉祥部陆军第十一师充见习官,先后任学兵团炮兵连排、连长,后升为炮机教导队大队长和炮兵营营长。1926年五原誓师后,升任国民军联军第九师第十二旅少将旅长。19275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右路军总指挥孙连仲东出荆紫关,策应北伐战争。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十六师师长。1928年率部移防河南,先后进驻开封、洛阳,在洛阳任第十三师中将师长兼警备司令。1929年任第五师师长。19309月,中原大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

19311214日,与赵博生一起率部在江西宁都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部队改编为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1932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红五军团军团长。1934年参加长征,率部担任后卫。19351月参加遵义会议。19361月,红五军团同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军合编,改称红五军,任军长。193610月下旬,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进军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1937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99夜激战,被迫入城坚守,在强大炮火的攻击下,20日高台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壮烈殉难。中共中央在延安宝塔山下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现在高台纪念碑上刻着叶剑英元帅的一首诗:“英雄战死错路上,令我深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唤,高台为你著荣光。”20099月,董振堂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张煦光(1895~1949)字润生。蠡县人。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学习。1920年直皖战争波及军校,收容在军校内的皖军第十五师哗变,将军校部分校舍烧毁,学校被迫停课。为早日复课,促使各界向北京政府施压,他身穿军校校服,在北京大街上拉洋车,引起新闻舆论界的注意和社会的广泛同情。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经修复于192110月复课,张煦光功不可没。

19227月毕业后,被分派到直系驻保定第二十三师任下级军官,曾随部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经同学介绍,到南京中央军校任工兵科少校教官。1931年任第十八军驻南京留守处中校处长。1932年任第十二军军部中校作战参谋。1935年任中央军校洛阳分校战术教官。1936年任晋军王靖国部军部上校参谋,同年授少将。1937年初调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军军部任少将参议。19404月任第十九集团军司令部少将高参。

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南方调回北平(今北京),被河北省政府主席孙连仲委任为定县专员公署主任兼少将保安司令。1947年任第十一战区长官部少将高参。1948年退出军界定居在贵州省贵阳市。1949年夏在贵阳市病故。


周喦(1895~1953)字奉璋。浙江嵊县人。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学习。1916年冬毕业,后在浙军第一师炮兵团见习,历任排长、连长。1924年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七期。1927年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炮兵团少校团附、军部参谋处中校科长、上校科长等职。1928年后,历任第五团团长、第三十六团团长、师部参谋长及第十七旅旅长。1931年任第六师副师长。1933年任师长。参加第四、五次“围剿”江西红军。1935年授陆军中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七十五军军长,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1940年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任第六绥靖区司令官。1948年调任第一绥靖区司令官。19492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兼浙江警备司令,后去台湾。19504月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5210月退役。19537月病逝于台北。19541月,台湾当局追赠陆军上将。


黄绍竑(1895~1966)字季宽。广西容县人。早年入广西陆军小学第四期,与李宗仁、白崇禧同学。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6年毕业后在广西陆军陆荣廷部第一师充任见习官,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3年被孙中山委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1924年黄绍竑、白崇禧与李宗仁联合,成立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黄任副总指挥。1925年广西实现统一后,广西军队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任党代表,并任广西省政府主席。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留守广西。1927年出任第十五军军长。1930年后脱离桂系。

1932年淞沪抗战后,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长,兼任交通部长。1933年任北平(今北京)军分会参谋团参谋长。1934年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35年底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作战部部长,旋调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同年9月晋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太原失守后,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直到1946年夏。1947年任监察院副院长。19494月作为国民政府和谈代表,赴北平参加与中共的和谈。后去香港,发表声明脱离国民政府。9月赴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6831日在北京逝世。著有《五十自述》。


上官云相(1895~1969)字纪青,又作寄青、霁青。山东商河人。清宣统二年(1910)入山东陆军小学。19146月毕业后,入湖北第二预备学校。19172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预备生队,同年升入该校第六期步兵科。19192月毕业后任孙传芳部陆军第二师第二十一混成旅卫队排长。后随孙传芳入福建。1925年任浙江军务督理公署中校宪兵营长。1926年任上校团长,同年升任五省联军第七师第十三旅旅长,驻苏北,10月与北伐军在南昌作战。19275月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同年8月升任第四师师长,参加龙潭战役。1928年孙传芳失败后,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第四十七师第一四一旅旅长。19303月升任第四十七师师长,7月升第九军军长兼第四十七师师长。19311月任第二师师长,67日复任第九军军长兼第四十七师师长,27日兼代第五路军总指挥,7月赴江西参加第三次“围剿”中央红军,被红军击溃后退到安徽蚌埠整顿。1932年参加第四次“围剿”,任鄂豫皖“剿匪军”中路军第五纵队指挥官。19351月任湘鄂川边区“剿匪”总部第一路总指挥,追击中央红军到贵州,4月升陆军中将。

19361月辞职赴欧洲考察军事。19371月回国,同年4月任豫鄂皖边区绥靖主任。19379月调任第十一军团军团长,10月任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12月改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19386月升任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19411月在皖南直接指挥部队围攻新四军。19431月升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9477月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1月任华北五省“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同年辞职赴上海闲居。19494月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同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6988日在台北病故。

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荣河(今临漪)人。清宣统三年(1911)参加山西新军起义,任学生军排长。1912年入北京清河军官预备学校。19168月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18年毕业后回到山西,参加阎锡山的晋军。初任独立炮兵第十团见习官,不久,转任排长、连长、营长。19248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阎锡山配合直系,率晋军攻占石家庄。傅作义营担任警戒任务,表现出色,升任第四旅第八团团长。10月,直军将领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等发动北京政变,所部改组为国民军。19271月,直奉联合晋军进攻国民军。国民军在腹背受敌下,往西北撤退。平绥铁路上的天镇,是国民军的必经之路。晋军派傅作义第八团驻守天镇阻截。国民军宋哲元部历时三个月的攻城,未能将天镇攻下。傅作义战后被擢为第四旅旅长,旋升第四师中将师长。

1927年,阎锡山接受南京政府委任,将晋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1927929日,誓师“北伐”奉系,一路沿京汉铁路北进,一路沿京绥铁路东进。傅作义则率第四师附炮兵团奔袭涿州(县)。10月初,傅作义利用奉军换防之机,从太原深入奉军腹地,一举攻取涿州,造成对奉军的致命威胁。可是晋军各主力部队迭告失利,纷纷撤离京汉、京绥两铁路线,涿州成为孤悬于奉军包围圈中的唯一据点。傅作义只得采取固守待援之策。奉军凭借优势兵力,对涿州发动九次总攻。傅作义以不足万人的无援之师,死守涿州达百日。阎锡山鉴于死守涿州已无意义,在各界劝和声中,遂授意傅作义与奉军停战议和。经过往返折衷,谈判告成。1928112日,第四师残部7000人出城接受奉军改编。涿州战后,傅作义被张学良软禁在保定,425日经友人帮助,潜逃天津。

1928612日任天津警备司令。911日任暂编第二十师师长。108日任第十三师师长。其间曾任第五军军长。1929年任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任阎锡山部第六路军总指挥兼第十军军长。1931年晋绥军被张学良收编,819日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五军军长。19331月率军赴张家口抗日,不久任第七军团总指挥,39日兼任第三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师长,同月在怀柔抗击日军。193543日授陆军二级上将。19361123日率部抗击日伪军,取得百灵庙战役的胜利。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二战区北路前敌总司令兼第三十五军军长。10月参加忻口战役,任第十四集团军副总指挥。1938年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4月发动绥南战役。1939114日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奉命开赴绥西,进行了包头袭击战。1940年又取得反击日军进犯河套地区的五原大捷。1943年当选为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监察会监察。1945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811日任第十二战区司令,接收了包头、归绥(今呼和浩特),并抢占集宁。

19461015日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同年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2月特派为华北“剿匪”总司令。1947年进驻北平(今北京)。19481月参加平津战役。1949114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谈判。122日接受和平解放北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其所部军队和平改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部长,水利电力部部长,绥远省军政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74419日病逝于北京。


刘文辉(1895~1976)字自乾、病虞,法号玉猷。四川大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入四川陆军小学。宣统三年(1911)就读于西安陆军中学。1912年入北京陆军第一中学。19142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兵科学习。19165月毕业后,在川军第二师任上尉参谋。1917年经其堂侄刘湘介绍入川军第八师任营长,不久升任第二十九团团长。1921年被刘湘委任为第一混成旅旅长。1923年任第九师师长兼成都卫戍司令。4月退出成都率部去宜宾。1924年支持刘湘倒熊(克武),此后与刘湘分据川南、川东,形成二刘合作的局面。19259月改编杨森部,兼任第三十一师师长,后率部驻成都,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1927年配合刘湘讨伐袁祖铭。北伐开始后与川军将领通电讨吴(佩孚),表示拥护北伐。1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兼川康边防总指挥。19276月率部击败刘成勋,占领西康等地。1928年初在川军杨森、罗泽洲等进攻刘湘时,支持刘湘,在混战中将势力扩大至川东。9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川康边防军总指挥。117日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29年春击败杨森、李家钰、罗泽洲的进攻。1933年秋,与刘湘展开争夺四川统治权的战争。战败后,退守西康。193412月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西康省党部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底红军长征过西康时,一方面对红军作战,同时也力拒中央军入境。19362月授中将。19379月加上将衔。

1938年,刘湘在武汉病逝后,与邓锡侯、潘文华、龙云在成都商讨川康滇三省反蒋问题,并订秘密协定。19381217日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后在西昌设立西康省屯垦委员会,自兼委员长,反对蒋介石控制西康,后在“甘孜事变”中为保住自己的地盘,将班禅行辕赶出西康。1946年拒任蒋介石所委之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继续担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并兼整编第二十四师师长及西康军管区司令。1948年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19493月任川康滇黔四省联合“剿匪”总指挥部副指挥官。129日与邓锡侯、潘文华在四川彭县通电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林业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二至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及四川省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1976624日病逝于北京。著有《军事哲学纲要》、《刘文辉讲演录》、《走到人民阵营的历史道路》。


李汉魂(1895~1987)字伯豪,号南华。广东吴川人。清宣统三年(1911)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春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六期。1915年升入武昌南湖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19172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19192月毕业后在阎锡山部任见习官。后到粤军第二师历任排、连、营长。19267月任张发奎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参谋长,率部参加北伐,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及围攻武昌等战役。1927年任第三十六团团长,参加武汉国民政府第二期北伐讨奉,6月回师武汉后任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师长。192712月参加镇压广州起义。19284月因病赴日本就医,年底回国任第四师(原第四军缩编)参谋长。19294月升任副师长并参加蒋桂战争。9月与张发奎在湖北通电反蒋,后失败,被迫离职去香港。1931年回广东任“非常会议”国民政府中将军事参议及陈济棠第一集团军总参议。年底任粤军独立师师长兼广东西北区绥靖委员。先后参加第四、五次“围剿”红军。1935年任第二军第六师师长兼广东东区绥靖委员。

19361月授中将。5月升任第二军副军长。同月拒不参加“两广事变”,去香港。19385月任第一兵团左翼军总指挥,率部参加豫中战役,因功升任第九战区第二兵团总司令,6月任第二十九军团军团长,9月任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12月任广东省主席兼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并率部回粤,19391月兼任广东省保安司令,2月兼任广东省建设厅厅长,10月任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1945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后任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任衢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7年因病离职出国。19491月回国。19492月任海南特区建省筹委会特区行政长官兼建省筹委会主任,未到职,2月加上将衔,同时被李宗仁代总统任命为总统府参军长。3月任内政部部长。不久辞职赴美定居。1987630日病逝于美国纽约。主要著作有《梦回集》、《吴川将军李汉魂》、《李汉魂将军日记》、《我是沙场一过客——北伐战争回忆》。

王以哲(1896~1937)字鼎芳,原名王海山。吉林宾县(今属黑龙江)人。1912年考入吉林省陆军小学。1918年考取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20年秋毕业后,被派到直军王承斌部,由见习官当了少尉排长。因为是东北人,不愿在直军工作,遂请假返回奉天(今辽宁沈阳),投效于张作霖。历任奉军排、连、营、团长等职。著有《步兵操典详解》一书,颇为当时各部队初级军官所喜爱,几乎人手一册,王以哲初露头角。1926年底任镇威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司令部卫队长。19276月任陆军整编第二十四师师长。1928年任东北陆军第一旅旅长。1931年任独立第七旅旅长。19333月任第六十七军军长,参加长城抗战。19354月授陆军中将。

193649日,参加周恩来与张学良在延安的会谈,并与毛泽东、彭德怀互称同志,来往电报100多封。“西安事变”后,代理主持东北军事务。后因与东北军中少壮派意见不和,193722日被刺杀于西安寓所。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411月,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为其重新修缮的墓题写了“爱国将领王以哲烈士墓”的正面碑文。


叶挺(1896~1946)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早年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和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2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学习。19192月毕业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任第一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0年,建国粤军攻打桂系军阀莫荣新,在黄皮径战役中,叶挺率所部一举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声名大振。同年10月就任工兵营副营长。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2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派兵包围总统府。叶挺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孙中山回到广州后成立革命政府,叶挺任宪兵司令部参谋长。

1924年去苏联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莫斯科支部)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同年9月回到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10月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战役。不久,参与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19265月率部北伐,担任先遣队,向湖南前线挺进,讨伐吴佩孚。65日,独立团经过两天战斗,攻占湖南攸县城,720日攻占浏阳。8月攻占湖北咸宁汀泗桥。随后连克桃林铺、印斗山等地,830日占领贺胜桥。9月率部围困武昌。1010日率部攻入武昌。叶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隶属之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同年10月武昌战役结束后,任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与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此间,为了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影响,叶挺根据党的指示,推荐了一些党员军事干部担任该部团、营级军官。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叶挺抓紧训练部队准备东进讨伐蒋介石。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率二十四师参加南昌起义,任前敌代总指挥。起义后兼任第十一军军长,参与指挥了会昌等战斗。起义军进入潮州、汕头地区,在寡不敌众而遭失败的情况下,叶挺等护送病中的周恩来转移到了香港。19271211日,叶挺从香港回到广州与张太雷、恽代英、叶剑英等领导广州起义,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一度与党脱离了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8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38年与中共东南分局书记、副军长项英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率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从当年6月至年底,对敌作战200余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开创了大江南北敌后抗战的新局面。19395月,同邓子恢等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开赴皖东敌后,创建了津浦路西和路东抗日根据地。194010月初,日本侵略军5000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皖南云岭地区进攻。当时驻云岭地区的新四军不到2000人,叶挺临危不乱,亲自率直属部队在汀潭一带设置了几道防线进行阻击,连续打退日军10多次进攻,毙伤日军1000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010月中旬,国民党强令驻皖南的新四军北移,妄图乘机将其消灭。中共中央一方面回电揭露了国民党的阴谋,同时为了顾全大局,坚持团结抗战,仍决定驻皖南的新四军暂时北移。194114日,新四军军部和所率部队共9000余人从云岭地区出发北撤,行经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的包围。新四军浴血苦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阵地相继失守,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叶挺在与国民党谈判时,被非法扣留,后在上饶、桂林等地囚禁了5年零2个月。此间蒋介石、陈诚、顾祝同多次对叶挺劝降,要他发表反共声明,就任国民党高级军职,均遭到严词拒绝。叶挺在监狱中写下著名诗篇《囚歌》。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中共中央在国共两党和平谈判中的坚决斗争,叶挺于194634日获释。出狱第二天,他就致电中共中央,恳求加入中国共产党。37日,中央回电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48日,在和王若飞、邓发、秦邦宪等乘飞机赴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同机遇难的还有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扬眉和幼子阿九。


叶蓬(1896~1946)号孛孛,字一衷。湖北黄陂人。19192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后曾任夏斗寅部团长。1929年任武汉警备司令部参谋长。19321月任武汉警备旅旅长。19344月兼任武汉市公安局局长。193510月任武汉市警备司令。19363月授中将。后加入汪伪组织,19398月任汪伪中央陆军军官训练团教育长。19403月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31日特任武汉绥靖公署主任。是年5月任汪伪中央政治会议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此后连续被指定为汪伪第一、二、三、四届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41年兼汪伪第二十九师师长。19426月任汪伪参谋本部上将参谋总长。8月任汪伪陆军编练总监公署总监。19434月任汪伪陆军部部长。19445月任汪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19453月任汪伪湖北省省长,后兼省保安司令,汪伪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南京国民政府判处死刑,在南京枪决。

于如兰(1896~1952)字馥南。清苑人。早年就读于定兴姚村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19194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后在直系彭寿莘部任炮兵排长、炮兵连长、炮兵分队长、炮兵团长等。先后随彭寿莘参加了直皖战争和第一、二次直奉战争。1926年投入国民革命军,任第十八军炮兵旅副旅长。19388月任武汉及长江要塞炮兵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副司令。1952年病故。


俞之喆(1896~1952)字浚明。定县(今定州)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骑兵科毕业后,在冯玉祥部陆军检阅使署学兵团任教官、参谋、学员二大队大队长等。192410月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及北京政变。后又参加南口战役及五原誓师。1927年参加中原北伐战争,任国民联军少将旅长。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后任第二十九军少将副官处长。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1936年任冀察绥靖公署交通处处长兼河北省公路管理局局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一集团军少将副官长、骑兵第九师副师长,后任第五十九军暂编第五十三师副师长。抗战胜利后,任第三十三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处长,后又任驻南京办事处处长。1952年病逝于南京。


孙棣生(1896~1960)字睦唐。安新郝关村人。19172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辎重科,19192月毕业后分配在直军任职。曾任孙岳部团长、中将师长等职。后因病辞职回乡。抗日战争时期,应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之邀,曾参加白洋淀地区抗日武装的领导和建设。1960年在家中病逝。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幼青,号慈威。广东大埔人。1918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学习。19227月毕业后回家乡办学。1925年参加广州革命政府军队并参加讨伐刘杨之战。第二次东征时任第一师炮兵连连长。北伐初期任第七军炮兵营营长。1927年任陈诚部第二十一师参谋处长、参谋长。1929年任第三十三旅旅长,不久任第十一师副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任第十一师师长。1931年率第十一师参加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1932年秋任第十八军副军长,代陈诚行军长职。19332月任第五军军长兼中央第一纵队司令,参加第四次“围剿”中央红军。7月升任第十八军军长。9月任第三路军副指挥,参加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红军长征后任驻赣绥靖区“剿匪”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3545日授中将,923日任第十八军军长兼闽浙皖赣四省边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368月任广州行营办公厅厅长兼代参谋长、粤汉铁路警备司令。

19378月率第十八军参加淞沪会战。后任第十六军团军团长、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1119日任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南京失守后,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1938912日任武汉卫戍总司令。武汉失守后任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参加南昌会战,负责直接指挥。19399月率第十九集团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1940220日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仍兼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19413月指挥上高战役,9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12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42日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后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1943319日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34月任军令部次长,不久又调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干训团教育长兼督训总处主任。1945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8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

19461月任广东省保安司令,613日加上将衔。194712月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副主任及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9年春任东南军政公署副长官。去台湾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台南研究区主任。同年为“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1961116日在台北病故。著有《呼江吸海楼诗集》、《抗战议论集》等。


楚溪春(1896~1966)字晴波。蠡县北高晃村人。早年就读于定兴姚村直隶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19189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历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教官队长、山西省军干学校教育长、山西第七师参谋长、北平(今北京)宪兵司令等职。1934年到南京陆军大学学习,后留校任教官。19368月授少将军衔。1937年任第九军二十五师师长,5月授中将军衔。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阎锡山部下任第二战区参谋长、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率部参加平型关、忻口、太原等战役。1942年任第二战区北区作战总司令,兼山西十八区统委会主任。日本投降后,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兼四十三军军长、大同城防司令、东北行辕高参兼沈阳城防司令,后调北平。194712月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兼北平督察总监。他率部队驻防山西孝义时,看到当地连年山洪暴发,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为根治水患,他以修筑军事工程为由,呈报拨款,动员民工和士兵义务修筑长15公里、高5米、顶宽近3米的拦洪坝,解除了当地水患,邻近3县人民树碑纪念。

抗战时期,蒋介石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使楚溪春感到茫然,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对共产党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开始与共产党联系。1945年驻守大同时,曾与八路军将领宋振河通电,19489月在东北行辕任高参时,陶铸曾亲自去沈阳面见他,受到他的热情接待并亲自送出沈阳。任河北省政府主席时,他的秘书刘士林与地下党领导人张旭有联系,事发后被督察处审讯,他闻讯赶来,表面上大加斥责,暗地里帮他脱险。北平解放前夕,傅作义主张在东郊安置据点,拆毁民房。楚溪春一方面建议“要体恤百姓,不要毁掉市民房屋”,另一方面申明国民党大势已去,消除傅的疑虑,促成北平和平解放。傅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一起与解放军谈判,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高级参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兼秘书长等职。1966912日在北京逝世。


连玉岗(1896~1973)字幼陵,曾化名李荫南。清苑人。1921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骑兵科,毕业后在川军刘文辉部任基层军官及师部军法处处长。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程潜部任上校团长,参加了攻打南昌、九江、南京等战役战斗。1927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的筹备工作并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在中共中央北方局负责华北地区的“兵运”、“兵暴”等工作。后经党组织指派,入西北军高树勋部任保安处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二十九军第一七九师上校参谋处长。曾奉周恩来指示护送何基沣私访延安。后因身份暴露返回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军事教官、军委第四局第一科科长、编译局编译处处长、第十八集团军少将参议等。1944年任延安炮兵学校教育长。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东北民主抗日联军工兵学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因病离职休养。1973年病故。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向其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余汉谋(1896~1981)字幄奇。广东高要人。早年就读于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四期、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6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92月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后任皖系边防军排长。1920年回广东,任粤军第三师连长、营长等职。19234月任粤军第一师步兵第二旅司令部主任参谋,跟随陈济棠。19241月任第二旅第三团营长,先后参加东征、平定刘杨叛乱等战役。1925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一团团长。1926年率部参加北伐,后升任第十一师副师长。1928年李济深主政广东时,升任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19293月,李济深被蒋介石囚禁,余任编遣后的第一师第一旅旅长。蒋桂战争后,粤桂战争开始,曾率部与桂系军作战,战后任第五十九师师长。19315月任广州“非常会议”国民政府第一集团军第一师师长,同年秋任第一军军长。宁粤言和之后,于19324月率部参加“围剿”中央红军,并任江西第六绥靖司令,红军长征北上以后,返回广东。19361月授中将,同年5月陈济棠在广州再谋反蒋,余回广州瓦解陈部,迫使陈济棠失败去香港,因功于713日特派为广东绥靖主公署任兼任第四路军总司令,同年9月加上将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8月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124日兼任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所部损失严重。193810月,日军自大亚湾登陆,余部作战不利,惠州、广州失守。被撤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职,仍任集团军司令。19401月中旬率部取得第一次粤北大捷,4月下旬又取得第二次粤北大捷,87日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夏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同年613日升陆军二级上将。1948513日任陆军总司令。19491月任广州绥靖公署主任,8月任华南军政长官公署主任,同年1013日从广东撤至海南岛。19505月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659月升陆军一级上将。曾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第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连任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评议委员。19811227日在台北病故。


徐培根(1896~1991)字石城。浙江象山人。191612月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后,入陆军大学第六期进修。1924年任浙军第一师参谋。1925年任徐州总司令部参谋。1926年任浙军第一师干部教导队队长兼第四团团长。1927年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后赴德国参谋大学留学。1931年回国,任第五军参谋处处长,中央军校教育总队长,参加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任军政部航空署署长。1934年兼任防空学校校长。1935年任军政部兵工署军械司司长。1938年任军令部第二厅厅长,军官训练团代总教官。1942年任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参谋长。1943年任陆军大学教育长。1945年授陆军中将。1947年兼陆军参谋学校校长。

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台湾“国防部”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国防研究院”教育长。19537月晋陆军二级上将。199128日病逝于台北。著有《现代战术》、《中国古代战法之研究》、《太公六韬》、《孙子兵法注释》等。


杨钟(1896~1993)字士符。清苑人。幼读私塾,1916年保定育德中学毕业,1918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227月毕业后,在江西督军蔡成勋部第一师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32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一三九师七二四团团长、少将旅长、副师长。1939年调重庆军政部中训团任中队长、副大队长,后为军政部部员。1942年任洛阳第一战区长官部少将高参。1944年中原事变后,任汉中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曾派往北平(今北京)策反伪军齐燮元部师长陈荫南等人起义。日本投降后,以国防部部员名义任第十一战区长官部高参,留守北平。平津战役期间,积极促动傅作义和平起义,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19492月调石家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高级步兵学校(今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任研究员。1951年回北京,任北京市文史馆馆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931125日在北京去世。


薛岳(1896~1998)原名仰岳,字伯陵。广东乐昌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毕业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后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2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1918年未完成学业离校随邓铿南下,任中华革命军援粤军总司令部参谋。1920年任第一师机关枪连连长、营长。19215月任非常大总统府警卫团第一营营长。19226月,陈炯明叛变,薛岳率部掩护孙中山登上永丰舰。1924年升任第一师副官长、参谋长,后任第十四师副师长,参加东征。1926年随何应钦从闽浙参加北伐战争。同年12月升任第一师师长。19274月任上海市临时政府委员。因在镇压工人纠察队问题上与白崇禧发生分歧,辞职南下,被李济深任命为新编第二师师长,奉命镇压南昌起义。

19271116日,张发奎在广东发动兵变,薛岳被任命为第四军副军长兼第四军教导第一师师长。19281月取道赣东北北上投靠蒋介石,被拒纳。于是去九龙闲居,并参加汪精卫的反蒋活动。1930年在中原大战时参加张桂联军北上作战。后调任柳州军校校长,1932年任第五军军长,参加“围剿”江西红军,并任中路军副总指挥和第五、七纵队指挥官。19341月任北路军之第六路军总指挥。红军长征时,任追剿军前敌总指挥,率部在湘、黔、滇等地多次与红军作战。19352月任第二路军总指挥、贵阳绥靖公署主任。同年45日授中将。1936926日加上将衔。19375月任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预备队副司令长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8月任第三预备军副司令长官,10月任第一战区左翼军总司令兼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12月任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19385月升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指挥兰封会战。后任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武汉卫戍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19392月任湖南省保安司令。19394月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指挥南昌战役。9月指挥了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又指挥了第二、三次长沙会战。194429日授陆军二级上将。

1945年日本投降后,12月任武汉行营副主任。19465月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19492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后兼任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1011日又任海南防卫军总司令。1950年自海南飞往台湾。后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并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1958年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962年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后任主任委员。曾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一、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52年起被聘为第七至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并任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等职。199853日在台湾病故。

金佛庄(1897~1926)乳名为文,学名金灿,字辉卿。浙江东阳人。6岁入私塾。16岁入湖溪忠清书院高小。1915年入东阳县中学。1918年考取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20年因直皖战争,军校停办,考入私立福建厦门大学。192110月,军校复课,遂回保定完成学业。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壬戌社”,7月在保定军校毕业,派回浙江,在陆军第二师陈仪部任排长、连附。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升为营长。19236月赴广州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调赴广州,参加黄埔军校创建工作,6月任军校第一期第三学生队队长,7月被选为中国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同年12月起,历任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第三营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党代表和团长之职。19263月中山舰事件后,被解除军事指挥官职务,调回黄埔军校任步兵第一团军事学主任教官,兼改组委员会委员及法规编审委员。7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成立,被任命为总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第三科科长,后调任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团长。同年12月,被蒋介石派赴上海、杭州等地,对归属孙传芳指挥之江浙地方军队进行策反工作,与顾名世从九江乘轮船途经南京下关码头时,被孙部密探逮捕,随即被杀害。著有《军官的心理》。


郭俊(1897~1927)又名俄自,字宇安。湖北安陆人。少时曾随其舅父王博泉读书。15岁考入安陆县城的汉东书院。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高等工业学校,因经济困难而中途辍学。1918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编在步兵科第一队。在校时,与金佛庄等40多名同学组织进步学生团体“壬戌社”,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秘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7月毕业后,分派到湖北驻军第一混成旅任见习排长,后升任学兵连连长。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被派往广州,参与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同年5月被任命为黄埔一期学生第三队第一区队中尉区队长,10月参加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与金佛庄等组织黄埔青年军人联合会。1925年参加东征,任第一教导团第三营第七连连长。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一营营长、第三团党代表。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黄埔军校战术总教官。同年参加北伐,任兵站总监部第一兵站监,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六团少将团长。

19271月进入浙江衢州,与孙传芳部作战,29日在游埠战斗中腰部中弹牺牲。被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追赠陆军中将。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赵博生(1897~1933)幼名连科,学名恩溥。河北黄骅人。19172月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旁听,半年后考入该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19192月毕业后,任北京北苑参战军第一师步兵三团二连见习官。1920年被转至直系军队,任无线电中队长。1924年投入冯玉祥国民军,任团参谋、团附、参谋长、旅参谋长、旅长等职。1929年在西安任第十四军参谋长兼特种兵旅旅长,并兼城防司令。1930年中原大战后,任第二十六路军少将参谋长。19319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14日,与董振堂一起率部在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所部改编为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任军团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后曾担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1932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令嘉奖并授予一级红旗勋章。193318日在江西南城黄狮渡战斗中牺牲。为了纪念赵博生,193311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下令将宁都县改为博生县,并在瑞金叶坪广场上建造了“博生堡”。

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52519日,毛泽东亲笔签署,向赵博生家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书。1962年八一建军节前,叶剑英作诗怀念赵博生:“宁都霹雳响天晴,赤帜高擎赵博生。虎穴坚持神圣业,几人鲜血染红星。”20099月,赵博生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梁鉴堂(1897~1937)又名镜斋。蠡县梁家庄村人。1917年入北京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19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骑兵科。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22年归国后在冯玉祥部任基层军官。1924年任孙岳部上校炮兵团长,参加对直鲁联军李景林、张宗昌部的作战。19264月率部随第三军退驻绥远西部,后第三军被阎锡山改编。1929年任晋绥军第二保安纵队第六旅旅长。中原大战后,晋绥军被张学良重新编遣,任改编后的第三十三军第六十九师第二○二三旅旅长。19354月授少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侵犯山西。梁鉴堂奉命率部在繁峙以北的茹越口正面阵地布防,配合友邻诸部,迎击日军。1937927日,日军铃木旅团一部2000余人,附重炮30余门,猛攻茹越口阵地,以威胁平型关防线中国军队的侧背。阵地工事一半被炮火轰毁,防线几至动摇,遂亲赴最前沿阵地督战,与日军展开肉搏。29日,颈部中弹,仍然坚持不撤退。随从护兵强行背其后撤,头部又中弹,伤重殉国。国民政府通令从优抚恤,追赠陆军中将。


邹洪(1897~1945)原名德宝,字若虚。祖籍广东五华,生于台湾新竹。幼年在日本读书,后随长兄回上海。1919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与陈诚、罗卓英为同学。1922年毕业,历任粤军第二师排长、连长。1924年任第四师参谋。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团附、炮兵营营长。1927年任第四集团军野战炮兵团团长,后任第十一师参谋长。1930年任第四十三师副师长。1931年任第四十三师师长。1933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陆军整理处处长兼办公厅主任。19354月授陆军少将。19361月任粤汉铁路警备司令,10月任广东省保安处处长。193910月任新编第二军军长。194012月晋陆军中将。19422月任第三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1月任粤桂边区总指挥。416日病逝于任所。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吴石(1897~1950)字虞薰。福建闽侯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毕业。历任闽军排长、连长、参谋、营长、科长、福建陆军混成旅参谋官、旅长等职。1925年去广州,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四师参谋长,旋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后勤科长,福建省政府军事厅参谋处长。1928年赴日本炮兵专门学校、陆军大学第六期战术科深造。1934年毕业回国,历任陆军大学兵学教官及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一处处长等职。19362月授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参谋处长、参谋长,第四战区参谋长,第二方面军参谋长,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19421月晋陆军中将。1945年任军政部主任参军。1946年任国防部史料局局长。1948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2月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同年11月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副参谋总长等职。后与中共台湾工委取得联系,进行地下活动。1950年春因台湾工委遭破坏,暴露后被台湾当局逮捕,同年69日遇害。与其一同被杀害的还有陈宝仓(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毕业,中将)、朱枫等人。

当毛泽东听说吴石等人在台北遇害后,心情沉重,夜不能寐,写下五言绝句:“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借此缅怀为国家为民族而英勇牺牲的英烈。1973年,为表彰吴石为祖国统一做出的特殊贡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力排众议,由国务院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

徐廷瑞(1897~1981)字云帆。蠡县人。幼年在本县上私塾,后入县立小学堂。清朝末科乡试中秀才。1917年与胞弟徐廷玑、堂兄徐廷瑜一同考入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预备学校,1919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第四队。19207月,因发生直皖战争,军校受到兵劫,故而停办一年半,192110月复课,19238月毕业后分至冯玉祥陆军检阅使署任见习排长。192410月任陆军检阅使署参谋处参谋,参加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及北京政变。后任国民军第一军副营长。1925年初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警卫部队副营长。

19269月参加五原誓师,参加了西安解围之战。后任国民联军宋哲元部副团长。19274月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任宋哲元部旅参谋长。1929年参加讨蒋战争。19306月参加中原大战。后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二二一团副团长。19333月参加长城抗战。19364月参加察东百灵庙战斗,因功升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二十一团上校团长。不久,奉调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第三期学习。后曾任第二十九军参谋、第七十七军第一七九师参谋长。19452月授少将。还曾任整编第七十七师参谋长。1948118日,与胞弟徐廷玑参加张克侠、何基沣领导的淮海前线起义。并参加了解放南京、上海等地的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委员。1981年在北京病逝。


徐廷玑(1897~1983)字仙搓。蠡县人。徐廷瑞胞弟。幼年在本县读私塾后入县立小学堂。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预备学校,19198月毕业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骑兵科第一队。19207月军校受到兵劫,192110月复课,19238月毕业后分至北京南苑冯玉祥陆军检阅使署任见习排长。不久升任副连长、参谋、副官等。192410月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及北京政变。后任国民军第一军连长。1925年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警卫团副营长。19269月参加五原誓师。19274月参加北伐战争。后升任冯玉祥部副旅长。19293月参加讨蒋战争。同年5月任少将旅长。19306月参加中原大战。193012月任第二十九军旅长。1933年春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后升任第二十九军副师长。

19377月参加了平津地区的抗战。19381月任第二十九军少将参谋处长。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豫湘桂会战、鄂豫皖会战等。19486月任第三绥靖区中将副参谋长。同年118日,参加了张克侠、何基沣领导的淮海前线起义。后参加了解放东南沿海地区的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合肥骑兵部队军事教官等职。1983年在合肥病逝。


何柱国(1897~1985)别号铸弋。广西容县人。早年就学于黄埔陆军小学第五期、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2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肄业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一期骑兵科。1919年回国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战术教官。1922年任东北讲武堂战术教官兼骑兵科主任。1923年任骑兵第三队中校队长。19249月任奉军第一、三联军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参谋,参加直奉战争。后又任奉军津榆驻军司令部上校参谋兼作战科科长。1925年任苏皖宣抚第三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兼作战科科长。同年秋,任苏皖鲁剿匪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旋又调任安徽督办公署主任参谋。是年冬任东北陆军第一二七团团长,参与新民之役,随后改任第四十五团团长。1927年春代理第四十五旅旅长,4月任第三十七旅旅长兼开封警备司令。192811月任东北陆军第三旅旅长。

东北易帜后,19311月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九旅旅长。“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在山海关参加抗日。19327月任临永警备司令。19331月任第五十七军军长,参加长城抗战。1934年率部去湖北“围剿”红军。19354月授中将。同年8月任骑兵第二军军长,9月赴陕北“围剿”红军。西安事变爆发后,支持张学良。19374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副主任,8月任骑兵第二军军长,参加华北抗战。1940年春任豫皖苏边游击副总指挥。后又任第二军团军团长。19414月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19451月任第十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兼临泉指挥所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东北行辕参谋长,因双目突然失明未就职。19485月明令退为预备役。1949年拒绝去台湾。新中国成立后,居住在杭州。先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8593日病逝于北京。


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河北藁城人。幼年家境贫寒,只读了三年私塾就被父亲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后因不堪忍受老板虐待,投奔奉军魏益三部当兵。魏益三看他勤奋好学,把他送往陆军军官小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19192月毕业后分配到西北边防军见习,升任排长。1922年在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先后任副连长、连长、营长、团附等职。1925年随魏益三脱离奉军,任国民军第五军上校参谋,不久任第二旅四团团长。1926年任第四军第二十六旅旅长。

19273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第二师师长。后任第五十四师第一六一旅旅长。19303月任第五十四师师长。同年7月兼任第九军副军长。19314月至5月,率该师参加第二次“围剿”江西红军,7月任第九军军长,仍兼师长。7月至9月又参加第三次“围剿”。1932年任豫鄂皖三省边区“剿匪”司令兼“追剿”指挥官。19352月率第九军兼第五十四师师长,参加川鄂湘边区“剿匪”军第二路军,4月任驻黔绥靖主任公署第一绥靖区副指挥兼第五十四师师长。同年46日授中将,并调贵阳负责修筑川黔、川滇公路。

19375月赴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9月率部由贵阳北上,至石家庄前线抗日,归属卫立煌指挥。同年10月率第九军参加忻口战役。为了坚守阵地,郝梦龄对阵地上的将士说:“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只剩下一连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就不算完。出发之前,我已在家中写下遗嘱,打不败日军决不生还。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1015日夜,总司令卫立煌给郝梦龄增派了7个旅,并命令他分三路夹击日军。16日凌晨,郝梦龄率部队对日军阵地发起了攻击,日军节节败退。第九军乘胜追击日军,混战中,郝梦龄被日军机枪子弹击中,壮烈牺牲。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中国军队第一位军长。同年126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1938312日,延安举行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毛泽东在会上高度评价其抗日殉国的精神。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烈士证书。武汉市人民政府重修其陵墓,并将汉口吉林路复名为“郝梦龄路”。

邓佐虞(1898~1938)字述唐。高阳龙化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后,先在晋军任基层军官。19265月任商震部参谋处参谋,1930年随商部参加中原大战。19338月任商震部第三十二军第一四一师第七一五团团长。1934年入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深造。19383月任第三十二军第一三九师少将参谋长。同年518日在萧县阻击进犯徐州之日军,当日与北犯的日军遭遇。邓佐虞立即指挥部队在凤凰山、龙山及县城南郊与敌展开激战,数次击退日军的进攻。但由于参加台儿庄会战后,部队未得休整,疲惫异常,最后只好节节抵抗,退守城垣。18日,日军援兵3000多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县城发动猛烈进攻,首先从城北突入城内。邓佐虞闻讯,抱着必死的决心,率督战队20余人奔赴北城督战。此时,北城守军已伤亡大半,只有少数官兵正与日军肉搏拼杀。邓佐虞毫不犹豫,率领督战队冲入敌群,奋力杀敌。终因寡不敌众,邓佐虞与督战队全体将士均壮烈殉国。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安舜(1898~1963)字宾尧。回族。保定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后入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深造。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新兵训练处补充营中校营长、第四军军官教导队中校大队长。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1931年任国民政府海陆空军总司令部参谋处第二科中校科长。1932年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第二厅中校参谋。1936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二组上校参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石家庄行营上校参谋、第一战区长官部上校参谋。1938年任中央军校第十五期第六总队少将队长。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少将高级参谋。1943年任步兵学校西北分校少将副主任,同年任第四十集团军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44年晋升中将。1945年任军令部中将参谋。1946年任国防部中将高参兼九江警备司令。1947年冬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中将高参。1950年任中将参议。19588月退役。19634月在台北病逝。


陈诚(1898~1965)字辞修,号石叟。浙江青田人。1918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学习。19207月,因直皖战争的破坏,军校停课,遂南下赴粤,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110月,军校复课。19227月毕业,初在浙军中任职,后任粤军第一师第三团副官、连长及大元帅府警卫。1925年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及平定刘杨叛乱。后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科长,5月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炮兵大队长。19272月任第二十一师副师长,4月升任师长,1128日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副厅长、厅长。19285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司令,兼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警卫军军长,率部参加第二次北伐。1929年至1930年参加蒋桂、蒋冯、蒋唐(生智)战争及中原大战,因功升任第十八军军长兼第十一师师长。19315月任第二路进击军总指挥兼第十四师师长,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19332月任赣粤闽边区“剿匪”中央军总指挥,参加第四次“围剿”。19354月授中将。同年秋在四川创办峨眉军官训练团,任副团长,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9月加陆军上将衔。

193710月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12月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19381月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武汉卫戍司令,6月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19395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0月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32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后回湖北恩施任第六战区司令官,指挥鄂西会战。8月初返回远征军总部,指挥缅北作战。19447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1月任军政部部长。

19465月任国防部参谋本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部总司令。19472月晋升陆军一级上将,82日兼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5月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194812月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委员。19491月兼任台湾警备总司令。19503月,蒋介石复任“总统”后,陈诚任“行政院”院长。19545月当选为“副总统”,11月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710月任中国国民党副总裁。19587月任“行政院”院长。19605月连任“副总统”。196311月连任中国国民党副总裁。196535日在台北病故。著有《八年抗战经过概要》、《台湾土地改革纪要》。


黄琪翔(1898~1970)号一白,字御行,又字毅行。广东梅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毕业后,留校任炮兵队队长。1922年南下广州,先后任粤军第一师司令部后方办事处参谋、副营长、营长、团长等职。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任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后升任第十二师副师长、师长。1927年任第四军副军长、军长。1928年离职去日本,后去德国柏林大学学习。1929年护送宋庆龄回国,参加孙中山移灵南京典礼,后寄居上海。1930年参加邓演达组织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任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1933年参与“福建事变”。失败后,经香港去德国。1935年任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总书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先后出任军委会高参,训练总监部炮兵监,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淞沪抗战。1938年任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后任军训部副部长。1939年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19404月授陆军中将,9月任预备军总司令。1941年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改任中印公路东段警备司令部司令长官。19466月加陆军上将衔。

19476月出任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是年冬,潜赴香港,脱离了国民党控制。19499月以特邀代表资格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后参加了开国大典。此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部长、国家体委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一至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701210日在北京病逝。


黄镇球(1898~1979)字剑灵。广东梅县人。清宣统三年(1911)考入广东陆军小学。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考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2月毕业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19192月毕业,被分至边防军见习。1920年南下广东,任粤军第一师参谋。1922年随孙中山北伐,不久代理第一师副官长。后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争。1926年底率第三十三团驻防海南岛,任琼崖警备司令。1927年任新编第三师师长,参加北伐。同年底与张发奎等回广州发动“护党”运动,兵败后,奉调任第二十六师师长。后参加张发奎的第二次“护党”运动。失败后,于19316月赴德国学习防空。1933年回国。19345月任防空学校校长兼军政部兵工制造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361月授少将,10月授中将。

1938年任航空委员会防空厅厅长。194511月,任后方勤务总司令。19465月改任联勤总司令。19475月任参谋部次长,6月调任国防部次长,11月任广州行辕副主任兼广东省保安司令,后兼广东警保处处长,又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后去台湾。1950年任联勤总司令。19516月授陆军二级上将。19547月调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8月任“总统府”参军长。19576月任台北卫戍总司令,8月再任“总统府”参军长。1961年授陆军一级上将。

曾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评议委员。197975日病故于台北。著有《防空讲话》、《防空十二年》、《联勤讲话》等。

何基沣(1898~1980)字芑荪。河北藁城人。1917年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19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19238月毕业后,入伍冯玉祥部,参与北京政变。1927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教导团团长。不久就学于北京陆军大学第一期特别训练班。1932年任第三十七师第一○九旅副旅长兼军政部参事。日军向华北进攻后,随第二十九军参加长城抗战,因功升任第一一○旅旅长。19354月授少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率部在宛平城抵抗日军,9月升任第七十七军一七九师师长,沿津浦线阻击日军。11月上旬奉命固守河北大名,与优势之日军血战三天两夜。10日,大名失守。何基沣留下字条“不能打回北平过元旦,无颜对燕赵父老”,拔枪自戕,左胸中弹,幸未伤要害,被部属及时抢救方才脱险。养伤期间,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见到周恩来。19382月秘密到达延安,当晚毛泽东看望了他。何在离开延安前,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即返回原部。19391月,中共鄂豫边区特委向他转达中共中央的意思,吸收他为中共特别党员。19439月任第七十七军军长。1947年任徐州“剿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19489月升中将。淮海战役开始后,于118日与张克侠率部起义。1949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四军军长,后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第一、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至三届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80120日在北京病逝。


黄延桢(1899~1939)字凤宇。广东蕉岭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后,历任粤军排长、副连长,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入伍生部学员队长等职。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任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六团营长,后任中校团附,师参谋处长。1929年任第十一军独立旅上校团长、旅长。1930年任第三军第七师师长。193412月任西南政务委员会驻广东第三军副军长兼第七师师长。1936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8月任广东省第四路军总司令部副官长兼办公室主任,广东全省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9月晋陆军中将。1938年任第十二集团军中将高参。1939年任第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同年病逝于粤北前线三华。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蒋纪珂(1899~1972)字步丹。高阳东赵堡村(原属蠡县)人。少年读私塾,后在蠡县读高小,1914年在保定西关读中学。1918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19227月毕业。在北京南苑冯玉祥部任工兵连长、支队长、学兵团教官等。1924年随冯军参加北京政变及南口大战、五原誓师、西安解围、中原大战等,在第一师历任排、连、营、团、旅长等职。中原大战后,编入商震部第三十二军一三九师任上校团长。长城抗战中率部抗击日军。1940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抗日战争胜利后,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结业后在南京中训团将官班任部员。1948年任华北“剿总”高参。1949年随傅作义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1972年在北京逝世。


王长江(1899~1978)字宗汉。博野城内西街人。1914年考入保定东关陆军小学,1917年毕业后保送入北京清河第一陆军预备学校。19199月毕业,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一队学习。192110月,保定军校因直皖战争停课一年半后复课,19238月在军校毕业,分配在直军第二十三师第四十六旅第九十一团第一营三连当见习军官。

1923年因与曲同丰为广州革命军输送兵员受通缉,后出关入奉军张作相的第二十七师第十九旅第三十团第一营一连任中尉连副。1925年夏任北京航空署科员。1926年春任山东济南直鲁联军将校实施学校中校教官。1927年夏任山西北方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部少校作战参谋。1928年春升任第十五旅中校参谋主任。1928年冬任北京交际处中校处员。1928年底调任第四十二师第一二五旅第二五一团第二营少校营长。1930年开赴胶济线与韩复榘作战。1931年春任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第一三九师第七一七团一营营长。1934年秋代理七一七团团长。1936年夏任山西晋绥军官教导团步兵队长,后任上校步兵主任教官。1936年任河北民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

1938年兼任第一区民军司令,率部参加八路军,193811月任八路军冀中民军司令员。19394月任八路军冀中民众抗日自卫军司令员,11月任八路军三纵队警备旅旅长。1940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兼任八路军冀中六分区司令员。1942年冬兼任太行一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秋至1945年冬兼任晋绥八分区司令员。1945年任抗大七分校校长。19468月任绥蒙军区副司令员。1948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493月改任绥远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498月调京津卫戍区司令部任副参谋长,并任华北军区直属党委副书记。19509月调任石家庄第六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19529月任荷泽军分区副司令员,19557月升任司令员。1955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6月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781117日在山东济南去世。19838月被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


周至柔(1899~1986)原名百福,字至柔。浙江临海人。19227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后在浙江陆军第二师任排、连长。1924年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兵学教官。北伐战争开始后,历任第一补充师第三团参谋长、第二十一师补充团营长及团长。1928年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厅长、长江上游办事处主任。1930年起在陈诚部任职,历任第十一师参谋长、独立旅旅长、第三十三旅旅长。1931年任第十四师副师长。19322月任第十八军第十四师师长。1931年至1933年间随陈诚参加对中央红军的第三、四次“围剿”。19333月升任第五军副军长,参加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后去外国考察空军教育工作。次年回国,于714日任中央航空学校校长。19361月授中将军衔。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中国空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指挥空军对日作战。1938年调任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1940年调任空军参谋学校教育长。1941年复任航空委员会主任。1945年任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航空委员会委员、军官训练团教育委员会委员、空军司令部总指挥。19465月任空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1949年去台湾。19503月任台湾“参谋总部”总长,授陆军二级上将,1951年被台湾当局授予陆军一级上将。19578月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保安司令、民防司令。19621122日任“总统府”参军长。1980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及“国家建设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1986829日在台北病故。著有《空军十年》。

崔世昌(1900~1953)字禹言。高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炮兵科毕业。在晋军服役,先后任傅作义部炮兵连长、副营长、炮兵团参谋等。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战区长官部少将高参。后任第十四集团军中将参谋长、第五战区长官部中将副参谋长。19464月任高邑专区、涿县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中将保安司令。19482月任东北“剿总”办公厅中将主任,后任国防部中将部员。不久调任甘肃省保安司令、第七兵团副参谋长。194912月在四川德阳随第七兵团起义,后在重庆军大高研班学习。1951年押回涿县受审。19531217日,被河北省高级法院以反革命杀人罪判处死刑。1986519日,亲属提起上诉。后涿县法院决定撤销原判,对历史罪行既往不咎,按起义人员对待,补助亲属生活费800元。


边章五(1900~1954)又名边荣浩,曾用名边慎斋。河北束鹿(今辛集)人。幼年在本乡读私塾,后入县立小学及中学。在宁晋荆丘高等学校时,和新河县的董振堂是同学。二人相见恨晚,亲如兄弟,双双立下救国之志。19198月一起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19207月,因发生直皖战争,军校受到兵劫,故而停办一年半,192110月复课,19238月毕业后分至北京南苑冯玉祥部任见习排长,学习参谋业务。19249月参加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1924年末,任国民军第一军孙连仲部连长。参加了南口大战及抗击直奉联军、直鲁联军的战斗。19269月参加了五原誓师,任国民联军营长。1927年任团参谋长。1930年参加了中原大战。后任第二十六路军副团长。

193112月,二十六路军抵达江西省宁都后,边章五随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第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第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举行了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五军团十四军四十师师长和三十七师师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部参加了赣州战役、漳州战役、水口战役。之后,边章五任中共中央军委作战科科长、中共中央军委一局参谋、局长等职。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边章五任红军大学司令部科长和延安城防司令等职。多次深入东北军和西北军驻地,做官兵的统战工作,促使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停止对红军的敌对行动。西安事变爆发后,又随同周恩来、叶剑英出使西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中共长江局军事部高级参议兼国民革命军南岳游击干训班教官。后任中共中央军委第四局局长、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军委第一局局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国军工作部副部长,军调部中共驻长春军调处少将组员。后任旅大市公安总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军区司令员等。

新中国成立后,边章五被任命为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第一任武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回国,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110月任志愿军首席停战谈判代表。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和谈判代表团关于停战谈判的原则和立场,把前方的军事斗争和后方的谈判斗争巧妙地结合起来。1953727日,中、朝、美、韩达成停战协议。由于谈判成绩卓著,获朝鲜民主民主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在谈判期间,由于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边章五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经医生确诊为肝癌,医生劝他休息,他说:“停战协定虽然签定,但战争还没有结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怎能休息呢?”当医生把他的病情向中央汇报后,政务院总理周恩来通知他回京治疗休养,他仍说:“病不要紧,晚些时候再说吧。”最后周恩来以汇报为名,令他立即回京,这才进驻医院。195429日病逝。


宋邦荣(1900~1962)号汉峥。安国人。19238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三队,曾在北洋陆军第七混成旅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25年任察哈尔都统署副官长。19262月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副官处处长。19272月任国民联军交通监,后任豫陕甘考核院总务厅厅长。1928年任河南剿匪总司令部军务处处长。19295月任第三路军军粮局局长。1930年任江苏绥靖公署副官处处长。19322月任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参议。1935年任山东国民军训委员会主任委员。1935年任山东学生集中训练总队队长,同年10月兼任济南兵工厂厂长。19362月授少将。

19388月任河南军管区国民军训处处长兼河南省保训团教育长。19393月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附,7月兼任中央训练团第四大队大队长,后任中央训练团总务处处长兼中央训练团特别党部执行委员。19423月任陕西训练团教育长。19443月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议,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副官处处长兼汉中警备司令。19451月任鄂陕甘边区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6年任冀西师管区司令,1947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去台湾,任过“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参议、“国防部”参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622月在台北病故。


张克侠(1900~1984)原名树棠。河北献县人。1914年冬就读于保定东关外私立陆军官佐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子弟中学),后入北京汇文中学,191711月考入北京清河陆军军官第一预备学校,1918年底毕业。1919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19238月毕业。后分配到冯玉祥部任职。19241月去广州任孙中山大本营军政部科长。北伐时任第一营营长、学兵团团附。1927年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后任张自忠第二十五师参谋长。多次表示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克侠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张存实和李翔梧作为他的入党介绍人,周恩来批准他为“特别党员”,直接受周恩来的单线联系,一直到1950年才公开共产党员身份。1930年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参谋长。“九一八”事变后进南京陆军大学学习。曾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干部学校副校长。后任第二十九军副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六战区司令部高级参谋、副参谋长、第五十九军参谋长。19421月授少将。1944年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参谋长及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拉拢一批将领为他即将开始的内战卖命,颁发了一批佩剑,名曰中正剑,张克侠获一柄。19466月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兼徐州城防司令。19489月升中将。1948116日,淮海战役打响。118日张克侠与何基沣率众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国民党军精心布置的徐州防线彻底乱了阵脚,东北部运河防线敞开80公里的大口子。解放军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迅速通过起义部队所在地,直插陇海,切断了国民党军黄伯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19492月,起义军与渤海纵队合编为三十三军,张克侠任军长。5月任淞沪警备区参谋长,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农林部部长、国家林业部副部长、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8477日在北京病逝。


季振同(1901~1934)原名季振佟,号异之,字汉卿。河北沧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九期步兵科肄业。曾在冯玉祥西北军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参加了北伐战争。1931年任第二十六路军第七十四旅旅长,被调到江西“剿共”。

193112月与赵博生、董振堂领导宁都起义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为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任总指挥。1932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龙岩、漳州、厦门、黄狮渡、赣州等战役战斗,曾受到中共中央军委嘉奖。19328月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被误定为反革命分子,入狱。193410月被错杀于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书记处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和党籍。

郭寄峤(1902~1998)原名光霱,字季峤、寄峤。安徽合肥人。19238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炮兵科。历任东北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25年任国民军第四军参谋处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参谋长。1929年任第五十四师参谋长,次年兼师参谋处长。1931年任第五十四军参谋长。1936120日授少将。19374月授中将。同年11月,任第九军军长及独立旅旅长。1937年底,兼任第十四集团军参谋长。1938年任第二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兼前敌总司令部参谋长和第九军军长。1939年任第一战区参谋长。19428月,任重庆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副总司令。1943年任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944年任鄂陕甘边区总司令,720日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并任川陕边区警备总司令。19452月调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后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19489月兼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95月代理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后去台湾,任“东南长官公署”副长官。1950年任副参谋总长。19512月任“国防部”部长。19546月改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98725日病故于台北。著有《边疆与国防》、《边疆政策之研究》、《民国以来中央对蒙疆的施政》等。


韩振纪(1905~1975)河北高邑人。1924年入保定直隶陆军讲武堂学习。曾任国民军第二军见习参谋,西北军总司令部科员,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上尉参谋。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十四军侦察科科长,红十三军参谋处处长,瑞金红军学校教员、副营长、营长、副团长,中央苏区步兵学校训练主任,红军干部团参谋长,红军大学教员、队长、大队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六团副团长、六八七团政委,延安中央党校军研室主任,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参谋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参谋长,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工部部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副校长、校长,新四军第二师参谋长。1946年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军工部部长兼政委,东北重工业机械局局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机械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驻苏联大使馆武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330日在北京逝世。

(编辑:保定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