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政治 > 正文

雄县—历史风云

更新时间:2012-09-24 08:56:00点击次数:328780次

周世宗驻跸雄县

据明嘉靖《雄乘》、《中国军事通史》第十二卷载:五代周显德六年(959)三月,周世宗柴荣亲率军队北伐,征讨辽军,收复失地,开始进军很顺利,接连攻下益津、瓦桥、淤口三关,致使辽国君臣恐惧。柴荣准备乘胜进军。进驻瓦桥关后第二天,即召集将领讨论攻取幽州事。可是诸将追求享受,惧怕辽兵,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征战,力加劝阻,言称:车驾离京42天了,兵不血刃地夺取了燕南全部土地,已经是很大的成绩了。现在辽国骑兵退居幽州北部,我军就不宜再深入了。柴荣听了诸将的议论,很不满意,坚持攻打幽州,并督促先锋都指挥使李重进先行,占据固安。到了固安,守敌已逃,顺利占领,周世宗随即赶到,准备继续北进。但固安城北有一河流水宽流急,又无桥无船,难以通过。柴荣命将士架桥,限期完成,渡军北上。自率亲军返回瓦桥关驻跸。没几天,柴荣患病,屡治不愈。其间,置瓦桥关为雄州,留陈思让驻守,益津关为霸州,命韩令坤驻守。在众将的劝说下,柴荣抱病返驾澶渊(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显德六年(959)六月,柴荣病崩,时年39岁。

潴水为塞

据《梦溪笔谈》载:瓦桥关北面与辽国交界的地方,一向没有可供防守的关河险要。六宅使何承矩驻守瓦桥关,开始提议利用低洼的地方,蓄水作为屏障。他原想亲自去察看地形,但又担心计谋泄露,于是每天和幕僚聚会,坐船饮酒,观赏蓼花,写下几十首《蓼花吟》,要求在座宾客写诗唱和,又绘成图画,传到京城,人们都不明白他的意图,从此以后,何承矩便在塘泊间筑堤蓄起水来。庆历年间,内侍杨怀敏又接着进行这项工程,到熙宁间,又开挖徐村、柳庄等水塘,引来徐河、鲍河、沙河、唐河等河水,以及申泉、鸡距泉、五花泉等处的水源,往东和滹沱河、漳河、易水、白水以及黄河会合。于是从保州西北方的沈苑泊起,往东到沧州、泥沽海口入海,都成了水泊,水面最宽处达到60里,到现在还作为边防屏障,有人认为这样做侵占了农田,减少了边疆粮草的收入,这种说法很不对。其实深州、冀州、沧州、瀛州一带,只有黄河、滹沱河、漳河浸灌到的地方,才能成为良田。河水浸灌不到的地方,全是盐碱地,不能种植庄稼。以前这里聚集了许多游民,刮取碱土煮盐,屡屡违犯朝廷的禁令,有时甚至聚众抢劫。自从成为水泊之后,违禁煮盐的事就少了,鱼蟹、菱白、芦苇等水产品丰富了,老百姓也可赖以为生。何承矩治缘边水,不仅有效地限隔了辽国骑兵南侵,而且也使大面积的潴潦之地、盐碱沙滩变为一望无际的冀中大平原。

澶渊之盟

这是北宋与辽国的一次重要议和盟约。北宋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北宋朝野人心慌慌,只有宰相寇准主战,拥真宗至澶州督战,在澶州城下获胜,辽提出议和,两国签订了和约,史称“澶渊之盟”,可是具体议和的地点却是在今雄县的狄头村,狄头村原有高台称狄夏台。据光绪《雄县乡土志》载:宋真宗和寇准派遣阖门氏侯曹利用北上与契丹定和议,宋辽双方于狄夏台议定和约,几经交涉,曹利用代表北宋朝廷与辽国签下了一份不平等条约。自此,宋辽以白沟河、易水(今南拒马河)为界,将当时的归信县(今雄县)境一分为二,界河北边侨治新城,名为辽涿州归义县,界河南边为宋归信县,从此南北休兵达100多年。元刘因在《乡郡南楼怀古》中有“澶渊出师诏,显德受降城”之句。清马之骦在《狄夏台》诗中写道:“狄夏台长在,澶渊制胜功,边劳曹氏侯,庙算寇莱公。去草本且尽,为农亩欲终。嘉谋适不用,勉强就和戎。”

雄州榷场

雄州榷场建于宋真宗景德元年前后。据《雄县志》载,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于雄、霸等州设官办榷场,辽(契丹)也在边境设立榷场,辽宋互通贸易。北宋景德元年(1004)在镇、易、雄、霸等州设榷场,与辽通商。辽也在南疆设榷场与宋贸易。当时有米家务(米物交易)、马务头(马匹交易)、道务等,官方在此设案征税。据《宋史》何承矩传载,知雄州承矩上言说:“又如榷场之设,盖前朝从权立制,以惠契丹,纵其变信犯盟,也不之废,似全大体。今缘边榷场,因其犯塞,很快停罢。去年以臣上言,于雄州置场卖茶,虽资货并行,而边民未有所济,乞延访大臣,议其可否。”真宗诏命何承矩兼领制置屯田使,开始建立榷场。据《宋史》李允则传:“乃请允则知雄州。初,禁榷场通异物。而逻者得所易珉玉带。允则曰:此以我无用,易彼有用也,纵不治。”又据《宋史》赵滋传:“滋在雄州六年,契丹惮之。契丹尝大饥,旧,榷场米出塞不得过三斗。滋曰:‘彼亦吾民也’。令出米无所禁,边人德之。”据《文献通考》载:宋熙宁以前,诸州商税四十万贯以上至五千贯以下有八等。三万贯以下雄一务、保一务、永宁一务。酒税岁额三万贯以下雄一务、顺安一务。又载,汉唐时马政在西北,后周初汉收取关南之地后,多人盗窃北马,边界官吏登记数目,以闻官给其定价。宋初,马市兴起,修复旧马务放牧之。案收税之处名务,如宋之市,易务榷货。今雄县城东15公里有马务头村,即为宋代的马务遗迹。

雄县东门之战

明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争夺皇权。为讨伐燕王朱棣,建文帝任耿炳文为虏征大将军,领军30万,陆续至真定,命都指挥徐凯率兵驻河间,潘忠率兵驻莫州,都指挥杨松率9000人为先锋驻雄县,以都督潘忠为后援。燕王派张玉摸清情况,便移军涿州,进屯楼桑。时值中秋,天高月朗,燕军渡过白沟河,直抵雄县城下,杨松毫无防备,乘着中秋明月,宰牛饮酒,醉饱酣眠。不料时至夜半,燕军缘东门(也称永定门)而上,刀枪齐举,杀入城中。等到杨松惊起,慌忙迎敌,已是措手不及,建文军9000士兵全部战死,杨松也死于乱军之中。潘忠不知燕军已得雄县,自莫州带兵来救援,结果被埋伏于月漾桥(今安新境)下的燕军谭渊截杀,两军一场混战,建文军纷纷投水溺死,潘松被俘。燕军乘胜攻占莫州。

义和团运动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义和团运动兴起,雄县城关、张岗、板家窝等农民在头领张德成(新城县人)、王成德(雄县板家窝人)率领下,开展毁教堂、反洋斗争。是年清驻保副将邢长春奉命赴津,津保线各县义和团沿途阻截,至南关桥口、孤庄头村附近,又遭伏击,清兵开枪打死团民30余人。次年春,本县义和团运动再次兴起,占县衙,夺炮台。八月,淮军提督吕本元邀本县清兵合围团民,白沟、板家窝团民9000余人与其激战,双方伤亡几百人,团民缴获驻地炮船4艘,杀死船上官兵。驻保炮船前来支援,被团民阻击。后清兵同八国侵华联军在板家窝一带围剿义和团,团民惨遭杀害。

板家窝战斗

1939年2月,驻白沟侵华日军300余人,伪军500余人向板家窝村进发。驻扎板家窝村的八路军一二○师独立三支队由余秋里、贺炳炎率100余人隐蔽待命,敌人到村中桥头时,三支队伏兵利用桥头做掩体,猛烈射击,与敌展开拉锯战,至天黑,八路军主动撤离,此次战斗击毙日军78人,击伤日伪军100余人,缴机枪6挺、迫击炮1门,长短枪65支,子弹数千发。

侯留惨案

1947年8月,国民党雄县政府从新城县迁至西侯留,设容纳上千人的监狱。他们大肆抓捕中共党员、基层干部和干部家属,举办“匪干训练班”。敌人用枪杀、刀挑、活埋、开膛挖心、碎尸等残暴手段,杀害干部、共产党员、斗争骨干及无辜群众308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万人坑”惨案。雄县的党组织和革命活动遭受了重大损失。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