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行政区划 > 正文

定州市行政区划

更新时间:2017-05-22 13:45:42点击次数:675056次

政区定州市(Dìnɡzhōu Shì)地处北纬38°14′20″~38°39′50″,东经114°47′50″~115°15′10″之间。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北与望都县、唐县交界,西与曲阳县接壤,南与新乐市、无极县、深泽县毗连,东与安国市为邻。定州市区东北距首都北京196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68公里,北距保定62公里。总面积1274平方公里,人口115.99万人。辖西城、北城、南城3城区,砖路、庞村、清风店、留早、开元、明月店、叮咛店、大辛庄、东亭、东旺、高蓬、李亲顾、邢邑、子位14镇,赵村、周村、大鹿庄、东杨家庄、号头庄、东留春、西城、息冢8乡和486个行政村31个社区居委会。

建置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定州市区域属鲜虞国。后鲜虞国改称中山国。周敬王年间(公元前515年—前489年),中山被晋国所灭,不久复国后迁都于顾,即今定州。中山强盛时期,疆域约五百里。《水经注》载:“唐亦中山城也,为武公之国,周同姓,周之衰也,国有赤狄之难,齐桓公霸诸侯,疆理邑土,遣管仲攘戎狄,筑城固之”。所以,定州城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管仲城。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皇子刘胜为中山靖王,定州时称卢奴,为中山国都,领有14县。东晋时,后燕慕容垂在中山称帝,设中山尹,改卢奴为弗违,领有8县。定州市境域包括弗违、魏昌、安熹三县之地。隆安元年,拓跋珪攻克中山,置安州。隆安四年,将安州改为定州。唐代,定州设总管府、大总管府,管辖范围曾达32个州。宋代,定州地处宋辽边陲,统管河北西路。清为直隶州。民国初废州为县。抗日战争时期,定县曾分为定南、定北两县。后定北县又分为定唐、望定二县。日本投降后,恢复定北县。1947年,建立定县市,定南、定北县合并为定县。翌年,定县市并入定县。曾是冀中九专署和定县专区驻地。1958年,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1961年分开。1986年,定县撤县设定州市。

市区古今  有文字记载的定州城始建见于《水经注》:“周襄王郑四年(前648),戎、狄合谋伐周,齐桓公遣管仲平戎于周,管仲筑城以固之。” 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汉景帝封其子刘胜为中山靖王,领周围14个县,以卢奴(今定州城区)为中山国都。《水经注》载:“城内建台、殿、观、榭,皆上国之制。中山简王刘焉筑两宫,开四门,穿北城以石建暗渠,沟通唐河与卢奴水,建鱼池钓台戏马之观。”刘胜时以旧有的城市建筑为基础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为其统治服务,也使定州城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简王刘焉时,穿北城以石建暗渠引唐河水为城市所用,说明当时的城市建设已经注意到了供排水设施建设,这在北方城市建设中不失为创举。

南北朝时期定州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七帝寺等佛教建筑的兴建丰富了定州的城市建设。后赵建武七年(341),北中郎将筑小城,立宫殿。后燕建兴元年(386) 慕容垂称帝于中山,设中山尹,大造宫室,小城之南筑隔城,为太子宝建承华观。后燕慕容宝永康二年(397) 北魏鲜卑人拓跋珪率军攻陷中山,在汉旧基上将城池修建完固。

唐宋时期,定州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快速发展时期。唐时兴建了文庙。宋时建设了开元寺塔和众春园。开元塔自始建至完成,历时50年,工程浩大。众春园当时“潴水为塘,广百余亩,植柳万株,亭榭花草之盛冠于北垂”。 元时建设了大道观和清真寺。

明清时期是定州城的定形时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都督平安展筑城墙,周长二十里余 十三步,高三丈,四门各建月城,上有门楼,各有重门,四面异其制,周遭盘折,上可容数千人。景泰二年(1451),镇守都指挥吴玉主持修葺。成化十九年(1483)知州裴泰、守备胡英、张永忠、胡永昌主持重修,城上泠铺共160个 。嘉靖元年(1522) 州牧倪玑匾其门 , 东曰“博陵”,西曰“平镇”,南曰“永安”,北曰“定武”。万历四十四年(1616)州牧宋子质主持修复东、南、北三面城墙及四城楼,腾骧卫指挥胡进忠承修西面城墙,历五个月完工。万历四十七年,州牧沈庭英主持随处修补并匾其门,北曰“瞻宸”,南曰“迎泰”,西曰“望恒”,东曰“观海”。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秦镜奉旨修复城池,南门西至西南角楼由忠顺营承修,余由州官承修,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九月至翌年四月二十日竣工,共修城垛一千五百余丈,修葺城楼三座,补建北城楼一座。嘉庆十五年(1810)州牧薛学诗重修南北二门。道光初年,州牧袁俊重修东西二门。光绪十年(1884)知州陈庆泸重修南北二门。

这一时期,还对始建于唐代的衙署进行了多次改建和增修,建成了更为完善的衙署。南为更楼,下为大门,进为仪门,左右角门,西为监狱,东为同知公署,傍吏、户、礼等房15间,西傍兵、刑、工等房15间。中为甬道,道上戒石亭,北为露台,为大堂暖阁。后穿堂三楹(即玉壶堂),东为客厅(即拜笏堂),西为花园(又称中山后圃),后为聚胜楼。1738年,建贡院。咸丰年间,建王灏庄园。至清末,一个城墙完固,衙署、贡院、文庙、寺观、园林等公用设施齐备的定州城呈现于华北平原。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定州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到2006年,定州市城区面积28.5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1.3万人,供水管道76公里,用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41.31%,城市绿化实现了街道与游园结合,基本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化覆盖面积204公顷。城区道路形成“两环、七横、九纵”的道路框架。两环,内环即自来佛街、中兴路、博陵街、兴定路,外环即东环路、新107国道、西环路、北外环路。七横为北外环路、北环路、兴定路、兴华路、中山路、中兴路、南环路。九纵为西环路、胜利大街、博陵街、明月街、建设街、清风街、中心街、自来佛街、东环路。市区空间结构规划为“一心三片”,“一心”指的是城市行政中心,“三片”指的是铁西片区、老城片区和规划期内的新城片区。“铁西片区”是定州市产业集中布置的区域,以传统产业、制造业以及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老城片区”既是定州市行政办公及商务中心所在,也是定州市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新城片区”是定州市未来文化教育、体育中心以及生活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