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卷保定年鉴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年鉴 > 2013卷保定年鉴 > 正文

文献选编

更新时间:2014-05-04 14:26:00点击次数:282736次

保定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保定市统计局

2013年5月13日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7·21”特大洪灾等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中心任务,牢牢把握“突出抓发展、重点抓项目、持续保稳定、着力惠民生”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攻重点、抓改革、惠民生、优环境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7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495.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846.8亿元,增长10.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9%、55.0%和31.1%。人均生产总值24054元,比上年增长9.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上涨3.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同比下降0.5%;固定资产投资总指数累计同比上涨0.4%。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

                           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标

比上年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3.5

其中:食品

11.0

烟酒及用品

1.8

衣着

-5.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0.9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2.1

交通和通信

0.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1

居住

1.2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1%,比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实缴税金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3.9%;完成出口4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0%,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9.7%。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82.3万亩,粮食总产量604.5万吨。其中,夏粮总产量258.8万吨;秋粮总产量345.6万吨。粮食亩产437公斤。

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39.8万亩,比上年增长1.1%,总产量931.6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9.0万亩,总产量153.1万吨,占全部蔬菜产量的16.4%。

全年瓜果类播种面积34.2万亩,比上年下降0.6%,总产量111.2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设施瓜果类播种面积20.4万亩,总产量68.1万吨,占全部瓜果类产量的61.2%。

全年肉类总产量64.5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46.8万吨,比上年增长1.5%;牛肉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0.2%;羊肉产量3.6万吨,比上年增长0.1%。年末生猪存栏395.0万头,比上年下降2%,生猪出栏621.2万头,比上年增长1.0%。牛奶产量80.3万吨,比上年增长1.5%;禽蛋产量42万吨,比上年增长0.1%。

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0.1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当年机耕面积63.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当年机播面积87.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1%,机收面积64.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8%。有效灌溉面积66.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2%。农村用电量47.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2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48.0亿元,比上年下降9.0%;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8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6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5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75.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4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5%。汽车、新能源、纺织、食品和建材五大主导行业完成增加值550.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业完成增加值2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新能源及输变电业完成增加值74.5亿元,比上年下降25.7%;纺织服装业完成增加值1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食品业完成增加值66.9亿元,比上年增长9.2%;建材业完成增加值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8.1亿元,比上年增长94.9%。

表2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85.4

-1.0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万千升

6.7

19.4

卷烟

亿支

136.4

5.7

化学纤维

万吨

2.6

-11.2

万吨

17

13.8

亿米

12.98

5.7

服装

万件

7955.8

28.3

纸制品

万吨

122.9

40.3

塑料制品

万吨

55

27.4

水泥

万吨

694.6

39.7

汽车

万辆

82.5

14.6

铅酸蓄电池

万千伏安时

1395.1

7.7

变压器

万千伏安

10360.8

-21.2

乳制品

万吨

44

8.8

焦炭

万吨

267.6

40.8

钢材

万吨

59.4

11.5

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实现利润总额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3.1%;亏损企业亏损额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工业产品销售率97.6%,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6.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6亿元,比上年增长7.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2%。

图42007-2012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速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8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城乡建设项目投资15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农户投资99.2亿元,比上年增长0.5%。

图52007-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速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5.1亿元,比上年增长63.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05.0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工业完成投资905.0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工业完成技改投资396.6亿元,比上年增长3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全年亿元以上项目达到680项,比上年增加86个,完成投资1244.0亿元,比上年增长35.8%。

 

表3  2012年分行业城乡建设项目投资

                          单位:亿元

行业

投资额

城乡建设项目投资

1540.5

农、林、牧、渔业

65.1

采矿业

16.0

制造业

849.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9.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3.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1

批发和零售业

80.8

住宿和餐饮业

20.9

房地产业

147.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2.6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34.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89.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6.5

教育

13.5

卫生和社会工作

16.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9.6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3.9


房地产开发企业达到391家,完成投资347.9亿元,比上年下降1.7%,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304.9亿元,比上年下降0.5%。

表4  2012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单位

总量

比上年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347.9

-1.7

其中:商品住宅

亿元

304.9

-0.5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3142.3

-1.2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419.6

-12.2

其中:商品住宅

万平方米

370.5

-16.8

资金来源总计

亿元

443.1

6.2

其中:国内贷款

亿元

30.9

1.2

企业自筹

亿元

281.3

2.9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实现3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分地域看,城镇市场零售额实现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乡村市场零售额实现2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实现1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零售业零售额实现9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住宿业零售额实现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分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粮油食品饮料和烟酒类、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石油及制品、汽车五大类商品零售额实现256.6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到81%。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完成60.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7.1%。其中,出口总值47.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进口总值13.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3.6%。主要出口产品中,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等设备出口15.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1%;车辆、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出口1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3%;皮毛及其制品出口1.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2%。

 

表5  2012年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指标

总量

比上年增长

进出口总值      

60.9

-17.1

其中:出口

47.7

-11.0

进口

13.2

-33.6

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

--

--

--其中:德国

5.0

-42.3

美国

4.8

-9.0

俄罗斯

3.8

1.4

荷兰

3.1

8.7

印度

1.8

66.7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1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47亿美元。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占96.4%。全年新注册三资企业7户,总投资3.1亿美元。

 

表6  2012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增速

行业

投产企业数(个)

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外商直接投资

334

54749

26.2

其中:采矿业

3

49

-93.5

制造业

281

52783

35

批发和零售业

2

10

-23.1

房地产业

5

1899

1149.3

租赁和商务服

务业

3

8

-92

 

全年引进省外资金536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引进省外技术753项,比上年增长6.1%;引进省外人才1.2万人,比上年增长6.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2亿吨,比上年增长20.0%;货物运输周转量857.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9%。旅客运输总量1.5亿人,比上年增长4.7%;旅客运输周转量92.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3%。全市营运车辆14.8万辆,比上年增长7.2%,其中货运14.2万辆,比上年增长7.4%;客运5575辆,比上年增长3.6%。全年机动车保有量(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78.2万辆,其中私人151.8万辆。小型轿车保有量49.3万辆,其中私人47.3万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电信业务收入62.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104.5万户。其中,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65.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39.1万户。国际互联网接入用户数达135.6万户,比上年增加12.3万户。

全市共有A级名胜风景区40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8个。星级饭店59家。全年接待游客449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国内游客447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1%;国际游客1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0%。国内游客创收229.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国际游客外汇收入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倍。4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453.8万人次,总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35.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地方公共预算支出3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图92007-2012年全部财政收入及其增速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774.9亿元,比年初增长16.2%。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3759.9亿元,比年初增长16.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664.4亿元,比年初增长16.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89.7亿元,比年初增长17.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961.7亿元,比年初增长16.7%;短期贷款余额593.7亿元,比年初增长15.6%。

表7  2012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增速

                       单位:亿元、%

指标

年末数

比年初增长

各项存款

3774.9

16.2

企事业单位存款

1023.1

14.8

储蓄存款

2664.4

16.4

各项贷款

1589.7

17.6

其中:短期贷款

593.7

15.6

中长期贷款

961.7

16.7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9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9家,人寿保险公司20家。在岗保险营销员达3.1万人。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104.5亿元,其中财产保费收入30.7亿元,寿险保费收入73.8亿元。支付各类赔款16.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15.7亿元,寿险保费赔款1.1亿元。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全年研究生招生2522人,在学研究生7013人。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0所,在校学生14.2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2.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3所,在校学生13.4万人。普通中学442所,在校学生48.8万人,小学2137所,在校学生89.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1%。特殊教育招生127人,在校生169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2.4万人。

年末共有院士工作站11家,其中院士22人,博士专家136人。共有省级研究所3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企业技术中心49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43家。全年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88项。全年推广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项。全年申请专利4044项,授权专利2722项。年末技术合同成交额5.9亿元。有28个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根据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1家。

全市拥有剧场、影剧院5个,群众艺术馆1个,群众文化馆2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315个;公共图书馆23个,总藏书量193万册。其中,市级图书馆1个,藏书量75万册。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22座,广播电台1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83.4万户,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用户66.1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5%,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7%。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9个,其中市区4个。全年举办市级以上各类比赛活动9次;全民健身活动475次,参加人数108.9万人。全市国家二级裁判379人,国家二级运动员311人。各运动队参加比赛共获省级以上奖牌375枚,其中金牌124枚,银牌133枚,铜牌118枚。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17个,其中妇幼保健院24个。医疗机构11609个,其中医院134个,卫生院311个,村卫生室、诊所9453个。卫生技术人员(含乡医)4.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万人,注册护士1.4万人,药师0.2万人,技师0.2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3.4万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100%;社区医疗卫生覆盖率达99%。

全年全市有31.9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农村23.6万人。农村居民得到五保救济人数达到3万人。国家抚恤、补助优抚人数达到8.9万人,其中定期补助7.6万人,定期抚恤0.4万人,伤残补助0.9万人。年末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82所,床位达1.45万张,收养各类人员0.72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135.14万人,比上年增加7.91万人。出生率为13.27‰,死亡率为6.33‰,自然增长率为6.94‰。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48元,比上年增长12.6%;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69元,比上年增长7.1%;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2%,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96元,比上年增长15.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99元,比上年增长7.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0%,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1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1583元。职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8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6.3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2.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5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5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5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万人。25个县(市、区)全部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5%,报销医疗费23.5亿元,2319万人次受益。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9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共有矿产地118处,其中能源矿产地5处,金属矿产地84处,非金属矿产地29处。有77种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59种,主要矿种有:煤、铁、金、铜、铅、锌、钼、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陶瓷原料等金属及非金属矿产。

空气二级以上达标331天。城镇污水处理厂32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112.2万吨。年末全市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达13.6万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6.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7平方米。

全年单位GDP能耗1.03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降低4.8%。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12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降低7.2%。

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129件,比上年下降2.4%,安全生产事故死亡284人,比上年下降4.1%,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0.1人。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14人,与上年持平。全年火灾事故346件,造成经济损失达1188.8万元。全年交通事故763起,造成260人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达474.7万元。

 

注释:

1、本公报2012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单位GDP能耗2009年以前使用2005年可比价格;2010-2012年使用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

4、2012年起,国家统计局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工业行业大类由原来的39个调整为41个,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类也按新的标准进行了调整。

5、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中共保定市委保定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

(2012年5月24日)

为深入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开放提升工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开创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的新局面,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市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全市经济整体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阶段。奋起发力、争先进位、加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期待。国内、省内先进地区的发展实践反复证明,开放程度决定发展速度,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对内对外开放区域不断扩大,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企业上市融资和外贸出口一直处于全省前列,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多年来的发展得益于开放的成果,但发展的速度仍受制于开放程度不高。一直以来,我市引进境外域外项目直接投资数量少、单体规模小,实际利用外资主要来自企业境外上市融资,项目直接投资规模在全省处于落后水平。从2003年我市第一家企业境外上市以来,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剔除上市融资)仅13.8亿美元,在全省排第八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24%,在全省排第九位。特别值得关注和反思的是,近年来省内先进地区依靠开放引进不少大企业、大项目,而我市却普遍存在外来大企业、大项目“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甚至一些本土企业受投资环境影响到市外投资。事实充分表明,我市虽处在环京津的开放区域,但增长模式却相对内向封闭;全市开放型经济总体规模不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够,既是制约发展的“短板”和弱项,也是造成发展活力不足、速度不快的重要原因。这种状况如不彻底扭转,势必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影响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转变内向封闭增长模式,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保定的希望所在、活力所在、后劲所在,是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关键举措。我市区位优势相对明显,主导产业结构相对合理,文化旅游资源众多,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劳动力和智力资源较为丰富,这是我市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支撑。要按照省委“三自”、“六不”要求,以开展执行力亮剑行动为契机,紧紧抓住环渤海地区快速崛起、产业梯度转移速度加快等重大历史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坚定信心和决心,以开放的思维、宽广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全力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作出应有贡献。

二、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发展水平、重塑保定形象的长效之举,把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贯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全过程,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开发区园区为主阵地,以壮大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以优化投资环境为根本保障,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打开区域合作新局面,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

基本原则:

——坚持扩大开放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在扩大开放中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开放质量的提升。坚定不移地走低碳发展之路,扩大高端产业开放合作,在发展方式和产业层次上构建战略新优势。

——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内开放。加快以京津冀一体化为重点的深度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境外、域外全方位开放,实现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坚持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实施不同的开放策略和实现路径。保定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全面加速,环京津地区率先发力,平原地区快速跟进,西部山区奋起突破,形成各地主动开放、全市整体推进的开放格局。

——坚持创新体制与优化环境相结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软环境。加强硬环境建设,完善承载配套和服务功能,以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

主要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开放型经济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和贡献度显著扩大,基本形成利用外资争先进位、区域合作分量加重、园区经济转型升级、主导产业优势放大、市场主体活力迸发、保障机制更加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具体目标是:

——总量指标明显提升。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2012年—201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6%以上,引进省外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480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80亿美元。

——开放平台承载功能明显提升。市级以上园区(开发区、聚集区)数量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分工更加明确,功能定位更加合理,发展特色更加鲜明,对全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加快县(市)园区经济发展,以园区吸引投资,靠园区推动开放。2012年—2015年,省级以上园区(开发区、聚集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市级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5%以上。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外来投资比重明显上升。外来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融合,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明显增强。外贸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服务贸易特别是服务外包有明显增长。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投资环境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明显增强。开放型经济政策支撑体系更加健全,统筹利用政府可控资源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创业宽松、服务良好、人居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投资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全社会开放意识明显增强,开放氛围更加浓厚。

三、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工作

(一)准确把握主攻方向。锁定重点区域和领域、重点产业和企业,展开大力度、高效率的开放合作。瞄准以下主攻方向:瞄准京津,把深度对接京津作为域外开放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深入实施“央企进保”、“外企进保”、“大型民企进保”、“总部进保”、“人才进保”、“新技术进保”六大开放攻坚行动,打造“桥头堡”,带动境内外全方位开放。瞄准央企和知名民营企业,展开务实合作,扩大合理投入,以项目引进为重点,努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瞄准世界500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瞄准“珠三角”和“长三角”,积极承接南资北移、南企北扩,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瞄准港澳台,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巩固发展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瞄准我市优势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引导客商投资新能源、汽车、吊索具等先进制造业,投资物流、文化、旅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投资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基础产业。

(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抓发展、促转型的核心内容,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招商方式。

针对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开展小团组招商,提高招商实效。采取点对点、面对面招商、网上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种形式,形成“引进一个、影响一批、带来一群”的联动效应。放大招商优势。充分挖掘毗邻京津、产业园区平台、科技人才及人脉资源等比较优势,用优势产业和资源吸引客商,用人缘关系感化客商,用良好的环境留住客商,把优势发挥到极致。提升招商水平。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精心谋划一批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大、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充分做好前期工作,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引入战略投资,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区域性总部、研发机构、生产基地。发动全民招商。制定激励措施,动员全民招商。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资源,加大对我市资源优势、政策环境、产业平台的整体宣传力度,提高保定知名度和美誉度。调动全民招商、主动招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招商、支持招商、投身招商的社会氛围。

(三)全力推动环京津开放。京津是扩大对内开放的重点地区,也是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主动促互动,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承接转移、接受辐射,通过依托京津、服务京津、利用京津,追求与京津的“同城”效应。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与京津及京津区县的合作,建立政府间紧密的会晤和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一批区域性中介组织,形成政府、中介、企业等多主体参与的京津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京津城市间促进区域合作的各类论坛、会议,宣传我市开放战略,寻求合作机会。在京津积极举办推介会、展销会、文化旅游交流会等对接活动。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全面推进与北京的一体化发展,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功能转移、技术转移,建设京津冀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精品农业基地。积极向京津输出劳务人员,做大做强劳务品牌。保护并建设良好生态环境,面向京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与京津形成客源互补、市场连片的大旅游格局。开通城镇至周边旅游景区景点的公交班线,力争到2015年实现我市现有A级景区公交网络全覆盖。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京石高速改扩建工程。加快京石高铁保定东站建设。加快推进保定至天津铁路建设进度。尽快启动保定与首都二机场的铁路、轨道交通、国省干道的规划对接。抓紧研究论证,争取“天津—保定—大新”煤货铁路两运线建设增列铁道部“十二五”规划。积极谋划启动与天津港合作建设具有保税物流中心功能的保定“无水港”,打通海关“绿色通道”。适时启动我市与北京公交的全面对接,消除通往北京主干道的交通壁垒。用好本地高校资源。发挥我市高校和科研机构多的优势,推动企业与北京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紧密联系,主动承接京津技术扩散和产业扩散,建设科研机构试验基地(中心)、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生产基地。柔性引进京津人才和智力。树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思想,采取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京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高素质人才。鼓励企业引进专业技术带头人和高级管理人才,为其创造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支持我市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与京津科研机构加强合作。

(四)积极推动央企进保定。加强与央企的合作,充分利用央企在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是我市的长期战略。建立联系沟通机制。抓住河北省实施央企入冀战略的机遇,主动加强同央企的沟通协调,定期邀请央企高层人士组织洽谈会、联谊会等活动。实行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工联系责任制,每季度至少主动与央企高层联系走访一次,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半年听取一次专题汇报。切实发挥驻京办事处的作用,建立驻京央企联络处。探索开展地方与央企干部“双挂职”。积极推进项目合作。充分挖掘人脉、地缘资源,积极推动央企在我市定点布局,加强在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食品加工、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资合作。抓紧落实已签约央企合作项目,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竣工率。打造央企聚集区。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定州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高碑店经济开发区和涞水经济开发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建设央企特色产业聚集区。其它各县(市、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本地开发区(园区、聚集区),吸引和承载央企进入。

(五)建好开放平台和载体。各种经贸活动是开放的重要载体,各类产业园区是承接项目的主要平台。建好高质量的平台和载体,是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大力促进各类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坚持用国际化理念规划园区、用全球化视野打造园区、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园区,切实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构建各类产业园区分工明确、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国家级开发区要积极实施项目优选工程,率先由“引资”向“选资”转变,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省级开发区(园区、聚集区)要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实现错位发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做多做大做强市级园区,健全管理机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推动其从项目聚集、要素聚集向产业聚集、财富聚集转变。通过转型升级,使各类产业园区成为聚集先进生产要素的主要载体、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的重要阵地、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极。认真办好各类特色经贸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举办的重大经贸洽谈活动。围绕我市主导产业适时组织举办主题招商推介活动。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开发区办好具有本地特色的专业招商活动和展会。按照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的要求,聘请专业机构,对市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展会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推介,着力打造标志性品牌展会。规划建设市会展中心。

(六)着力激活市场主体。企业是扩大开放的主体,是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支持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强化部门优质服务。真正实现“三个转变”:由部门高人一等、企业矮人三分向纳税人是上帝、机关干部是公仆转变,形成亲商、爱商、重商的浓厚氛围;由企业围着部门转向部门围着企业转转变,部门工作要以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基层群众为中心,做到工作快节奏,办事高效率,服务更优质;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不能坐等企业登门解决问题,而要主动深入企业帮助排忧解难。扩大企业话语权。探索建立全方位改进服务及企业发展环境的有效机制,让最了解环境的企业评判环境,让企业给政府部门定优劣,根据评议结果落实奖惩措施。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强分类指导、跟踪服务,帮助企业找准定位,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板块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推进已上市公司实现增发再融资。充分发挥银行业机构融资功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企业家早餐会制度和企业接待日制度,形成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绿色通道”。定期开展政企对接、企业家培训、外出考察、联谊会等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培树创业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七)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优化外贸结构,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强化出口基地建设。加强和完善研发设计、试验检测、展示培训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外贸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出口聚集区,壮大规模,提升质量,促进出口产业聚集化、集群化发展。强化出口品牌建设。推动更多企业获得国际市场质量许可和认证,加快境外商标注册。加快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出口品牌,优先推荐品牌企业申报各级出口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加强品牌展示和推介,引导品牌企业深度开发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依靠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新服务,巩固并继续开发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东盟、非洲、南美、俄罗斯、印度和中东新兴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鼓励企业集体参展、统一布展。支持企业开展网上国际贸易。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建立完善服务外包推进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培育成长型外包企业,鼓励外商投资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形成重点骨干型服务外包企业群。重点抓好信息技术服务、数据处理、客户服务、金融后台服务和动漫游戏等服务外包。推动对外工程承包和外派劳务稳步增长。鼓励大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承揽技术含量高、能够带动我市设备和技术出口的大型工程项目,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推动我市企业与国际国内大型承包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建立市县两级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为劳务人员和外派企业免费提供对接服务。

四、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扩大开放作为推进全市经济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的主战略,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事关开放全局的重要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负责对全市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督查。市开放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听取一次各县(市、区)、开发区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开放工作述职;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听取一次相关分管领导开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对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开放型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定期通报。对重大内外资项目落实专办、代办制度,实行工程式推进和挂账式督导。

(二)加大政策激励。市政府设立市级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纳入市财政预算。各县(市、区)、开发区也要设立本级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与省、市专项资金配套使用。对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出口上台阶的企业领军人物给予表彰奖励。研究制定引资奖励办法,对项目引荐人给予重奖。落实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的配套资金(每年不少于1亿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投资主体投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

(三)强化要素支持。加快土地、技术、劳动力和资本市场建设,为项目投资提供要素支持和保障。对鼓励类引进项目的用地、用电、用水、用气、运输等给予重点支持。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合作项目、有利于引领县域特色经济上规模上水平的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经济总量较大、招商引资及企业内生扩张力度大、项目多的县(市)给予更多的用地支持。对用地集约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按照省政府《印发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冀政〔2011〕35号)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建立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要求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快速反应、长期应对、联合预警的长效机制。

(四)创优投资环境。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省委“三自”“六不”要求,开展执行力亮剑行动的实施意见》及相关实施细则。改善金融服务,积极组织政银企对接,对各类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金融领域开放力度,引进更多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落户保定,支持和服务我市经济发展。降低企业创业投资风险,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环境。完善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对外来投资项目,实行全程“一站式”服务。定期召开内外资企业投资环境座谈会,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探索建立外来投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项目及信誉好的企业优先提供主动高效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完善外来投资者投诉和投资咨询服务,严厉打击坑商、骗商、扰商等违法违纪行为。

(五)加强开放型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方案,多渠道、分层次培养一批、引进一批、选拔一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大培训力度,利用高校优势,聘请专家、教授,对经济部门的干部进行开放型经济发展知识培训,每年举办企业高管人员和业务骨干示范培训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大力选拔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熟悉开放型经济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增强领导开放合作工作的能力。

(六)完善目标考核。结合执行力亮剑行动,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工作的绩效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将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和引进省外国内资金等主要指标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并加大考核权重和结果运用。对开放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重奖;表现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完不成年度任务目标且排名倒数第一的县(市、区)、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一年亮黄牌、两年亮红牌。

由市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直有关部门配合,依据市执行力亮剑行动有关细则和本意见,分别制定鼓励创业投资、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促进服务外包发展、项目引荐奖励、外资项目专办代办制度、发挥高校优势、促进央企进保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办法,使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具体量化的政策支撑体系。市执行力亮剑行动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查效问责办公室、考核办公室要各负其责,督导落实。

以前有关对外开放的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中共保定市委保定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城市突破战略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的意见(2012年5月24日)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我市新型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畿强市、善美保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意义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市城镇面貌发生明显改观,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但城镇规模偏小、建设水平落后、城市化水平偏低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2010年我市城市化率为39.47%,分别落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0个和5个多百分点,低于周边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等城市10个百分点以上,属于京津冀都市群中的城市化“洼地”。我市城镇建设发展质量不高,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功能配套不完善,城镇特色不够鲜明。城镇管理水平粗放,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城市辐射带动和集聚功能不强,中心城市“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城市化水平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使我市在京津冀城市群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加快新型城市化,构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摆在全市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人均生产总值已达3500美元左右,已进入国际公认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加快新型城市化的内在需求日益迫切。京津冀一体化步伐加快,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京津的辐射效应日益明显,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外部机遇已经来临。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城市化趋势,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发展,已是势在必行。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进城镇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为全市发展提供强力引擎、构建战略平台。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紧扣“提速、提质”主题,实施城市突破战略,以规划为引领,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项目园区为主要抓手,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做优做美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做新做特小城镇和中心村,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大马驾辕、多马拉车、众星捧月、各放异彩”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先行,集约发展。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

2、产城互动,集聚发展。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调整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结合,统筹兼顾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进新型城市化健康发展。

3、突出重点,梯次发展。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培育发展大、中城市,推动县城扩容升级为中小城市,积极培育一批特色重点镇,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4、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完善城乡协调发展机制,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5、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加快城乡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三)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1%,年均增长2.5个百分点,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新增城镇人口130万左右,产业、人口集聚能力明显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城镇容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住房、交通、教育、文化、医疗条件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全市初步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明确、等级规模有序、基础设施合理,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到2020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7%以上,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中小城市规模和实力明显壮大,小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展现更大活力。

三、科学构建城镇体系框架

(一)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做大中心城市,到2015年人口达到210万人左右。其中,主城区人口达到150万人左右,发展为特大城市;徐水、清苑、满城、安新四个县城分别达到15万人、15万人、14万人、18万人,发展为小城市。培育大中城市,到2015年,定州市区达到50万人、涿州市区达到40万人,加快向大城市迈进;白沟新城达到30万人,高碑店、安国市区和涞源县城达到20万人以上,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发展中小城市,推进其他县城加快向中等城市、小城市发展,到2015年全市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新增100万人。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到2015年国家和省级重点镇人口达到5万以上,市级重点镇达到3万以上,其他建制镇达到1万人以上,新培育建制镇20个左右。同时,发展一批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加力做大中心城市。坚持“一城三星一淀”组团式发展模式,努力把中心城市统筹打造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宜居、创业之城。中心城区,围绕拉大框架、提高承载能力,在继续做好三大片区改造和东湖、西湖片区建设的同时,加力推进城市北延东拓,重点打造北部低碳新城和东部高铁新城两个组团,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城市扩张发展的重要引擎。北部低碳新城,重点建设新能源研发基地、装备制造基地与产品展销中心、汽车研发与制造基地和综合服务业基地;东部高铁新城,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京津冀商务、会展、信息、交通、物流重要节点。“三星一淀”,按照“同步、同标、同城”标准,加快推进清苑、满城、徐水、安新四个县城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实现基础设施共享。清苑重点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形成疏解主中心城区部分加工制造和物流配送功能的新型工业卫星城;满城重点改善西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保定西花园和休闲度假、文化旅游服务基地,成为分担中心城区部分文化、居住功能的生态精品卫星城;徐水重点建设保北装备制造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蔬菜副食供应基地,形成疏解中心城区部分装备制造和区域物流功能的新型工业卫星城;安新重点保护和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建设环京津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居住方便舒适的新型生态精品卫星城。通过组团发展,把中心城市打造成低碳发展特征鲜明、文化底蕴充分彰显、充满创业激情和发展活力的山水宜居城市。

(三)培育发展大中城市。定州市,围绕建设大城市,发挥保南石北区域中心城市作用,完善城市规划,扩大城区规模,依托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沙河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汽车、电力、煤化工、食品等主导产业。协同安国市,辐射带动博野、曲阳、望都等周边县域发展。涿州市,围绕建设大城市,充分发挥毗临北京优势,紧紧抓住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快新兴产业示范区、开发区、工业集聚区和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铝加工、包装材料和印刷、蔬菜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冶金新材料、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打造对接京津的桥头堡。协同高碑店市,辐射带动涞水、易县、定兴等周边县域发展。高碑店市,围绕建设中等城市,依托工业优势,以开发区扩容为重点,带动定兴县一体化发展,进而连接涿州市,形成现代制造业走廊。安国市,围绕建设中等城市,依托医药产业和千年药都品牌,构建以轻型加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健康旅游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带动周边特色产业发展,逐步与定州市、博野县等周边区域资源共享,协作互补,共同发展。白沟新城,围绕建设中等城市,发挥商贸物流等产业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打造现代特色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和中国箱包之都、京南商贸名城。协同带动容城、雄县等县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成为特色明显、实力强劲、潜力巨大的中等城市。涞源县,围绕建设中等城市,发挥生态风景区、河北冶金工业园区和矿产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努力建成西部山区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的中等城市。

(四)推动县城向中小城市发展。明确各县城功能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推进常住人口5—10万左右的易县、定兴、高阳、蠡县、涞水、容城、雄县、唐县、曲阳等县城,尽快发展成为10—2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提高常住人口5万人以下的博野、望都、阜平、顺平等县城承载能力,尽快发展为人口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

(五)培育特色重点镇。积极推进涿州松林店、蠡县留史和辛兴、高阳庞口、定州李亲顾等国家和省级重点镇建设,着力完善功能、改善环境、塑造特色。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选择1个以上建制镇,合理规划,重点建设,建成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六)加快中心村建设。合理调整村庄布局,积极稳妥搞好中心村建设,引导有条件的中心村开展联村建镇。结合实施“幸福乡村计划”,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中心村集中,增强中心村集聚辐射和服务带动功能。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四、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发展

(一)加强规划引领。着眼于融入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严格落实规划,加快城市建设发展。

1、科学制定规划。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化,进一步审视、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特别是围绕中心城市建设,深化“一城三星一淀”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促进中心城市迅速扩张发展。围绕推进两个大城市、四个中等城市和各县城建设,县(市)要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优化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各县(市)要列出专项资金,加强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统筹规划对接。按照“三规合一、三规同向、三规同步”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在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上要做到相互衔接,各类专项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统一。各级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区)规划要统筹纳入城乡规划体系,使园区和城镇建设同规划、共发展。建立区域规划协调工作机制,推进中心城市与相关县(市)之间的产业布局、重要项目、重大设施、土地使用等方面的规划对接。

3、维护规划权威。坚持用规划引导建设,建立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监督和督查制度,对违反规划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严肃规划权威性。加强城乡空间管制和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区域保护,严格实施城市红线、蓝线、绿线、紫线、黄线等“五线”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规范城镇规划信息发布制度,让全社会参与规划制定,监督规划落实。

(二)提高承载能力。按照功能完备、设施齐全、舒适方便原则,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设施服务网络。

1、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交通体系。适应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重点推进铁路十字交叉、高速公路四纵四横二环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建设中心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县(市)一小时交通圈,京津石一个半小时交通圈。到2015年,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到900公里左右;高速通车里程达到1200公里,高速路网密度达到5.4公里/百平方公里。创造条件发展城际快速干道,加快形成路网完善、结构合理、快速高效的交通体系。加强水系工程建设。王快—西大洋水库连通工程今年通水。加快南水北调27个供水配套工程建设,争取2014年投入使用。加快能源基础建设。推进南郊、西北郊、涿州热电联产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740万千瓦;加强电网建设,实现源网建设与输电网、城市配网、农村配网建设协调发展。搞好“陕京三线”等天然气骨干管网及我市配套工程建设,建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大中城市为节点,辐射各县(市),实现“县县通天然气”的供气网络。

2、拉大城市发展框架。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推进中心城市发展。加力推进北部低碳新城建设,搭建路网框架,推动北部区域快速扩张。结合高铁车站建设,规划建设东部高铁片区商贸物流中心,撬动东部区域发展。加快与清苑县城对接,带动南部区域发展。加快万博广场、燕赵国际商务中心以及火车站综合改造等工程,将市区朝阳大街和东风路交叉地带打造成高品质的中央商务区。加快东湖区域文化中心、西湖体育中心建设,带动相关区域发展。推进“三大片区”拆迁扫尾和改造工程建设,打造老城区发展亮点。加快军用机场搬迁步伐,打破瓶颈制约,加快东南部城区发展。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实施七一路西延、东风路西延、乐凯大街和长城大街南延、朝阳大街北延、东西三环连接清苑北外环、白洋淀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九纵九横”主城区路网格局。四个县级市、18个县城和白沟新城,要结合产业园区、开发区和工业集聚区建设,拉大发展框架,加快县(市)城扩容升级。

3、完善提高城市功能。以提高城镇综合配套能力为目标,加快城市路网、水网、电网、气网、热网、信息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城全面实现“三个有”和“四个达标”,即县县有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集中供热设施和星级公园,城镇燃气、供水、污水处理和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达到规划目标。到2015年,市区建成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7平方米以上、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县(市)城道路网密度达到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促进城市公交向郊区和农村延伸,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乡乡通公交。市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管道燃气比重达到80%以上;县(市)城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加强城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到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设施水平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市区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达到40个、县(市)达到20个,各县(市)至少1所县级医院达到标准化水平;全市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达到90%。市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60%,县(市)城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35%。同时,加强防洪排涝、防震减灾、公安消防等设施和“平安城市”建设,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4、提高住房保障能力。把加快住房建设作为提高城镇人口承载能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大棚户区、城中村、城郊村、旧住宅区、旧商贸区改造力度,加快城镇新区开发,大幅度提高城镇居住质量。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为主的保障体系,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全市住房保障覆盖率“十二五”末达到20%以上。

(三)彰显低碳特色。实施低碳优先发展战略,强化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产业,加强低碳管理,倡导低碳生活,打造中国低碳示范城市。

1、强力推进低碳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绿色农业基地、传统产业改造、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建筑节能改造、城镇集中供热、农村节能普及、交通节能、森林碳汇十大工程建设。推进气化保定、金太阳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全国低碳交通示范市、中国太阳能之城。广泛开展低碳企业、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低碳城市建设,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低碳城市。

2、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优化城镇工业布局,加快城市中心区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步伐,对污染严重的违法排污企业依法关停并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开展城市综合节能,重点加强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工作,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推广新型墙体等新材料,发挥好建筑节能示范作用,打造节能型城镇。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切实保障环境安全。实施蓝天行动,加强建筑工地、拆迁工地、道路施工管理,减少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市区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县(市)达到300天以上。建立县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市区实施PM2.5环境监测。实施碧水计划,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进白洋淀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市区河道环境管理。实行水资源质量辖区负责制,建立县(市)河流断面水质监测考评机制,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和应急水源建设,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加快生态创建和生态恢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突出抓好工程造林,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市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县(市)城达到5平方米以上;市区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所有县级市和60%的县城进入省级园林县城行列。

(四)提升文化品位。按照城市建设有传承、有特色、有魂魄、有品位要求,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塑造独特城市形象,不断提高发展软实力。

1、丰富文化内涵。加大保定古城及系列文化景点恢复、保护、利用力度。加快淮军公所、清河道署修缮及周边整体拆迁改造,保护修缮和综合利用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保定军校、大慈阁等历史遗存,再现古城区“明清风貌、灰墙黛瓦、书院衙署、槐柳荷花”的古韵幽风。深入挖掘城镇文化和风景名胜资源,做实文化载体,抓好城市原点、城市标志性建筑、城市雕塑等有形文化建设。实施文物保护抢救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风景名胜和古树名木保护。积极推进定州河北文博园、曲阳雕塑、定兴黄金台等文化产业园建设,力促白洋淀、野三坡、白石山、易水湖等风景名胜区不断上档升级。

2、打造精品工程。加快万博广场、关汉卿大剧院和博物馆、火车站、高铁车站、农业生态园等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创建一批高品质特色街区、样板道路、示范小区、文化广场和城市标志性建筑(群),新建成3个以上省级精品公园。各县(市)以打造精品、提升品位为目标,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建设一条城市迎宾大道、建成一座星级以上综合性精品公园、建设一座规模较大的商业综合体、完成一条城市主干道综合整治。

3、提升整体形象。加强城市形象策划、设计和对外宣传,着力打造“京畿重地、文化名城、低碳城市、山水保定”四张城市名片。各县(市)要把历史文化积淀和城镇建设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精心打造县城名片,丰富城市美学元素,强化城市可识别性,体现自身独有的特色和魅力。

(五)提高管理水平。以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为核心,坚持建管并重,强化综合执法,确保中心城市、各县城、重点镇环境容貌明显改观。

1、治脏。清除卫生死角,加强道路清扫,加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铁路沿线等地区的卫生保洁,清理积存垃圾。大规模整治贴近群众生活的城市支路和背街小巷,按照路面平整、排水通畅、路灯明亮、街容整齐的标准,三年内全面完成建成区内支路、背街小巷的整治任务。

2、治乱。深入开展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夜市摊点、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专项整治。整饰建筑外观,推进夜景亮化。对城镇重要道路及商业中心、广场、主要出入口等进行重点治理,打造标志性地段和节点。

3、治堵。实施城镇畅通工程,完善支路配套,改造小街小巷,增强城镇多层次道路的衔接性和通畅性。加强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交通管制科学设计,完成城镇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任务,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加快形成路网完善、结构合理、快速高效的城镇综合交通体系。

4、治违。净化建设环境,打击非法建设,强力整治土地违法、规划违法、施工违法问题。实施拆违行动,对挂牌的违法违规项目依法顶格处理,对恶意阻工、抢建、抢种、抢载和黑恶势力进行专项清理。

(六)做强产业支撑。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城镇经济发展。

1、调整城镇产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一批以城镇和园区为依托的特色优势产业。中心城区,要加快“退二进三”步伐,优先发展金融保险、商业服务、总部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引导推进资源型产业、加工型产业逐步向城郊和小城镇转移。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要把增加就业岗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一批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交通型小城镇,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

2、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坚持产城互动、园城融合,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要求,完善城镇功能分区,合理配置工业用地,规划建设好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保定主城区周边重点规划建设3—4个产业园区,涿州、定州、安国、高碑店、白沟新城和涞源县城周边重点规划建设2—3个产业园区,其他县城周边规划1—2个产业园区,全市市级以上园区达到50个以上。加快中国电谷建设,把高新区打造成国家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推进省级重点开发区、园区和工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园区的竞争力。

3、全面振兴县域经济。实施县域腾飞战略,加快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推进“二次创业”。坚持特色兴县,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加力推进县域经济“四名工程”。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实施扶持企业成长工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环首都经济圈县(市),要紧紧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战略机遇,加强与北京、天津全方位对接,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

五、健全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亮剑行动城市建设推进组负责统筹、协调、领导推进城市化各项工作,城市建设推进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督导各项建设任务的贯彻落实。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建立主要领导牵头的组织协调机构,研究制定加快城镇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及时解决城镇规划、建设、改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领导干部专业培训,提高驾驭新型城市化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培训,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规划建设管理人才队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城市化、参与城镇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理顺管理体制。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运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规划、资质审查等手段调控、引导资源和要素配置。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市政公用事业稳步发展的价格机制。按照“行业管、社会办”的原则,对水、热、气、通讯、有线电视等市政公用设施及配套设施,引入竞争机制,尽快将市政、环卫等行业全面推向市场。鼓励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明确市、区、街、居的城市管理责任、权力和经费来源,探索城市执法监管新机制,形成管理重心下移、执法服务集中的城管新格局。有步骤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适当扩大中心镇的管理范围,实行镇改街和村改居。加强数字规划、数字城管和数字住房等系统的融合对接,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管理模式。

(三)提供要素保障。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建立与人口相匹配的城乡用地协调互动机制,盘活城镇闲置土地和低效使用土地,加快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棚户区改造步伐,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加快空心村治理、废弃砖窑复垦等改造步伐,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合法进入市场,实现农民和土地的完整转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等金融组织贷款,采取发行市政债券、增资扩股、上市融资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规范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管理,强化资本注入和资产整合,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利用BT、BOT、TOT等比较成熟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创新城镇建设投资模式。

(四)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建立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居住证制度,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为落户条件,解决进入城镇的大中专院校及技校毕业生、农民工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的城镇户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制度覆盖城乡,逐步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和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农保之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之间、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推进城中村综合转制,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五)健全考核机制。认真落实执行力亮剑行动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细则,着力建立科学务实的城市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建立市区城建重点项目建设考核通报制度,实施月检查、季通报制度,每季度按完成工作量占目标任务的百分比打分排队,优秀的表彰奖励,未完成任务目标的责任单位给予警告;经警告仍未完成任务目标的出示黄牌;黄牌警告后在限定期内仍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出示红牌,对单位主要领导实施问责。建立县城建设量化评价体系,每年对各县(市)城镇建设观摩评比,对排位后三名的县(市)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连续两年排位后三名的,对其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调整岗位。

 

中共保定市委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2012年12月17日中共保定市委十届四次全会通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化完善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的思路举措,市委十届四次全会认真总结工作,准确把握形势,对保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烈共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把今后五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大多数地区总体实现。保定地处首都经济圈,作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的政治要求,是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的必经阶段,是顺应全市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人民福祉,关系大市尊严,关系保定未来,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上来。

2、认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严峻形势。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小康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积累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基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两个方面的差距:一方面,与省委确定的五年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相比,我市还有较大差距。2010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15元和512元。如果与全省同步实现翻番,我市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不仅不会缩小,还会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与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的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要求相比,我市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201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全省排名第五位。今后五年,既要实现GDP总量翻番,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要为综合经济实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奠定坚实基础,这就要保持比五年内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快的增长速度。保定慢进亦退、不进更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重返全省第一方阵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困难更加突出、压力更加巨大。

3、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经济实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是对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现实检验和重大考验。必须按照省委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安排工作,部署任务,提升标准,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按照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要求,制定战略规划,谋划战略举措,构建战略优势,加快跨越赶超;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甘人后,奋勇争先,弘扬保定精神,创造保定速度;必须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聚焦发力,努力推进京畿强市、善美保定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突破,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作出应有贡献。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为总体布局,更加注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统筹城乡,更加注重壮大县域经济,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确保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我市确定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建设跃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全省提前实现翻番;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市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全面构建。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建设领跑全省,基本建成文化强市。

——社会建设实现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民健康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全国体育名城基本建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省位次前移。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景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低碳城市建设卓有成效,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生产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目标全面实现。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

(一)围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做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支撑

6、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走具有保定特色的非资源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从“保定制造”到“保定创造”的重大转变,推动工业经济走上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的轨道,大幅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产业实力。倾力支持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把保定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新能源之城”;集中优势资源,加速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全力打造配套体系完善、产业集中度较高、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中国汽车城”;抢抓市场机遇,放大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华北地区领先的“航空航天工业城”;按照突出特色、科技引领、循环发展的要求,建设全国一流,综合性和现代化的“安国中药都”。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对高成长性企业重点扶持,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进一步推进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建筑材料、化工橡胶、冶金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上档升级,发展壮大。把项目和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之举,突出抓好能够形成产业集群的战略拖动性项目,培育一批在首都经济圈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企业集团,扶持一批推动力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支持大王店工业园区加快发展,谋划建设具有保定特色的“低碳经济示范区”。加快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工业力度。到2020年,全市工业化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7、强力推进县域经济“二次创业”。以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工业经济、特色经济、民营经济为重点,完善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持续开展县域经济对标行动,促进经济总量、规模企业和财政收入净增量每年都有明显增长。坚持特色兴县,形成知名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特色企业、特色品牌竞相发展格局。突出培育一批立县强县龙头企业,使其成为带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的主导力量。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政策创新,建设中小企业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服务三大平台,营造全民创业的生动局面。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打造首都经济圈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稳步发展农业块状经济。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和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广农超对接,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农产品生产流通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8、强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瞄准京津,瞄准国内行业排头兵,瞄准港澳台,瞄准世界500强,引进战略投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抢抓首都经济圈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把北京作为开放重点,深入实施“央企进保”、“外企进保”、“大型民企进保”、“总部进保”、“人才进保”、“新技术进保”六大开放攻坚行动。积极参与首都经济圈区域分工,加快与北京的规划对接和基础设施对接,逐步消除与北京在硬件环境方面的梯度落差,加大保定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份量和话语权。加强基础建设,积极发展会展经济,使保定具有承接国内外大型会议和经贸活动的能力,办成一批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特色经贸活动。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培育一批战略型、领军型外贸企业,增强外贸出口竞争优势。积极推进一批重点企业上市。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支持骨干企业对外投资,拓展国际市场,全面打开对外经济合作新局面。

9、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清苑、满城、徐水、安新与主城区在道路、水系、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方面的全方位对接,适度疏解主城区功能。打通乐凯大街南延、复兴路西延、白洋淀大道等主城区与组团之间的连接通道。高标准规划、高速度推进北部低碳新城、东部高铁新区、东湖文化中心片区、西湖体育新城建设,谋划启动以长城汽车公司总部为中心的南部新城建设,为主城区实施人口规模、城区规模、经济规模倍增计划奠定基础。超前谋划建设中心城市路、电、水、讯、气等基础设施,加大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力度,加快建设一批立交桥、快速路,构建城区畅通高效的综合道路交通体系,把保定建设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独具魅力、充满活力和综合竞争力的特大城市。扶持壮大中等城市,推动定州、涿州向大城市迈进,推进白沟新城、高碑店、安国、涞源加快建设中等城市,打造更多区域发展增长极。加大县城建设力度,推动县城扩容升级,完善县城功能,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县城向中小城市发展,打造优势明显、布局合理的中小城市集群。加快乡改镇步伐,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镇。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全面实施“幸福乡村”计划,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加快面向农民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中心村和社区,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强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保障

10、发展民主政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重大决策事项的落实。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规范化、制度化,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11、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深化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促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行政府绩效管理,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

12、推进依法治市。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透明化,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法律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深入推进平安保定建设,打造群众安心、放心、舒心的社会治安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严重侵害客商合法权益的各种不法行为,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维护法制尊严。

13、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要求,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决策问责机制和纠错机制。积极推行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的办事公开制度。严格中介机构监管,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坚决遏制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彰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软实力

14、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深入开展全民铸魂工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持续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公共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科学意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净化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大力弘扬“崇信、重义、尚和、争先”的新时期保定精神,努力把善美保定崭新形象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15、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公共财政支撑,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兴建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形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文化权益。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把敬老健身节、空竹艺术节、民俗体育艺术节等活动办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唱响网上主旋律。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事业,打造全国体育名城。

16、壮大文化产业实力。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全面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实施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聚集区,集中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中扶持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集中打造一批闻名全国的精品旅游景区,集中创作一批展示保定形象的文化精品,推动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益。大力推进曲阳石雕、安新苇编、易水砚、定瓷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引导文化产业规模化布局、集约化发展。着力发展以会展、演出、影视、印刷出版等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区和以体育训练、健身、竞赛、体育用品经营等为主的体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推出更多创意精品,促进动漫产业上档升级,不断壮大整体规模实力。充分挖掘以晋察冀革命文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保定红色文化产业。

17、发展保定特色文化。充分挖掘保定文化特质,打造鲜明的城市主题文化。围绕始祖文化、诚义文化、书院文化、直隶文化、民间文化、餐饮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大学城、冠军城、拥军城等特色文化优势,展现保定独特文化魅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演艺与旅游相结合的精品演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集中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创建保定文化艺术区。

(四)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指数

18、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方针,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稳定提高高校资源在全省的优势地位,打造京津冀职业教育中心和特教中心,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快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政策,吸引京津优势医疗资源和高级医疗人才,打造京南医疗康复中心。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建健康城市,争创全国卫生城市。

19、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城乡低保、保障性住房等保障标准,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充分发挥政府的救助主体作用,健全制度性救助措施,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解决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保障残疾人权益。

20、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借全省之势,举全市之力,高标准推进扶贫开发,提速贫困地区发展,实现整体脱贫、稳定脱贫、自主脱贫、全面脱贫,持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把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统筹“7·21”灾后重建工作,高标准建成幸福乡村示范区、生态开发示范区、小康建设示范区和科学发展的样板。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消除域内贫困人口,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21、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创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镇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组织、经合组织与综治维稳组织全覆盖。加强各级接访中心、矛盾调解中心、司法服务中心建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完善信访制度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及时化解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完善司法救助机制,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信息网络管理,提高管理虚拟社会的水平。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永续发展条件

22、坚持低碳崛起。把低碳作为保定的“金字招牌”,以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农村节能普及、发展低碳交通、推进建筑节能为重点,切实加强低碳管理。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构建以低碳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深入持久开展低碳机关、社区、高校、医院、企业等各类创建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全民低碳意识,促进形成低碳、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3、加强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污染减排攻坚行动,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各项措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污染减排得到明显好转。深入开展水体污染治理行动,强化西大洋水库等水源地污染防治,大力实施拒马河等流域综合治理,维护好白洋淀生态环境稳定。加强对市区内河道环境管理,进一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深入开展空气质量改善行动,积极防控煤烟型污染,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轻环境污染。狠抓城乡扬尘污染治理,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4、建设生态屏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西部山区和北京周边县(市)为重点,因地制宜,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加大对西部山区采矿、建材开发企业破坏植被的生态修复,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建设太行山保土蓄水绿色生态屏障。积极推进城区森林体系建设、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平原农田林网建设、净水护堤建设、绿色廊道建设,加强造林绿化工作,构建环首都绿色屏障。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资源环境管理政策,加大生态修复,确保恢复自然生态功能。

25、整治城乡环境。实施城镇靓化工程,下大力解决违法违规建设和环境脏乱差问题,积极推进城镇园林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

建设“魅力城市”和“魅力县城”。突出抓好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两侧、城市出入口及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的环境整治,全力打造展示保定形象的靓丽窗口。推进“魅力乡村”建设,开展“魅力乡村”评比,抓好农村生态创建示范,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争创一批美丽村镇。

26、完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责任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指标在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建立健全环境问责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围绕预防、预警、应急三大环节,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安全防控体系。建立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机制,严防公共环境事件的发生。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引导民间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7、着力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要求,切实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自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完善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切实提高学习效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和实际行动推动京畿强市、善美保定建设。

28、着力加强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工作机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努力建设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29、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为各类人才解决好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健全创新促进政策,建立重大创新奖励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关爱纳税人、支持创业者的浓厚氛围。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30、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基础工程,学习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遵守党纪,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31、着力加强执行力建设。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切实保证政令畅通。持续推进“执行力亮剑”行动,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市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32、着力加强作风建设。按照中央、省委部署,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带头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带头求真务实、少说多干,带头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头倡导新风正气、反对铺张浪费,以优良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凝聚党心民心。

33、着力加强廉洁政治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依纪依法严惩腐败分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坚定不移推进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进程,以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一个好的工作作风、一个好的工作业绩,团结一心、埋头苦干,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编辑:admin)
  • 上一篇:人物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