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读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地情文献 > 保定读本 > 正文

第六章 刻在记忆中的遗产 栩栩如生的徐水狮舞

更新时间:2020-01-09 09:57:52点击次数:156749次

狮子舞又称“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舞历史久远,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中就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描写。

徐水狮舞素有“北狮之宗”赞誉,徐水北里村有舞狮的历史传统,明、清时期,即以花会形式在乡间庙会、重大节庆时演出。全村上至古稀老者,下到垂髫小童,人人披挂狮皮,个个练习,创出许多“绝活”。

北里狮舞艺术团于1925年成立,经过不断创新,成为享誉世界的民间艺术“知名品牌”。狮舞分双人与单人两种扮演形式。两人合扮一头狮子时,前者双手握住狮头道具戴在头上,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的腰带,身披狮皮,两人行动一致,紧密配合。单人扮演的小狮子称为“少狮”,狮皮与四肢是连在一起的整体服装。引逗狮子的角色称为“狮童”或“引狮郎”,为传统武士装束,手持绣球引狮起舞,动作以翻、腾、亮相为主,基本动作有晃球、转球、抛球、抖球等。配乐为打击乐。

北里狮舞在表演中有文狮(雌狮)、武狮(雄狮)之分。文狮重在表现狮子温柔的性格、恬静的神态和活泼好动、喜欢嬉戏的一面。武狮侧重表现狮子威武的神态,并常与武术、杂技动作糅合,依靠器械道具表演一系列高难动作。

北里狮舞中的“狮子”是仿照石狮的形态,古雅圆大的狮头,宽阔隆起的前额,黑亮有神的眼睛,前伸而突起的鼻子,开闭有度的大嘴,稍微颤动的双耳,加之头顶用彩绸扎成的彩球的映衬,更显得威武雄壮。狮脖上挂的一圈响铃,随着狮子的动作叮当作响。通过演员的默契表演,把狮子暴躁、勇猛、活泼和喜欢嬉戏、亲昵等性格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

北里狮舞曾代表河北省在全国民间花会大汇演中一举夺冠,并到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进行了精彩表演,随中央歌舞团参加了在罗马尼亚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夺得了该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金奖。后又对苏联、波兰、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多个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演出,在1954年、1955年、1956年连续三年参加国庆大游行。北里狮舞两次赴美国迪斯尼乐园演出,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

如今,北里狮舞已经成为一项文化产业,以不同形式组成的多个艺术团体长年活跃在全国各地参加演出。同时,全国众多歌舞、杂技艺术团体都有北里的狮舞演员,形成了“无狮不北里”的盛况。

(编辑:保定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