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社会 > 正文

博野县 - 生活习俗

更新时间:2011-12-30 16:31:00点击次数:273799次
一、居住

      本县住宅多数是座北朝南而建。旧时富户多为“三合院”、“四合院”。“三合院”即北房五间(或三间两跨),东西厢房各两间(或三间);“四合院”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另有南房三间或四间并带大门。外院有牲口棚、工房、厕所、猪圈等,为了出入方便,门是两扇大梢门。庄窠头李家是本县有名的大地主,亭台楼阁、栉比高耸,有“李氏庄园盖京南”之说,一般人家建北房三、四、五间独院,有的盖上东西厢房作仓库或畜棚用。

      旧时房屋建设是里生外熟(内坯外砖),花棂窗户,一般正房为四趟檩,厢房为三趟檩,檩材多为榆、杨木材。潴龙河西正房多为四梁八柱,东墟一带正房中间用一根椿木檩,因椿树是“树木之王”以求吉利。潴龙河以东是把梁压在两头墙壁上称“硬压山”。房屋高度潴龙河东为十七斗、十五斗,潴龙河西多为十五斗、十三斗。正房门前多为三至五层台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建设质量越来越高。70年代建房多为里坯外卧砖的“卧板房”,80年代初建房大都是里外砖,玻璃门窗,水泥勾缝,用水刷石装饰前墙。80年代中、后期发展到挑梁,坐灰垒,空心板棚顶,用磁砖和马赛克贴面。进入90年代,门窗规格越来越大,前墙几乎全是玻璃,屋内明亮。经济条件优越的农户还建起了二层楼房,有的设有浴池和城市房屋无甚差别。

      70年代前,正房为居室,从中间进门一明两暗,中间做厨房,东西套间作寝室,长辈居东间,晚辈居两间,内盘火炕,堂屋门内两侧盘灶通入火炕。近几年不定期,木板床、席梦思取代了火炕,堂屋多改为客厅,厨房多在配房中。

二、饮食 
      本县人习惯于一日三餐,个别村庄冬季亦有两餐的。过去平时主食小米、玉米面、高粱面。可做成小米、高粱、玉米粥、贴玉米糁、高粱糁饼子和蒸窝窝头。甘薯可鲜吃或晒干加工成面粉吃饸饹和饺子。不少贫困户掺糠麸和野菜充饥。很少吃白面、大米,只有过年或待客才用。白面可做成馒头、花卷、糖包、面条、饺子等。菜,平时多吃自己腌制的咸菜,冬春以白菜、萝卜为主;春秋季节多吃茄子,豆角、瓜类。70年代蒸馒头多掺入白玉米面和小米面。80年代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平时经常吃馒头,烙饼,面条,饺子,大米饭。冬天除吃白菜、萝卜外,还能吃到新鲜的黄瓜、西红柿、芹菜、茄子、蒜苔、菜花等。平时还可以用肉蛋调剂伙食。来客时吃的也较为讲究,一般四个菜,八个菜,并有白酒和饮料下菜。结婚宴席质量较旧时大为提高,除鸡、鱼、肉、蛋外,还有山珍海味,多为八八席(即八碗八盘),现在改成盘子,有“八盘一大件”,“十二盘一大件”,“十二盘三大件”不等。

三、服饰

      服装--历史上本县居民的衣服一直为家庭手工缝制。布料是窄面土布(亦称粗布)。颜色为白色、紫花色、黑色、蓝色、灰色等。男装上衣为对襟布结疙瘩扣,冬季穿偏襟长及足面的大袄,老年人布带系腰名“搭包”;女装上衣偏襟布结疙瘩扣。下衣不分男女均为直筒大裆掩腰式,布带系系腰。老年人一年到头扎裤腿。冬棉、夏单,春秋多穿两层布做的夹衣。稍富裕的人家亦做一两套机制平布和其它布料的衣服,只有串亲和节日才穿。

      内衣冬季土布褂子。民国时期老年人无多大变化,青年男女开始冬季穿旗袍,夏季穿大褂,布料为土布、平面布、麻布,劳动时亦是短打扮。50年代至60年代,开始用木机织横竖格土布,做成衣服穿上亦很好看,但平面布、斜纹布,哔叽布较多,并且开始用缝纫机制作。青年男女和干部职工开始穿制服,上衣多为三个兜,女子穿列宁服,布拉机。老年人服饰除布料有改变外无多大变化。内衣夏天穿花布衬衫,背心,汗衫,冬季以秋衣做内衣。开始购买绒衣、毛衣,充当夹衣,棉衣。“文化大革命”期间,盛行军装,特别是青年男女多穿一身绿衣服,冬季穿棉大衣。中年男子穿中山服较多,老年衣服仍无多大变化。70年代西服开始流行,女子裤瘦而短,称“鸡腿裤”。中老年人仍服饰中山服,老年妇女上衣改成对襟两兜的样式。布料有的确良、涤卡、涤纶、毛料等。80年代西服普遍推开,而且服装样式越来越多,颜色越来越华丽。青少年男子夏季穿短裤,青年女子夏季穿短裤,筒裤,百褶裙等。冬季男女服装有呢子大衣、羽绒服、茄克衫、风雪衣、翻毛大衣等。裤子前期流行喇叭裤,后期流行筒裤,女子流行健美裤。童装多用各种图案拼凑既华丽又好看。好多家庭买成衣,很少用缝纫机做。

      博野县鞋袜--鞋旧为直楦不分左右脚,棉线纳底,手工绱制。老年男子亦有纳帮的。民国期间女子流行一段穿绣花鞋,花有的绣在鞋头,有的绣在两边。袜子手工缝制单、夹、棉袜。建国后开始流行千层底尖口鞋、方口鞋、五眼鞋、松紧口鞋,女子有的方口鞋加带。袜子细纱织成的洋线袜。70年代多穿买鞋,夏天穿拖鞋、塑料凉鞋,春秋穿夹鞋、皮鞋、绿胶鞋,冬天穿棉鞋、雪地鞋、皮棉鞋等。女子穿高跟、半高跟的鞋较多,鞋的样式由前圆变前尖。袜子多为尼纶袜,尼纶丝袜,夏天青年女子有的还穿长筒袜。

      巾帽--旧时,农民男子夏戴草帽、冬戴毡帽、麻猴帽,春秋年轻男子戴三块瓦帽,中老年多戴黑疙瘩帽盔。民国时期有的戴礼帽。50年代初,男子箍白毛巾的较多,后期夏季流行遮阳帽,冬季戴绒帽、棉帽。80年代后流行博士帽、鸭舌帽、太阳帽、风雪帽。青年多免冠。 

      女子40年代结婚时戴绒盔、礼帽,建国后不久开始为方头巾。70年代后夏为纱巾,冬为毛围巾。80年代前期戴毛线帽,后期又改为毛围巾。

      首饰--旧时女子戴手镯、镏子(有的嵌有宝石)、耳环、发簪。民国期间有手镯、玛瑙串,镏子、文明链。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女子不佩戴首饰。进入80年代人们开始佩戴戒指、项链、耳环、手镯。有钱的男子也开始戴戒指、项链。化妆品越来越多,生发油、护肤膏、胭脂、口红名目繁多。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