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界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现代、当代人物 > 科技教育界 > 正文

侯德封

更新时间:2013-01-31 11:10:00点击次数:5363次

侯德封(1900~1980)字洛村。高阳河西村人。11岁入保定高等师范附小。13岁入保定育德中学。1917年入北京大学预备班,1919年进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23年毕业。从1926年开始,辗转于矿业和地质调查部门,对工矿事业和地质矿产调查研究进行了广泛实践。1929年至1935年,先后编写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收录了全国208个矿区、43个矿种,包括煤、铁、石油、金属、非金属等矿产的情况,基本勾画出当时全国矿产资源的分布。1937年出版《黄河志·地质志略》,叙述了秦岭以北、阴山以南黄河流域的地貌、地层、构造和矿产等情况,是治理、开发黄河流域的珍贵资料。

1946年率队调查了长江三峡的水库坝址问题,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此类地质勘察。1950年组织和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东北地质矿产调查,为恢复与发展东北地区钢铁基地和其他工矿业的资源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1955年领导并参加了西北石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不仅我国西部中新生代巨厚的陆相沉积盆地有油田,我国西南和东北中、新生代凹陷也很有生油前景”的见解,促成了大庆油田和东部其他油田的发现。1960年与其他专家共同领导调查我国各地的铀矿,进行了成矿理论研究,推动了铀矿事业的发展。他还承担和领导了核试验场的地质工作。

侯德封积极参加组建地质工作机构和主持地质科学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筹建并领导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学部委员。为创新和发展我国地质科学,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在理论探索方面,开创中国地球化学和核子地质学新领域,推动了陆相生油理论以及沉积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的发展。1978年,他提出的核子地质学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论著有《中国矿业纪要》(第三、四、五卷)、《从地层观点对中国锰、铁等矿产的寻找提供几点意见》、《关于陆相沉积盆地石油地质的一些问题》、《核子地球化学》、《金属成矿论》、《金属成矿各论》、《核转变能与地球物质的演化》等。他先后当选为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80年2月24日在北京逝世。

(编辑:admin)
  • 上一篇:杨绳武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