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读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地情文献 > 保定读本 > 正文

第十章 “学生城”的由来 中国最早出现的新学堂——蒙养学堂

更新时间:2020-02-03 10:55:27点击次数:292248次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神州莽莽,众生沉沉,中国危亡,千钧一发。”在中华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受西方资产阶级影响的知识分子,形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主义维新派。他们力主变法图强,抵御外侮,效法西方资本主义,认为中国衰弱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不良,提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康南海教育文选》)把“救弊之法归之于废科举、兴学校”,主张以西方资产阶级之“新学”来改良封建主义的“旧学”。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611)皇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其中有关教育的就有废除八股,考试策论,筹办高、中、小学堂,要求各省、州、县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陷入更加深重的灾难之中。为挽救垂死的命运,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某些“新政”,以安民心。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废科举,兴学校”。同年8月,清政府发布《兴学诏书》,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并饬各省速办学堂”,不久即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第二年,又发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较为完备的近代学校制度的肇端。

保定是直隶省城。直隶总督、布政使和保定知府跃跃欲试,特别是直督袁世凯,亲自谋划,创建新学堂。一时,保定的新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小学、女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师范院校、军事院校纷纷兴办。

袁世凯做一事,必兴一学堂,以求其学问,尤必翻译书籍,以输入外国之文明。190111月,他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便大兴教育。又值朝野上下大梦初回未醒,新思潮正酝酿生成之际,袁世凯顺应了潮流,遂得其手。倡废科举,广建学堂,改庙宇为学舍。一时省城和直隶境内小学堂,中学堂,各类型的专门学堂、高等学堂,男女师范学堂,无一不备。各类学校均为草创,前无所因,人们还不知学堂为何事,编制无法,教授无方,亟须厘定。袁世凯便创定章程,先行试办,迨有成效,奏明立案。

京师设立学部,多半仿效袁世凯规定的章程。那时,保定和天津新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也为全国做了示范。袁世凯在给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奏折中写道:“臣于光绪二十八年到任之始,大局甫定,人心思治,既督饬省会暨各府厅州县,遍办学堂。先后设立学校司、大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奏明在案。嗣于二十九年奉到学务大臣奏定章程,遵改学校司为学务处。撤裁专门、普通、编译三局,分设六课,各专责成。”从袁世凯的奏折可见,在国家尚未出台政策、规定之前已先行着鞭,他的“学校司”,是国家“学务处”的前驱,他的“三局”是“六课”的先导。

另据奏折罗列,当时直隶省有北洋大学1所,高等学堂1所,北洋医学堂1所,高等工业学堂2所,高等农业学堂1所,初等农工业学堂暨工艺局附设艺徒学堂21所,优级师范学堂1所,初级师范学堂及传习所89所,中学堂27所,高等小学堂182所,初级小学堂4162所,女师范学堂1所,女学堂41所,吏胥学堂18所。还有客籍学堂、图算学所、电报学堂,以及大量半日学堂。半日制学堂不计,在册的学生就有86652人。这只是初始阶段,此后更加兴盛,蜚声全国。保定是省城,很多学校都在保定。全国各省学子也慕名到保定求学,保定“学生城”的美誉,也就流行起来。

中国最早出现的新学堂——蒙养学堂

保定的新教育,肇端应该是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的保定蒙养学堂,地址在不载祀典之庙。与蒙养学堂同时出现的有天津的中西学堂,创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学堂分头等和二等,头等学堂是专门学校,二等学堂是普通教育,1314岁儿童学习4年,再升入头等学堂。还有一所是上海的南洋公学,创建于光绪二十二年。分四院,一是师范院;二是外院,相当小学,由师范学生教;三是中院,相当中学;四是上院,相当高等学校。惟独保定的蒙养学堂是专招小学生的,这是新教育尚未形成的探索期出现的学校雏形。说保定蒙养学堂是一所新式教育学堂,是因为不同于过去的“蒙学”,蒙学是单个授课,他是集体上课;蒙学只教识字、写字和古文等,他有算学、格物等现代学科,应该被视为中国新教育的源头之一。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凯拟定颁发了《小学堂暂行规定》,光绪三十年(1904年),直隶学务处外国顾问帮助拟订《保定府小学堂生徒规则》,对小学堂兴办有了具体办法,很快出现了兴学热潮,光绪三十二年,保定城内已有小学20所,清苑县境内小学150所,到1911年,满城县小学也达70所。小学教育出现燎原之势。

保定蒙养学堂于光绪三十年更名保定初等小学堂,同年10月更名保定官立模范两等小学堂(模范小学堂)。学校设在莲池直隶省学务处,后来占据莲池书院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办学环境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使得学校真正称得上是全省的模范小学。

学校非常重视美术和音乐课,这是其他学校所没有的,请日本人寺本三二教授音乐课,每天唱歌一小时。王泽澄堂长掌校时,曾附设音乐讲习所,专门制定了章程。老师们也跟着学唱歌,因为保定府其他学校没条件开音乐课,学校除星期日外,每天下午课后6点至7点本校老师轮流对外上课,外校小学生自愿参加,编好班次,一律免费。美术及手工课的开设,也走在全国前列,据中国美术教学史载,这里是中国美术教学三大策源地之一。学校开设科目及考试办法均有明确规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教育杂志》十九期刊登保定模范小学堂堂长刘续曾的《保定模范小学学业考察法》。

学校于1912年更名直隶第二师范附属小学,之后相继更名河北省立第二师范附属小学、保定师范附属小学,传承至今。在中国新型学校发展史上,这所学校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三所新型学校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00余年的沧桑岁月里,从这里走出大批才华横溢的少年才俊,许多成为中外知名科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栋梁。

(编辑:保定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