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文化 > 正文

徐水区—历史名人

更新时间:2012-09-25 17:31:00点击次数:280193次

许善心(558—618)

隋学者。字务本,高阳北新城人。自幼聪慧,过目成诵,统览自家藏书万卷。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即兴作《神雀颂》,文帝称赞“善心制文,即席成颂,文不加点,笔不停毫,一挥而就”。其著述有与虞世基合撰的《区域图记》600卷,撰写《梁史》70卷,并有《灵异记》、《西域图记》及《方物志》20卷、《符瑞记》10卷、《隋皇瑞文》13卷。

许敬宗(592—672)

唐朝史学家。字延族。许善心之子。著有《高祖实录》30卷,《唐太宗实录》40卷,《高宗实录》30卷,《永徽五记》130卷,《瑶山玉彩》500卷,《芳林要览》300卷,《文馆词林文人传》100卷,《丽正文林》20卷,《西域图志》60卷,《垒壁》400卷,《东殿新书》200卷,《姓氏谱》1卷,并有《许敬宗集》80卷。

邢云路(1548—?)

明龙山人。字士登,号泽宇。精通天文、地理、历法。著有《古今律考》72卷,有其精辟独到的见解,校正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之误谬。著有《申书立春考证》、《庚物冬至正讹》、《太一书》、《历元元》等天文著作,另有《泽宇集》。

张灼

字未克,号丙斋,一号柳州,清安肃(今河北徐水)遂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官浙江盐运使。工山水,骨力苍秀,在杭引疾后,寓居西湖。思故乡山水,尝写味泉图以见志。书法出入晋、唐。著《十获斋诗稿》。

张炌(?—1805年)

清遂城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议授州同。四十七年代理云南腾冲刺史。五十九年调任龙陵守事。著有《古文辩体》、《算法约编》、《皇极经世备考》、《揲尝演易备考》、《藜阁诗钞》等,时为文学名宦。

唐澍(1903—1928年)

字东园,徐水县贾庄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早期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历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大队长,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主任教官。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委员,西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等职务。是西北著名的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刘鹍书(1880—1957)

字翼儒,徐水县城内村人,教育家。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入直隶师范学堂史地科学习,曾在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文科深造。在保定充实中学、京师第四中学、京师师范学校、京师女子师范学校、京师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执教。历任河北省教育厅视学、安次县长,因不恭媚上,降为通县政府秘书兼《通县志略》总纂。解放后任北京市文史馆研究员。他积极倡导军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撰《实行军国民教育为根本救国之策》和《京师地方宜多设职业补习学校,以维市民生计》两篇文章,均载于《都市教育》刊首。提出“文实(理)分科”议题。刘鹍书诗词造诣颇深。“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感时愤世,忧国忧民,填词《感时调寄满江红》,抒发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另有《壬申元月书怀》、《丙寅冬感时述怀》、《感时》、《即事感赋》等。主要著作有《学事文牍要刊》2册、《公余漫吟录》、《教育刍言》、《从政管窥》、《遁庐诗稿》5集、《蓬庐吟稿》19册。

靳树梁(1899—1964)

字栋华,徐水县西黑山村人。先后在汉口湛家矾扬子机器公司任工程师,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四川威远铁厂厂长。民国35年(公元1946)调任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副经理,解放后任原厂顾问。1949年任本溪煤铁公司总工程师,翌年调任东北工学院院长。作为中国早期的冶金专家、国家一级教授,曾兼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副院长、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他设计的“小型炼铁炉标准炉喉”,获国民党政府经济部五年专用证书及教育部的奖励。后不断研究弥补当时炼铁炉之不足,改变进风嘴倾角、防止炉缸冷凝、增加炉底防潮设施、发明“靳氏简易烧结法”等。提出教学计划要增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内容,主张工科学院实行厂校合作,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1962年承担“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的科研任务,经试验提出“高碱度、较高炉温、烧结矿”的新方案,经技术鉴定获专家好评。主编中国第一本《现代炼铁学》教材。1979年其《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工艺》成果获国家科委一等发明奖。

袁同礼(1895-1965)

字守和,徐水县孤庄营村人。先后任岭南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兼目录学教授,北平图书馆副馆长、馆长。是国内外著名的目录学家,一生著述甚多,代表作《西文汉学书目》、《俄文汉学书目》、《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目》。另有《中国留美同学博士论文目录》、《中国留英同学博士论文目录》、《中国社会发展史目录》、《中国留欧大陆各国博士论文目录》、《新疆研究》等。部分著作在国外出版,1959年苏联出版其《苏俄对中国的研究》,1962年日本出版《日文研究新疆书籍及杂志文字》,1966年美国出版《近代中国政治社会的发展》、《西洋文学中的中国》等。

袁敦礼(1895—1968)

字志仁,徐水县孤庄营村人。教育家、体育家、卫生学家,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的开拓者。民国6年(公元1917)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外语科,留校任体育科秘书兼翻译。民国12—16年(1923—1927年)赴美国留学,获生理学硕士学位,被美国体育学会聘为特别通讯会员。民国16年(公元1927)回国后,参加创建北平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任系主任。开设一系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使该系成为学校的重点学系,声誉国内外。民国24年(公元1935)兼任北平师范大学教务长。民国27年(公元1938)任西北联合大学体育系主任。民国34年(1945年)赴美讲授体育课,回国时聘请一位电化教育专家同行,在北平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课,并开创电化教育馆,为中国电化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翌年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后,历任兰州体育学院副院长、甘肃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等职。其言:“不懂体育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同样不懂教育也很难成为一优秀的体育家。”并提出体育教育向科学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一生多著作,代表作有与吴蕴瑞合著的《体育原理》。

袁复礼(1893—1987)

字希渊,徐水县孤庄营村人。作为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会员之一,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名誉会员、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顾问、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河北省第一届政协委员等职。民国2年(公元1913)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高等科学习。民国4年(公元1915)赴美国伯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地质学、考古学、教育学和生物学。民国9年(公元1920)获硕士学位。翌年回国,任北京地质调查所技师,把新兴的地貌学引人中国。是年冬,与瑞典安特生在河南仰韶发掘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即“仰韶文化”遗址。民国12年(公元1923),在甘肃武威县南山发现丰富的维宪阶海相化石,首次确定我国有下石炭纪地层化石,并采集到袁氏珊瑚等新的化石种属,对中国石炭纪地层划分以及古地理、古生物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民国16年(公元1927)随中国西北考察团赴西北考察,次年在新疆吉木萨县三台、藩家台子等地发现三叠纪兽形爬行动物化石,轰动国内外学术界;三台大隆口发掘的爬行类动物化石被戈定邦博土定名为“袁氏三台龙”。袁复礼为此获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北极星奖章”,大大提高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民国21年(公元1932),袁复礼参加创办清华大学地质学系工作,任系主任、教授。民国35年(公元1946)后,任清华大学地质系主任兼教授、北京地质学院教授、中国地质学院教授。任职间开设中国第一门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等课程,编著中国第一本《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教材。探宝勘测足迹遍布全国。编著有《甘肃西北部石炭系地层》、《甘肃东部地质略记》、《天山北麓中生代兽形爬行动物的发现》、《准噶尔盆地地质》、《第四纪地质研究及与它相关联的一些问题》、《中国西南区第四纪地质的一些资料》、《湘西金矿视察报告》、《云南横路、横格锌矿》、《清华大学科研报告》、《西康盐源县洼里金矿》等,编译有《现代科学技术词典》、《韦氏大辞典》等。

靳极苍(1907—2006年)

徐水县西黑山村人。民国20年(公元1931)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于北京美特专科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兰州大学、山西大学任教。1983年任晋阳大学校长、山西大学中文教授。是年,被美国传记研究院列为世界名人,收入《国际优秀名人录辞典》。翌年,被英国剑桥传记研究中心列入《世界名人侧影集锦》。靳极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自民国17年(公元1928)出版第一部著作《人间词话笺记》,至1950年,先后出版《国语文法》、《国语概论》、《中国文学简史》。在学术刊物《新东方》曾发表《易经挂辞今释》、《老子哲学》、《庄子二元论》等著述。1953年后编著《唐宋词百首详解》、《李清照、李煜词详解合编》、《长恨歌及同题材诗歌编详解》、《诗经楚辞汉乐府详解》、《中华爱国诗选详解》等著作,被誉为“创了一代学风”。1989年在太原主持召开“全国古书注释改革研讨会”,提出古书注释必须为当代读者服务的改革方法,被会议称为“一家名究”。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