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古代、近代人物 > 历史人物 > 正文

杨一桂

更新时间:2013-01-21 14:49:00点击次数:4319次

杨一桂(生卒不详)字寒质。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明万历年间进士。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三年(1597~1605)任唐县知县。为官清正,善理民情。万历二十七年(1599)夏旱,杨一桂率下素、温家庄等沿唐河村庄村民,沿河滩开渠一道,引唐河水浇灌三庄农田千亩,获得丰收。激发了百姓开渠引水浇地的热情。翌年又旱,杨一桂复率唐县、完县(今顺平)百姓万余人开挖自西雹水引唐河水,到完县常丰村70多里的广利渠,一年渠成。

该渠经唐县、完县38个村庄,分设25闸,沿渠植柳12900株,惠及唐、完二县农民。在开渠过程中,杨一桂亲沿唐河勘察200多里,反复设计,绘制广利渠图说,整条渠道的勘测和几十座闸门、涵洞的设计,用工用料的筹算,均亲自操作。物料的购置、施工指挥、民工征调安排、支取物料、粮米等手续,无一不经他一人批拨调用。他采用借粮米供民工以食,购物料按受益村均摊的办法,经保定府批准,万历三十年(1602)二月一日动工。于西雹水村唐河东岸筑堤取水,在建南雹水过山沟水涧时,他设计出先架木为桥,再在木桥上架渡水槽的方法,使山水行其下、渠水行其上的渡槽引水法。西城子村北开卡1000余步,用人工数万个,开渠78里,达完县常丰村,是年四月渠成通水,赐名广利渠。是年秋河水瀑涨,堤坝、渡槽全部冲毁。九月又于渠首建一丈七尺石闸,加固17丈石堤至中流,又被冲毁。他再度设计,改用冬季在冰上围土筑堤法。是年冬,冰封河后,堆土冰上十余丈高,围成大土圈,来年春天冰消土落,再撤尽土圈内积水,昼夜在圈内施工不止。先铺设基石15丈,石闸台9座,分设9闸,建成后启闭自如。并重修南雹水桥。修成后共用食米500石,物料用资7.2万文,可浇唐、完二县农田190顷。

修渠期间,杨一桂日夜不离工地,奔驰星月之下,食宿道路之旁,工程告竣时,他累得吐血6日一病不起,病愈后他惦记着工程的维修和管理。提出:“河身渐下陷不治则渠废,渠口淤高不疏则渠废,腾桥冲断不修则渠废,城子梁塌不挑则渠废,山水冲决不补则渠废,乱规窃水不治则渠废”的管理议案,并为渠道用水各村制定了用水时间和管理方法。勒石立于渠首,以警后人。广利渠成,当地百姓为感谢杨一桂修渠之恩,自动出资在县城为其建生祠。这条广利渠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经清朝、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使用到西大洋水库建成,1960年唐河灌渠竣工后,广利渠主渠道才废弃,一直使用了300多年。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