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古代、近代人物 > 历史人物 > 正文

王恂

更新时间:2013-01-18 15:44:00点击次数:5539次

王恂(1235~1281)字敬甫。唐县人。其父王良曾任中山(今定州)府掾。后弃官回家,潜心研究伊、洛之学和天文律历之学。王恂自幼受家庭熏陶,13岁学九数(即鸡兔同笼、盈不足等九章算术),14岁赴磁州紫金山(今邢台)从学于太保刘秉忠。18岁被秉忠推荐于元世祖任太子伴读。后升任太子赞善。翌年太子被封燕王、中书令,兼领枢密院事。世祖对王恂极为器重,敕令两府大臣,凡有咨禀,必问王恂得知。王恂还兼管裕宗起居,常为裕宗讲解尧舜善政等安邦治国之道。并将辽金兴亡事,编成故事讲给裕宗听。

王恂精通算术,对裕宗说:算术,六艺之一,兴国家、安人民,乃大事也。深得裕宗赞赏,说王恂学识渊博,是良师益友,诏令大臣子弟随王恂学习。后拜为国子祭酒。元世祖所用历法,为前朝历法,年代久远,常出现时差,意欲修历。知王恂精通算术,遂令其组班修历。王恂荐举已告老还乡的许衡、郭守敬、杨恭懿等人,通考前代历法40余部。从西汉的《三统历》、唐代的《大衍历》到宋代的《大明历》,研究总结了1182年、70多次改历经验,考察了13家历律计算方法,前后3年派专人赴各地定点实测日晷,精心计算。大胆创新,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一月为29.5305913天。一年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个节气,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至元十八年(1281)历成,以敬授人时之意,赐名《授时历》。明代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部历法看成一种,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历时364年。

王恂在历法计算过程中,运用“求矢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来处理黄经和赤经、赤纬之间的换算,用“招差法”(三次内插公式)来推算太阳、月亮和行星运行的度数。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所定数据全凭实测,打破古来制历习惯,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历法改革。至元十六年(1279)授予王恂太史令、嘉议大夫。至元十八年(1281)王恂父丧,回乡守孝,期间悲伤过度染病。王恂病间,皇帝几次派人探望。

王恂逝后,他创造的历算法,由郭守敬整理成《推步》7卷、《立成》2卷、《历议拟稿》3卷、《转神选择》2卷、《上中下注式》12卷流传后世。王恂家无积蓄,死后朝廷拨钞2000贯办丧事。又因其改历有功,拨钞5000贯赐其家。延祐二年(1315)追赐王恂推忠守正功臣,光禄大夫、司徒、上柱国,谥“文肃公”。

(编辑:admin)
  • 上一篇:尚文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