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读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地情文献 > 保定读本 > 正文

第六章 刻在记忆中的遗产 独特的曲阳石雕

更新时间:2020-01-09 09:52:55点击次数:31490次

保定的雕塑艺术,可追溯至易县北福地遗址,出土陶面具上运用的透雕和浅浮雕,以及经过雕琢的玉器。到了汉代雕刻工艺越发精湛,特别是西汉中山王刘胜墓、东汉中山王刘畅墓出土的玉雕工艺品,都堪称旷世精品。当然传承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古往今来出现的雕刻名家最多,产生的雕塑精品最丰富,而且形成产业规模和行业标准的非曲阳石雕莫属。

曲阳石雕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饰流畅洒脱。北魏时期,曲阳石雕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当时,朝野崇尚佛教,大兴土木,修建寺庙,也促进了曲阳石雕中各种佛像作品的发展。1953年,从修德寺遗址出土2200余件石刻造像,从刻有年代的247件可知,始于北魏,终于唐天宝年间,造像有佛、菩萨、金刚力士、飞天等,面部表情丰富,衣饰线条流畅,是曲阳石雕艺术品的生动展示,是研究中国从北朝到隋唐时期石雕艺术史的珍贵资料。这些造像的作者多为曲阳人。

唐代,曲阳是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北岳庙中的唐代石灯,用4块汉白玉组雕而成,由基座、盘龙柱、托盘、灯室及屋顶5部分构成,盘龙柱上的二龙其势如飞。雕于唐代的石菩萨,高51,站于莲座之上,弯眉曲目,面庞丰颐,神态自若,典型的唐代风韵。曲阳县五代时期王处直墓出土的十二生肖等浮雕,秦琼石雕彩绘像和美国纽约收藏家安思远捐回的王处直墓出土尉迟敬德石雕彩绘像,均出自曲阳艺人之手,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世界上也可称珍品,现均已作为国宝收藏。

元代,曲阳石雕更具盛名,涌现出杨琼、王道、王浩等一批杰出的雕刻艺人。元世祖忽必烈兴建大都(今北京),召集各地能工巧匠。曲阳石雕艺人杨琼因雕技精湛,被任命为总管。据记载,现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就是由杨琼设计监造的。明清时期,曲阳石雕工艺更加精巧,清末曲阳石雕艺人刘普治的作品《仙鹤》《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获银奖,以致“天下咸称曲阳石雕”。

新中国成立后,曲阳几千名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工程的兴建和天安门修复。1995年,国务院正式命名曲阳为“中国雕刻之乡”。

1978年后,曲阳雕刻业迅速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涌现出以卢进桥、甄彦苍为代表的一大批工艺美术大师,形成了各具风格的不同流派。

曲阳石雕作品构思精巧,造型美观;纹饰清晰剔透,生动逼真;刀工精湛细腻,圆润光滑。料质有汉白玉、花岗岩、玉石等。颜色有白、黑、黄、绿、红、灰等。还有形形色色的木雕。曲阳石雕的花色品种有600多个,其中有人物、神佛、瓜果、动物等传统题材作品;也有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现代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还有碑刻、建筑装饰等圆雕、浮雕作品。不论何种作品,都富有民间传统魅力和生活气息。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为进一步推动雕刻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曲阳县制定了以东方雕刻城建设为核心的发展规划,为雕刻业的健康发展描绘了蓝图。

(编辑:保定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