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古代、近代人物 > 正文

张裕钊

更新时间:2013-01-23 11:11:00点击次数:21237次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今湖北武汉)人。少年时在私塾上学时就不喜学习科举八股。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一说咸丰元年(1851)中举人,考授内阁中书,未就职,终身不仕,致力于授徒讲学,喜欢文学和书法。咸丰二年(1852)任武昌勺庭书院主讲。同治十二年(1873),任凤池书院主讲。光绪九年(1883年),受直隶总督李鸿章礼聘,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院长),兼任学古堂主讲,直至光绪十五年(1889),主讲期间“日以高文典册磨砺多士,一时材俊之辈,奋起朋兴,标英声而腾茂实者,先后相继不绝”。后任武昌书院、经心书院、襄阳鹿门书院主讲,成就众多人才。十八年(1892)隐居西安。著有《濂亭文集》、《左氏服贾注考证》、《今文尚书考证》、《濂亭遗诗》、《濂亭遗文》等。保定莲池书院是其任山长最长的书院,也是其古文、书法传播的重要策源地。

张裕钊少时即喜欢学习古代散文。入曾国藩幕下,其文章受到曾国籓的赏识,与黎庶昌、吴汝纶、薛福成称为“曾门四弟子”。曾国藩曾说:“吾门人可期有成者,惟张、吴两生。”即指张裕钊和吴汝纶。张裕钊的古文深得吴汝纶、黎庶昌及后世学人的推崇。张裕钊认为文章妙处,在能“知乎圣人之道,而达乎天地万物之源”。其文学观点与其书法是相通的。康有为《广艺舟双揖》曾对裕钊书法有评价。

张裕钊是桐城派古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将“言有物,言有序,义理(思想)、辞章(艺术)、考据(科学方法)”三者并重的桐城古文学派中心,由南方移至保定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始享誉全国。

张裕钊书法,楷书如康有为所言“落墨运笔,中锋心折,外墨必连,转必提顿,以方为圆,落必含蓄,以圆为方”。在主讲莲池书院期间,张裕钊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如《南宫县学碑记》、《李刚介殉难碑》、《吴征君墓志铭》、《书赠中鲁屏幅》、《千字文》等。其书法脱古自成一家,其碑帖《南宫县学碑记》广泛流传于海内外,当时日本人宫岛诚一郎慕张裕钊之名,特遣其子宫岛大八(字詠士,号勖斋)来莲池书院求学。在书院研读两年,深受张裕钊的影响,回国后成立书法团体,在东京创善邻书院,成为日本书法界一个很有影响的流派。开创了莲池书院招收日本留学生的先河,促进了中日书法的交流,也使张裕钊的书法传于日本。

1986年8月20日,在保定莲池举行“张裕钊宫岛大八师生纪念碑”落成典礼,同时举办“中日两国张裕钊·宫岛大八书法流派书法展”,日本书法界访华团参加了这一盛举。启功为纪念碑题写碑名,并为纪念碑的落成欣然赋诗:“讲筵畿辅首莲池,鄂绪文宗艺苑师。薪火百年传海澨,贞珉仰止寄遥思。”

 

(编辑:admin)
  •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