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1236~1327)字周卿。祖籍深泽,迁居保州(治今保定)。少年时好学有大志。蒙古中统元年(1260),受人推荐,被河北宣抚使张文廉任为掌书记。至元六年(1269),始立朝仪,太保刘秉忠荐于元世祖,诏尚文等制定朔望起居,元日、冬至会觐,内外文武仗卫、服色等级、规制,由尚文掌定。
至元七年(1270),朝仪成,使百官练习,皇帝见大书“宸极御座之居”,召尚文来问,尚文答:“天极居中,众星环拱,帝德无为,天下归之,其象如此。”遂成为定制。八年(1271),擢升右直侍仪使,后转司农都事。十七年(1280),出任辉州(治今河南辉县)知州,审理多年积压的狱案。十九年(1282),升户部司金郎中。为裁减冗员,奏请朝廷撤销怀、卫二州竹税提举司。二十二年(1285),迁御史台都事。世祖因年高,欲禅位皇太子,太子闻之,极为恐惧。原平章政事阿哈玛特余党培奇呼、阿萨尔等欲借机上危太子,下陷大臣。尚文揭露其奸罪,培奇呼坐死。不久升大司农丞,转少卿,迁吏部侍郎,改江南湖北道肃正廉访使。三十一年(1294),召为刑部尚书。元贞元年(1295),拜中台侍御史。二年(1296)建言:“治平之世,不宜数赦。”及停罢不急之劳役,皇帝都予以采纳,出任河北河南肃政廉访使。
大德元年(1297),黄河决口。尚文分析黄河决口的原因,认为孟津而下,失禹故道,河南岸高出北岸约八九尺,河堤怎么会不被冲坏。由此来看,河北郡县,顺水之情,远筑长堤,以御泛滥。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三年(1299),调山东肃政廉访使,历行省参知政事、行御史台中丞。七年(1303)召拜资善大夫、中书右丞。浙西发生饥荒,救济困难,奏请让人纳粮捐官以赈济灾民。
有西域商人出售珍宝,价60万锭,中书省平章对尚文说:“这就是押忽大珠,六十万一点不过分。”尚文问有什么用处,平章答:“含之可不渴,熨面可使目有光。”尚文说:“一人含之,千万人不渴,则诚宝也;若一宝止济一人,其用处非常微小。我所说的宝物,是米粟,一天不食则饥,三天不食则疾,七天不食则死,有则百姓安,无则天下乱,以功用比较,岂不愈于宝珠?”不为宝物动心。后因病回乡。十年(1306),拜昭文馆大学士、中书左丞,商议中书省事,推辞不受。武宗、仁宗屡次以国事咨询他,进阶银青荣禄大夫。延祐六年(1319)拜太子詹事,泰定三年(1326)以中书平章事职告老还乡。逝后,追封刘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