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村镇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古今地名 > 特色村镇 > 正文

野牛村

更新时间:2013-02-17 10:28:00点击次数:244003次

唐县野牛村 野牛村位于唐县县城南2.5公里,属仁厚镇行政村。原名野流,因“野水横流”得名,近人忌水患改称野牛。这村古来住户都是甄姓,晚清以后才有其他姓氏迁入,所以这村自古有“野流的闺女——真(甄)氏(是)”的歇后语。1997年人口普查时,全村480户,甄姓户占67.8%,甄姓人口占64.5%。唐县自古属中山国,据考证,仲甄烧陶的具体地点就在今野牛村。如今定州、无极及唐县各村的甄姓居民都是从野牛村迁出的。野流制陶工艺流传,从不拜师,而是家传口授,但不传外姓,有传男不传女之俗。产品主要有瓦盆、砖瓦、香炉、腊碗等。瓦盆胎薄、火候适中,有“野流的瓦盆一套套”的“野流的瓦盆当当响”的俗语,还有“野流的砖(青砖)——一刀断(断时没斜茬)”等歇后语。几千年制陶取土,将田野挖成13个大坑。平均深度七八米,最大的面积有400多亩,总面积千余亩。合作化后用20多年才填平。

他们历年的习惯是秋后脱泥胎,冬天烧制,腊月用人背、畜驮、车拉等,运到本县及周边各县销售,但利润都不高,只是用于家中贴补。新中国成立后,野流甄氏仍操此业,流下了“野流村三桩宝,盆窑、瓦窑、香炉窑”的俗语。合作化后,因土地劳力都归集体经营,制陶业停业。但每年都有百余人到外村当窑把式。他们最大特点是:烧青砖后看火候,不用看火,只要站在下风头闻味就知道火候大小。改革开放后,这项传统产业基本失传,以劳务输出为主,该村十几个包工队,六七百位农民工常年活动在北京、天津、大同等地从事建筑业。

(编辑:admin)
  • 上一篇:霍庄村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