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文化 > 正文

涞水县—历代名人

更新时间:2012-09-10 17:40:00点击次数:26956次

祖逖(266~321)

东晋爱国将领。字士稚。范阳逎人(今涞水县祖各庄人)。他出生在官僚家庭,父亲早年去世。据史载,他性格豁达,不拘小节,十四五岁还不知读书。但他轻财慷慨,曾多次将财粮、布帛散发给贫苦人家。后来博览群书,遍涉古今,了解时事。青年时和刘琨同在司州做主簿,参与机要事务。他们两人以豪杰自许,常常共被而眠,谈到深夜。有一次半夜鸡叫,祖逖就叫醒刘琨,起床舞起剑来。“闻鸡起舞”的典故,就是他们留下来的。

西晋永嘉元年(307),羯(jié)族人石勒在河北起兵,称霸中原,兵乱纷纷,民不聊生。祖逖率领他的宗族、乡亲、部曲(私人武装和佃客)一起逃往南方。路上,他把车子让给老幼,财物分给大家。到了江南,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他为军谘祭酒(军事参谋),在离建康(今南京)不远的京口(今江苏镇江)住下。祖逖念念不忘中原人民,他向司马睿建议北伐,收复中原。司马睿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刺史。但不给他兵马和军械,只给他一些粮食和布匹,让他自行募兵。祖逖并不因此气馁退缩,建兴元年(313),带着宗族部曲100多家渡江北进。船到江心,他站立船头,击楫发誓:“祖逖不能恢复中原,就如大江东去,绝不复还!”这是典故“击楫中流”的由来。

祖逖到了淮阴(今江苏北部),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不久就组织起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开始向豫州进发。那时,北方有两种势力,一是羯族统治者石勒,占有黄河南北广大地区;一是一些没有迁到江南去的豪强地主,为了自卫组织起来的武装,他们建有许多坞堡,首领称作坞堡主,集中在黄河以南,情况十分复杂。有的心向东晋,有的依附于石勒。祖逖到达豫州后,调解了一些坞堡主之间的冲突,还采取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办法,率先收复了谯(今安徽亳县)地,后又一连打败了坞主陈川、石勒的侄子石虎等。祖逖进军顺利,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祖逖对部下开诚布公、同甘共苦,对俘虏宽大优待,对新投顺的人好言安抚。即使关系较远的,也以礼相待。有一次,祖逖与投靠石勒的坞主樊雅作战,另一个坞主陈川派部将李头来援助。李头身先士卒,十分勇敢,立下大功,只是在胜利后想得到樊雅的骏马,却不敢出口。祖逖知道后,立即把马送了过去。李头感动地说:“如果祖将军能做我的主帅,我就是死了也甘心情愿!”

祖逖带兵既勇猛又镇定。一次樊雅夜袭晋军,士兵一片慌乱。祖逖镇定自若,指挥有方,彻底打垮了敌人。祖逖善用计谋,出奇制胜。曾经帮助过祖逖的陈川是一个心胸狭窄之徒,他妒嫉李头对祖逖的感遇,就把李头杀了,李头的部下纷纷归顺驻在豫州的祖逖。陈川大怒,派兵四处抢掠豫州人民,“大获子女车马”。祖逖命令部队半路截击陈川,把抢走的人复夺回来,使他们还归故里。陈川十分害怕,投降了石勒。祖逖就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石虎领兵5万来救,在浚仪(今河南开封西北)开战。石虎大败,只得把陈川及其部下转移到襄国,留下部将桃豹守城。祖逖和桃豹各占浚仪城一半,对峙了40多天,都感到缺粮不好维持。祖逖想了一个计策,让1000多人把装有沙土的袋子像运粮一样往高台上堆垛,又让几千人挑着米袋,装做疲乏的样子坐在大道上休息。另派一支队伍截桃豹的援粮。桃豹听说晋军运粮的队伍来了,就派人去抢。晋兵佯装抵挡不过,弃担逃走。桃豹的人打开口袋一看,都是上等好米,认为晋军粮食充足。而他们已饿了很久,又听说石勒援助他的1000多驮粮食完全被祖逖截获,越发惊恐不安,就连夜弃城逃跑了。

祖逖打仗的同时,还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他自己生活简朴,不积钱财,还让他的子弟亲自上山打柴,参加耕作,大大鼓舞了人民。人民作歌歌颂他,把他比之为“慈父”。他在北方汉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前锋北达黄河沿岸,西到广武、虎牢(今郑州以西)一带,完全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地区,迫使石勒不敢渡河。但正当祖逖积极准备渡河北上时,司马睿害怕祖逖的势力太大,不好控制,就派他的亲信征西将军戴若恩做祖逖的顶头上司六州都督,加以挟制。加上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激化,使祖逖忧愤成疾。东晋大兴四年(321)九月,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驻地。祖逖死后,中原人民十分悲痛,谯、梁等地老百姓为他建立了祠堂。

涞水县城内原建有祖公祠,有祖逖塑像。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被八国联军烧毁,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建庙门而绕以围墙施彩画”,祠堂正门横书匾额“击楫中流”四个大字。《祖公祠碑记》记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役,涞水知县张琨和典史刁成烈,在“祖公之清风余韵”“激励”下奋起抗击侵扰本县的联军,刁成烈为护狱“身受重伤不去而卒得保全”,知县张琨为力护祖公祠受辱,曾“三次自尽皆得救未死”。可见祖逖精神感召力之大。

涞水县县城东北5公里的祖各庄村,原有“祖逖大将军墓”和祖氏养鱼池、浇花井等古迹。墓为圆形,墓顶圆平,面积15平方米,高2米。墓外层原用砖砌,石灰缝。现在墓已被毁,但祖逖的故事却在全县广为流传,已成为进行爱国爱民教育的好教材。

祖冲之(429~500)

南北朝科学家。字文远。范阳遒(今涞水县下车亭)人。童年时代,祖冲之就勤奋好学。以后他又收集和阅读了大量的天文和数学方面的书籍、文献。在学习钻研的同时,他还进行了一些精密的推算和实际的测量工作。因此,他在学习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努力,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数学方面,祖冲之通过长期钻研、反复演算,把魏晋时期3.1416的圆周率推算到更精确程度,即推算到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将圆周率的准确数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他还详细注释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并著有《缀术》一书,我国唐初的国立学校有一门学科叫“算学”,即以《缀术》为教材,4年才能学完。此书曾传到朝鲜和日本,被当作中学课本。

当时数学的计算方法和工具比较落后,祖冲之在推算圆周率的值时,花费了大量精力和心血。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一直计算到圆内接正14576边形的边长和面积,才能得出上述的精确数值。而且数字非常大,没有熟练的计算技巧和坚强的毅力,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繁难复杂的运算。在祖冲之以前,人们指出圆周率接近于22/7。祖冲之经过精心推算后,提出了圆周率更为精确的数值是355/113。祖冲之把22/7叫做“疏率”,把355/113叫做“密率”。

祖冲之和他的儿子祖暅之,还巧妙地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在他们之前的《九章算术》中,关于球体积的计算公式是错误的,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发现了这个错误,但他没有找出计算球体积的公式。祖冲之父子在我国数学史上第一次推导出了正确的球体积公式。祖冲之还研究过开平方和开立方的问题。这说明,祖冲之在当时的数学领域中成就是很高的。祖冲之父子把数年来的研究成果,写成《缀术》一书。可惜宋朝中叶后,这部书失传了。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发现当时采用的历法《元嘉历》不够精确。于是,他着手编制新历法。经过精心计算和努力,在他36岁时编制出了一套新历法——《大明历》。《大明历》是当时比较先进和精确的历法。在《大明历》中,祖冲之第一次引进了“岁差”这个概念。原来,地球绕太阳一周,并不是正好回到上一年的位置,春分点要稍稍向后退一点,也就是向西移一点儿。由于春分点的移动,全年的二十四节气也要移动。祖冲之算出岁差是每四十五年零十一个月后退一度(我国古代把周天分为三百六十五度零四分之一度,一度又分为六十分)。过去使用的《元嘉历》每17年有七个闰年。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改为每391年有144个闰月。这样,虽比不上现在的历法精确,但比《元嘉历》精确多了。把“岁差”实际应用到历法中去,这在我国历法史上是一个创举。

在历法计算中,祖冲之还引入了“交点月”。“交点月”就是月亮连续两次经过黄白交点所需要的时间。当时祖冲之测得交点月的时间是27.21223日,这和现在测得27.21222日非常接近。因为日食、月食都发生在交点月附近,这就为准确地推算日、月食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祖冲之上书要求实行《大明历》,遭到以戴法兴为代表的守旧派的阻挠。但祖冲之毫不畏惧地予以反驳说:我们决不能盲目的服从古人,旧历法中有差错,我们理应革除,决不能一错再错。但《大明历》在祖冲之生前并未能执行,直到他去世10年后,梁武帝才正式颁布采用《大明历》。

在机械制造上,祖冲之也很有成就。在他49岁时,重新设计制造了久已失传的指南车。无论铜车怎样变换方向,车上的铜人总是指向南方。祖冲之还制造出利用水流推动的石磨,用来舂米磨面。当时,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的粮食加工工具。祖冲之还制造了日行百余里的“千里船”,为我国的造船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此外,祖冲之还研究音乐,研究文学,并著有《述异记》10卷。

国际天文学会自1967年以来,先后决定以李白等23位中国历史名人命名火星、水星、月球的环形山。祖冲之的名字被列为“名登天外的中国人”。为纪念祖冲之,涞水县政府于1998年建祖冲之中学一所。

祖暅之(生卒年不详)

南朝齐梁间历算家。字景烁,祖冲之之子。梁时任大府卿。自幼秉承家学,博学多才。在数学方面,一是彻底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公式;二是整理、续撰《缀术》。他提出:“幂势即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处的横截面积相等的两个立体物,其体积也相等,这就是数学上有名的“祖暅定理”;在天文学方面,首次发现纽星(北极星)不在北赤极的不动点处(相差一度);在机械制造方面,发明制作了欹器、漏刻铭、铜日圭、漏壶等机械和精密观察仪器。著有《漏刻铭》、《权衡记》、《称物重率术》。

祖莹(生卒年不详)

北魏文学家范阳遒(今涞水)人。《三字经》中“莹八岁,能咏诗”即指祖莹。祖莹少时聪明好学,性豪侠,有气节,誉为圣小儿,与陈郡袁翻齐名。时语曰:“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累官冀州镇东府长史,迁国子监祭酒,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大中正监起居室,参议律历,车骑大将军,赐爵容城县子,进爵为伯。死后,赐尚书左仆射、司徒公。他以文学见重,常与人云:“文章须出自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著有诗集《悲彭城》,文集《舞乐名议》。

祖珽(生卒年不详)

北齐文学家。祖莹之子。曾任宰相,编制《广成乐》,存世作品有《并州定国寺碑》、《从北征》、《望海》。

祖君彦(生卒年不详)

隋代文学家。祖珽之子。作品有《为李密檄洛州文》、《为李密与袁子千书》。“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之语,成为千古佳句,流传后世,也是成语“罄竹难书”的由来。

祖莹、祖珽、祖君彦祖孙三代,被收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郭琨(1936~)

科学家。涞水姜各庄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致力于海洋研究、南极考察。首任国家南极考察队队长,曾先后7次赴南极考察,3次任队长,领导组织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国唯一建在南极圈里的科学考察站——中山站。组织筹建了中国极地研究所和中国南极训练基地。撰写了《海洋手册》、《中国长城南极站》、《白色的大陆》、《神奇的南极》等10余篇科技论文。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