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读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地情文献 > 保定读本 > 正文

第二章 历史的脚步 上古的背影

更新时间:2020-01-01 17:28:28点击次数:5008次

在冀州之野

据《史记》和《山海经》等史籍记载和专家考证,五千年前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炎黄部落的战争与融合,及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的那场战争,都发生在距保定不远的北部。战争使炎黄部族和蚩尤部落融合在一起,共同构筑了华夏民族的文明体系。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冀州之野”又在哪里呢?这就得从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说起,最早记载九州的是《尚书·禹贡》,这是中国地域的首次区划,不过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是个大致的区域,不像后来准确的行政区划。不过战争既然是发生在保定北部地带,应龙进攻蚩尤的“冀州之野”,应在不远处。

按历史地图来对应,如今的保定地区包含在冀州之内,位于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从新石器时期到商周,保定地区已被先民广泛开发,从目前发掘的星罗棋布的古文化遗址可得到证实,此时不仅太行山山前平原地区密布着聚落,而且大大地向东部延伸,出现了有一定规模的城邑,如涿、逆畤等。

从唐尧被封于唐,在唐县一带建立唐侯国,建立自己的农耕文明体系。先商时期,有易氏在易水流域耕种放牧。商朝建立后,商燕部族在此扎下根,成为商代北方重要的方国,而后有了周王朝分封的燕国。周武王把与周公旦共同辅佐他平定天下的召公姬奭封在这里,为周王朝守护北方这块重要疆土。据《尚书·周书·君奭》记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历史上关于谁来北燕受封,始封时都城建在哪里,学术上都有过争论。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考古发现,这个历史之谜才逐步被破解。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董家林古城遗址的发掘和出土器物铭文记载,周初所封燕国的第一座都城就在这里,而且基本肯定,召公的长子克是燕国的第一代君王。

如今的保定一带是燕国领地。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曾有三次迁都,其中有两次与保定有关,即燕国的第二座都城临易和第四座都城燕下都。这两座都城都建在古老的易水河畔,临易在今容城县东部。燕下都位于现在的易县县城东南,是燕国后期重要都城。

春秋战国是列国纷争的时代。春秋时,白狄族的一支在今保定南部的定州、唐县一带建立鲜虞国,后改名中山国,在燕、赵诸大国夹击下,几兴几灭。燕和中山都曾在今保定界内修筑长城,燕南长城建筑年代约为周安王二十二年、燕厘侯二十一年,即公元前380年之后,当时燕国最大的威胁是齐国,于是在南易水一线筑长城,防御齐国。

中山长城的建筑年代,见于史籍记载为周烈王七年(前369年),约中山桓公十二年。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分晋。这一年,赵伐中山战于中人(今唐县城西之都亭)。约于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年)前后复国的中山为防止周边国家入侵,于周烈王七年筑长城。

从文化形态上来说,保定受燕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保定北部不仅是燕国重要的行政区域,也是燕国最富饶的地方,荆轲刺秦王时手捧的那张燕国督亢图,标的就是燕国最肥沃的土地,位于现在的涿州、高碑店、定兴一带。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千古佳话,荆轲与燕太子丹悲壮的易水告别,体现出的慷慨悲歌英雄情怀,都成为燕文化的核心和象征。

行政区划的奠基

秦统一全国后,行政区划才变得层次分明起来。秦始皇看到周朝分封制的弊端,采纳丞相李斯的意见,取消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度,郡辖县,分天下为36郡,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现在的保定辖区南部属恒山郡,郡治在东垣(位于今石家庄市区东北),北部多属广阳郡,郡治在蓟(今北京市),还有属于代郡的广昌县,即现在的涞源县,设置的其他县有曲阳、涿县、范阳(治所在今定兴县固城镇)、易县(位于今雄县西)、曲逆(今顺平县)、庆都(今望都县)

西汉建立后,采取了封建制和郡县制并行的行政区划,在保定区域内既有封国,又有郡县,封国既有郡一级的王国,也有县一级的侯国,最知名的王国就是中山国,第一代中山王是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刘胜,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山靖王,保定南部各县基本上都位于中山国的辖区内,中山国的国都设在卢奴,即现在的定州城,属于冀州刺史部。

北部各县基本由涿郡所辖,属于幽州刺史部,涿郡治所在涿县。西汉和东汉时期,所设县大大超过秦朝,据《汉书·地理志》西汉冀州刺史部的中山国地图

记载,属中山国的县和小的侯国有卢奴、北新成(东汉改为北新城)、北平、陆成、唐县、曲逆(东汉元和三年改名蒲阴)、望都、安险(东汉改名安熹)、陆地国、苦陉(东汉改名汉昌)、新处、安国、解渎亭(侯国,在今安国境内)。属涿郡的县和小的封国先后有涿、逎、故安、范阳、蠡吾、容城、易(东汉改名易城)、高阳、广望国、西乡国、樊舆国、新昌国。还有属于常山郡的上曲阳,属于代郡的广昌。共有26个县和封国。当时全国有1587个县、道、邑、侯国,保定区域几乎占了60分之一。而人口呢?全国将近6000万,涿郡78万,中山国在各诸侯国中人口排名第二,有66万,仅次于淮阳国。

到了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纷乱。刘备、关羽、张飞以征剿起义军为名,在涿郡的涿县组织起人马,起步南下,踏上三分天下的历程;而以曹操为首的曹魏集团却从关西来到北方,以河北、河南为基地,扫清了各路豪杰,统一了北方。三国时期,今保定区域分属魏范阳郡、中山国、河间郡。魏黄初七年(226)改涿郡为范阳郡,治所仍在涿县。中山国治卢奴。属范阳郡的有涿县、故安、逎县、范阳、容城。属中山国的有广昌、唐县、望都、蒲阴、北平、卢奴、安熹、魏昌(由汉昌改)。属常山郡的有上曲阳。属博陵郡的有安国。属河间郡的有北新城、高阳、易城、博陆(咸熙元年由博陵县改)、蠡吾。

西晋代魏后,分属范阳国、中山国、高阳国,泰始元年(265),范阳改郡为国,治涿县。中山国治卢奴。高阳国由河间郡分置,治博陆。范阳国属幽州,中山国、高阳国属冀州。属范阳国的有涿县、固安(泰始元年由故安改)、逎县、范阳、容城。属中山国的有唐县、望都、蒲阴、北平、卢奴、安喜(由安熹改)、魏昌。属常山郡的有上曲阳。属博陵国(由郡改)的有安国。属高阳国的有北新城、樊舆(晋置,后省,改置乐乡,在今保定市区及清苑境)、博陆、蠡吾、高阳。属河间国的有易城。

(编辑:保定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