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界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现代、当代人物 > 文化艺术界 > 正文

周而复

更新时间:2013-02-01 09:38:00点击次数:7810次

周而复(1914~2004)原名周祖式。原籍安徽旌德,生于江苏南京。1933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学习,参加编辑《文学丛报》、《小说家》月刊,开始写作小说。1938年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编辑半月刊《文艺突击》。

1939年秋作为八路军总政治部文艺小组成员到晋察冀边区采访,在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42年冬返回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调任重庆《群众》半月刊编辑。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华日报社、新华社特约记者,赴东北、华中采访军事调处执行情况,写通讯报告,揭露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同年到香港,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副书记,主编《北方文丛》,翻印出版解放区的文学作品。

周而复在晋察冀边区,为了能及时将边区军民的英雄事迹报道出来,写了不少短篇报告作品,后来收进散文报告集《歼灭》中,以《黄土岭的夕暮》为代表,作品从一个侧面描述了黄土岭歼灭战。1944年为纪念白求恩逝世五周年,周而复根据在晋察冀边区搜集到的素材,写作了长篇报告文学《诺尔曼·白求恩片断》,突出描写了白求恩对伤病员倾注的无限热忱,在表现白求恩对伤员的热诚爱护时,还写出了他坦率、耿直的性格。在重庆工作期间,他又陆续给报刊写了一些关于晋察冀边区战斗生活的短篇报告,后来题名《晋察冀行》,于1946年由阳光出版社出版。

在解放区和香港期间,创作发表大量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燕宿崖》、《西流水的孩子们》,短篇小说集《第十三粒子弹》、《春荒》、《翻身的年月》,散文集《高原短曲》,秧歌剧《牛永贵受伤》等,其中有一部分作品描写的是晋察冀边区的斗争故事。1944年8月,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组《晋察冀童话》,有《围村》、《遛马的孩子》、《在一条小胡同里》等,塑造了一些晋察冀小英雄的感人形象,其中《围村》是解放区儿童文学的上乘之作。写于1946年9月的《八月的白洋淀》(载《翻身的年月》),是一篇反映冀中水乡人民抗日斗争的短篇小说。

(编辑:admin)
  • 上一篇:孔厥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