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文化 > 正文

高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新时间:2012-09-12 17:30:00点击次数:14670次

延福屯道观古乐

延福屯道观古乐,是高阳县西演镇延福屯村古代道观“玄帝观”中流传至今的民间古音乐,形式独特,曲目丰富,演奏技巧风格鲜明,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音乐,历经1000多年而传承不断,具有极高的民族文化和中国古音乐史研究价值。主要代表曲目有《大阿兰》、《小阿兰》、《出曹》、《挑袍》、《张翼德放驴》等。2006年被列入首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延福屯村道观古乐团被河北省群艺馆评定为“河北省民间古音乐培训基地”。

民间染织技艺

高阳纺织文化在民间有丰厚的底蕴。“高阳民间染织技艺”就是其中一枝绚丽的花朵。1924年,李恩波创建“天振生染坊”,首创高阳印花布工艺,其后高阳纺织工人刘大龙、张苍等率先试验印花棉布,创制了一整套生产工艺,“高阳印花布”成为高阳纺织中的精品。“金鸡报晓”、“三马头”牌印花布国货精品布,曾作为一个时期民族纺织业的代表性产品而风靡一时。主要生产工具有印花版、羊毛刷、品色等。纺织机械主要有拉梭织布机、脚踏织布机、土轧光石、络车等。“高阳民间染织技艺”2006年被列入首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06年6月参加“首届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传统体育

高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烽火连年,刀兵不断,县民习武之风甚盛,春秋时晋国人豫让的青铜剑法流传至今。唐有晓音律、善骑射的齐皎名重当时。至目前,全县有武术组织90余个,习武者近万人。

本县广为流传、最具特色的武术形式为“短拳”。短拳在明代称为绵张短打,清乾隆年间传入高阳。江苏人苏凤进京应试,中途病倒于高阳西柳村,村民待其甚好。因考期已过,便在该村授拳传业,后苏凤中武进士。短拳遂在高阳传承历200年不衰。短拳在传承中涌现出一些功夫超群、武德高尚的武林精英,如一生未遇对手的夏老存;臂力过人,在京王府任职的刘玉秀;曾在河北省国术馆任顾问的史书彦;有京南“赛活猴”之称的胡奉元等。短拳为攻防兼备拳种,讲究结构严谨,变化敏捷,进退自如,刚柔相济。相传短拳有十二趟和十六趟之说,今只存八趟。高阳县武术协会曾于1988年出版《短拳》一书,对该拳进行发掘整理。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