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地理 > 正文

涞源县地理

更新时间:2013-02-21 13:47:00点击次数:248461次

地形地貌  地处太行山北麓。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分为山地、盆地和河流谷地。县城海拔858米,最高处位于县北东团堡乡与蔚县交界处的利华尖,海拔2144.7米,最低处是县南银坊镇玉皇沟门,海拔350米,相对高差1794米。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山间分布大小盆地,主要有涞源盆地、东团堡盆地、南城子盆地。境内有拒马河和唐河两大常年基流河,均属大清河水系。

气候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春季短暂,升温迅速,春旱多风;夏季天气凉爽,阵雨集中,常有伏旱发生;秋季温和凉爽,降温快;冬季寒冷漫长,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7.7℃,1月平均气温―8.7℃,极端最低气温―30.6℃(1966年2月22日);7月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9.8℃(2010年7月29日)。最低月均气温―8.7℃(1月),最高月均气温21.9℃(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0.8℃,最大日较差26.3℃。生长期年平均185天,无霜期年平均160天,最长达180天,最短为13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80.6小时,0℃以上持续期为229天(一般为3月9日至11月3日)。年平均降水量为533.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81天,最多达111天(1964年),最少为47天(1972年)。极端年最大降水量为808.4毫米(1959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380.0毫米(1984年)。降雨集中在6月至8月,7月最多。2011年最高气温33.9℃,最低气温―20.5℃,年平均气温7.9℃,盛夏平均气温(6、7、8月)21.3℃。零厘米平均温度10.4℃,全年日照2521.8小时;无霜期166天,初霜期10月2日,年降水量663.0毫米,年均风速2.0米/秒,风极端最大值10分钟平均12.7米/秒。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大风、暴雨、雷电等。干旱灾害发生频率为50%。50毫米暴雨每年平均出现1次,100毫米暴雨每年平均出现0.08次。冰雹灾害主要集中在6~8月。

水文  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其中唐河涞源县段流域面积640平方公里,主要河道有二级河唐河涞源县段、清水河―界河―龙泉河涞源县段、拒马河涞源县段3条,总长119.02公里;三级河有塔儿沟、南马庄河、五门河、银坊河、西神山河、北屯河、王安镇沟、黄台院沟、乌龙沟9条;四级河有银坊西沟、金山口沟、留家庄沟、斜山沟、狮子峪沟、柱角石沟、黄土岗沟7条;五级河有八亩地沟。河流总长度346.58公里,河网密度0.14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3.4575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为拒马河涞源县段,从涞源县西北艾河沟至涞源县塔崖驿乡与易县界,长78.47公里,流域面积1546.6平方公里,年均流量7.34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西神山河、王安镇沟、黄台院沟、乌龙沟等。

自然资源  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26种,包括金属矿7种,非金属矿产资源3种。其中铁矿保有储量8.44亿吨,已开发的有杨家庄矿、独山城矿。铅锌矿储量3.44亿吨,已经开发的有乌龙沟矿和银山口矿。铜矿石保有储量2.91亿吨,位于杨家庄镇木吉村,矿区面积1.61平方公里,尚未开发。钼矿石保有储量3.18亿吨,主要分布在大湾矿区,位于杨家庄镇与南屯乡大湾梁分界地带。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有45种,游览面积320平方公里,共有8大景区,218个景点,其中2006年9月,白石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高等植物有110科793种,菊科、木本科、豆科、蔷薇科种类占绝大部分,属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地带,山场面积约30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8.5%。野生动物有60余种,鸟类有30余种。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