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映山(1933~1998)原名韩祖盼。高阳县城北街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避战乱迁至其外祖母家高阳教台村。上小学的时候,由于受母亲影响,非常喜欢文学。小学毕业后,考入保定同仁中学(今保定第一中学),开始阅读从解放区成长起来的作家孙犁、赵树理、周立波、马烽等人的作品。特别是孙犁的作品对他影响最大。他的第一篇作品《鸭子》发表在《天津日报》孙犁主编的《文艺周刊》上,当时他17岁。在此之前,刘绍棠、丛维熙、房树民这几位文学青年已先后在这个副刊上发表作品,这种清新活泼、充满泥土气息的文风,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是为荷花淀文学流派的起源。
韩映山初中毕业后,由于母亲有病,家中无人照料,他只好回乡务农。白天坚持生产劳动,晚上坚持业余文学创作,成为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1956年被调到保定,在河北省文联任《蜜蜂》月刊编辑。1959年随省会迁至天津,在《河北文学》编辑部当编辑。后又调至天津《新港》月刊当编辑。1972年回到保定,每年都坚持到白洋淀水乡体验生活。
韩映山曾担任保定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协常务理事、河北省政协委员、保定市青年文学院名誉院长。198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出版事业积极贡献奖”,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繁荣文学事业突出贡献奖”,1992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文化艺术突出贡献奖”。
韩映山出版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水乡散记》、《跃进图》、《作画》、《一天云锦》、《紫苇集》、《绿荷集》、《红菱集》,中篇小说集《绿苇丛中》、《满淀荷花香》、《串枝红》,长篇小说《明镜塘》和文学评论集《孙犁的人品与作品》。1998年6月12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