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区街巷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古今地名 > 街巷 > 保定市区街巷 > 正文

裕华路

更新时间:2013-02-17 10:31:00点击次数:8098次

裕华路裕华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开辟的一条机关、商店、文化单位和古建密布,商业氛围和历史文化内涵浓厚的繁华街道。这条路西起护城河的新华桥、东至环城东路,路长近1800米。此路以南大街口为界,西段称裕华西路,东段称裕华东路。裕华东路西段原是一条宽仅5米的县学街,街中多古建,西端有高约20米的鼓楼(横翠楼),往东是钟楼(鸣霜楼),再东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县学和文庙,民国年间改为女师第二附小。县学东侧是明代所建高约18米的奎楼,也叫文昌阁,因其可四面通行,俗称穿行楼,是一座建在高耸的方形台城上,双檐八角、四面开门、八面设窗的亭楼。过此楼直通穿行楼东街,但不是裕华路的走向。1954年,裕华路沿县学街向东延伸,将穿行楼拆除。1956年继续向东延伸,辟出新路,直达环城东路,由此裕华东路始通。裕华西路从南大街街口至永华路口,原是分段称名的街道,有府门口(后改新县街),督署大街(省府前街),平安街(炮台街)。这段路西端原为西宽东窄、长约30米的炮台,民国年间在炮台遗址盖起店房,将路从总督署门前分成南北两条小斜巷,北边仍叫督署大街,南边叫平安街(俗称炮台街)。这段路曾是一条衙署密集的区域,从东往西分别有:直隶清河道署,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法国传教士借“保定教案”,拆除道署改建天主堂。保定府署,民国以后先后为清苑县署、省会警察局驻地。府马号,1922年建成济善商场(马号),1928年建成新市场。再西是雍正二年(1724)建成的直隶总督署,民国年间为河北省政府驻地。总督署西邻是直隶按察使司狱署,1918年,时任直鲁豫巡阅使的曹锟把这里改建成光园别墅。新中国成立后,总督署先后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共保定市委驻地,1984年市委迁出,辟为博物馆。府署先后由市公安局、财贸办公室、市商业局占用,1971年归入保定商场。光园先后由河北省教育厅、省广播电台、省外贸局、地区外贸局占用。这段街道还曾是书香飘溢的地方,创办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的莲池书院享誉大江南北,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此建起保定第一所新式初等学堂“蒙养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改模范小学,1928年改名保定师范附属小学,校名延用至今。

裕华西路从永华路口至新华桥段,原没有直通路。平安街(炮台街)西头被红关帝庙阻断,庙南约10米处,是一条西向窄街,通到唐家胡同,原称道门口,后改提法司街、民权街。这段街北侧几乎全由衙署所占,自东而西,有清督标中军署、协署、直隶按察使署。这些衙署民国年间由民生学校、矿业监理委员会和民生中学占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由河北省妇联、团省委、驻军占用。裕华西路从1951年进行拓建,南大街口至永华路口段,除拆除炮台遗址处的商铺外,基本维持原路形。永华路口以西,拆除红关帝庙,略向南斜向曲连提法司街,展宽街面,直达新华桥,建成如今的路形。9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开始对裕华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先是拆建大慈阁商住片区,八一影院商住片区,改建裕西百货大楼,建成总督署广场和总购商业大楼。21世纪初,拆建裕东百货大楼至南大街商业楼群。为恢复莲池书院,搬迁保师附小,2003年在原址建起商厦。2005年拆除冷公祠,建成永华路口到唐家胡同口商业楼群。2006年拆建天主教堂西侧商业楼,并动工在总督署西路和光园前部建大型商场群。2005年根据市区街路名称调整方案,将新华路、红星路合并入裕华路,使裕华路成了一条长约六七千米,由火车站直通东二环路的通衢大道。裕华路是充分体现保定历史文化和商业文明的街道,但随着旧城改造,除点缀在裕华中路的光园、直隶总督署、大旗杆、天主教堂、莲花池、钟楼等少数古建筑外,再难找寻体现历史文化古城风貌的踪迹了,故应当做好恢复性保护工作。

(编辑:admin)
  • 上一篇:北大街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