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社会 > 正文

安国市—地名命名特征

更新时间:2012-09-11 14:59:00点击次数:207212次

据《汉书》载,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十月建安国城后,逐渐形成以安国城为中心的东南部人口密集区。现存30个隋以前村庄多集中在东南部。隋初县城移郑德堡(今祁州),随政治、文化中心迁移,西北部村落渐多。据全市1998年行政村考证统计,除20个建村100年以下或无据可考外,其中建村千年以上的54个,占27%;建村1000年以下500年以上的81个,占41%;建村500年以下、1000年以上的43个,占22%。村庄命名具有因素较多的特点。

以姓氏或人名命名

共69个,如张家营、娄家营、孟庄、刘庄、王奇庄、田袁李、西崔章等。西崔章,相传为汉时古村,唐初从外地迁来崔氏移民于此定居。宋代,该村崔子玉官至知州,名重一时,死后宗亲追封其为西宁王,于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建祠赐额,彰其德于天下,村名遂改为崔彰,后谐音改为崔章。清末因村大分设2村,因方位名西崔章。

以传说或古迹命名

共30个,如门东、安国城、北都、流霜、流托、西伏落、大五女、石佛、伍仁桥等。伍仁村,该村为汉时古村,名东道里。相传西汉末年,刘秀与王郎作战途经此地,正遇村旁田间5人打牌赌博,刘秀问路,5人不应,刘秀忿言道:“莫非你们是石人?”言罢,刘秀拔剑怒斩4人,1人逃走。唐大中年间(847~859),雕无头赌博状石人像4个,越墙欲逃者1个,由此改村名为五人村。后雅化为伍仁村。

以地理环境命名

安国俗有“三山不显,四水不流”之说,“三山四水”为6个村名,1个坛台。“三山”为东山(亦叫太平山,实为神农坛,因高筑土台,在县城东面得名)、铁龙山(今军诜村,因村边沙带成龙脊状而得名);“四水”为东河、西河、北河、里河,均以河道汊方位而得名。以地理环境命名的河西、曲堤、滩头、黄台、淤村、固显等,共13个。如固显村高低不平,蓄水能力很强,有“涝不死固显”之说。相传该村建于元初,原名何固屯。明初因洪水泛滥,固氏人家东迁择高地建村,取名固显。

以地理方位命名

共86个,有南七公、北七公、东北马、西北马、南马、南阳、中阳、北阳、南仕庄、北仕庄、东王奇等。如东、西王奇,地处月明河北岸。相传明末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其中一秀才见此地草茂林丰,地势奇异,说“此地王气生,必有贵人出”,遂定居于此,取名“王气”。清初,一部分村民东移建村,称东王奇。原村称西王奇。

以古军事设施命名

大营、小营、茂山卫、南各堡、北各堡等,共8个。如北各堡,相传宋元时此地有寨堡。明初山西移民在此建成鼎立的3村,按坐落分置东、西、北各堡;茂山卫,明成祖将大宁都司迁驻保定后,设左、右、中前、后五卫、茂山卫和紫刑关千户所,此处为茂山卫屯驻之所,形成村庄后即以茂山卫为名。

以有纪念意义的词语命名

新中国成立时,为纪念人民当家作主,走向光明大道,城镇和几条街(村级),分别命名为光明街、民主街、农民街等;因民国及以前县城南关为药材市场,因之命名为药市街;为纪念1958年8月5日毛泽东主席视察流村,将其改名为八五村。

自然区域命名特点

因方位分为4个较大的自然区域,称东乡、西乡、南乡、北乡。以特点而得名的有,大跑指城镇以北西伏落乡、北段村乡及药市办事处北部一带低滞地,东大跑指石佛镇一带;另有沙河南、一溜十八庄、北五村等。乡村地块也有习惯称呼,如黄瓜园、关家园、娄营道等。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