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社会 > 正文

容城县—地名命名特征

更新时间:2012-09-19 16:30:00点击次数:268878次

从容城上坡新石器时期磁山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可证明在7000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古村落。从古至今,地名命名类型多样。即反映了地理风貌,又体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据对全县各村考证统计,建于汉代以前的12个,隋唐时期的9个,宋代的20个,元代的10个,明代的55个,清代的19个,抗日时期和解放后建的5个,年代无考的2个。

以姓氏命名

据调查统计这类型有40个,而且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大部分形成于明代初年,应该和明初移民有关。分布于全县。以外来初称定名。有的是以某一姓氏的家族命名,如谷家庄、马家庄、高家庄等;有的是以某个姓氏命名村或庄,如王村、胡村、师庄等;有的村则由两姓组合而成,如陈杨庄、苏李庄等;有的则以园子、果园命名,如许家园、王果庄等;还有一种是姓氏加通名营,建村时应为军营所在地,如王家营、李家营等,有的则是围绕一个人或一个集市命名,如:李郎、张市等

以所在方位命名

相对县城的方位命名,如城内、东关、南关、北关、西关、北城、后营、午方北庄、午方西庄、午方东庄;有的是围绕一个原有的村庄命名,如仇小王、高小王、李小王都是围绕平王命名。

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

以运粮河堤命名,如大楼堤、小楼堤;以一块高台命名,如南后台、北后台;以古河道命名,如大河、沙河、罗河、河西、东河村、西河村、南河照、北河照等。

以文物古迹命名

晾马台,据传北宋初,宋将杨延昭在此驻军抗辽,修筑高台晾马,即瞭望辽国的军马,后人在此建村,即称晾马台;古贤村,战国时燕恒侯曾在此建都,称“临易”。汉时在此置易县,故此地称古县,后演变为古贤;大白塔,因宋代此处建有一座白塔,建村后即以白塔为名;城子村,因自西汉容城置县始,直到明代中叶,此地一直为容城县城故址,县城搬迁后,此地成村落,即名城子。以古石桥命名的有东野桥、西野桥、野桥营、小野桥。

以古代人物命名

南剧、北剧,据《容城县志》记载:“周剧辛墓,地县东二十五里,剧村居人掘地见墓志一通,志名年代俱载。”后人以剧辛之姓名村,含有纪念之意;南王昝、北王昝,据传古代因有一位叫王昝的大将战死后葬于此地而得名,至于大将王昝的确切年代已难以考证了;昝村,曾为古易京城故址。东汉末袁绍在此大败公孙瓒,公孙瓒自焚而死,后人怀念公孙瓒,以其名为瓒村,后写为昝村。

以神话传说命名

黑龙口,古时此处是萍河下游的渡口,传说水中有一条黑龙,村民在此定居后修建一座龙王庙祀黑龙,遂命名村名为黑龙口;白龙,据传明代以前,距该村不远有一小村,因洪水泛滥,村庄被冲毁。当时洪水汹涌,白浪滚滚,有些目睹者认为村庄让一条白龙卷走,有“白龙卷村”一说,后逃生者迁现址定居,而命名白龙村;东牛、西牛,据传北宋将领杨延昭驻扎边防,曾与辽军在此地作战,摆下东西两个火牛阵,人们在此定居后,即以火牛阵的传说命名村庄。

以某种寓意命名

如1941年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政权,为了便于领导和保守秘密,将附马庄、夏庄、新庄窠三个村合并为一个村,因当时人心向党,相信前途光明,遂取村名为崇明庄;猛进庄、复兴庄均为1941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工作面貌一新,合并原来村庄后命名。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