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信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信息 > 市内信息 > 正文

方大曾研究中心和何明清研究中心在保定成立

更新时间:2018-07-08 18:25:19点击次数:6238次

方大曾研究中心和何明清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现场

201877日在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81周年之际,上午1030分,保定市区防空警报试鸣结束后,以发掘研究方大曾、何明清及抗战记者、报人史迹、国际友人和传承抗战精神为宗旨的方大曾研究中心和何明清研究中心同时在保定成立。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保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地方志指导委员会主任马誉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副总监冯雪松,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张艳丽,河北省记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魁星,摄影史学家陈申,保定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王保辉,方大曾研究中心主任孙进柱,方大曾亲属张在璇,部分摄影史、新闻史专家及中央民族大学的师生代表等出席成立仪式暨学术座谈会。活动由保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墀主持,殷陆君和马誉峰为方大曾研究中心和何明清研究中心揭牌。

保定是“七七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方大曾的失踪地,也是他和范长江、陆诒、孟秋江、邱溪映等新闻人,抗战初期战地采访的中转站。在此,方大曾完成了《前线忆北平》《保定以南》《保定以北》《由保定向北去》等多篇报道,并向外传递了大量拍自前线的照片,这些作品体现了抗日军民抵御外侮、敌忾同仇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士气和斗志,也保存了许多拍自第一现场的珍贵画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为中国摄影史和中国新闻史战地报道谱写了重要篇章。1937年9月18日,方大曾在保定写完战地通讯《平汉线北段的变化》后,由蠡县寄出,此后再无消息,失踪至今已经81年。

1999年,时任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陈申的一纸传真,开启了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冯雪松的寻找方大曾之旅,2000年,他通过在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蠡县等地的寻访,拍摄完成了纪录片《寻找方大曾》,又通过十多年的资料考证、寻访研究和田野调查,陆续出版了《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方大曾:遗落与重拾》《解读方大曾》等专著,并倡建方大曾纪念室,发起“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殷陆君(右)和马誉峰(左)为方大曾研究中心和何明清研究中心揭牌

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先生为研究中心题匾,并发贺词称:“‘方大曾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促进方大曾这位中国新闻史上,特别是中国新闻摄影史上杰出人物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宣传他的业绩,弘扬他的精神,肯定他对抗日战争时期爱国的新闻事业的贡献,蒐集和庋藏这位杰出历史人物的相关文物和资料,推动这个杰出的历史人物研究的深入发展,使他的英名彪炳于史册,永垂无疆之休!” 

何明清纪念室虽然建立时间不长,但也已引起各方面关注,特别是国际友人的赞誉,中国工合国际主席柯马凯两次参加在这里举办的活动。工合国际副主席、新中友协会长荣大伟参观何明清纪念室后,在拜访马誉峰主任时,代表新中友好协会和工合国际感谢保定市为凯瑟琳•霍尔建立纪念室,表示这个“窗口”已经受到新西兰各有关方面的积极关注和响应。

大家认为,方大曾及抗战记者、报人为我们留下的遗产是丰厚的,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价值,如何传承和弘扬?行动是最好的方式。在当下,书写历史不再是书斋里的革命,要利用现代的手段,潜心求证,立体表达,使学术成果不是躺在论文集上,而是通过传播影响力,公众化、社会化,与时代同频共振。方大曾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对于该历史人物及相关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方大曾研究中心和何明清研究中心由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成立。两个研究中心成立后,将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依托方志馆资源开展地方文化、特别是保定抗战文化、抗战报人和国际友好人士的研究,扩大保定市历史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加强对外联络。联合市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开展研究工作。使其成为宣传保定历史文化的阵地、展示保定优秀地方文化的窗口。

(编辑:保定方志)
联系我们
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地址:保定市竞秀区东风西路1号
电话:0312-3088159
E-mail:bddfz0312@163.com
传真:0312-3088159
邮编: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