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文化 > 正文

安国市—古建筑

更新时间:2012-09-11 14:56:00点击次数:15790次

伍仁桥

原名万寿桥,也称贵妃桥。位于伍仁桥村,跨滋河。桥为石质,现基本完好。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619),桥身长65米,宽6.7米。桥基由柏木桩、山炭和石板筑成。为五孔联拱结构,桥墩、拱券、桥身、桥面间均为铁腰、铁锔加固,浑然一体。中孔北壁靠拱券处,嵌有贵妃石一方,色黝黑,质细腻,与其他石料不同。桥面两侧栏板雕有云纹装饰,16对望柱雕有石狮,狮上雕狮,不可胜数。北有石象,南有石狮雄踞桥头。其附属建筑,北有三忠阁,南有万寿坊,东南树九龙碑,西南有三教庵,现无存。1986年禁止通行。2006年5月,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庙

位于安国市区南关,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71平方米,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经历代增修扩建,至清咸丰年间(1851~1861)始成现有规模。药王庙坐东朝西,整体建筑分为三进院落,处在一条东西向轴线上。庙门前为一木质牌楼,高8.4米,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牌楼正面额书“显灵河北”,背面额书“封加南宋”。两侧配有一对铸铁旗杆与石狮,旗杆高达24米,每根重约15吨,铸成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有一铸铁对联,上联:铁树双旗充射斗;下联:神庥普荫德参天。穿过牌楼便是正门,门楣上悬有“药王庙”匾额,为清乾隆间大学士刘墉所题。进门有马殿、钟鼓二楼、长廊、壁嵌石刻等。院落正中为药王墓,墓亭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高6.3米,亭内树一通套色穿龙绣花枣木碑,上刻“敕封明灵昭惠显祐王墓”。墓亭正东为药王正殿,是药王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规模宏伟壮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叠梁式硬山顶。殿内泥塑彩绘像7尊,正位药王像,黄袍金面,持七星牌,神态端庄。两厢塑文臣武将。南北配殿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北殿塑华佗、张介宾、刘守真、孙林、张子和,南殿塑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皇甫谧、徐文伯。南北两殿又称名医殿。天井与南北两碑房内碑石林立。出角门东行至后院,后殿规模与正殿相同,为药王寝宫,内塑药王及王妃、侍女。2001年6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龙大王庙

于安国市区西北3.5公里的杨翟村。建于明代,原为一建筑群落,由南至北为戏台、广场、牌楼、钟鼓楼、东西配楼、正殿、饮马坑等,占地7530平方米。庙中神主为金龙四大王,姓谢名绪,是南宋末年谢太后的侄儿。宋末,元军南侵,谢绪万分沉痛,隐居于钱塘江附近的金龙山。元军攻占临安后,俘虏了小皇帝宋恭帝与谢太后,谢绪发誓“我生不能图报朝廷,死当奋勇灭敌。”然后跳入钱塘江自尽。人们将他葬在金龙山。元朝末年,朱元璋制造了金龙四大王助他败元军的神话,诏封谢绪为“金龙四大王”。因为谢绪能号令黄河之水,因此被封为黄河之神,兼管运河。清顺治二年(1645)又追封为“显祐通济金龙四大王”,建庙无数。

关于这座金龙大王庙供奉的是谁,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明朝末年,杨翟村有一英俊后生,取名挡儿。他自幼在章凝外祖家住,常到大沙河里游泳,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一年盛夏,黄河上游连降暴雨,河南境内黄河决口,淹没了河南北部大片地方。水势汹涌,堵口无望,泛区扩大,河南道尹急得手足无措。一方士献计说:“在下夜观天象,久谪河北祁州的金龙大王,俗名挡儿,合当归位,若能请得他来,堵口定能成功。”接着向道尹密授机宜。河南道尹派人前往祁州查访,一天黄昏,差人行至杨翟村,忽听一个老婆婆呼唤:“挡儿,吃饭来。”差人们循声望去,见一魁梧后生向家门走去,如狼似虎的差人一涌而上,将索链套在挡儿脖子上,扯了就走。差人押解挡儿到河南后,道尹拱手相迎,并直道求助堵塞决口之意,把挡儿请上大堤。面对滔滔黄水,看到田庐尽成泽国,挡儿心急如焚,纵身跃入河中,只听一声霹雳,金光起处,挡儿化做一条金龙,昂首顺河道游去,肆虐的黄水紧跟其后,涌向东方。河南人民得救了,为感念他的恩德,沿黄河建起了“金龙挡王庙”。

后来,祁州一工匠在河南做工,夜梦金龙挡王相约一同回家。工匠请人制作挡王像,负在背上回到祁州,行至章凝,藤像突然变重难负,一打听方知该村是其外祖家。于是,章凝、杨翟相继为其立庙。章凝庙取名“金龙山”,杨翟庙取名“金龙挡王庙”,后改“金龙大王庙”。每逢天旱,人们便到金龙大王庙求雨,抬藤像夸官必过章凝。

现存庙门为布瓦悬山顶,垂花板绘苏式彩画,上悬匾额书“金龙四大王”。大殿保存较完好,硬山布瓦顶,脊饰吻兽,正脊龙口处饰走象驮宝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墀头及山墙有人物及花草、云龙砖雕,刻划精细。檩枋饰有彩画。殿内神龛置清代藤制金龙大王像。院内有历代重修碑刻10余通。1987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重新修缮。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