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读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地情文献 > 保定读本 > 正文

第八章 影响深远的文学艺术 笔墨丹青走龙蛇

更新时间:2020-02-03 10:18:50点击次数:245537次

有句流传广远的俗语“曲阳鬼,赵州水”,说的是曲阳北岳庙德宁之殿内的壁画飞天神和赵县柏林寺摩尼殿内的壁画江河奔流图,同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真迹,虽然此说难以确证,但也说明这两处壁画的知名度之高,其高超的绘画艺术被广泛认可。

精美的壁画

现存的古代壁画主要保存在墓室、塔基地宫和寺庙墙壁上,从时代看,从汉代直到清代,从题材看,墓室壁画多是表现世俗生活的,正所谓视死如生;塔基地宫和寺庙壁画则多是表现宗教题材的。典型的望都汉墓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东汉墓室壁画之一,1号墓壁画既有人物也有动物,还有祥瑞图形。在用彩上,壁画用墨勾勒单线轮廓,再填施朱、黄色。在绘画技法上,物像造型以线条为主,勾勒的细线流畅,粗线则连勾带染,组成醒目的衣褶。人物形象的处理,采用3/4的侧面造型,使动态与脸部神情都得到简洁而充分的表现。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画写意画法最早的例证。

五代时期以曲阳王处直墓壁画为代表,墓室除后室顶部外,其余壁面都是彩绘壁画,面积达100平方米,有人物、花鸟、山水等。壁画人物一般用线条勾勒后再赋彩,有的地方还用墨及彩直接涂刷的“没骨法”。所画线条刚劲流畅,疏密参差,措置有度。所画仕女朱唇细眼,面庞及体态浓丽丰腴,雍容华贵。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墓中两处山水画,一是前室北壁山水画,为墨笔山水,描绘的似是江南山水之色。另一幅画在东耳室东壁上,取景平远,画山丘连绵及浩瀚水面,用墨笔勾勒和皴擦点染出山石林木之态。这两幅水墨山水画,充分表现出对空间高远、平远、深远的透视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美术史专家认定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山水画。

在宋辽时期的壁画中,定州的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壁画可称代表。静志寺塔基地宫内四壁均有壁画,券门两侧南壁绘有天王像各一幅。东西两壁画梵王、帝释礼佛图。正面北壁中间为一莲花座,描绘释迦牟尼佛尸体火化后,十弟子安葬礼拜时的情景。两侧各有5个僧人,双手合十,人物形象生动自然,神态严肃悲戚,画面寒风瑟瑟,黄叶飘零,气氛悲凉。净众院塔基地宫除南壁外,均绘有壁画。北壁为释迦牟尼涅槃像。东西两壁各画乐人6个,戎装奏乐。圆顶用墨线条描绘飞天和凤凰,间以散花、流云,以白描的手法布满穹隆。这两处地宫壁画,人物形象塑造的生动传神;画面结构严谨合理,协调有序;色彩鲜艳、精致,笔法刚劲洒脱。

元代壁画以曲阳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规模最宏大。画面布局疏密得当,用线流畅自然,并使用沥粉、贴金技术。北岳庙内壁画取道教题材,描绘了天地、五岳、四渎之神聚会北岳恒山的故事,把天宫、地祇、山川、河流、人物融为一体。殿内东壁绘《云行雨施》图,西壁绘《万国咸宁》图,北壁绘《北岳恒山神出巡》图。壁画总面积504平方米。东壁《云行雨施》图,画的是天宫众神正在兴云布雨、普降甘霖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西壁《万国咸宁》图,画的是天神为民降福后,偃旗息鼓、得胜回宫的宏大场面。壁画中的飞天神相貌狰狞,肌肉粗健,横枪倒戈,腾空飞奔,气势逼人,这就是有名的“曲阳鬼”。壁画为人物山水画,前面为人物,后面为山水,各居画面之半。画中最大人物高6,身躯各部比例匀称。最大的一幅画面216平方米。整幅壁画构图严谨,疏密得体,着笔工整,线条流畅,色彩浓淡适宜,旗幡衣带,飘飘欲举,确有“吴带当风”之感。

安国药王庙的明代壁画保留在庙中寝殿。寝殿建于明永乐元年(1404年),在殿顶的山尖处绘有山水彩画14幅,是道教题材的壁画。形象地描绘了八仙过海以及八仙修炼成仙过程中济世救人的故事。其中以“汉钟离过海”最有特点,汉钟离脚踏温凉扇飘于海面上,如履平地。无边的大海风高浪急,抬头望去,感觉滚滚波涛迎面而来。人们欣赏画面时会不由自主地躲闪。

各领风骚的绘画名家名作

保定境内的古代壁画虽然没有署画家的名字,但是其精彩、其价值并没有因此而打折扣,这些画可能出自民间画师的手笔。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保定历代都有名垂千古的画家出现也就不使人感到诧异了。在唐代画家中,卢鸿算是鼎鼎大名的,他本籍范阳(今涿州),定居于洛阳,隐于嵩山,唐玄宗曾请他到朝中做官,被他婉辞了,唐玄宗就赐他草堂一所。他书画俱佳,书工篆、楷、隶,善画山水树木,有平远之趣。《草堂十老图》有摹本传世,构图丰满,造型严谨,人物生动,富有独特意境。

五代后唐画家胡瓌,长期定居涿州,画史说他擅画人物、鞍马,画法工细。现存作品有《卓歇图》《围猎图》《出猎图》。其《卓歇图》为绢本设色长卷,描绘契丹族的生活场景。作品生活气息浓厚,表现方法丰富,用笔细致入微,色彩沉稳,构图精致。作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赵佶(10821135)不仅工书善画,而且极力倡导书画,收罗人才,扩充翰林画院,征集收藏古物和书画,并让专人编辑《宣和画谱》。他的花鸟画重视写生、逼真生动、风格精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雪江归棹图》和《四禽图》等,对后世绘画影响极大。他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都有突出贡献。

元代画家中,首推刘贯道和赵孟頫。刘贯道是中山(今定州)人,善画人物、仙佛、鸟兽、花竹和山水,以画人物最为突出。曾为元世祖画肖像惟妙惟肖,留在宫廷任御衣局使。他的《元世祖出猎图》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12541322)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他博学多才,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被称为“元人冠冕”。其工笔人物画,多保持唐人的风范,法度严谨,意境高古。其枯笔淡墨、浅绛设色的方法,疏淡隽逸,为元代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开了先河;其花鸟画兼工带写,以清疏淡雅取胜;其兰竹画继承苏轼、文同等人的传统,创用尽白书法写竹石,丰富了文人墨戏画的表现手法。他在绘画理论上主张“画贵有古意”,取法唐人,反对南宋“院体”中的柔媚纤巧画风。传世画作有《秋江饮马》《红衣天竺僧》《重江叠嶂》《水村图》等。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近代以来,保定也是名家辈出。清末民国时期蠡县陈嘉楷,其画以写意为主,善画松、竹、梅、兰,山水、人物亦颇具功力。徐悲鸿、齐白石、黄胄对他评价很高。涿州胡佩衡工山水画,画风苍茫朴拙,早年受聘于蔡元培创建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新中国成立后注重写生,画境益进,作品笔酣墨浓,雍容大度,生动的气韵和大青绿艳丽色彩的强烈对比,使他的作品风韵独特。姚丹坡、姚锷、姚兆仑祖孙三人,以书画名重一时,并有所著《蔽竹簃画证》《书范》等文章流行于世。

抗战时期,在晋察冀边区,部队和地方的美术工作者,配合抗战形势,开展美术创作,题材、体裁和形式种类繁多,漫画、宣传画、招贴画、年画、组画、水彩画、连环画、黑板画、布画、油画、木刻、雕塑、陶制及锡制工艺品,还有诗与画、歌与画等。 在边区,既有画家的创作,也有广泛的群众参与,街头墙壁到处都可以成为作画的场所,画作内容充溢着强烈的现实性。有沃渣、徐灵的版画,秦兆阳的木刻,孙逊、曹振峰的连环画,李劫夫、丁里、蔡若虹、古塞的漫画等。

现当代,王森然在美术方面,曾与齐白石、徐悲鸿一道,致力于继承民族传统,创新绘画艺术,其画自辟蹊径,风格独特。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在86岁高龄时,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松鹤朝阳》和《群鹰图》巨幅国画。安新李智超、君礼都以山水画见长。李智超工山水、竹石,其山水画笔墨劲爽,色调明快。君礼以积墨山水见长,笔墨苍茫浑厚,章法气势宏大。为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创作《白洋淀》《狼牙山》。

长期在保定工作的韩羽以漫画著称,其戏画与关良齐名,有“南关北韩”之称。他的中国戏剧人物画构思巧妙,能抓住剧情和人物的神态,深得国内外艺术家的称赞。1982年他设计的艺术片《三个和尚》,获中国电影首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国际第四届电影节银质奖。

从高阳走出去的侯一民、邓澍夫妇,曾共同参与第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与绘制,侯一民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擅长油画、中国画、壁画、雕塑等,参与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园林的创建,任总顾问。

蠡县黄胄(19251997)被认为是开一代新画风的人物,他原名梁淦堂,字映斋,9岁即拜赵望云为师学习国画。1946年开始在黄泛区写生,以画笔为灾民请命,引起社会重视。长期深入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体察民族风情。他以画驴见长,在西北他画了不少毛驴的结构和动态,用水墨反复练习,力求用写意的方式表现它们。画风从内容到形式都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他将速写的笔法融入中国画的创作中,在画作中反映现实生活。创作有《人畜两旺》《苹果花开的时候》《马球图》《庆丰收》等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画作《松鹰图》《百驴韩琦《大宋重修北岳庙记》碑刻拓片(局部)图》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纪念周恩来,绘制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传世之作。出版有《黄胄画集》《喀什噶尔速写》《载歌行——黄胄天山南北作品集》《百驴图》《黄胄作品选》等。他主持筹建了炎黄艺术馆,将珍藏的文物、古今书画精品和自己千余件画作捐给艺术馆。

碑刻铭文中的书法艺术

在保定境内,发现的战国以来碑刻铭文数量浩繁。出土的燕国器物上的铭文,是保定境内发现的古老书法作品。定州北庄子汉墓出土的石刻,多是识字的工匠刻在上面的文字,虽然称不上有多么高的艺术性,却是当时文字形态的真实表现,为汉代文字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出土于定州八角廊汉墓的汉简字体结体工稳,意态舒和,表现出汉隶蚕头雁尾的典型形状。被称为第一魏碑的《皇帝东巡之碑》,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保定一带活动的见证,书法家认为,碑上刻字是八分体,已经不是汉隶气象。

在北岳庙的碑林中,保存下各时代大量珍贵碑刻。立于武平五年(574年)的邸珍碑,其书方峻严整,意态舒展,兼具隶意,但用笔多作楷法,隶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态方面。立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的《北岳神庙碑》,碑文书字势横扁,点画丰腴,是盛唐隶书的实证。立于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的《大宋重修北岳庙记》,由韩琦撰文并书丹,书取法颜真卿,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中说:“碑刻亦称是魏公所书,全法颜平原而时露柳骨,锋距四出,令人不可正视,公之受遗二世,以身系轻重,此亦可窥一斑矣。”刻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的《大元朝列大夫骑都尉弘农伯杨公神道碑铭》,由赵孟頫书丹,笔画亦瘦硬清健,多唐人笔意,可称是赵书向圆转书风过渡的代表性作品。

保定莲池碑刻亦称大观,收藏的历代碑石140余通(方),包括了唐、宋、元、明、清各代以至民国时的作品,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田琬德政碑》开始,至1986年《张裕钊、宫岛大八师生纪念碑》止,时间跨一千多年。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书法家的艺术风采。

流传于保定境内的著名书帖有《定武兰亭》和《快雪堂法帖》。北宋时刻《兰亭序》之风很盛,但公认最精的是《定武兰亭》,因发现于定武军,所以以此为名,定武军驻地即在今定州。苏轼说:“世传《兰亭》诸本,惟定州石刻最善。” 黄庭坚认为“定武本则肥不剩肉,瘦不露骨,犹可想其风流。”此帖用欧阳询摹本,最得王羲之书法神韵。《快雪堂法帖》是明代冯铨将其家藏书法刊刻而成。冯铨是明末涿州人,善书法。冯铨藏品中著名的有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欧阳询《卜商帖》《张翰帖》,孙过庭《书谱》等。《快雪堂法帖》分5卷,共21家。被誉为清代最佳刻帖。初刻有木刻数片,奉入宫廷,为乾隆皇帝所珍爱,原有的木版都被易以石刻,嵌在北海后院东西两廊,首加乾隆御笔《快雪堂记》。

各臻其妙的文人书法

保定现存的石刻铭文虽然起自战国,但史籍上著录的书法名家时间要晚得多,第一位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是卢藏用,他是唐代范阳(今涿州)人。张怀瓘《书断》列其隶(楷)、行、草为能品。传下来的有隶书长安二年(702年)《纪信碑》、景云七年(710年)《苏瑰碑》。唐代开元年间在易州录事参军任上的苏灵芝,留下著名的易县三碑,即《易州铁像碑》《梦真容碑》《易州刺史田仁琬德政碑》,也有人认为,根据易县道德经赵孟頫传世书法《洛神赋》(局部)幢上的字体和时代推断,也应该是出自苏灵芝之手。同是唐代涿州的张怀瓘,不仅工书,在书法理论上也很有建树,他录古今书体及书家,各述其源流,定其品评,为《书断》一书,记述极详,评论人称公允,对后世极有影响。

北宋时期,除上面提到的韩琦外,苏轼、蔡京都曾在保定留下过墨迹,苏轼在知定州时,作《中山松醪赋》,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件难得的书法作品,受到历代鉴赏家的推崇。保存在莲池碑廊的蔡京《送行诗碑》是难得一见的蔡京书法真迹。宋徽宗赵佶创了一种书体,他采多家书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称“瘦金体”或称“瘦筋体”。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较多,知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

金代易州任询、麻九畴都工书。《金史》称任询书当时第一,画亦称妙品。元好问《中州集》评价其“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其书法宗苏东坡,并能在不经意间呈行云流水之风。

在元代书坛,赵孟頫首屈一指,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传世书法作品有《洛神赋》《道德经》《兰亭十三跋》《赤壁赋》《六体千字文》等。同时期的郭贯,《元史》本传称“贯精于篆籀,当世册宝碑额多出其手”。

孙承宗题山海关澄海楼“雄襟万里”匾额明代的杨继盛工诗善文,楷书功夫极扎实,尤精于小楷,师法二王。有《请罢马市疏》《请诛贼臣疏》《自书年谱》等传世。明末大学士孙承宗也工书,山海关澄海楼上有其大书“雄襟万里”匾额,气势磅礴,古朴苍劲。其书法师钟繇、苏东坡,厚重朴茂,楷书多有行书的动感。

自清中叶至近现代,保定书法也有重要位置。清苑郭棻工诗文,善书,其书法绝妙,可与赵孟頫、董其昌媲美。曾任莲池书院院长的张裕钊,为晚清独树一帜的碑派书家。他以碑派书风标立书坛。因其书艺精湛,日本的学者宫岛勖斋、冈千仞等慕名渡海前来求学,后宫岛勖斋归国,创善邻书院,使张裕钊的书体形成日本书道界重要的一大流派。

莲池书院毕业的末科状元刘春霖,书法在民国初极有影响,尤以小楷著名,所遗小楷手迹,以石印印成法帖,学生习字多以其为范本。清苑金骏声工诗文,酷爱书法,习王羲之,工欧阳询,晚年临颜真卿。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有《永字八法》《李淳大字八十四法》《书家事略》等传世,端严清秀,灵活闲雅。安新潘龄皋,清末进士,入民国后曾任甘肃省省长。其书法结字平正清雅,精整停匀,字以行书见长,与谭延闿齐名,有“南谭北潘”之说,民国时期出版过他的14种字帖,人称其书为“潘体”。

当代以来,保定人文荟萃,书法兴盛。曾在河北大学任教的黄绮(19142005),书法作品具有独特艺术风貌。在论书诗中,对历代书家均有评议。在书法创作方面,自创“铁戟磨沙”和“三间书”体。清苑吕抚周,隶、楷、行、草兼习,尤善楷、行,讲求神韵,下笔遒劲,结体庄重,方圆兼具,笔画清新自然,自成一格。熊任望(19252010)长期任教于河北大学,其楷书、隶书、行书都有所创新,特别是其草书,驾驭长锋,运转自如,流动潇洒与苍劲古拙浑然一体,为世人所重。已出版的书法作品有《当代书法家精品集·熊任望卷》《临兰亭序长卷》等。曾任教于河北大学的赵逢明(19342011)擅楷书、行草,多幅作品被勒石刻碑,如开封瀚园碑林、深圳碑林、一亩泉烈士碑等。中央电视台《华夏掠影》曾播放介绍其书法艺术的专题片。

现当代保定书画事业之繁盛、书画家之层出不穷,实难一一列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追求高尚的艺术情趣,成为大众的精神和价值取向。群众性的艺术团体不断涌现,相继成立了市书画美术协会、画院、书画社、书画研究会等各类学术团体,广泛举行各种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各种类型的书画展不断举办。这是保定文化艺术繁荣的直接反映。

(编辑:保定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