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政治 > 正文

易县—历史风云

更新时间:2012-09-05 09:06:00点击次数:253253次

有易氏与殷商先祖之战

夏朝时期,易水流域有个部族叫有易氏。殷商民族的祖先王亥和王恒率领着牧夫到有易放牧和交易,有易氏首领绵臣热情地接待他们,以曼妙的歌舞和丰盛的饮食进行招待。舒适的生活,使其兄弟流连忘返。绵臣之妻年轻貌美却有些放荡,因绵臣年老,她与一青年卫士关系暧昧。王恒、王亥也先后与绵臣之妻产生了暧昧关系。王恒和青年卫士嫉恨王亥,一次,王亥赴绵臣之妻的幽会,王恒把这消息告诉了卫士,卫士怀揣着锋利的斧子去杀王亥。可巧,酒醉的王亥还在酣眠,绵臣之妻已应绵臣之召离开。卫士举斧便砍,王亥倒在血泊中身亡。绵臣没收了王亥带来的牧夫和牛羊,把王恒驱逐出境。王恒逃回殷民族家乡,把王亥被杀之事作了歪曲的述说,殷民族愤恨绵臣残暴无礼,拥戴王恒做了首领。王恒急忙兴师,图谋报仇。但王恒又怕露马脚,便自告奋勇去有易索还牛羊,王恒至有易,有易知殷族强盛,只得仍以礼相待。王恒又重拾旧欢,不思回乡了。殷族见王恒久去不回,以为又有变故,于是立王恒之子上甲微为首领,他见有易氏杀了伯父,又把父亲扣留,乃率本族军队,并借助河伯的力量侵入有易,直杀得有易族军队土崩瓦解,有易民大部被杀,余部逃往秦陇,成为后来秦国的祖先。

{#page}

荆轲刺秦王

秦国嬴政二十年、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7),秦将王翦兵临易水,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遣荆轲携带督亢地图和秦将樊於期的头颅,去秦国谋刺秦王,秦舞阳等相随。出发时燕太子丹和众宾客都到易水边送行。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悲壮,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须发上指,荆轲等上车决然而去。秦王在咸阳宫召见燕国使者,荆轲手捧樊於期的头函,秦舞阳捧着地图盒,登上大殿。秦舞阳这位在燕国杀人不眨眼的勇士,看到秦王的威势却胆战心惊,流露出恐惧的神色,引起秦朝大臣的猜疑。荆轲镇定自若,微笑着回顾了一下秦舞阳,走到秦王前谢罪,说:“来自北边荒僻地方的人,没有见过天子,因为心怀畏惧,请大王恕罪,让我们完成使命。”秦王让荆轲奉上地图,徐徐展开观看,当地图展尽时,裹在里面的匕首显露出来,荆轲迅速上前,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抄起匕首逼向秦王,秦王大吃一惊,急忙站起,衣袖被扯断,顿时手忙脚乱,想拔出随身带的宝剑,但一时拔不出。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殿上大柱狼狈而逃。殿上群臣一片慌乱,因他们上殿时不能带寸铁,这时有人大喊:“王负剑!”秦王猛醒,立即将背在身后的宝剑用力拔出,挥剑击中了荆轲的左腿。受伤的荆轲向秦王掷出匕首,但没有击中,打在铜柱上。秦王回过神来,又用剑刺荆轲。荆轲见事已不成,倚坐在柱子边,厉声说到:“今天的事之所以不成,我是想劫秦王,立下契约,以回报太子。”秦臣们拥上前杀死荆轲。秦王政大怒,命王翦、辛胜攻燕,与燕军战与易水,大破燕军,攻陷燕下都。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灭燕。

{#page}

 “土木堡之变”与紫荆关战役

明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部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击溃明军,俘虏明英宗朱祁镇。明朝于谦等拥立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十月四日,瓦剌军前锋在紫荆关受到明军的抗击不能通过,也先率大军挟持英宗于十月九日到达关下,令太监喜宁向守军传达英宗旨意开城,遭明军拒绝。于是也先以主力在关城正面与明军对峙,另遣一部由太监喜宁带路,偷越紫荆岭,明军腹背受敌,将士全部战死,关城失陷,也先部长驱直入,直逼北京城。后攻北京未果,挟英宗经紫荆关撤军。此后,明朝加强了紫荆关的防御,对紫荆关和易州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和增修。

{#page}

义和团在易县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义和团传入易州,境内北桥头村率先成立义和团,未及一月,约有坛口60余处,涉及200余个村庄,坛口多分布于平原,参加者大多为贫苦农民、商贩、工匠及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和绅士。清西陵的宗室贵族、内务府官员以及绿营官兵也有人加入了义和团。兴盛时,团众人数达5000余人。易州义和团分为红团、黄团、蓝团,皆以红黄蓝三色包头巾为记,各团人数不等,或20余人至60余人不等。团众大多数是20岁左右的青年。团内首领称大师兄、二师兄或三师兄。此外设老师1名,司账1名,主持团务者称团头。各团制有团旗,团旗颜色以团名而定,旗为三角牙旗,上画八卦之坎字,团众头戴八卦巾,身穿八卦坎肩,带兜肚,所束腰带颜色与团旗相同。团众所持武器大多是刀、枪、叉、剑;还有少量的土枪、土炮和大抬杆。义和团所需粮饷、开支全是向富户索要,名为“化斋”。各地义和团之间没有统属关系,如需聚会议事,常常利用“揭帖”传约,进行联络。义和团杀洋人、烧教堂,使洋教士胆战心惊,同时震动清廷。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十五日,德、意、英、法侵略军犯易州,剿杀义和团,清军也对义和团进行镇压,在外国侵略军和清军的残酷剿杀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易州义和团最后一部分团民转移到白石山(今属涞源县)主峰的云盘洞,抵抗侵略联军和清军,最后全部捐躯。

{#page}

慈禧西陵之行

高易铁路是京广铁路的一条支线,起于京广铁路高碑店站,经涞水至易县梁格庄,全长46.427公里,易县境内长18.2公里,此路原为祭陵路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胡燏棻督办,詹天佑为工程师,历时4个月竣工,涞水、易州各设车站一所,耗银880967.65两。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月,慈禧太后沿此线坐火车谒西陵。

铁路筑成以后,又特别筹办了谒陵的专用车厢——龙车。当时承办龙车的盛宣怀与袁世凯等人,抓住这个即可邀宠又能发财的良机,竞相挥霍,大事铺张。陶兰泉承盛宣怀指示,车中陈设一概更新,并设鸦片烟具,车身遍套黄绒,绣缎贴里,地铺五色洋毡,古玩玉器、书法、名画一切陈设齐全。光绪车厢内一应陈设与慈禧同,其余皇后、妃子、庆亲王等的坐车次之。太监们则挤乘在最后一节车厢里,龙车等准备停当后,先请总管太监李连英进入车厢阅视,李连英极为满意。

为了检验车行是否稳当,满车陈设是否钉实牢靠,免得车行时晃动砸坏,请盛、袁两大臣先来试车。经过试车预演,认为稳妥之后,才择定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月癸亥(八日)吉日辰刻启銮。启銮时,由于李连英视车时曾提出:“登车法欠体贴。”因此承办人员又煞费心机,立造彩毯铺垫之桥道,由月台平抬入厢,扶栏而过,不踏车旁铁级,以免慈禧登车时绊跌。这次跟随车行的有光绪皇帝、后妃和庆亲王等一大批皇亲国戚。登车时,皇帝先到,太后至,皇上跪接,其后庆亲王等大臣鳞次跪接。

慈禧这次西陵之行,由于来回沿途骚扰民众太甚,为表示一点“恩泽于民”,光绪皇帝于二十九年三月乙丑谕:“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此次只谒西陵,所有经过之宛平、良乡、涿州、新城、涞水、易州、房山、清苑、定兴、安肃各州县地方,应缴本年钱粮,著加恩蠲免十分之三。”

{#page}

易县民众抗捐税斗争

1914年,尹宏庆来易县任知事。1916年,他下令在全县范围内重新丈量土地,加收田赋。农民除按例交纳田赋外,卖水果要交花果税,春节宰猪要交割头税,这些苛捐杂税的增加,引起了许多农民的不满和反抗。

1916年农历三月十五庙会上,东斗城村农民姚某叔侄俩,带着几驮子干鲜果品到庙会摆摊,还没出售就遇县税收员前来收税,往年庙会上卖东西不纳税,这年突然收税,群众无法接受。先是口角相争,后又动起手来。姚家叔侄与收税人员厮打起来。山北社几名农民见状蜂拥而上,将收税人员饱打一顿。尹宏庆得知后,于二十日派人将姚及山北社几名农民抓捕入狱。抓人这天,派去的警察借机掠夺财物,还打伤了妇女。东斗城村民闻讯后当即敲钟聚众追赶。警察狼狈逃窜,其中一个被农民打了一顿才放回县。为了尽快救出被抓人员,抵制丈量地亩和增收杂税。山北社董以看戏为名,传邀三十八社的社董、村董到山北社寺卧山共商举事大计,大家决定动员全县人民,当面找尹宏庆辩理,如不取消苛捐杂税与丈量地亩,就挟尹进京打官司。

四月初五,东八社各村鸣锣集众,其他各社村民积极响应。大队人马在易县东城门外聚集。午后,二三千人的群众队伍在山北社社董的率领下浩浩荡荡进入县城。进入县公署大门,立即到西大狱救出被抓的乡亲,进而聚集仪门外找尹宏庆辩理。尹一看形势不妙,竞从腰中掏出手枪,企图以此威胁群众。此举更激起了大家的气愤,山北社村民从后面把尹抱住,不少人上去拧腕夺枪。尹的大褂被扯碎,礼帽被打掉,缎子鞋被仍到房顶上,被村民痛打一顿。村民们推搡着这位县太爷出东门押往东山北的小学堂。

四月初六清早,村民们将尹装在一辆大车上,背插招牌,9个壮汉持锄头在车上押送,后面千余人紧紧跟随,上京告状。进京告状队伍行至涿县下胡良村,已得到消息的直隶巡防陈管带、杨统领与保定道尹许远震前往查办此事,也追赶到涿县。进京群众派出代表与他们在涿县南关药王庙内会谈,代表们提出免除十三项捐税的要求。为了防止事情闹大,许道尹等人当场宣布同意免除十三项捐税,并答应撤换县知事尹宏庆。这场斗争以村民的胜利而告终。

{#page}

大龙华歼灭战

1939年4月15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易县城西梁格庄村,继而占领大龙华村。同时抢修工事,构筑碉堡,企图切断八路军南北交通,配合西部涞源、五台山之日军围攻八路军。为了粉碎日军的企图,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决定,并请示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批准歼灭大龙华之日军。当时,大龙华驻有日军400人,炮3门,轻重机枪13挺,村南村北各筑碉堡一座。梁格庄有日军500余人,炮4门,轻重机枪17挺,据此晋察冀军区部署为:一分区一团一营和二营七连,由营长林必元、教导员邓经纬率领,消灭大龙华之日军;一团余部和分区第三游击支队一个连由团长陈正湘,政委王道邦率领,分别隐蔽在小龙华村老虎岭东南高地上,配合一营歼灭大龙华逃出之敌;特务营、骑兵营和三团三营隐蔽在南北石娄村附近,伏击梁格庄援敌;分区第二游击支队分两股分别警戒姚村、解村伪军,配合主力牵制敌增援部队。

5月19日夜1时许,一团一营和二营七连迅速包围了大龙华日军。5月20日8时许,大龙华敌人开始突围,在1门三八野炮和两挺重机枪的掩护下向小龙华方向逃窜,企图与梁格庄日军会合,正好钻进分区设下的包围圈里。经一场激战,日军死伤大半,分两股逃窜,均再遭伏击,被全部消灭。

梁格庄方向的敌人,于20日8点用五辆汽车载着日军100多名,增援大龙华。行至西陵大红门附近被阻击,死伤30多人,余部逃回梁格庄。10点,日军二次出动150人,被分区前后夹击,死伤大半。12点,日军出动17辆汽车载500多人,配备大炮5门,发动第三次攻击。分区集中兵力,奋勇作战,迫使日军丢下200具尸体逃回梁格庄。

大龙华歼灭战扫清了大龙华的日军据点,全歼日军一一○师团的一四○联队内海中佐部下400多人,缴获各种炮5门,轻重机枪70多挺,子弹5万余发,军用器械600件,还有一批极为重要的文件50多册,这批文件对进一步揭露侵华日军推行“大东亚共荣圈”的欺骗谎言和日军的军事行动计划,更好地开展对敌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page}

狼牙山战斗

1941年秋季,日本侵略军纠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北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其中第一军分区所在地的狼牙山地区又是敌“扫荡”重点。9月24日拂晓,3500多名日伪军,分多路进剿狼牙山地区,在所有进出的道路上都布置了重兵,形势十分紧张。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为使在包围圈内4万余名干部、群众突出重围,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在掌握了敌情后,指挥部队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用第三和第二十两团兵力猛攻敌据点,有效地调动了敌人,将日军的包围圈撕开了10来公里的口子,干部、群众从这个口子向外突围。为掩护干部、群众安全转移,留下一团七连坚守狼牙山。

9月25日凌晨,500多名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逼向狼牙山扑过来。七连指挥员与民兵密切配合,利用天险与敌人周旋,消灭了大量敌人。七连也有很大伤亡,连长刘福山负重伤,指导员蔡展鹏将刘福山背到一个山洞中隐蔽起来,然后找到六班班长马宝玉,让他率六班继续吸引敌人。六班除马宝玉外,还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这五位英勇的八路军战士为了给干部群众转移赢得时间,一面阻击敌人,一面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的绝路。敌人以为我主力还在狼牙山上,发起了一次次疯狂进攻。我五位战士边打边退,消灭日军100多人,胜利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保证了地方干部、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经过一天激战,黄昏时分,五位战士从棋盘坨退至牛角壶顶峰时,已经弹尽粮绝,牛角壶三面是悬崖绝壁,在他们上来的路上,敌人已嚎叫着冲上来。在这紧急时刻,五位英雄宁死不当俘虏,毅然纵身跳下悬崖。冲上峰顶的日军被英雄们的壮举震惊了,他们在崖头排成几列,对着英雄跳崖处,随着指挥官的口令向英雄们三鞠躬,然后才退下山去。

敌人撤退后,我部队和民兵展开营救,发现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已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因被山腰的树枝挂住,负伤得救。五位英雄的壮举,在晋察冀边区广大军民中广泛传颂。反“扫荡”结束后,一分区召开了庆祝反“扫荡”胜利大会,表彰了五勇士的英雄事迹,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宣布了给烈士的嘉奖令,亲手把军区和分区的奖章、奖品发给葛振林和宋学义。边区党和政府为纪念三烈士,决定在狼牙山主峰棋盘坨建造一座“狼牙山烈士塔”。三烈士塔于1942年9月底基本建成,塔正面书写“狼牙山三烈士塔”七个大字,塔背面刻写了纪念碑文,记述了五勇士的英雄事迹,聂荣臻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1943年秋季,垂死挣扎的日军对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疯狂“扫荡”,用炮火将纪念塔炸毁。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1985年,先后在原址修建纪念塔。聂荣臻题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在狼牙山下建起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展出五勇士的事迹,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永远铭记勇士的英名,1944年,抗日民主政府将位于狼牙山西北麓的甘河北沟村,更名为五勇村。

{#page}

寨头惨案

1943年11月,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二十六师团独立第十一联队,由涞源进犯易县,并在易县寨头村设立临时据点,反复“扫荡”桥家河、坡仓、良岗一带。11月5日至8日。日伪军在汉奸赵保勋带领下,先后从寨头、杏树台、桥家河等村,搜捕到群众和游击组组员等111人,其中有7名为八路军伤病员。日伪军对搜捕到的人残酷折磨,严刑审讯,对妇女百般侮辱调戏。日伪军逼着抓来的群众在寨头村东西南北四处挖了8个大坑。11月9日下午,日伪军将抓来的人,三五个一串,捆押到各大坑边,用黑布蒙上眼睛,再次逼问,人们宁死不屈,最后一个个被日、伪军用刺刀挑死后推入坑内。其中有的被推进坑时被砍掉胳膊,有的被砍断双腿,有的被割掉耳鼻,有的被剜去眼珠,有的被劈去半个脑袋,还有的先让洋狗咬,再砍下脑袋,推入坑内,填土深埋。被日伪军搜捕去的111人中仅有3人关押期间逃脱幸存,其余108人全部被日军残杀埋入大坑。1985年11月,易县人民政府建亭以志纪念。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