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文化 > 正文

满城区—文物遗存

更新时间:2012-09-13 15:15:00点击次数:17600次

满城境内文物古迹繁多,有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碑刻等多处。此外,还有丰富的革命文物。共发现各种文物44处(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首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其他文物14处。

古文化遗址

要庄商周遗址:位于满城县城东北5.5公里要庄村西和村东,遗址为高台地,村西遗址当地人称“南城”、“北城”,村东遗址当地人称“南马圈”、“北马圈”。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700米,面积约70万平方米。1977年6月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在断层上发现了灰坑、灶、炕、夯土层等遗迹。1982年、1983年进行了发掘,遗址文化堆积层3~4米,可分6层,第六层为西周早期,第四、五层为西周中期,第一、二、三层为西周晚期,在各层出土了大量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角料、蚌壳、动物骨骼等。还有爵、铲等铜器。为研究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史料。1982年7月,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夜借商周遗址:位于满城县城北偏东7.5公里夜借村北。遗址为高台地,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400米,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4米左右,与要庄商周遗址隔河相望。遗址有大量灰坑,地表散见大量夹砂灰陶绳纹陶片,可辨器形有鬲、豆、罐、盆、壶等,纹饰以绳纹为主,文化内涵与要庄遗址有相似之处,年代为商、周和战国时期。1982年7月,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满城古城遗址:位于满城县城北0.5公里处,北靠眺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满城县志略》载:“此城有内、外城,外城约有十里许,内城约有八里余,形似连环,名连环城。俗讹为莲花池。城南口有北厂村,疑即古之柴厂。”现仅存城北村西长120米,高8米,顶宽12米,底宽24米的夯土城墙。单层夯土10~15厘米,夯宽直径20厘米。出土文物有石斧、铜镞、夹砂红陶鬲足、红陶片、灰陶片、青瓷片等。据考证,此城为宋、金以前遗迹。

古墓葬

满城汉墓:位于满城县城西1.5公里的陵山主峰东坡上,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之墓。1968年5月,解放军某部在陵山施工,意外发现了这座汉墓的通道,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示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发掘。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临现场考证,确定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尔后,于刘胜墓北侧发掘出其妻窦绾墓。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刘胜系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被封为第一代中山国王,卒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葬于满城县陵山。墓室为开凿岩石而成。刘胜墓(又称靖王墓)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2700立方米。墓室的结构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墓室顶部呈拱形,室壁呈弧形,没有直壁和直角交叉的形式,这种结构确保汉墓至今保存完好。墓室布局完全模仿地上的宫殿建筑,由墓道、通道、南耳室(车马房)、北耳室(库房)、中室(宴宾、饮酒、作乐的前堂)、后室(放置棺椁及浴室)6个部分组成。从出土情况看,刘胜墓的甬道、南耳室、北耳室和中室,以及窦绾墓的中室,原来在岩洞内还建有瓦顶的木结构房屋,后因木料腐烂而倒塌。两墓的后室,都是在岩洞中用石板建成的石屋、主室和侧室三部分。主室象征内寝,内置汉白玉石铺成的棺床,上置棺椁。主室南侧的小侧室象征盥洗室。墓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窦绾墓和刘胜墓大体相同,全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容积3000立方米。刘胜墓墓道口以土坯封门,窦绾墓以砖封门。在砖墙、土坯墙之间又浇灌熔化的铁水,铸成一道铁墙,封闭十分牢固。两墓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漆等器物,丝织品、银鸟篆壶和医用金针等文物10633件,其中有较高文物价值的4000余件,尤以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最为珍贵。

墓主人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是国内首次重大发现。衣用玉片制成,玉片间以金丝编缀。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葬服。按封建等级不同,玉衣有金、银、铜缕的分别,用金缕的等级最高。据《后汉书·礼仪志》载,皇帝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刘胜是诸侯王,却也用了金缕,从史料来看,西汉时还没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刘胜玉衣长1.88米,用玉片2498块,金丝约1100克,分头面、长衣、裤、手套和鞋5部分。窦绾玉衣长1.72米,用玉片2160块,金丝约700克,结构相同。

长信宫灯高48厘米,通体镀金。设计精巧,宫女造型生动,灯身为一跪坐执灯的宫女,左手执灯盘,右臂袖口下垂成灯罩,灯盘可转动,盘上有灯罩可以开合,能根据需要调节亮度及照射方向。灯光的烟可通过宫女的右臂进入体内,附着于体腔而保持室内洁净。灯的各部分既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各部分又可拆卸,便于清洗,灯上刻铭文65字。错金博山炉是一种熏炉,高26厘米,通体用金丝错出精致的纹饰。把香料放入点燃,香烟通过炉盖的许多小孔,袅袅上升,弥漫房中,炉盖高而尖,铸成山峦重迭之形,以象征海中博山,故称博山炉。

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数量多,品级高,具有很高的文物科技价值和工艺价值。满城汉墓的发掘,大量珍贵文物的出土,为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1988年1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柔墓:位于满城县城西北7.5公里的岗头村西月明山下,依山傍水,地势高峻。有“头枕九龙(墓地北边是九龙山),足蹬八宝(墓地南边是八宝嘴山),左揽日光(墓地东边岗头村内有日光庵),右抱明月(墓地西边有月明寺),腰系银条玉带(墓地南边有漕河)”之说。张柔是定兴河内村人。曾为金经略史,后降蒙古,在灭金战争中屡立战功,后所部又成为灭南宋的重要力量,是蒙古三大汉族武装势力之一。历任荣禄大夫,河北东西路都元帅,昭毅大将军。至元四年(1267),晋封蔡国公。张柔墓与其子张弘略、张弘规墓合葬一处,形成墓群。墓地南北长80米,东西阔60米,总面积约为4800平方米。张柔墓呈圆锥形,高68米,封土占地面积707平方米。墓前有元翰林学士王磬撰文的神道碑一座。碑前原有马、羊、虎、狮、文臣、武将等石像生8尊(现已无存),分两厢排列。张弘略墓位于张柔墓西南20米,高6米,封土周长89.3米,占地644平方米。墓前有神道碑一通,残存石像生5尊。张弘规墓位于张柔墓西44米,高5.5米,封土周长69米,占地面积379平方米。2006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苍墓:位于满城县城西北3.2公里柳家佐村。张苍为西汉名相,阳武(今河南原阳)人。通晓世事,精通律历。汉高祖任之常山守、赵王相、淮南王相、御史大夫等职。因平燕王臧荼有功,封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享年百余岁。满城县城内曾有张苍祠和碑碣,现已无存。

韩昌墓:位于满城县城东北1公里城东村南。曾有墓碑、石人、石马、石羊等,均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据《满城县志略》记载:韩昌为元南阳郡公。其墓碑现存于陵山脚下。

靳辅家族墓:靳辅(1633~1692),清大臣、水利专家。辽阳(今属辽宁)人。隶汉军镶黄旗。顺治六年(1649)由笔帖式选充翰林院编修,后考授国史院编修。康熙十六年(1677)任河道总督。时黄河决口百余处。他采用前人“束水攻沙”的经验,使黄河仍归故道,收到较好效果。又新开中河,确保漕运畅通,因而深得康熙帝的宠爱。二十七年(1688),被构陷罢去。三十一年(1692),再任河道总督,不久病死。卒谥文襄。其墓在今易县岭东。满城东渝河村为其父靳应选墓,东土门村、训口村也发现有其家族墓及遗物。

蒋攸铦墓:蒋攸铦(1766~1830),清汉军镶黄旗人,乾隆进士。嘉庆初年迁御史,敢言有政声,历两广、四川总督。英舰闯入内河,饬令停贸易,禁民为洋人服役。道光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两江总督,后任直隶总督。死后葬于满城县城西罗井村。允该村只交粮不纳税,村民生活安定,遂名永安庄。杨家佐村西亦有“蒋家坟”,为蒋攸铦先人墓地。

古建筑

方顺桥:位于满城县城南偏西20.1公里,建筑在方顺桥村中偏北的方顺河上。据《畿辅通志》载,方顺河原名曲逆河,后人觉不雅,逐改“曲”为“方”,改“逆”为“顺”,故名方顺河。因桥建于方顺河上,故得名方顺桥。1931年《满城县志略》载:方顺桥建于晋永嘉三年(309)。隋开皇年间、金明昌年间、明嘉靖年间曾3次修葺。方顺桥是中国桥梁史上最早的石拱桥之一。桥全长50米,宽10米。桥身由大跨度单圆拱为主体,两侧各附有一个小拱,为泄洪保护桥身之用。大拱长18米,拱高3.7米,小拱长5米,拱高2.4米。桥身为花岗岩料石结构。桥面呈弧形,两旁有石栏、石柱,柱头雕石为狮,共11对,姿态各异。南北桥头有汉白玉雕狮2对,桥南为2雄狮,桥北是2雌狮,高1.6米,威武雄壮,栩栩如生。桥北西侧第3块石栏杆处,留有古人放栏杆盘查行人用的人工凿石孔。2001年2月,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通济桥:满城县志略》载:“通济桥在县城南关外,明万历二十二年(1595)建,清康熙十三年(1674)重修,增石堰数十丈”。通济桥为单拱石桥,桥面方石砌成,两侧有石栏板护桥,南北长12米,东西宽7米,高6米,结构严谨,造形古朴。现主体完好,是研究古代桥梁建筑的实物资料。

月明寺双塔:位于满城县城北7.5公里岗头村西2里月明山下,又称月明寺墓塔。岗头村西原有月明寺,毁于清末。现仅存两座墓塔,为月明寺两位法师之墓,分东、西墓塔,塔高分别为6米、7米。塔为覆钵式,塔身圆形,顶端圆锥形,砖木结构,由塔基、束腰、须弥座、相轮、塔身组成。东墓塔建于明成化年间,西墓塔建于明弘治年间,至今基本保存完好。1992年11月,列为保定市文物保护单位。

钟家店戏楼:位于满城县城北14.2公里钟家店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至今保存完好,仍为村民演戏游乐之所。戏楼坐南朝北,建于台基上,台基东西长9米,南北宽8.4米,高1.25米,四周均以石砌墙,中间夯土。戏楼系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面阔7.88米,进深7.2米,木梁7架,擎柱12根,前檐有护板和木雕垂花檐。前为舞台,后为化妆室,台前有广场。

眺山戏楼:位于满城县城北1公里眺山东山脚下。原为眺山奶奶庙前戏楼,1920年曹锟重建。戏楼坐南朝北,台基高1.1米,属单檐悬山顶建筑,梁7架,擎柱12根,木结构,瓦顶。面阔三间8米,进深三间8米,明间宽3.2米,前边擎柱为石柱。戏楼造型美观,古朴高雅,结构严谨,堪称建筑精品。

灵岩寺山门:位于满城县城北10.7公里野里村南山腰上,是灵岩寺的山门。始建年代无考,明天顺四年(1460)重修。山门坐北朝南,砖瓦结构,单檐悬山顶,面阔与进深均4.8米,高5米。山门顶为五脊,内部呈钻尖形,无梁架,边墙厚80厘米。山门北树青石碑一通,篆刻《重修灵岩寺山门记》,落款为“天顺四年龙集庚辰季夏望日住山沙门悟明同张德福立石”。

金石碑刻

郭隗故里碑:位于满城县城东南25公里的郭村村委会院内。汉白玉石质料,抹角长方形,方形青石碑座,通高2.3米,宽0.75米,厚0.15米。碑文楷书大字“周燕昭王贤士郭隗先生故里”。落款“保定府满城县知县会稽张焕立石。康熙四十六年岁在丁亥仲春吉旦”。

靳公神道碑:位于满城县城南偏西201公里的方顺桥村内。清康熙年间立。汉白玉石质料,盘龙碑首,通高3.9米,宽1.14米,厚0.48米。碑首篆书“皇清诰封”双行,每行二字。碑阳楷书单行“皇清诰授光禄大夫总督河道兵部尚书加赠太子少保世袭拜他拉布勒哈番谥文襄靳公神道碑”,碑阴素面。

祖公神道碑:位于满城县城西7.5公里处的石井村内。碑白玉石质料,透雕绞龙碑首。碑通高3.4米,宽1米,厚0.3米,碑首单行四字篆书“皇清诰封”,碑阳楷书单行“中奉大夫巡抚直隶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祖公神道”。保存良好。

重建灵云寺碑:位于满城县城北11.7公里处的白堡村西北角灵云寺旧址。碑铭青石质料,盘龙碑首,通高3米,宽0.9米,厚0.2米。碑首篆书“重修灵云寺兴造碑铭”。碑阳碑文楷书体。70行963字,记述重修灵云寺的经过和意义,吉祥撰文,道常篆并书丹,明弘治十八年(1505)立石。保存良好。

重修灵云寺记碑:白堡村村民建房时清出,青石质料。盘龙碑首,通高3.11米,宽0.86米,厚0.25米。碑首篆书“重修灵云寺记”。碑阳楷书,题为“易州白堡村重建灵云寺兴造碑记”。碑文记述兴造经过和意义,落款为“大明嘉靖八年岁次已丑季春吉日立”。

东村石刻:位于满城县城南10公里东村北台地上。为石翁仲两件,东西相对而立,西面为文职官员,东面为武职官员,顶盔贯甲,皆抱笏恭立。因年代久远,石刻一部分埋入地下,地上部分高1.8米。造型威武,形象生动,刀法细腻,线条流畅多变,判断为明代墓葬前的石像生。保存良好。

革命文物

黄甫俊烈士纪念碑亭:位于满城县城西南5公里抱阳山上。黄甫俊1931年参加红军,转战南北。1945年,曾担任保满支队队长,华北野战军四纵队十二旅三十四团团长,在解放香河战斗中牺牲,年仅31岁。碑亭为六角攒尖式,亭座有台基,高30厘米。纪念碑为青石质料,抹角长方形,碑阳楷书“永垂不朽”。碑阴刻写烈士的英雄事迹。碑高1.60米,宽0.64米,厚0.13米。现保存基本完好。1999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肖德顺烈士纪念碑亭:位于满城县城西偏北7.5公里的石井村南保涞路北侧。碑为汉白玉质料,抹角长方形。碑额为“万古流芳”,碑高2.18米,宽0.77米,厚0.21米;长方形青石碑座,长1.10米,宽0.62米,厚0.21米。碑亭为四角楼尖型四擎柱,木、瓦、石构筑。碑文主要记载了肖德顺烈士的生平及生前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碑阴记载了肖德顺烈士的战友刘金良、王立子两位烈士的英雄事迹。1999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谢臣烈士纪念碑亭:位于满城县城西北20公里的保涞路北侧,岭西村西的高地上,又称抗洪抢险烈士纪念碑亭。1964年建成。北倚群山,南临界河。碑亭木质结构,瓦顶,护围墙长宽均为23米,占地面积529平方米。谢臣烈士碑立于亭中央,背北面南,青质石料,长方形莲花碑座。碑身高1.71米,宽0.67米,厚0.15米。碑文记载:谢臣等11名烈士于1963年抗洪抢险斗争中,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献出了宝贵生命。为此,国防部追授谢臣“爱民模范”,并追记一等功。建亭立碑,以示纪念。1999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忠良烈士纪念碑亭:位于满城县城西北20公里,西赵庄村西山坡顶端。李忠良烈士为抢救落水儿童,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生命。1984年4月,中共满城县委、满城县人民政府,满城县人民武装部为李忠良烈士树碑建亭,以示悼念。碑亭为六角六柱攒尖型,砖、木结构,高4.5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纪念碑为青石质料,碑阳楷书“李忠良烈士永垂不朽”,碑阴介绍烈士的英雄事迹。碑高1.6米,宽0.65米。1999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烈士纪念碑:位于满城县城西北15公里寺角村西落凤坡山腰。1941年7月7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四周年牺牲的烈士而建。碑身为汉白玉石质,八角形,顶端呈圆椎形,底座为青石四方形。高3.15米,正面(东侧)下端为刘光宇撰书的碑文。其他面刻有137位烈士小传和业迹。1948年,碑复制品迁于抱阳山烈士陵园。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