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寺石塔
位于程委镇解村学校院内。原为兴国寺内建筑,寺院已毁,仅存此塔,建于唐景龙四年(710年)。石塔平面为正方形,塔高7.51米,分为塔基、塔身、塔刹3部分。塔基边长1.73米,由三层方石叠成。塔身第一层是塔室,由4块石板拼合而成。塔室南面石板中间辟券门,门底宽48厘米,两边高52厘米,底至门券最高点为71厘米,门左右各雕一持剑守护神。室内正面和左右3面均雕刻图案。正面壁上部中间雕刻一立式佛像,佛像高38厘米,佛像两侧各雕刻立式石人,身高29厘米,下部两侧雕刻双膝跪式石人,身高20厘米,中间刻有“景龙四年”、“主浮”、“立”、“造”等字样。室内左右两面雕刻图案相同。壁上部中间是立式佛像,身高35厘米。两侧立式人像,高29厘米。下部是5个立式人像,高20厘米。塔室上面是方形石板,四面探出室壁20厘米。层间为探檐,探檐上下两面对称雕成阶梯式样,上下面各5阶,探檐未端为2厘米。往上6层探檐均如此,再往上有5层探檐,上下面均为4阶梯式样,再往上4层是3阶梯式样。探檐四角有孔,为系挂铜铃之用。探檐石板上面叠压方形石板,15层探檐,除顶层,其余14层都是如此叠压。只是石板逐层缩小。顶部塔刹为一石雕宝珠。
石塔全部用汉白玉石建成,做工精细考究,对研究唐代建筑风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自建成至今,已屹立千余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珍宝。2006年5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颜元祠堂
位于北杨村西北部,坐北面南,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是颜氏后人为纪念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而建。原来是一组建筑,分前后两院,大门两侧各有一间门房,二门是四柱亭式歇山顶门楼,门额悬有齐书楷所书“道冠群儒”匾,门柱上有徐世昌题联“著论能补心性空,抱道不辞筋力苦”。正殿门额悬有徐世昌题写的“北学之宗”。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祠堂正殿平面呈长方形,面宽三间11.6米,进深一间6.6米,高7米,布瓦歇山顶,设有阳台1.35米,明柱两根,方砖盖顶,布局严谨大方,古朴典雅,反映了清代建筑风格及民族民俗特点。殿内正中有颜元手拿书卷的塑像,并置有颜元画像。正殿前存有两通碑,院外向左街边有蒋式芬手书“颜习斋故塾”碑一通。1993年7月,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程夫子祠
二程夫子即程颢、程颐,世居博野县程委村,二程夫子祖茔在村北,茔前有二程夫子立的石碑。程委人怀念先贤,元朝初年,集资在程委建祠办学,祭祀程颢、程颐。明正统年间,当地士绅陈瓒为二程夫子塑像,地方官予以祭祀。成化十九年(1483),太师刘吉又命知县裴泰奏请重建二程夫子祠,拓地100余亩,重新规划,建正殿3间,左有宰牲所,右有望燎坎,东西斋房,中门。门左右建有神厨、神库,前有大门。每年春秋仲月丁祭后,教官前往致祭。1942年日军侵占博野后,拆二程夫子祠在程委村建炮楼。现存遗址存“理学源头”碑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