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长廊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正文

一位普通党员的毕生奉献——怀念我的父亲吴志远

更新时间:2018-08-01 11:12:31点击次数:272102次

我的父亲吴志远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今年97岁。中共北京卫戍区离职干部休养所基层党组织评选他为201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年度评选出的最大岁数的“优秀共产党员”。但是,父亲却没能等到组织向他当面宣布,于2018年6月27日在301医院静静的离开了我们,遗体告别仪式恰恰就在“7·1”党的生日那天。历史的巧合,让我们在为父亲送行的同时,增加了无限的思念与回忆。

 

父亲1921年出生在河北蠡县一个革命家庭。十几岁时,他在三祖父村党支部军事委员吴玉辉,二叔父共产党员吴广明和继美小学校长、老师共产党员孙念先的影响下,参加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经常为开会的党组织望风放哨,传递信息。1932年9月“高蠡暴动”失败后,三祖父牺牲,二叔父失踪,党组织和党员们的家被毁,父亲被迫逃离家乡,转移到河北安国、安平县一带与敌人周旋。

父亲是杰出的军事指挥员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父亲于1937年10月24日在安平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人民自卫军,后更名为八路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战参谋、警备科长等。父亲讲,入伍后他参加的首次对日军作战是南于八歼灭战。那是1938年1月14日,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两个营夜袭日寇石桥镇据点,巷战一夜,重创日军守敌。之后,部队撤至蠡县南于八村一带。次日,日军板垣师团第42联队3个中队上百日军尾随我军至南于八村,企图趁我军疲劳之机偷袭。我军发现敌情,在团长于权申带领下联合地方武装围堵日军,在南于八村展开激战,一天歼敌100多人,成为我军冀中部队成立后对日寇的第一次歼灭战,打击了日寇侵略气势,鼓舞了抗日民众救国热情和信心,大大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影响力和军威。此后,父亲还参加了“百团大战”、五一反“扫荡”等百余大小战斗,使父亲成为杰出的军事指挥员。

解放战争期间,父亲所在的华北野战军部队在聂荣臻、杨成武等率领下所向披靡。1948年10月平津战役中,父亲所在第63军参加了解放新保安战役,在这次战役中,驻守张家口的傅作义王牌部队国民党第35军101师、276师企图突破包围,在鸡鸣驿、新保安等地连遭我军重创,被迫退守新保安城内。这次激战中我军英勇顽强歼敌,涌现出董存瑞式的英雄,消灭了傅作义的主力部队,解放了怀来、涿鹿两县,父亲兼任怀涿县首任行政长官——军管会主任。

1949年初部队整编为第1野战军第19兵团第63军,并组建军炮兵团,父亲任团长,陈英任政治委员,耿淑明任副团长。父亲讲,在进军西北时,他们团指挥部领导们正在开会,一颗敌军炮弹呼啸而至,一下泥土把在场的人埋了起来,父亲原以为这次“光荣了”。但是,等大家纷纷从土里爬起来时,看到的是从窗户打在土炕的没有爆炸的炮弹!它使在场的团指挥人员都成为解放西北的幸存者。兰州总攻战役——从攻占窦家山战役讲起,第19兵团63军为主攻部队,马家军马继援率其王牌第100师顽强死守,窦家山久攻不下,伤亡较多。彭德怀司令员、习仲勋政委命令停战研讨进攻方法,当时率步兵突击队的魏应吉叔叔说,他与我父亲商定,用红旗指引炮兵火力,将炮弹打在红旗前50至100米地方,炮火支持突击队。父亲命令炮兵一起把炮或推或扛上山,尽量靠近敌人,用榴弹炮抵近平射,炮弹准确的打在步兵突击队红旗手周万顺的前面,为步兵冲锋扫清了障碍,成功打开了进入兰州的东大门。出现了“红旗不倒周万顺”的英雄故事,彭德怀司令员专门表扬了应用红旗引导炮火的步炮兵配合,并记入解放兰州战役军史典例。

父亲在解放战争后期时任第1野战军第19兵团第63军188师参谋长。1951年2月奉命参加抗美援朝,战前动员时团以上干部受到朱德总司令接见和鼓励。

1950年12月,朱德总司令在山东省兖州接见入朝参战的第19兵团团以上干部

父亲入朝参加第五次战役----突破临津江

父亲说,第63军入朝总兵力3万余人,1951年4月面对驻守朝鲜中部主要河流临津江防线以英军第29旅为主的联军,其综合火力强过63军,他们按照英美联军司令李奇威的战术,使用炮灰引诱我志愿军追击,美军王牌骑1师、美第3师在最后伺机反击。英军正面防守严密,到处布放雷区和火力点,将近800人的功勋部队格罗斯特郡营摆在最前面。中、英两支二战期间的优秀部队开始较量,4月22日晚10点我军发起总攻,在装备火力与敌军极大的差距下,仅用了十几分钟就突破了装备精良的敌联军防线,切断英29旅与美3师联系,并向纵深穿插,切断了英军后路,迅速歼灭了英军第8北爱尔兰轻骑兵团诺森伯兰郡团、坦克和炮兵部队。特别是全歼了英功勋格罗斯特郡营,使之成为中英两国战争唯一成建制消灭英军的历史,在英国人面前打出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威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签发通令,表扬父亲指挥的188师,第19兵团还颁发了“猛插分割”锦旗和嘉奖令给188师。至今网上仍可以看到英军统帅蒙哥马利说:“我奉劝自由世界千万不要跟他们打仗。”而当时被俘的格罗斯特郡营战俘霍利克在任北约北欧部队总司令时也说:“我当了一辈子兵,曾与德国、中国军队作战,也看过美苏打仗……但我认为最优秀的还是中国军人。”

父亲在抗美援朝作战前线防空洞中

志愿军第63军第188师师长张英辉(左三)、政委李真(左四)、参谋长吴志远(右二)、政治部主任陈英(左二)在战役期间合影

铁原阻击战“铁在烧”

由于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开始,快速追击联军至临津江南,逼近汉城,战线过长,弹药和衣食都补给不足。美联军司令李奇威抓住时机,集中4个军13个师的兵力,用机械化部队在空军配合下快速反击,志愿军伤亡严重,被迫全线向北撤退。第19兵团第64、65军不敌联军部队反攻而后撤。1951年5月28日第63军直接接到彭德怀总司令派人送来的命令,令63军在最后的山地屏障铁原死守三天,为志愿军争取整顿和全线防御时间。后撤中,寒冷、饥饿的第63军将士不顾人困马乏,立即布置以189师为主,188师为预备队,于1951年5月30日进入铁原阵地防守,面对美1军第1师、第25师、加拿大旅、韩第9师,共4个师4万多人三倍于我的敌军在铁原高台山和几个小山峰上构筑工事,抵御敌机和炮火攻击,打退敌军多次冲锋。189师死守4天后撤出,4日拂晓由张英辉师长和我父亲率领188师替换189师,再战铁原高台山8天。很多资料有记载,铁原的山和土被炸成了黑色,铁原南面的天变成了红色,将士们靠罐头和炒面充个饥,战斗间隙趴在工事和防空洞睡一会,敌人冲上来睁开眼再接着打,一线将士都拼过刺刀,阵地失而复得,在188师207高地被敌军包围攻占时,出现了“八壮士视死如归跳悬崖”的壮烈诗篇……面对世界上最精锐的联军,让阵地前摆满了敌人尸体。我军在铁原顽强坚守了12个昼夜,总歼敌2万余人,我军参战人员也损失过万。父亲是铁原高台山战斗幸存者,带领从战场归来的百战余生的将士,在后方看到撤出来的部队在聚餐,他们红着眼睛,流着眼泪,撕吼着掀了桌子,砸了锅碗。被告到志愿军司令部,彭德怀总司令含泪说了三个字:“砸得好!”

父亲口中的母亲

我的母亲刘文英是1945年入党,冀中著名地道战冉庄一带的抗日干部。母亲1946年参军,1947年和父亲结婚。父亲在战役结束时也会带着母亲骑马一起回家看望祖父母。

1948年解放新保安后,部队转至保定以北地区,父亲、母亲回蠡县老家探望我的祖父母

父亲讲,母亲不但是抗日女干部,也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革命。母亲在朝鲜,一次夜间随军车向南推进途中,遇到美军飞机空袭,防空警报立即响起,各车马上关灭车灯,躲避敌飞机轰炸。由于灭灯延迟一点,敌机投弹如同雨点般下来,四面都是爆炸巨响,母亲所坐的汽车车厢被炸,水箱也漏水,侥幸人没有受伤,母亲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练,她没有丝毫胆怯,立即下车,和后面上来的部队一起将车推入路边深沟,跟上后面的车继续前进。

父亲是忘我工作的典范

在我记忆中都是母亲管我们,1966年3月8日邢台大地震,父亲作为救灾部队副总指挥,不顾个人和我们在家是否安全,第一时间带领63军到达地震中心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群众。听当时的警卫员甘从国叔叔说,正在父亲指挥部队时,大地震再次发生了,父亲两脚之间的地面突然裂开很深的大缝,父亲已经无法挪动,就在这紧急危难时刻,是他冲了上去,把父亲推倒向地裂的一侧,救了父亲一命。父亲平时工作也总是早出晚归,我们起床,父亲已经带干部战士出早操了,晚上我们入睡父亲还没回家,就是过年都很少能一起吃团员饭。但是,他对在身边的工作人员,警卫员,秘书确是关心备至,亲似一家。从战争年代养成了与身边工作人员一起吃住的习惯。

父亲在位工作从不向组织上提要求,全国解放就任师职至1967年历时17年,而军职是从1967年至1988年离休历时21年,分配什么工作父亲都高高兴兴,任劳任怨。父亲常说,在战争年代九死一生活了下来,现在能有这么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感谢党,服从党组织的安排,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和党的组织生活。他一生从不计较参加革命的时间,授衔和任职高低,有机会时也是主动让给年轻的同事。1988年军队重新授衔时,军委领导安排他授衔升职时,父亲却主动提出了离休的要求。所以,父亲的离休证上特殊的出现了军衔:大校,原职务:军职,现职级待遇:正大军区医疗待遇。

 父亲的离休证

父亲早年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部队建设付出毕生精力,充分体现出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是我们的榜样。

附:吴志远有关革命历史和高蠡暴动的部分手稿



(作者:吴巍)



(编辑:保定方志)
  •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