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区街巷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古今地名 > 街巷 > 保定市区街巷 > 正文

东大街

更新时间:2013-02-17 10:29:00点击次数:39808次

东大街 东大街是一条西起税务角,与西大街相连,贯穿东半城的旧城主干道路,长700多米。初建于宋淳化年间,清朝时期街中曾驻有保定通判署、河盐捕局和后营守备署。清中叶以前,税务角以东到大慈阁左近街段是保定城内最早的商业闹市,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立保定军校后,军校学员出入城内,必走此街,有“西城学生东城兵”之说,使东大街繁荣起来。到1923年军校结束时,是东大街的鼎盛时期。东大街两侧店面比肩而立,建筑特点大致可分为三段:税务角至北大街口,以中式板格门窗、顶部饰以雕花檐板的单层铺面为主;北大街口以东至撒珠胡同段以中西合璧式拱形门窗、高高的防火墙、女儿墙构建的单层或二层门面为主;撒珠胡同以东则为中式板铺和中西合璧式单层门面,间有高墙、大门、大院,接近东门处又以民宅民居的平房为多。东大街的店铺以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的商号和手工作坊为主,商号多集中在贵显胡同以西,作坊则密集在撒珠胡同以东。知名商号众多,其中规模最大的属张家作坊,它创办于清咸丰元年(1851),能容纳500人同时就餐,除可办大型宴席外,还为宫廷和直隶省府州县衙培训厨师,成为冀菜的源头。

东大街又以文娱场所出名,街中有全市最大的剧场“大舞台”、保定第一家专业电影院“保定电影院”和湖广会馆戏园。大舞台由保仁水社集资,于1914年修建,1917年正式定名。场内戏台坐南朝北,东、西、北三面有廊,廊下为厢座,廊上为包厢楼,包厢之间以板墙相隔,座有三层,厢前沿有沿板。在当时是府城演出场次多、邀来的戏班或“角儿”多、演出剧种多的一家大戏园子。大舞台1947年易名“青年影院”,1948年改名“群力剧社”,1949年称“新新大舞台”。湖广会馆:地处扁豆胡同西侧路北,临街是一窄门,门悬“湖广会馆”匾,进门一胡同,胡同底是一东向大门,门内即是戏楼。戏楼是会馆的主建筑,它集南北建筑之长,又仿京式会馆建造。新中国成立后,湖广会馆由花纱布公司占用。保定电影院:原址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所建“三晋会馆”,1938年冬,日本人将会馆前部改建成影院,定名“保定电影院”。1945年,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夫人罗仪凤主办的“四维剧社”由南方迁保,占用保定电影院,改为剧场,但仍兼放映电影。1948年11月保定解放,恢复影院,易名“群众电影院”,1953年在县学街新建保定电影院,群众影院废弃。该址由保定织绒厂占用。如今,东大街经过二期规划改造,除保留个别门面外,街道两旁已全部建起二至三层的楼房,旧貌不复存在。

(编辑:admin)
  • 上一篇:西大街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