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读本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地情文献 > 保定读本 > 正文

第一章 走出洪荒 从上坡先民到始祖黄帝

更新时间:2020-01-01 17:19:14点击次数:5814次

考古学意义上的保定地区,比现行的保定市行政区划的范围略大一些,其地理位置大致在拒马河与滹沱河—子牙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在这一区域内的史前考古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近半个世纪的上坡遗址中的商代晚期房址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以他们穿透历史的深邃目光,找回了先民们那遥远的生活,使现代人能够重新回到人类的起点,和先祖们同步慢慢地走向人类的未来。

沿着北边桥村的崇山向南而下,北福地、南庄头这些久远而又熟悉的名字很快就会映入眼帘。从南庄头东行不到二三十公里,容城上坡遗址就会留住人们的脚步,先民们用他们的智慧,在那里给现代人留下更为丰富的文化遗存。

距今约60005000年的上坡遗址,发掘时位于容城县城南05公里上坡村南的一座高岗上,如今已成为县城的一部分。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分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磁山文化层出土有陶盂、支架、磨盘、磨棒等。器物形制和组合特征均与磁山遗址相同;仰韶文化层出土有彩陶钵和双耳褐陶罐;龙山文化层出土有折腹盆、篮纹陶罐和双耳罐;商代文化层陶器有鬲、簋、豆、盆、纺轮、网坠等。骨器有骨锥、刀、匕和鹿角锤。石器有刀、镰、斧、凿、杵、磨盘、磨棒等。还发现商代晚期的两座房址和83个灰坑,房址为长方形,有门口、门槛、顶柱(仅存柱洞),以及门口外的排水设施,房内门口都有做饭用的灶,并有烟囱通往室外,这些遗迹揭示了3000年前商民居住和生活的背景。

驻足上坡遗址四周寻觅,可发现这里珍藏着一个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的遗址群:位于午方西庄村西侧的午方遗址、位于北庄村东“阴顶子”处的北庄遗址、位于白龙村西500米的白龙遗址、位于东牛村南100米的东牛遗址。这些遗址都以丰富的地下遗存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为现代人描绘出一幅穿越几千年的历史画卷。此外,与这个遗址群相距不远的还有安新的留村、文村遗址,任丘的三各庄、哑叭庄遗址。这样密集的史前文化遗址,向人们展示着几千年前这里的发展与繁荣。先民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一带繁衍生息呢?

这里有崇山、丘陵、平原、河流,还有河流沉积的浅平积水洼地。丘陵山地有丰富的陆生动植物资源,而多水的平原存在着繁多的水生动植物,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有相应海拔高度的动植物群,这种丰富复杂而多浅水域的古地理环境,是孕育史前文化的良好土壤。涞水智人、南庄头、北福地、上坡以及众多先民们,正是根据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在拒马河、北易水、中易水、南易水流域以及白洋淀周围生息、繁衍,创造了不同时期的文明和文化,也为后来中华文明的发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距今5000年前,黄帝选择易水一带的釜山、后山为根据地,战胜九黎族蚩尤后,会盟诸侯,联合炎帝,合符釜山,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大统一,使华夏的社会政治经济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黄帝“发明了人们希望是他发明的一切东西,大至社会制度,小至日常使用的零星物件”,以及文字、音乐、数术、中医中药、弓箭、车船等等,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蛮荒时代。

      徐水、易县、涞水、满城一带有众多和黄帝有关的文化遗存,盘神庙、盘神庙村、三皇山、三皇庙、黄帝祠、五帝祠、尧山、文山、尧舜口等等,都表明黄帝、帝喾、尧、舜等都曾经在这一带生活、成长。特别是“其仁如天,共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的帝尧,就出生在保定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

(编辑:保定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