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界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现代、当代人物 > 科技教育界 > 正文

晏阳初

更新时间:2013-01-30 10:55:00点击次数:5468次

晏阳初(1893~1990)四川巴中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基督教会在四川省阆中县办的华英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成都基督教会办的华美学校学习。宣统二年(1900),任成都一中英文教师。

1913年赴美国考入耶鲁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开始受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及美国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影响。1918年夏毕业,获博士学位,旋赴法国参加为中国劳工服务的工作。在巴黎,看到华工一字不识,且贫穷多病,认为“愚、贫、弱、私”是中国人的四大病源,帮助华工创办了一个汉文班,编纂了一本《千字课》,自己担任教师,每逢星期日上课,并创办《华工周报》。在华工中开展启蒙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1919年秋,再次赴美国,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主修历史。1920年8月回国后,任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平民教育部主任。1922年,先后在湖南长沙、山东烟台等地进行平民教育实验。2月,其主编的《平民千字课》由青年协会书局刊行。1923年8月,与朱其慧在北京创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干事长(起初称总干事)。

1926年,选择定县(今定州)作为平民教育实验区,进行农业教育、农民研究和农村调查等主要工作。同年春,平民教育促进会设立普及农业科学院,10月,在定县设立平民教育促进会办事处。1928年夏,应邀访问美国,得到美国各地热心人士捐助。1929年6月,自美国回到北京。同年冬,晏阳初举家迁居定县,平民教育促进会总部与全体成员及家属也同时迁往定县。一批又一批学者和医务工作者为了探索用教育改造社会的道路,也参加定县实验工作。

为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平民教育实验,在晏阳初倡导下,学者们首先进行系统的社会调查。调查了定县的历史、地理、交通、经济、政治、教育、民俗、户籍、人口、农业、地亩、疾病、商业、物价等情况。通过社会调查,对定县的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等情况有了全面认识和估价,从而研究制定出一套启迪农民、改造乡村、发展生产的方法。晏阳初所倡导的定县平民教育试验,以“除文盲、做新民”为宗旨,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核心,以铲除“愚、贫、弱、私”四大劣根,提高大多数农民的“四力”,即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造一代“新民”为奋斗目标。为了实现其宗旨和目标,他们制定了“四大教育”手段,即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文艺教育,是从文字与艺术教育上着手,使农民识字脱盲,掌握求知的工具,促进文化生活,并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活有相当的了解。为此,他们先后采用和实施了多种识字方法,采集选编了各种各样的文艺读物和娱乐节目,搜集研究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修筑了农村露天剧场,建立了农民剧团。同时,在定县城内设立了无线电广播,不仅教人们读书识字,还及时把农业、经济信息传递给农民。生计教育,是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工业各方面着手,以达到农村经济建设的目标。开办生计巡回学校,传授切实可行的农业技术,研究高产的优良品种,培育生长快、瘦肉型的“波支猪”。这个猪种,后来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定县猪”。卫生教育,是要解决农民的健康问题,普遍设立村、区、县三级保健网。针对农村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及时提出了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号召。公民教育,是要发展社会的团结力,启发国民的自觉性,训练他们的自治能力。为了保证“四大教育”的实施,创造了“三大教育方式”,即学校式教育,以青年为主要对象,通过开办各种平民学校来进行;社会式教育,以组织农民为对象,在农村开展一系列的有益活动,把教育实际化;家庭式教育,对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分别组织起来进行教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晏阳初将定县平民教育促进会最主要部分撤退到湖南长沙,以湖南衡山县为实验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留在定县的最后一部分人员向长沙和四川疏散。1940年,国民政府决定推行定县实验经验,晏阳初在四川省巴县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学院,任院长,聘请四川省主席张群为校董。

1942年,晏阳初再次赴美国,宣讲平民教育。1943年在纽约“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纪念大会”上,被国际学术界选为与爱因斯坦等并列的“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1944年到古巴哈瓦那传播定县实验室。曾几次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接见。1944年组织成立“平民教育运动中美委员会”。1945年回国,同年5月再次赴美国。1950年开始进行国际平民教育运动。1985年9月,回定县参观访问。1990年1月17日在美国纽约病逝。

(编辑:admin)
  • 上一篇:袁复礼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