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文化 > 正文

曲阳县—民间文艺

更新时间:2012-09-18 16:14:00点击次数:6756次

民间文艺

曲阳民间素有讲故事、吟歌谣、猜谜语、西乐会、花会表演、群众演唱、曲艺说唱、戏剧演出的传统,尤其是各类花会在民间最为流行,有不少极富地域特色的表演形式。县境北部多武术、擎阁、大幡、大鼓,南部多旱船、狮子舞、鼓车等。初用于朝山、敬神,民国以后在春节期间走村串乡表演。表演时铁礅(炮)领头,后为大旗、大鼓、大幡、擎阁、旱船、鼓车、乐会等。新中国成立后花会成为农村群众文艺的一部分。20世纪70年代后,由县组织,每年农历正月十七各路花会进城联合表演。1989年进城花会近80道,演出人员5000余人,观众达5万人。

西乐会:盛行于清代,现全县有会10余道,分布于野北、灵山、韩家村、朱家峪、辉岭、魏古庄、大小赤涧、党城、南孝墓、七里庄、沙道等村庄。起初用于朝山、敬神、求雨,在春节期间走村串乡演出,有花会的村庄多与花会合演。每会演奏人员10余名,主要乐器有鼓、锣、钹、手锣、大管、手笛、笙、镲、云锣等。演奏曲牌新中国成立前有\[踩破街\]、\[小二番\]、\[小开门\]等,新中国成立后多演奏新歌曲调。

擎阁:据传擎阁起源于唐朝末年,分布于曲阳西北部山区的韩家村、灵山、野北、朱家峪、郭家庄、杨砂侯、北水峪等村。擎阁最初是木架,是人们祭祀、朝山、敬神、求雨擎供品的一种工具。供品开始只是牛、羊等牲畜,后来由男女儿童代替,这使擎阁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开始具有了表演性,成为民间文艺的一种。到清代,开始表演有情节的戏曲。清康熙年间,木架擎阁达到鼎盛。清光绪年间,铁架擎阁出现,铁架表演灵活,能擎拄2~3人。民国年间,铁架擎阁表演达到鼎盛。表演内容多为传统剧目,有《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打渔杀家》、《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新中国成立后,擎阁剧目多为有革命意义的现代剧,多扮演现代人物和工农兵形象。擎阁一般由上装和下装两部分组成,下装高擎上装,中间由铁信子(即轴)连接。擎者为青壮年,被擎者为5~7岁儿童,每架子通常擎1名儿童,也有2名或3名的。表演时将铁架捆绑在擎者的腰部及腰上部,被擎者可在铁架上左右旋转,表演上下翻腾,打筋斗,扭秧歌,对打等。根据剧目的不同,擎阁可以分为磨子擎阁、车架擎阁、单人擎阁、双人擎阁、三人擎阁等。铁芯用服装或其他道具掩饰,以造成惊险之感。对铁芯结构各村都很保密,上下装避开观众。由于铁架笨重,曾发生过架折伤人事故,故此项活动流传不太广泛。

大幡:分布在灵山、野北、韩家村等村。幡高8~10米,用大竹竿绑小横竹竿做架,单面蒙彩布。顶端用小竹竿绑小型彩旗,彩旗下装饰彩圈,起一定的平衡作用。横竿两端缀缝制的动物及果实造型,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彩布画有龙凤或花纹图案,竖写大幅标语,内容多为盼望吉祥、鼓舞士气、庆祝丰收用语,新中国成立后多为适应当时形势的政治口号。表演时由一名青壮年主擎,周围几人前后拥护,倒后扶起。擎者行走或操之旋转。近年由于路巷上空电线纵横,对大幡表演带来很大困难。

拉鼓车:起源于清初,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甚广。表演形式为前有一表演者拉车,后有一表演者推车,车内装有名山,传统内容为“车轧赵州桥”,后改编的有“愚公移山”,由鼓伴奏。近年来,多为两人抬着鼓,鼓手在一边敲,再配以钹,前面一人表演拉车,后面一人表演推车。前面表演者多扮女性,后面表演者多扮男性,前后两人边扭边逗情。拉鼓车一般为排街和圆场。

旱船:起源于清代,一般由2人表演,一漁翁划船,一靓女盘腿坐于船头,内容题材丰富,主要体现水中船荡、水中船行、转弯调头三个优美逼真的演技。主要以圆场和舞台表演为主。

高跷:起源于清代,高跷高度不等,一般0.5米至1米,超过1米的较少。表演者扮相多为戏剧中人物,表演时按人物顺序排成两行或数行,进行排街和圆场,以鼓和铜钹的节奏,控制行进速度。表演者一般不少于30人。

大鼓队:起源较早,为大型表演,声势很大,一般有几十面大鼓和几十副铜镲、铜钹同时配合表演。鼓谱种类较多,现多为\[三交会\]。

戏剧:曲阳民间戏剧主要有河北梆子、秧歌、老调、京剧、评剧、歌剧。新中国成立后有30余个剧团,这些剧团、戏社唱红曲阳及邻县,实力较强的剧团外出活跃在河北、山西、内蒙古一带。河北梆子于清代传入,兴盛于清末,主要分布在中河流、北水峪、岗北、灵山、孝墓、北养马、程东旺、野北、燕川等村,有名气的有永和班(为娃娃戏班),兼唱京剧;中河流吹打班,至今流传14辈,为曲阳县最旱的吹打班;还有共合班等。评剧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安国县评剧团归入曲阳县评剧团的,经过发展,力量壮大。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员分散,一部分人在河北、山西、内蒙古一带演出,一部分人在县域内乡村演出。曲阳评剧源于大口落子,也就是奉天落子,其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泼辣、粗犷,也带有悲怆色彩,每个乐句都一气呵成,分句之间无须乐队填充,只做加花伴奏。

(编辑:admin)
联系我们
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
地址:保定市竞秀区东风西路1号
电话:0312-3088159
E-mail:bddfz0312@163.com
传真:0312-3088159
邮编: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