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卷保定年鉴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方志馆 > 数字方志 > 年鉴 > 2012卷保定年鉴 > 正文

综 合 管 理

更新时间:2014-02-17 13:55:00点击次数:275273次

综合管理·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 

【保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保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市政府组成部门。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重大方针政策,组织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内设30个职能处(室):办公室、人事培训处、政策研究处、发展规划处、国民经济综合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固定资产投资处、地区经济处、财政金融处、经贸和服务业处、高技术产业处、产业发展处、外资利用和经济协作处、农村经济处、交通运输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社会发展处、经济运行调节处、行政审批服务处、重点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一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二处、重点建设项目稽查特派员办公室、能源处、电力发展处、新能源装备及综合利用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老干部处、医疗卫生医药体制领导小组办公室。6个事业单位:保定市交通能源办公室、保定市建设投资公司、保定市支援油田建设办公室、保定市节能监察中心、保定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保定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

 

党组书记  主任  岳文民

党组副书记  调研员  杨国庆

副主任  康青(市重点办主任)

闫海清

张林峰(援坝)

李建领  杨军

尹绪龙

孙增儒(市物价局局长)

马福生

樊运会(援疆)

彭延昭(援疆)

纪检组长  孙振军

重点办副主任  王永平

邸旭伟(女)

调研员  王向明  曹继东

王志军

副调研员  李文恒  崔永凯

毛苏宇  陈隽

张卫强

 

【概况】2011年,市发改委突出抓发展,重点抓项目,着力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建设好的班子,带出好的队伍,形成好的风气,树立好的形象,创造好的业绩”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先后以党组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开展“三讲、三树、三看”活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纪律要求和作风锤炼,树立单位“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通过“建强班子、带好队伍”系列制度、措施的执行,单位正气日益得到彰显,机关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全委上下积极性空前高涨,工作预见性及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三总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11年,市发改委对口支援平武县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机关党委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发改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十佳”集体;重点项目建设、“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节能减排、国民经济动员等工作受到省发改委表彰,全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民族团结进步、援疆工作、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承办工作、春运工作以及基层党建、纪检监察、党统、信息、档案、计生、信访等工作受到市级表彰。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450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长12%,居全省第4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14.1%和11.4%;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65.9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长29%,居全省第3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8.6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长41.3%,居全省第1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912元,居全省第7位,增长12.4%,居全省第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656元,居全省第6位,增长22.2%,居全省第2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84.6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长16.7%,居全省第3位。实现利税325亿元,增长35.9%,均居全省第4位。汽车、新能源、纺织服装、食品、建材五大行业完成增加值444.4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73个百分点。汽车、新能源产业在逆境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3.8万辆和72.7万辆,分别增长5.43%和4.85%,整车出口11.4万辆,增长49.8%,规模以上汽车工业实现增加值191亿元,增长12.7%;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14.7亿元,增长10.1%。纺织服装、食品、建材业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6%、22.5%和31%。全市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园区达到3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662.8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8.7%,实现税收347.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粮食总产达到615万吨,实现“九连增”。24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8.7亿元,产品出口1.6亿美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累计注册达到2193户,增长18.8%。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4.1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7.8%,居全省第2位。万博广场等地标性综合商体项目建设加快;完成配送中心项目5个,“农超对接”、“农批对接”项目3个。旅游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接待国内外游客3645.9万人次,创收211.6亿元,同比增长50%。金融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浦发、交通2家股份制银行和唐县汇泽1家村镇银行。达瑞生物等6家企业挂牌上市,上市公司总计达17家,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全年企业直接融资147亿元,占全省六分之一。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248亿元,增长12.8%。各项贷款余额1352亿元,增长16.8%,存贷比提高到41.63%。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大水系”北线引水工程全线竣工,市区“外环水系”实现通水,东湖、北湖基本完工。投资10多亿元改造了天威路、裕华路、天鹅路、朝阳大街、长城大街等5条景观大道。“三大片区”拆迁和安居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万博广场、华创国际、新燕赵等精品工程顺利推进。利用省外资金370.2亿元,居全省第4位。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居全省第6位。

 

【加强调控,为市政府决策提供坚实依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主动当参谋、跑项目、强调节、控物价,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坚持月分析、月会商、季报告制度,组织召开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汇报经济形势,提出对策建议。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起草上报了30余个政策性文件,被市委、市政府印发或转发实施。1.提出了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起草了《2011年发展改革工作要点》,以保市府办88号文件下发;认真梳理上半年需要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的重点工作,代政府起草了《关于落实市政府第七次(全体)会议精神,着力抓好弱项指标和弱项工作转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建议》,并对弱项指标和弱项工作进行了分解;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白沟新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代政府起草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冀政\[2011\]54号文件精神,努力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建议》等。2.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年度预期目标,并经市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批准执行。为确保全市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依据年度预期目标,对县(市、区)下达了工作目标,并由两办(保办字〔2011〕23号)下发执行。3.坚持了季度重点监测、系统分析,月度常规监测分析,逐月撰写运行分析材料。深入开展经济运行情况会商、预警工作,向市政府提出了月度会商情况报告,明确下一步工作措施,适时对指标完成落后的县(市、区)下发预警通知。按月编发《保定经济社会发展手册》,及时公布全市经济发展态势。4.每月向市政府报告系统内应急情况,每季编写市电力运行季报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每季结合市生产要素的供销变化情况反映全市生产要素资源的供需变化情况。每月与电力公司、中石化、中石油、天然气公司、铁路等单位召开工作情况通报会,及时掌握应急事态,安排生产要素保障。

 

【抓重点项目建设,促投资较快增长】围绕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加大重点项目的实施力度,全年争列省重点项目117个,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二位。市以上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增长1789.31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到1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倍,全年预计完成投资680亿元左右。1.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11年全市省市重点项目共500个,总投资5175.8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623.8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93.1亿元,完成计划的111%。英利四期、长城40万套铝合金铸件等86个项目竣工投产;蒙牛含乳饮料、光为公司300MW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145个新上项目开工建设。2.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加快,有力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5.7亿元,居全省第4位,增长29%,居全省第3位。亿元以上在建项目个数487个,同比增长26.8%,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全市比重6.9%,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3.加强项目管理督导力度。制定了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重大项目分包责任制、重点项目用地配置择优制、重点项目调度巡查制、重点项目月通报、周快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多次召开全市性的调度会,专题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月,在全市开展了“重点项目攻坚月”活动,加强项目巡查,重点核实项目是否开竣工、投资进度是否与形象进度相否,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4.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力度。印发《关于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实行月报制度的通知》,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明确项目投资来源渠道,严格控制投资概算,节省财政资金,落实项目前期建设条件,为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利保证。每月召开投资形势分析会,及时监控分析投资结构和投资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每季以政府办公厅名义通报各县(市、区)投资完成情况,对排名后三位的县(市)进行通报。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组织谋划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项目纳入储备项目库,积极跑办,争取国家及省资金支持。共有涉及技术创新、污水处理、农村电网、县乡医院、农村校舍、农村饮水、水土保持、供水、供热、廉租房、公检法司、档案馆等171个项目争取到上级资金支持,争取国家、省预算内资金支持共计12.1亿元,受到市政府表扬。5.坚持依法办事,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稽查工作。依据《河北省重点项目稽查条列》、《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稽查计划》,结合市新增中央投资建设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具体情况,制定了《保定市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稽查计划》。共安排稽查项目70项,总投资5288477.5万元,其中省稽查20项,总投资5043819万元;市稽查50项(含打捆项目),总投资244658.5万元。

 

【推进结构调整和园区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促调整,在调整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提高,增强综合竞争力。1.推进区域布局调整优化。着眼于融入首都经济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出“强化大保定中心城市龙头作用,打造四大经济板块”的区域发展思路,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上升为全市发展战略。落实省环首都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加快市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线带二线,二线带全市,梯次带动,整体推进”发展思路,完成了《保定市“一城三星一淀”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壮大制造业产业支撑。围绕保定新能源之城和汽车城建设,安排新能源和汽车产业重点项目74项,总投资1184.07亿元;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安排电子信息及新材料项目19项,总投资183.37亿元;围绕传统优势产业项目升级,安排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产业升级项目86项,总投资585.96亿元,进一步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主导产业实力。组织完成了《保定·中国汽车城》及《保定·新能源之城》规划编制,并力争将两规划上升为省级战略,新能源和汽车两大支柱产业速度和效益“双增长”,对全市经济的较快发展发挥了较强的拉动作用。及时掌握国家产业政策动向,以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汽车、新能源产业发展。总投资20亿元的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发中心项目已开始建设。英利集团“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已获国家能源局批准。3.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重点培育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和重点物流项目。列入省发展规划的本市物流重点项目20个,白沟物流中心进入全国五十强,列入全省十大物流示范企业2个,白沟物流集聚区列入省首批物流集聚区,享受省级工业园区的待遇,并支持专项资金1000万元;保定国际保税物流中心、白沟现代箱包物流仓储商贸区、雄县龙华仓储物流中心、九州通中药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4.按照产业向园区聚集、项目在园区建设的原则,2011年第一批重点项目中,除工业技改项目外,90%的项目在园区建设;特别是省重点项目中,有95%的项目在园区建设,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发展合力。5.根据现有产业园区实际情况,出台了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意见及产业园区管理考核意见。采取召开专门会议和现场指导方式,对徐水、白沟新城、满城、涞源等地拟申报的省级工作聚集区进行业务指导;加大了市级产业园区的培育和认定力度,指导未建立市级以上产业园区的容城、博野、唐县、满城、阜平、安新、新市区、曲阳8县(区)完成申报市级产业园区前准备工作。

 

【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组织市重点高校、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有关部门就建立校企长期合作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企业产业化的优势进行专题研究,以产学研联合推动全市技术创新工作。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院所合办科研机构20多个。1.组织开展了第18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工作。按国家发改委要求,在国家确定的重点认定领域内筛选企业,推荐申报了英利集团;组织开展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申报工作。对照国家发改委支持重点和申报条件要求,推荐申报了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资金申请报告已完成。2.组织开展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市天威、乐凯、风帆、恒天纤维、长城、巨力6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照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要求,完成了评价资料。其中天威集团在全国72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评分优秀,列全国第六位,成为河北省首家进入全国前十的企业技术中心。3.加强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的申报工作。河北大学新能源光电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揭牌,成为省内首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省批复组建1家省级工程试验室。截至年底,全市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河北省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

 

【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重基础、增投入、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加强和指导项目谋划储备,筹措资金,争取国家支持,推进改善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项目跑办,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投资支持。全年,91个社会事业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盘子,争取到位国家和省投资3264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31453万元,省预算内资金1190万元,有力推动了市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2.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村改革等重点工程。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重点实施粮食生产核心、现代农业、农村民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大建设工程。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商品粮基地管理办法》和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推进保定市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建设(一期)。截至年底,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资30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地方配套1000万元,建设小麦生产基地7.055万亩。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积极主动与国家、省沟通联系,已争取到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农村沼气、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动物防疫体系、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猪标准化养殖、奶牛标准化养殖、水土保持、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林业示范场、以工代赈等15大类项目,总投资5.6亿元,已落实省以上资金4.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4亿元,省投资1.1亿元)。3.针对物价上涨过快情况,及时下发加强价格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紧急启动价格监测应急处理机制,价格监测由周报改为日报。围绕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价格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保定”】科学统筹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把“防松懈、防反弹”作为2011年乃至“十二五”初期节能工作的总要求,修改完善了《保定市“十二五”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保定市2011年节能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控“两高一资”项目盲目上马,优先支持低能耗、低排放和高附加值项目发展。对各县(市、区)高于本地单位GDP能耗水平的高耗能项目一律不再批新建;严格实行能耗增量控制,对超出项目所在地GDP能耗控制增量、没有能耗减量替代的拟建工业类项目,一律不得核准或备案;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引导企业科学用能、合理用能。对未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或未进行节能登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律不得核准或备案。2.突出抓好重点区域、企业和领域节能。继续实施“双三十”节能减排工程,指导列入“十二五”期间省“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的“8县(市)3企”做好“十二五”各年度单位GDP能耗以及节能建筑占比等指标的制定分解,确保完成省定节能目标任务;突出抓好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指导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积极开展节能技改降低能耗;着力推进建筑、交通、商贸和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明确了建筑、交通、商贸和公共机构等领域“十二五”及各年度节能减排目标。3.对能(电)耗增长过快的地区和企业,及时预警调控。针对上半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不降反升的唐县等6个县(市、区)及时发布了预警通知,要求相关县(市、区)限期整改。自9月下旬起,开展了节能攻坚行动,对全市节能工作实施综合调控,完成全年下降3.43%的节能目标任务。4.积极组织申报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安新县,高阳县纺织、徐水县废钢工业园区2个循环经济园区,保定广顺再生资源、大无缝铜业、旭阳焦化、立中有色金属等4家循环经济企业,宏润新型面料、徐水钢铁炉料、立中有色金属、广龙生物肥料、港安有色金属等5个循环经济项目列入了省“3255”循环经济工程。共有9个项目争取省级以上资源节约和“两厂(场)”建设专项资金4715万元,有力促进了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5.低碳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了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明确了10项重点工程,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依托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组织推动成立了保定低碳发展研究院。高新区“金太阳”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一期10兆瓦项目竣工,涞源1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组织编印了《低碳知识手册》并向全市发布,培养全民节能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试行)》,以做大做强保定中心城市和加快发展定州、涿州、白沟新城三个次中心城市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构建一主三次城市发展新格局。组织制定了《白沟新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交通体制改革及小城镇改革试点等工作,加强对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出台了《保定市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加强督导落实,确保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加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高碑店市列入全国首批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徐水安肃镇、定州李亲顾镇、涞水石亭镇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数量居全省首位。2.积极拓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利用境内外资金的质量和水平。加强项目谋划及调度,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丰硕成果。谋划对外招商项目99项并编印成册,在全年招商活动中推荐发布。香港投洽会、廊坊经洽会、厦门投洽会三次大型招商洽谈活动,共签约外资项目14项,总投资15.8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8.94亿美元;签约内资项目16项,总投资707.3亿元,拟引进资金707.3亿元。与京津的合作进一步深入。抓住省举办“央企进河北”活动的有利契机,促成19个项目列入省政府与央企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意向总投资459.36亿元。出口总值53.6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24.1%,居全省第6位。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取得实质进展。正在实施的白洋淀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与环境保护项目已有6个子项目实现成功报账,全年到位亚行资金663万美元;共谋划了四个医院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均列入国家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规划。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保障】加大推进路网建设、能源重大项目布局、“气化保定”工程建设等。1.建设适度超前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狠抓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及时解决前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京石客运专线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津保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紧进行;150公里高速外环路竣工通车,保阜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张石高速公路曲阳至涞水段、密涿支线段、涞源至张保界段、涞水枢纽至西陵段建成通车,荣乌高速公路京石互通至京昆段建成通车。围绕北京新机场建设及新机场带来的影响,积极与省发改委沟通联系,以市政府名义向省发改委上报了《关于应对北京新机场建设涉及保定相关县(市)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共谋划了14个项目,其中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项目有2项,纳入《北京新机场项目建议书》的项目6项(其中铁路项目2项,新建公路1项,升级改造公路3项),省内考虑解决的项目2项,保定市拟新增高速连接线项目3项。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2011年,组织实施了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公路项目8个,争取中央资金525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项目101个,总投资181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313万元,省配套资金505万元。2.加快能源项目建设,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协调,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多次组织召开由市政府领导参加的协调会,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推进项目建设。霸州至保定天然气管道完成主管线项目建设,自10月11日起向安新送气;积极推进中海油煤制天然气管道项目、高阳至保定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和市区5个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加强与中石油的合作,提出了“三位一体、气化保定”战略构想,与中石油昆仑能源公司成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稳步推进城市公交、长途客运车辆更换使用液化天然气工作,已有98辆液化天然气长途客运车投入使用。3.以保障电力供应为基础,加强重大电力项目建设。修改完善了市热电联产规划,获省发改委批复,为申报西北郊热电联产项目提供资料支持。加快推进重点电力项目前期工作及建设进度,大唐南郊热电厂建设有序推进,总体进展顺利,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国电西北郊热电项目及涿州热电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已上报国家能源局待批。

 

【积极完成各项援建任务】2011年,圆满完成援川任务,保定市援建平武响岩镇项目共计11项,总投资13109万元,全部为交钥匙工程,其中实体项目10项、资金补助类项目1项。市发改委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全省发改系统唯一一家。正在实施的援疆任务中,河北省第一批援疆建设项目中由保定市负责援建的项目有7项,其中省援疆试点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河北现代农业研发基地项目、农二师垦区12个团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已竣工;干部人才培训项目已组织实施6个;其它项目按照省要求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杨国庆张学军刘晓宇)

 

综合管理·统计管理统计管理

 

【保定市统计局】保定市统计局是主管全市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业务上受河北省统计局和市政府双重领导。保定市统计局主要职责是:1.拟定保定市统计工作规章;制定统计改革、统计现代化建设规划和统计调查计划;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市内各县(市、区)、各部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实施情况。2.贯彻执行国家、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和基本统计制度;管理全市各项核算制度;制定地方统计调查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组织管理、审批各县(市、区)、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包括社会和涉外)、调查计划、调查方案;组织全市统计登记工作。3.组织完成国家、省部署和普查任务;研究提出重大市情市力普查和抽样调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各县(市、区)、各部门社会经济调查,汇总、整理全市基本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4.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出版全市性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情况统计信息。5.管理全市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管理全市统计数据库网络。6.组织管理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协助组织管理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7.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市统计局设10个职能处室。

 

党组书记  局长  梁瑞萍(女)

党组副书记  国家统计局  保定调查队队长  李凤江

副局长  蔡毅儒

刘建民(7月离任)

朱德连  田毅

纪检组长  刘永志

党组成员  普查中心主任  康云山

副调研员  何树新  贺新平

 

【概况】2011年,以建设“四大工程”为主线,以进位跨越为目标,锐意改革创新,全市统计各项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市局分别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第二次R&D资源清查工作先进单位,统计“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政府评为“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模范集体,综合统计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被省统计局评为全省“优胜单位”,统计信息工作分别被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评为先进单位,统计服务工作得到市政府通报表扬。

 

【“企业一套表”改革顺利推进】

“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是2011年全年统计工作的重点。根据保定县(市、区)多面广、工作量大的实际,确立了“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现行启动、扎实推进”的指导思想。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市、县开展了“三上企业”清查,摸清了底数,动员各方力量,推动企业联网直报硬件条件改善,加强了企业人员业务培训,加强了检查督导,落实了各项工作措施,有力推动改革工作有序开展,自10月份起,全市涉及工业、能源、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建筑业和房地产2714家入统企业顺利实现了网上直报。在推进改革进程中,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责任分解、任务共担的原则,强化行政推动、强化部门责任、强化工作落实、强化质量管理,确保了改革的顺利推进。定州、安国、涞源等县(市、区),建立了主管部门与企业捆绑责任制,对入统企业存在人员、设备、网络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按照归口管理原则,依靠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帮助协调解决。定州还实行了对全市“三上企业”统计人员按月予以岗位补贴、并与工作绩效挂钩等措施,调动企业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安新在对企业人员培训工作中,采取了“小班授课法”,提高了培训效果。完成了基层企业身份证书下载工作,开展了“万人进万企”活动,给基层报表企业下发了“致企业一套表改革单位的一封信”,加强了对企业的宣传工作。保定市的工作和做法得到省局的肯定,在全省“企业一套表”改革总结交流会上,保定市做了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春节过后,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到河北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保定市就“企业一套表”工作开展情况作了重点汇报。

 

【各项统计调查任务高质量完成】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完成了全市普查表的光电录入和数据编审工作,在反复论证、确保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如期发布了保定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开展了农业产业化清查及粮食预测调查、工业成本费用调查、亿元项目清查、人口劳动力变动等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获取了大量真实准确的调查数据。组织完成全市群众安全感、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等民意调查,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县两级都把提高数据质量放到更加突出地位,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按照《保定市统计局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各县(市、区)都强化了源头数据和中间处理环节的管理,对数据采集和处理,加强了从基层的监管和查询,并进一步加强了数据审核和评估。顺平、涞水、望都、满城、安国、新市区6个县(市、区)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加强数据管理审核的文件,建立了数据管理工作机制。探索参照部门数据,开展了对GDP、农业、工业、投资等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进行关联性评估;在GDP核算、农业产业化、市、县间实施了季度联审和会审制度;在能源和工业专业及相关专业之间,建立了双向审核工作机制;与住建、发改部门建立保障房和亿元项目统计沟通机制,数据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得到加强。完善了数据会商机制。在对GDP季度指标数据的把握上,市、县都通过采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措施,不断强化各专业间相关支撑指标的监测,强化对有关部门提供的指标数据的分析评估。涞水、涞源、定州、南市区、北市区、望都等县(市、区)不断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有关部门、乡镇统计数据的审核,使数据更加透明,提高了数据质量,同时,强化了部门和乡镇的数据质量意识。

 

【基层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基层基础建设抓规范、抓典型,基层工作环境抓改善、抓优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抓深化、抓升级”的工作思路,狠抓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和乡级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全市基层基础建设得到大力加强。1.基层规范化工作取得新成绩。市、县两级统计部门都把加强基层规范化建设作为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并卓有成效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局按照《县(市、区)统计局业务工作规范化综合评定办法》和《县(市、区)2011业务规范化量化积分标准》,对各县(市、区)局的统计规范化工作开展了打分评定考核。8月,开展了全市统计基础工作专项检查活动。各县(市、区)普遍加强了对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的工作力度。定州、望都、容城、北市区、徐水、定兴、蠡县、高碑店8个县(市、区)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统计站规范化管理的文件,望都、容城作为2011年全市申报的规范化建设示范达标县,在局机关和各乡镇统计站大力度开展了规范化集中整治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局达标验收。定州市年内两次专题召开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交流会,推动基层规范化建设,乡镇统计人员新增加21人。高阳、望都、容城等部分县开展了村级统计室建设的尝试,高阳对全县的村级统计室建设制定了规划,通过树立样本、示范引导,年内已有20%的村建成了统计室。雄县、阜平、易县、定兴、曲阳、蠡县、唐县、白沟新城,通过与政府督查室、监察局等部门联合督查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乡镇规范化建设的督导,并多形式的开展对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活动。高新区在现有体制下,采取“一人多岗、人岗互补”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并为基层购置办公设备,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博野、易县、容城、涞源等县(市、区)之间、各县(市、区)在县内各乡镇之间、与县直部门横向之间广泛开展了学习观摩活动,推动了基层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提高。2.乡级统计垂直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2011年,博野、雄县、顺平、定州、安国、满城6个县(市)完成了乡级垂直管理改革工作,通过省局认定。截至年底,全市已经有19个县(市、区)完成了改革任务。各县(市、区)局在加强对基层统计站的管理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普遍制定了对乡镇统计站和统计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通过考核奖惩、工作例会、统计站长述职、“星级统计站”、“十佳统计员”评选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徐水、容城、新市区等县(区)出台措施,对乡镇统计人员选聘、调整、统计站长任命、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基层人员岗位补贴等事项进行规范和管理。满城、北市区、南市区、新市区、涿州、雄县、顺平进一步完善了对基层工作的考核工作,并以此兑现奖惩。涞水以县政府名义,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工作,实行“一垂三统”管理体制的意见》,明确乡镇统计人员列入县局编制序列。涞源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在县局成立了股级“城市经济调查队”内设机构,统计功能更加完善。徐水、安国建立了统计站长定期汇报制度,实施由各乡镇统计站长季末和年终向县(市)局工作述职,这些措施的实施,推进了县对乡镇统计工作的管理,加强了对基层统计工作的领导。

 

【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2011年,市、县统计部门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围绕“提升三种能力”(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提升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提升服务社会公众能力),强化对日常经济运行的分析研判、强化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指标运行的分析监测、强化提升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局全年上报统计分析、专报、快报176期,38篇次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7篇分析报告被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到各县(市、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市长李谦先后两次做出批示,对市统计局工作给予表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对市统计局主动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予以表扬的通报》。各县(市、区)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安新在为各级领导提供指标完成情况同时,增加了指标解释和针对性分析内容,安国围绕中药材及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涞水、高碑店围绕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曲阳围绕雕刻业发展和弱项指标转化,满城、清苑围绕节能减排,涿州、安新、容城围绕县域经济对标进位等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工作,加强专项调研,提供对策建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满城、南市区政府专门下发通知,对县(区)统计工作予以表彰。

 

【统计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1.依法统计能力明显提升。新市区、高阳、望都、涞水、顺平、雄县、涿州7个县(市、区)获得全国、全省“五五”统计普法先进单位。全年市、县共对1000余个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立案70余件,罚款3件,警告50余件,维护了统计权威,保障了工作秩序。2.统计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配合“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开展,市局积极帮助县(市、区)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2011年,市局把更换的性能较完备的83台计算机分配给各县(市、区),帮助基层缓解设备紧张状况。积极与县(市、区)政府领导进行沟通协调,力促各县(市、区)解决视频会议系统所需经费、场地等必备条件,市、县共投入193万元,建设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为提高全系统信息传输能力,市局投入40万元,对现有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扩容,统计内网带宽由原来的2M升级为10M,互联网出入口带宽由原来10M升级为50M。同时,采取技术手段,加强网络日常管理,维护市、县、乡网络运行环境,市局投入7万元,购置了网络管理行为专用产品,构建了覆盖全系统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网络安全性能明显提高,为“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沈国清)

综合管理·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工作

 

【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市政府管理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人事处、政策研究处、规划统计处、就业促进处、人力资源市场处(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军官转业安置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保定市外国专家局)、职称管理处(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农民工工作处、劳动关系处、工资福利处、养老保险处、失业保险处、医疗保险处、工伤保险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农村社会保险处、调解仲裁管理处(保定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劳动监察处、行政审批服务处等23个内设机构。

 

党组书记  局长  张莹

副局长  王德全  陈克祥

刘晓莲(女)

孙福君  李彦英

颜雨田(3月离任)

石俊奇  张普霖

陶连海  付爱国

纪检组长  耿国岚

副调研员  王小莉(女)

张建英  李光军

李荣耀  赵丽萍(女)

王少舟

 

【概况】2011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以争创“三个一流”为工作目标,践行“无边界”服务理念,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新突破,为市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完成机构改革各项工作】自4月份组建后,全局迅速行动,不拖不等,立即统一思想认识,稳定人心;提出“三个一流”目标,明确工作总体方向,凝聚人心;理顺重点工作,夯实改革基础。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实现了工作不断档,事项不漏空,全局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全力确保关键期平稳、顺利过渡,圆满完在机构改革各项工作。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全市新增就业10.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万人。创业培训28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5%,控制在省定目标4.5%以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1.8万人。精心组织开展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医”计划,高校就业见习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专项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34426人顺利实现就业。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1065人。职业技能鉴定人数3.9万人。

 

【多渠道支撑,创业带就业效应显现】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在全市25个县(市、区)和高新区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全年为164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开展“创业帮扶工程”,共帮助638人成功创业,带动1313人实现就业。启动转移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进一步健全求职登记、培训登记、劳务对接等工作机制。建立保定市发展家庭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家庭服务业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账,为实现更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在“全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评选活动中,本市三家企业上榜,其中“保定市社区服务中心”跻身全国百强家庭服务企业。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达到730.5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0.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2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达到51.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5.6万人;生育保险覆盖面达到57.6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62万人。正式启动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全年共完成84万人的制卡信息采集工作。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在解决“五七工”、“家属工”养老保险统筹、断保补缴等问题后,又将曾在企业工作过的未参保人员纳入统筹。启动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第三批国家新农保试点,向实现“加快覆盖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要求迈进一大步。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为全市20.1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调整后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395.64元;取消城镇职工“双基数”缴费政策,切实减轻参保企业的缴费负担,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普遍达到70%。对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进行调整,提高到每人每年不少于200元,并将享受困难人群重点补助的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家庭的未成年人。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了涿州市、涞水县《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开发建设实施方案》的修订、上报工作。结合市委市政府三大战略,5月与唐县人民政府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名师西部再送技能、工业西进又谱新篇”活动。成功在北京清华园成功举办“中国电谷·低碳保定——2011年清华校园专场招聘会”;进一步强化京津高校人才开发,扩大合作平台,与北大、清华两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联手启动“2+1”人才合作工程。组织全市10家骨干企业举办保定市首届企业人力资源部长联谊会,为企业的沟通交流、人才合作开辟新途径。出台《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一主三次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方案》,并启动两项人才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落实省政府“金篮领培训计划”,制定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依托天威等企业建立3所“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了2011年度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和保定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选拔推荐及评审工作。共有133人被评为保定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公务员队伍选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完成2010年度“省市县乡”四级联考考察、公示和审批录用工作,认真做好2011年“省市县乡”四级公务员联考工作,全市共组织21086人进行笔试、对380名考生进行了体检和考察工作,对13名报考公安机关职位考生进行了体能测试。完成2011年为市基层政法机关招录培养干警报名与资格审查、证件审核和面试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坚持按岗申报、择优推荐、公正评价、自主聘用、强化管理的方针,职称工作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稳慎推进,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优化职称工作政策环境。在职称申报、评审、聘任及聘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备的政策规章体系。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取得新进展】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全面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顺利完成,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本兑现到位,其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审批工作基本完成。大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已达到千家。

 

【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制定《保定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成功实施2011年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加强了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体制改革所涉及的人员分流、岗位设置、竞聘上岗等相关工作的指导及岗位设置备案等工作。2011年,全市313个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普通人员竞岗已全部完成,并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

 

【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开创新局面】

先后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春暖行动”、建筑行业劳动用工专项检查、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全年主动监察用人单位6636家,取缔非法职介机构58户,清退童工7人,共为8059名劳动者追讨各类欠薪1890万元。全市共接待来信来访1166人次,进京赴省73人次,解决1119人次,结案率为91%。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210起,涉及人数1286人,其中裁决669起,调解541起,当期结案率90%。全市所辖县(市、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全部调整、组建到位,其中有15个县(市、区)仲裁委成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做好军转安置与稳定工作】完成圆满完成全年军转安置任务,军转培训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不断创新培训举措,调整转变培训方式,以提高适应能力和改善知识结构为重点,实施“五训法”,收到良好效果,得到国务院军转办的充分肯定,并且作为全省唯一的地级市受邀参加了全国部分省区市军转培训中心主任座谈会。成功化解十余起部分企业军转干部拟参与的全国性进京、赴省集体上访活动。

(李军波)

 

综合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国土资源管理

 

【保定市国土资源局】保定市国土资源局是保定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执法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承担全市土地、矿产资源、测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处、财审处、规划处、耕地保护处、地籍处、土地利用处、矿产开发管理处、地质勘查处、地质环境和科技处、测绘管理处、执法监察处、人事处、工会、机关党委、监察室等16个处室。辖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土地产权管理办公室、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国土资源规划测量所、地产评估中心、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等7个事业单位。

 

党组书记   张德义(6月离任)

局长  田庆柱(6月任)

党组副书记  副局长  刘杰

党组成员  副局长  刘新社(1月离任)

张彦杰(7月离任)

张民立(6月离任)

蔡建会(10月任)

陈绍辉(10月任)

夏静海(10月任)

赵志刚(10月任)

纪检组长  蔡建会(10月免)

祁建英(12月任)

副调研员  肖秀芬(女,1月免)

祁建英(12月免)

 

【概况】2011年,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这一主题,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富有成效,为助推“三大战略”深入实施,服务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共落实计划指标19520亩,为年初省下达12439亩计划指标的1.56倍,较好地解决了长城汽车及零部件、中国电谷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和城市建设用地问题;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确保了全市1184万亩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跟进服务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以广原地产集团为平台,向金融部门融资23亿元,为城市建设三年上水平提供了资金保障;资源市场建设更加有序,市场交易成效明显。市本级完成土地出让41宗,面积1107亩,收缴出让金130874万元;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突破,走在了全省前列。

 

【土地、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25个县(市、区)、326个乡(镇、办事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全部获国务院批准,在省国土资源厅召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表彰大会上,3个设区市和9个县(市)受到表彰和奖励,9个县(市)全部由保定市包揽。《保定市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2011-2015)已经省政府批准,山区9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已报省政府待批。

 

【全力保障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全年总计落实用地计划指标19520亩,为年初省下达12439亩计划指标的1.56倍,是全市省重点项目安排用地指标最多的一年,较好地解决了长城汽车及零部件、中国电谷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和城市建设用地问题。同时通过置换解决项目用地1670亩,弥补建设用地不足。全年完成建设用地组卷报批139宗,总面积35913亩。完成荣乌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白洋淀支线等12053亩高速项目用地报批工作,为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耕地保护工作整体推进】认真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确保了全市1184万亩耕地保有量不减少。省审计厅、省国土厅等五部门组成联合考核组对保定市2006—2010年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履行情况进行了考核,对本市耕地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年共处理群众来信138件,来电254件,来访178次368人;共处理省要结果案件13宗,市要结果案件12宗,受理信访复查6件,没有发生进京、赴省等重大土地信访问题。

 

【做好法制宣传,促进依法行政】

“6·25土地日”举办了专题宣传活动,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3件,办结11件;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7件,均在规定的时限内全部办结,并将答复意见全部当面送达提案人,答复意见满意率100%。

 

【测绘管理工作步伐加快】完成了《保定市市级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并获市政府批准。《河北省志·测绘志》续修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44家测绘单位有关资料的微机数据录入工作。办理新申请测绘资质10家。完成了74家单位测绘统计年报上报工作。

 

【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市局与山区9县一把手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包县负责制,强化责任,明确任务。开展了“奋战一百天,安全保两会”安全生产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无证采矿、以采代探等非法行为,维护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秩序。同时严格落实各项地灾防范措施,共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警预报10次,及时有效地避免了阜平滑坡、涞水地面塌陷等3起地灾损失,实现了年度安全渡讯。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建设】全年共受理并完成新设采矿权21个,划定矿区范围审批19个,转让采矿权6个,注销采矿权39个,收取采矿权价款1137.88万元。

 

【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工作成效明显】5月开始,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对保定市开展了土地例行督察。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改。按照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要求,累计依法立案查处并结案1988件,拆除违法建筑65.526万平方米;没收违法违规建筑物56.0153万平方米;收缴罚款12912.96万元;复耕土地1908.83亩;移送法院强制执行1956宗,特别是对一些典型案件严肃处理、公开曝光,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5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0人。

 

【积极推进抗旱打井找水工作】

通过积极争跑,争取国家级应急抗旱找水打井资金2500万元,占国土资源部安排在河北应急抗旱找水打井资金的50%,共打井139眼,居全省首位,有效解决了山区20多万人、1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同时彻底解决了30多万亩农田灌溉问题。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进展】认真做好国土资源部对雄县“中国温泉之乡”的评估及重新命名工作,雄县高分通过部组织的专家评审。11月,市政府与中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就开发利用本市地热资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取得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突破,创建了国内领先的“雄县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保定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对于打造保定城市品牌、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和推进节能减排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走在了全省前列。

 

【数字保定建设全面启动】11月,保定市和省测绘局签署了“数字保定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共建共享合作协议”,标志着数字保定建设全面启动,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数字保定建设是推动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于转变全市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彭玉英  李朝伟)

 

综合管理·物价管理物价管理

 

【保定市物价局】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行政机构,负责对全市价格(收费)进行调控、监管和服务。内设办公室(人事处)、价格政策协调处、商品价格管理处、价格信息监测处(价格信息服务中心)、行政事业收费管理处、公用事业价格及经营收费管理处(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工作小组办公室)。下辖2个行政单位(价格监督检查局、价格成本监审局)和2个事业单位(涉案物品价格鉴证中心、收费许可证审验服务中心)。

 

局长  孙增儒

副局长  齐力军  王占河

左建立  崔志红(女)

 

【概况】2011年,全市物价工作以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为目标,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大力整顿价格秩序,不断深化价格服务,为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全国、全省物价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8%。

 

【价格调控推出新举措】充分发挥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作用。不断加强重要商品特别是居民生活必需品生产、储备、流通和销售各个环节的价格监管。协调商务、财政、民政等13个部门,牵头对管理通胀预期10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针对物价高位运行的严峻形势,不断提高价格监测预警工作质量。启动了价格应急监测机制。对30种城市生活必需品批零价格、20种农村主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实行了日报制度。全年向国家、省上报应急监测信息486期,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局价格动态信息2000多条,调研材料40多篇,编发《价格监测分析报告手册》7期。对政府管理的民生价格采取了严格控制措施,市本级没有出台任何涉及民生的调价项目。弱势群体和社会福利机构用电、供热价格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根据上级统一安排提高小麦收购价格,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保定市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实施意见》,向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失业保险金领取人员等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共计2400多万元。针对价格应急管理工作新情况,进一步完善了价格异动应急机制。3月,全市物价系统积极应对食盐抢购风波,两天查处食盐价格违法案件11起,公开曝光典型案例4起,工作得到省政府、市政府和省局的表扬,经验做法被《河北物价》刊发。

 

【价格改革取得新成绩】注重处理好价格改革与稳定物价、促进发展、维护和谐四者之间的关系,平衡兼顾各方利益,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完成了各项价改任务。电价改革继续深化。6月,上调了除居民生活用电外的电力上网销售价格。继续对超能耗产品实行了惩罚性电价措施。对参与夜经济的商贸餐饮企业暂缓执行峰谷电价,促进了城市夜经济的发展;油气价格改革平稳推进。积极落实国家和省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政策,先后三次调整成品油销售价格。3月底,在认真调研测算的基础上,建议市政府及时启动了出租汽车油运价格联动机制,缓解了出租汽车行业运营压力,稳定了出租车司机群体的情绪,得到政府领导的表扬和企业、社会的一致认可;积极推进燃气改革。对车用天然气定价项目进行了调研论证,8月,出台了公交车和出租车用天然气价格。居民用液化气销售价格保持了稳定;医药价格改革深入进行。认真贯彻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下大力气全部落实了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零差率”制度,为基层普通百姓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实惠;积极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在供暖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市区供暖价格继续维持了上年标准。对具备计量收费条件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用户,全面实行了供热计量收费。在充分调研和大量协调工作基础上,向市政府提交了《大唐保定热电厂工业热蒸汽调价方案》,平稳完成了工业热价调整任务。

 

【市场价格监管迈出新步伐】紧紧抓住党委政府重视、价格新政出台、社会舆论支持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市场价格专项整顿规范系列活动”。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制定了市商品房明码标价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会议培训、现场指导、规范检查等形式帮助企业深化认识,提高工作质量,实现了工作落实和舆论支持两个主动。按照“搭平台、创举措、建机制”的思路,会同商务局吸收全市8大商贸零售龙头企业,成立了保定市商品流通市场价格协调委员会。协调8家企业在媒体公开发布了“倡导诚实守信经营、禁止价格欺诈”的价格自律承诺书,为稳定市场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市推广了涿州市以明码标价亮点工程为抓手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的经验做法,推出一批明码标价示范街、示范店,全市明码标价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以学习贯彻《价格法》、《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内容为重点,分六期对市区11家企业进行了价格政策法规培训,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全年共查处市场价格违法案件29件,实施经济制裁58万元。

 

【清费治乱工作收到新成效】在全市开展了行政事业性收费调查,对涉及到的26个部门116项的收费政策进行了重新审核,降低收费标准15项,并通过主流媒体及时将《2011年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关于取消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通知精神,取消了涉及教育、交通、农林、文化、卫生等10个部门、31项涉企收费项目。对市区内25所一类以上幼儿园的收费情况进行回访,会同三区物价部门对二类以下和民办幼儿园收费进行了专项检查。围绕省局《关于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修改完善,深入10所中小学校调研,提交的修改意见得到省局肯定。采取市县联合的办法,对全市28个涉农价费重点单位开展了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对擅自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进行了治理整顿,查处结案193件,实施经济制裁176万元。

 

【价格公共服务开创新局面】继续巩固以“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以四站三电三报为主要平台的价格服务和宣传体系建设。全年在省市主要媒体刊发稿件200余篇,接受省市电台连线采访20余次,走进直播间5次,通过物价网站回复群众咨询100多条次,对稳定消费预期、稳定市场物价产生了积极作用;继续发挥“12358”举报电话的作用,全年通过举报平台查处案件486件,政策解答3000多件;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供热、燃气、供水、出租车等14个调定价项目的成本监审工作,监审标的额10.8亿元,核减不合理成本3.5亿元;认真做好涉案、涉纪、涉税财物价格鉴证,积极探索保险车辆损失鉴证模式。全市共受理各类价格鉴定、认证案件6千多件,涉及金额2亿多元。全年核发收费许可证3980个。开展金融、供水、幼儿教育等行业培训8期400余人次。评选价格诚信单位56个。

(宋贵章)

 

综合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

 

【保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保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直属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是保定市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反不正当执法处、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市场(合同)规范管理处、商标广告监督管理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监督管理处、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12315指挥中心、财务装备处、企业监督管理处、监察室、机关党委。派出机构4个:保定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分局、河北省经济检查总队保定市经济检查支队、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保定市白沟新城工商行政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科级)7个:保定市消费者协会、保定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保定市私营企业协会、保定市维修行业管理办公室、保定市工商局信息中心、保定市工商局基层教育中心、保定市工商局机关服务中心。

 

局    长  宋维杰

副 局 长  翟中申  苑丙成

纪检组长  范玮(女)

调 研 员  梁兵利  谷庆池

副调研员  田占军  宋建新

 

【概况】2011年,以“规范管理、创先争优、提升水平”为总体目标,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行为,全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深入推进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效。分别获得“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先进集体、河北省“青少年维权岗”、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全市“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市优化环境及亲商重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优秀单位等国家、省、市级授予的荣誉称号。

 

【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围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认真执行《关于服务“对接京津”战略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对全市“对接京津”重点项目实行全程服务的意见》,并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对全市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了“零成本”注册,全年新增内资企业8058户,注册资(本)金190.3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6067户,资金数额11.06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46户,出资总额10.9亿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44户,注册资本1.65亿美元,其中外方认缴7198万美元。围绕服务科学决策,定期对市场主体的数量、规模、经济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市工商局撰写的《外商投资企业调研报告》受到市领导的肯定与表扬。围绕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商标战略”实施力度,对重点企业开展帮扶指导,新认定“长城”、“依丽兰”2件中国驰名商标,新认定河北省著名商标27件。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20件,省著名商标232件,分列全省第2位和第3位。围绕创优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动产抵押、股权出资、股权质押等职能优势,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全年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51户,股权出资174户,实现融资20亿元。

 

【市场监管执法取得新成效】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先后组织开展了“五个一批”、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乳粉、地沟油、含“瘦肉精”肉制品等专项整治工作,同时规范食品流通许可,对乳制品实行分类单项审核和管理,共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22604个,安装监管系统2794户,上传进销货台账信息388万多条,上传证照19361个,初步实现了食品经营的可查、可控、可追溯管理;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以各专业市场和市区各大商场、超市为整治重点,共检查批发零售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9926个(次),检查经营主体8.96万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0个,查办侵权假冒案件383起,案值222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起;开展了春、秋两季“红盾护农”专项行动,共检查农资经销企业4861个,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52起,抽检农资商品580个批次,为农民避免经济损失59万元;扎实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广播电视媒体27家,检查重点广告2375条(次),查处违法广告案件70件,监测广告17大类1.2万余条,对重点媒体和广告主实施行政约谈36次;继续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先后4次开展打击传销集中行动,共捣毁传销窝点52个,教育、遣散传销人员631人次;扎实推进清理取缔无照经营执法行动。共取缔无照经营979户,补办营业执照650户,抄告有关部门254件;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围绕媒体曝光、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三无餐巾纸”、汽车轮胎、儿童用品、电信业务等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了消费市场环境。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黄打非、安全生产等工作。

 

【消费维权展现新水平】深入开展“工商局长公开接诉接访”活动。共接待消费者咨询12097人次,现场受理投诉、申诉、举报441件,办结21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2.66万元;推行了“十个一”消费维权措施,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市委《保定快报》、市政府《信息快报》予以刊登,中消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继续深入推进“一会两站”进社区、进农村、进商场、进企业、进学校、进景区,在全系统推广了博野县依托“一会两站”加强农村食品监管的经验做法,基层消费维权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年全市12315系统共受理消费者咨询38382件,申诉4604件,举报5219件,建议94件,申诉办结率和举报办结率分别达100%和99.6%。

(赵树祥  丁杰)

 

综合管理·审计管理审计管理

 

【保定市审计局】保定市审计局主要职能是对本级政府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党政领导干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设有办公室、法制处、人教处、财政审计处、金融审计处、行政事业审计处、经贸审计处、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社会保障审计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外资运用审计处、经济责任审计处、内部审计处、开发区派出审计处、计算机信息审计处、审理处、机关党委、监察室18个职能处室。下设2个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基建审计中心。

 

党组书记  局长  孙淑花(女)

党组副书记  副局长  罗凯

副局长  温丽娜(女)

范国庆  张建波

陈仕强

纪检组长  朱春友

总审计师  温丽娜(兼)

 

【概况】2011年,围绕全市“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的中心任务,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审计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和审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了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审计(调查)单位386个,查出违规资金100969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234452万元,上缴财政资金1879万元,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案件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6人;提交审计报告(信息)289篇,提出建议282条,被上级机关采用202条。市审计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对口支援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审计厅评为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先进集体,信息宣传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精神文明建设、纪检监察工作、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档案工作、保密工作等多项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机关的通报表彰。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2011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了对市本级及26个县(市、区)(含高新区)地税局2010年度预算执行和税收征管情况的审计和包括150多个部门及下属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揭示了一些部门和单位往来款项继续增加、结转下年资金较大,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和具体,一些部门监管不严、存在应缴未缴财政收入、私设“小金库”、滥发奖金补贴等违反财政纪律的问题。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审计机关责成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和纠正。市政府依据审计意见和建议,出台了加强市本级预算管理的四项措施。在保定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市审计局局长孙淑花代市政府所作的201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内容客观全面,揭示问题深刻,建议切实可行,督促整改有力,受到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好评。市长李谦、常务副市长马誉峰等市领导分别做出批示,肯定审计成绩,督促整改落实。

 

【政府投资审计】全市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条例》,采取国家审计、协审单位和内部审计相互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协审机制,对国家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全覆盖审计,促进了对国家建设项目的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市审计局组织全市审计机关对大水系雨污分流、市东三环、五四路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等269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审计资金245713万元。查出违法违纪金额23608万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9%;核减工程价款66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额的7%;挽回损失、节省工程投资1847万元,占项目投资总额的6.9%。审计揭示了部分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建设制度未完全落实,资金管理和投资控制不严格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并被采纳。常务副市长马誉峰做出批示,要求所涉及的部门和县区认真整改,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2011年,市本级共完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82人,为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预防和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领导和组织部门评价、使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特别是下半年,市委组织部委托市审计局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达到74人,范围之广、数量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市审计局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思路,创新方法,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在审计的方式方法、内容、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实现了“六统一”,即统一时间制发审计通知书,统一审计工作方案,统一进点时间开展审计,统一审计报告样式,统一复核和审计质量把关,统一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限,有效解决了审计工作效率不高,审计文书不够规范,审计评价不够客观全面,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等现实问题。市审计局的做法受到省审计厅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并在全省推广。

 

【专项资金审计】2011年,市审计局对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2010年度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了审计,审计发现,养老保险基金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缴社会保险费问题。审计机关要求市人社局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促进参保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和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市审计局对市财政局和就业服务局2010年度就业专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延伸调查了部分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审计发现再就业资金使用形式主要用于发放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虽然对于促进再就业、转变就业观念起到一定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就业现状,帮助实现稳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审计建议相关单位要注重对再就业资金的调配和管理,避免资金使用形式的单一,变“输血”为“造血”,围绕实现稳定就业做文章,使再就业资金发挥最佳效益。

 

【债务审计】全市审计机关在省审计厅驻保审计组的业务指导下,历时近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任务,为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债务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机制制度,防范债务和融资风险起到积极作用。全市审计机关共有230多人参加了这次债务审计。市审计局被省审计厅评为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先进集体。

 

【领导交办事项审计】2011年,市审计局多次参加市委、市政府解决部分单位上访案件的工作组,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和资产清查等工作。1.市政公司由于多年未能发放职工工资,引发群访以及赴省越级上访案件,市政府要求审计机关对该单位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对该公司及下属9个分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为市政府妥善解决市政公司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2.参加百世开利集团调查处理问题工作组,组织20多名审计人员对百世开利集团及下属12个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市长李谦等市领导多次听取了工作汇报,对审计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1.加强审计信息化硬件建设。市审计局更新了电脑、打印、传真、相机、录音等办公设备,装修了办公场所,25个县(市、区)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并联网投入使用,资源共享,发挥了作用。2.信息技术人员为审计一线提供了优质服务。市审计局在预算执行审计,邮政储蓄、信用社审计和农业、社保审计中,技术人员深入审计一线协助审计组开展数据处理分析工作,运用数据库的查询、筛选功能对审计出的疑点进行查证,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3.开展了计算机审计培训和应用。组织全市65名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署AO培训认证考试,组织参加省审计厅计算机中级培训,提高了计算机审计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张永方)

 

综合管理·技术监督技术监督

 

【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局”),是保定市政府主管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工作的职能部门,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下辖4个区分局和22个县(市)局。下设5个直属事业单位:保定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保定市计量测试所、保定市纤维检验所、保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保定市标准化所。市局机关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与科技处、法规处、人事劳动处、监察室、机关党委、质量管理处、标准化处、计量处、产品质量综合监督处、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食品生产监督管理处、稽查队等13个职能处(室)。

 

局长  郭宝忠

副局长  周立雄

赵禄勋

顾锁群

袁建国(7月任)

纪检组长  郭静通(7月任)

调研员  张志明

副调研员  宋书合

 

【概况】2011年,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总体要求,以“提素质、强监管、树形象、上台阶”为目标,实施科学监管,严守安全底线,严格依法行政,强化优质服务,质监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质量基础性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开展了21家不同行业的重点工业企业质量指标上报统计工作;加强了对有效期内的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配合河北省质量与名牌学会举办了“河北省《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宣贯会”,为企业下一步申报政府质量奖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积极组织保定市23家企业参加了第五届河北省品牌节,唱响了“保定制造”新篇章,打造了“魅力保定”的新形象;组织开展了对区域内的290家企业2010年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测评工作;开展了对有效期内的179家省名优产品和3家服务名牌企业名优产品(服务)发展状况年度调查工作。

 

【认证认可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了强制性认证企业专项整治,检查企业171家,查处无证企业3家,关停3家;组织完成了48家建材实验室的钢筋、水泥产品能力验证的报名及样品发放工作;100%完成83家实验室监督评审任务,100%完成系统外实验室分级监管及标准化建设工作;落实省局《后续监管方案》,理顺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关系,巡查率达到100%;完成了对308家国家证企业、65家省证获证企业的年度自查和32家企业的自查抽查工作,抽查率100%,严格按照省局后处理程序办理,后处理率达到90%;对全市22家机动车安检机构建立健全质量档案,建档率100%。

 

【发挥计量基础作用,推动节能减排】在全省率先统一计量检定记录和检验报告格式,为计量技术机构实施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基础;根据国家总局、省局关于对煤矿等部分行业在用计量器具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对27家企业的1875台计量器具进行了检查;为300多名企业计量检定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帮助企业建立计量标准18项;为22家企业办理了计量合格确认。精确的计量使企业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消耗,减少了排放。集贸市场在用衡器检定率达到95%以上,乡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计量器具检定率达到95%;热量表首检率达到100%。引导20家餐饮店和31家商店实施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公示,大力营造了公平计量的氛围。

 

【加强监督抽查,促进产品质量提高】圆满完成国家、省级和市级监督抽查。其中国抽9类产品49家,省抽12类产品585家,市抽14类134家。对监督抽查中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责令整改、限期复查、通知收回、行政处罚等后处理措施。涉证不合格企业已完成后处理9家,其中国抽2家,省抽9家,后处理率均为100%。

 

【严格生产许可证管理】认真按照国家总局、省局关于“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推进节能减排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的要求,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全年共受理企业申请62家,协助省局发证75张,全市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已达477家。对获证企业严格按照省局《后续监管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查、抽查和巡查,自查、抽查和巡查率均为100%。

 

【创新监管模式,增强监管有效性】以新市区为试点探索质监工作站建立工作,通过成熟运行,增强了监管的有效性,得到保定市政府肯定,以内部情况通报的形式批转各县(市、区)政府,并在全市逐步推广。高新区、北市区、南市区政府建站工作基本完成。为进一步解决如何监管、监管具体内容和职责范围的问题,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完善了以政府负总责的“五个体系”建设,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进一步明确了监管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体“两个责任”,使工作理念从以监管设备为主向监督企业为主转变。两个体系建立工作均已完成。

 

【严格执法,区域性产品整治成效显著】根据国务院、省局的工作部署,围绕领导关心、媒体关注、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加大执法力度,多次开展联合行动。全市系统共出动车辆710台次,执法人员2875人次,检查企业650家次,共取缔无证无照窝点6家,发现问题企业58家,其中立案调查4家,停产整顿6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42份。同时,市局投入210万元用于农资、箱包、润滑油、酒类等产品“双打”(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出动执法人员5300多人次,车辆1900多台次,检查生产企业2800多家次,查处伪造冒用他人厂名案件25起,违法生产企业54家,涉案货值50余万元,注销生产许可证3个,取缔无证窝点12家,有力遏制了假冒产品的违法生产行为,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完善12365举报平台,确保打假治劣常态化】制定了《12365举报处置指挥中心建设方案》,配备了办公设施和录音设备,制定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制度,努力完善市局12365举报处置指挥中心建设。全来共接到举报投诉102起,其中省局批转60起,市局直报42起,接到群众来信、来访、咨询151起,回复率、处置率均为100%。

 

【打击食品生产违法行为,保障食品安全】狠抓了重点产品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以酒类、饮料、饮用水、肉制品、淀粉、蜜饯、食品包装等10类食品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期间,共抽检获证544家852个批次的食品,26个样品不合格,合格率为96.9%;抽检230家小作坊264个批次的产品,10个样品不合格,合格率96.2%,产品质量较整治前有了大幅提高。严格落实了省、市政府和省局关于食品专项整治的总体要求。按照省、市政府“五个一批”和省局“九个一律”、“三个三分之一”的整治要求,对709家食品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底,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了认真梳理。全市共关停取缔299家,停产整顿605家,改造提升153家,达到了上级对食品专项整治的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强化了监管措施,全面落实了企业主体责任。共出动执法人员1770余人次,车辆900余台次,从原辅材料进货验收、添加剂使用、企业出厂检验制度的落实等方面对全市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对个别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深入开展重点产品和乳制品监管检查。对“地沟油”、“瘦肉精”、问题乳粉、蛋白饮料、酒类等产品进行了专项整治,共检查相关企业166家,没有发现“地沟油”、“瘦肉精”等问题,乳制品全年未检出三聚氰胺,酒类企业责令停产整顿36家,责令改正3家。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认真摸清底数,隐患排查到位。全市在用特种设备27137台,累计办理使用登记27137台,其中重点设备使用登记率为100%,现场监督检查使用单位5376家,重点监控设备使用单位现场全面检查率为100%。119家气瓶充装站每半年进行1次现场全面检查,现场全面检查率为100%。定期检验特种设备13338台,检验率为100%,发现问题4456个,整改问题4290个,整改率为96.27%。加强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坚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制度,研究解决特种设备在监督检查、检验检测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坚持现场监督检查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对任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发现问题,整改督办,不留死角;坚持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印发了《保定市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和《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条件》(试行),明确企业对特种设备的主体责任,增强抓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坚持借力政府推动工作落实,建议市政府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与县(市、区)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确保安全制度的有效落实,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持续保持了稳定。

 

【推进质量兴市战略】年初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质量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得到了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全市100%的县(市、区)制定了质量兴县(市、区)实施意见,6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乡镇制定了质量兴镇意见,有力促进了全市质量振兴工作。制定了河北省名优产品和服务名牌三年(2011~2013)培育计划。全年共申报68项省名牌产品,25项省优质产品,9家质量效益型企业,5个服务名牌,18项服务质量奖。培育容城、白沟新城、高阳、涞水野三坡、安新白洋淀、高新区6个示范区试点,向省局推荐高新区为本市的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9月份,组织了质量专家专题报告会,邀请全国质量管理著名专家、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马林进行了“质量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配合省局在保定召开了“全省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现场交流会”,保定市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发言。

 

【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工作】积极引导本市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由保定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起草的《建筑用节能门窗第一部分铝木复合门窗》国家标准通过审查,填补国内空白。全国家用卫生杀虫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燃香产品分技术委员会在保定古城香业有限公司成立,表明了保定市燃香产品标准水平已经在全国领先。由保定市企业承担的河北省地方标准《蓄电池智能快速充电机》、《内燃机用清洗机》等7个项目通过专家审定;11项保定市农业地方标准修订成功,市农业标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2011年帮助顺平、徐水成功申报顺平桃、徐水甜黏玉米成为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使全市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到9个。帮助企业备案标准300多个;指导企业制修订标准100余项;接受企业查询、咨询标准200多人次。

 

【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取得新进展】截至年底,全市已累计8个产品获得保护,位居全省第一,推动了特色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田凯)

 

综合管理·食品药品管理食品药品管理

 

【保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要职能是对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进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保健食品、化妆品进行卫生监督管理;对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诊断药品、放射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等)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内设办公室、人事培训处、财务处、食品保化处、药品注册与安全监管处、医疗器械处、市场监督处、药品稽查处、法制审批服务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等11个处(室)。分别在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高新区和白沟新城成立直属分局。保定市药品检验所为直属单位,组建了市食品保化监督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面履行全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职责。

 

党组书记  局长  徐顺通

党组成员  副局长  常顺礼

赵彤(女)

马立新

王彦秋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  杨静(女)

副调研员  张会亭(女)

曹根来  耿玉山

 

【概况】2011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职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围绕市委提出的“三大战略”,努力把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装在心中,把监管责任担在肩上,药械、餐饮事业得到了健康有序发展。系统继续保持了执法行为“零投诉”、行政执法复议和诉讼“零记录”,完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人到保定视察等重大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机构改革期间理顺监管体制】

2011年,5个区直属分局挂牌运行,市局筹措资金,为区局配备了执法车辆和装备,已全部开展工作。北市区、白沟新城各投入20万元,为所在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解决了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等问题,在全市率先开展执法工作。南市区、新市区和高新区也相继给予了所在区分局必要的工作条件,已全部投入了有序的监管工作。22个县(市)局全部完成餐饮职能移交,划转餐饮保化人员509人,16个县(市)增设了食品保化监督所。食药监管系统还统一配发了制式执法服装,加大了监管风纪建设,执法权威和系统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加强药械行业管理,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药械行业协会,吸纳全市药械企业参会。市局培训中心也结束了多年无编制、无机构的历史。针对机构改革党员人数增加的实际,市局重新划分支部,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机关党委,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确保人民群众餐饮环节食品安全】面对全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以打击违法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一次性塑料餐盒、一次性筷子、餐巾纸、肉制品等16项专项清查。共关闭取缔餐饮单位58家,停业整顿46家,改造提升344家。1.率先开展了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工作。对129家直管餐饮单位评定为A、B、C三级,向社会做出公示,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直管餐饮单位实行“食品添加剂”公示制度、餐饮服务单位向所在地监管部门和广大消费者作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2.开展了餐饮服务环节“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专项整治行动。要求餐饮单位必须索取购货凭证等相关票据,建立废弃油脂和泔水销售台账。并对部分餐饮单位正在使用的食用油进行抽检,严防“地沟油”和其他掺杂使假的食用油流入餐饮环节。3.组织开展了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违法添加等专项检查。查处了“俏妹牌减肥胶囊”、“金因康软胶囊”等20余种假冒保健食品。对改善睡眠类、通便减肥、增强骨密度等5类45批次保健食品,去头屑等3类30批次化妆品进行了监督抽检。4.开通了“食药监E通”餐饮企业电子信息平台。将监管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基层餐饮单位,实现监管信息零距离、零成本传输。

 

【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2011年,食药监管系统先后开展了非药品冒充药品、“双打”、取缔无证无照百日执法、“决战百天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等20余项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万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6万台次,市、县两级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150起,查处万元以上大案24起,移送司法机关7起,药械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1.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受省表彰。本市率先完成基本药物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工作。电子监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10家在产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全部做到了赋码销售,54家基本药物配送企业通过电子监管网开展核注核销,保证了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可靠,市局被评为全省药品生产电子监管工作先进集体。2.药械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高。以疫苗、特殊药品作为隐患排查重点,跟踪检查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2家,检查疫苗批发企业3家,特殊药品经营企业60家,对全市6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00多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完成医疗器械质量抽验56批次,进一步提高了安全风险防控水平。3.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进一步规范。开展了中药生产专项治理和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整治行动,核查中药饮片品种17000多个,抽验中药材330批次,查处经营假劣中药材案件42起,安国中药材专业市场质量状况不断好转。

 

【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1.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河北省药品安全质量保证机制等五个文件的贯彻落实意见》,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表扬。对药品广告、举报奖励制度等9个热点监管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举措,进一步落实了药品安全责任,并纳入政府决策推动实施。2.开展了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企业安全信用评定分级,对诚信缺失的单位记入“黑名单”,加大检查的频次和处罚的力度。并将安全信用等级予以网上公布。3.加强技术检测。全年完成检品1281批次,检出不合格药品45批次,不合格率为4.18%。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0例。做到了对涉嫌不合格药品和使用数量排位前十的药品100%覆盖,对基本药物100%覆盖,对高风险品种、违法广告品种以及群众投诉集中的品种100%覆盖,为市场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加大人才培养。在河北农大创建了食品技能教育基地,依托局网站建立网上学习交流平台,在培训方式上探索开展了网络教育和计算机自助考试等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培训效果。全年累计举办业务培训86期,培训各类从业人员1.3万人次。

 

【采取各项便民措施】1.行政权力透明公开。成立行政审批委员会,下设4个审批小组,实现了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全过程公开。在行政服务大厅新增餐饮、保健食品、化妆品受理窗口,增派骨干力量,全年共办理各类许可项目1242件,平均办理时限缩短5个工作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2.畅通投诉渠道。在全市范围内开通了12331投诉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案件78起,做到有报必接、有问必答,回复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3.深化各项利民举措。开展“全国用药安全宣传月”活动,累计发放《健康导航》等报纸、宣传资料817期,2万余份,制作各类电视节目时长120余分钟。开展“回收过期药品,指导健康用药”公益行动,消除居民家庭过期药品安全隐患。开展“百名药师进社区”,普及安全用药常识,受到社区居民的热切欢迎。

(陈曼)

 

综合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

 

【保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是保定市人民政府主管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直属部门。依法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的安全生产和全市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实施重点监管;从综合监管的角度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行业)和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承担保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内设办公室、综合协调处、政策法规处、规划科技处、企业培训处、安全监管一处(非煤矿山监管)、安全监管二处(有主管部门行业监管)、安全监管三处(危险化学品监管)、安全监管四处(省属以上企业和无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处、事故调查处、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煤炭安全管理办公室,以及人事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工会等17个处(室),下设执法监察支队、矿山安全生产服务中心。

 

党组书记  局长  王宪刚

党组副书记  副局长  刘义和(4月离任)

党组成员  副局长  周福生(4月离任)

刘军  白宏伟

李铁庆  张占军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  孟贤会

党组成员  监察支队长  薛文龙

调研员  张伟光

副调研员  王会义

监察支队政委  马增福

 

【概况】2011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紧抓住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这个核心,按照“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承诺制深化年”的安排部署,围绕“三深化”、“三推进”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三项行动”,不断加强“三项建设”,大力推行精细化监管,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开拓创新,合力攻坚,圆满完成了年度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全市安全生产各类事故指标全部在省规定的控制范围内,安全生产形势是多年来最好的一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88起,同比减少131起,下降10.8%;死亡272人,同比减少4人,下降1.45%,比省定控制指标少15人,占省定控制指标的95%。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12起,死亡12人,比省定控制指标少15人,占省定控制指标的44.4%,煤矿企业没有发生亡人事故;道路交通发生事故721起,死亡260人,与省定控制指标持平;火灾事故发生355起,同比减少63起,下降15%,未发生伤亡。全市连续6年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的目标,没有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连续5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先进单位,取得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全省综合考评第一名的好成绩。

 

【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1.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市政府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严格落实季度防范安全事故例会制度,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2.完善组织体系。对市安委会进行了升格调整,主任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安委会成员由原来的各单位主管领导调整为主要负责人,并将组织部、政法委纳入安委会,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制定了《各级党委班子和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的规定》(保字〔2011〕4号),对各级党委班子和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职责进行了细化和规范,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所有领导干部实行“一岗双责”,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企业全面落实了领导干部分包负责制,在矿山县实行政府主管领导同时分管公安、电力、国土部门,烟花爆竹打非任务重的县(市)政府主管领导同时分管公安部门,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合力。3.强化政策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和省两办30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保定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保办发〔2011〕1号),围绕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提出了非常具体明确的举措和要求,为“十二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4.加强安监队伍建设。在上年全市35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安监所、新增安全监管人员1100人的基础上,2011年又对各县级安监机构进行了增编扩容,共计新增工作人员230余名。同时市安监局又调配了14名军转干部,市安监局工作人员己达142名,内设机构由12个增加到15个。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将安全生产专项补助经费追加至300万元,安全生产执法补助经费280万元。各县(市、区)也加大了安全投入,安全监管工作条件、车辆和装备水平明显改善。在市教育、卫生、供销等安全监管任务较重的部门,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在所有村庄、社区开始建立安全监督小组,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5.强化责任考核。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专项考核,加大考核权重,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政绩直接挂钩。为推动责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与27个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签订了《2011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责任落实分解方案》,实行“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对账”,通过季度防范安全事故例会、市安委会全体会议及联络员会议等,及时进行部署、调度和督查,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

 

【推进深化承诺制和标准化建设】

1.深化安全生产承诺制建设。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及时对深化承诺制度建设做了具体安排。年初组织召开了全市安全生产承诺书签订动员大会,组织所有企事业单位与本级政府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同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化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建设工作的通知》(保安委办传〔2011〕29号),对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承诺制深化年”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市共有16695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做到了应签必签,100%覆盖。2.不断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立了保定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保定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市工矿商贸和民用爆炸物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截至年底,全市共有175家企业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其中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26家、非煤矿山和尾矿库119家、其他行业企业30家)。3.不断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按照《保定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安全生产22条”有关要求,对所有相关部门和乡镇的主管领导、安监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将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及要求制成小册子,下发到所有企事业单位,使全市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常态化的轨道。根据省安委会《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8月份,针对暑期、汛期的特点,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活动,对29处重大火灾隐患进行了挂牌督办。截至年底,共排查企事业单位8万多家次,发现需要限期整改的一般性隐患30069处,完成整改28545处,整改率达到95%;市政府挂账督办的29处重大火灾隐患,已全部整改销号,有效地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全面推行精细化监管】1.按照网格化管理规定,将全市所有企业和相关事业单位的安全监管责任,全部划分到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逐一拉出名单,分级建立了台账。对市、县、乡三级督导检查频次、内容等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日常监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常态化轨道。2.在所有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面推行了“一会一卡”(召集例会和安全提示指导卡)和“三定一表”(定时、定人、定量,安全检查表)制度,并把“一会一卡”和“三定一表”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各级督导检查的必查内容,连续两年在年终考核时,对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和乡镇的“一会一卡”和“三定一表”进行了大范围调阅,加大考核权重,使全市日常监管走上了制度化、常态化轨道。3.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安全生产“三联互动”(联席会议、联合检查、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集部门联席会议、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或联合督导检查活动,有效改善了有关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2011年,先后召开了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民爆物品、职业卫生、人员密集场所、旅游等安全监管联席会议,组织开展了职业卫生联合执法、建筑施工安全联合督查、高铁施工、高速公路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旅游安全和教育、卫生等专项联合检查等活动,使安监部门的综合监管、有关部门的行业监管和消防、质监、气象部门的专项监管得到了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和规范了相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监管效能明显提升。4.对“两节、两会”、暑期、汛期、十一、冬季等重要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早安排、早动手,制定详细计划,不断强化措施,认真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实行严密防控。5月,制定下发了《保定市暑期、汛期安全事故防范要点》,并采取集中交办的形式,对302处地质灾害点、87家重点隐患单位和重点企业、12处火灾隐患、涉及非法安装使用未检测检验特种设备企业的监控整改责任进行了明确。先后组织33个督查暗访组,对27个县(市、区)、开发区分包领导监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组织68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对重大危险源、重点企业进行了分包巡查监控。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尾矿库安全做了特别安排部署,制定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并多次组织召开现场调度会,进行安全应急和人员撤离演练,确保发生险情能够有效处置。特别是在汛期几次强降雨期间,市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市安监局组织6个督导组,深入5个山区县45座重点尾矿库进行了昼夜巡查,组织1200多名县、乡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287座尾矿库进行包库盯守,紧急疏散危险区域内近16个乡镇、33个村的3000名群众和企业人员,确保了全市尾矿库没发生一处溃坝、没出现一人伤亡。

 

【抓好专项整治】2011年,继续组织在“煤矿、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职业卫生、校车安全”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大力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

煤矿:完成了炭灰铺煤矿、野北煤矿、燕川煤矿的兼并重组,涞源煤矿正在进一步调研,涞水垒子煤矿已关闭到位;先后组织开展了矿井水害防治、井下排水维护、火工品管理等多次专项检查,派驻安全监督员对停产矿井进行了全时监控。同时,加大对已关闭小煤矿的巡查力度,杜绝了非法违法开采行为。

非煤矿山和尾矿库: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在全部158家露天矿山中推广使用了中深孔爆破、分台阶开采、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和非电起爆技术,完成了全部地下矿山的机械通风改造和采空区处理;在26家地下矿山中,完成了2家企业“六大系统”试点工作,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领导带班下井落实率达到了100%;6座三等尾矿库中有4座安装了在线安全监控系统,完成率66.7%;全面落实了三等以上尾矿库县级领导分包制度,对其它尾矿库全部落实了包库领导,配备了安全副职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全年累计检查非煤矿山企业243家、尾矿库426座次,发现安全隐患1053处,完成整改1032处,整改率为98%,其它隐患也按规定时限进行整改。

危险化学品:按照《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要求,积极推动化工园区建设,制定了化工产业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化工园区,科学规划公共设施和企业布局,并规定新设立危化企业必须进入园区,对未在化工园区或化工集聚区建设的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烟花爆竹:对3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严格落实了驻厂安监派出所制度,对24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专门检查,强化了日常安全监管;积极推动新技术的运用,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鼓励和支持企业应用成熟的新药物;对368家常设销售点和春节期间临时销售摊点,建立了严格的管控制度。全市3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和23家批发企业通过了二级标准化验收。

民爆物品:全面加强了2家生产企业和9家民爆物品库的安全监管和日常巡查。严格落实了安监、国土、公安三部门联合审批火工品制度。开展了“严打整治夏季攻势”、“集中整治民爆物品、烟花爆竹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民爆物品、烟花爆竹百日会战”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组织大规模集中清查统一行动12次,检查重点单位890余家次,重点部位2000余处次,发现整改安全隐患72处。

职业卫生:设立了职业健康监管处,配备了人员、检测设备和执法用车。制定下发了《保定市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涉及剧毒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企业和矿山开采、石材加工、冶炼、水泥制造、箱包加工、玩具制造、皮革加工、制鞋、家具制造、五金电镀、电子制造、装饰材料加工等1724家企业进行了治理,整改隐患2600余项。共申报备案企业3097家。5月份在白沟新城召开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现场会,为10家试点企业颁发了全省第一批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认真组织开展了职业健康培训,共举办培训班50余期,培训15863人。成立了3家职业危害评价和检测检验机构,为职业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全面加强道路和水上交通客运、货运企业的安全监管,强化了日常标准化管理;在全市所有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运车辆全部安装了卫星定位装置,先后组织开展了客运车辆、“三超一疲劳”、酒后驾驶、涉牌涉证、春季交通安全百日行动、交管大会战、危货运输等专项整治行动。在人员密集场所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全年共检查单位25278家,发现火灾隐患16622处,整改火灾隐患15311处,查封隐患单位663家,三停758家,拘留209人,确保了全市消防形势平稳。对于建设施工,认真组织开展“两节、两会”、春季复(开)工、五一、暑期汛期、中秋、国庆及冬季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强化了所有在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在全市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整治,明确了各阶段整治的具体任务,整治行动进展顺利效果明显;组织开展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组织开展了冶金企业安全专项整治,于11月通过了省安监局验收。

 

【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1.加强培训监管力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安全培训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在市安监局成立了企业培训处,进一步强化了培训职能;投入20余万元完成了市级安全培训考试基地建设,并通过了省安监局组织的验收。2.深入学习国发23号和冀办发30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对国发〔2010〕23号文件再学习再培训的通知》(保安委传〔2011〕3号),由市安委办牵头,组成6个宣贯督导组,与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保定机电工业学校、高碑店金桥中专等院校共同组班,对企业法人代表、主管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并按领导干部、非煤矿山、危化行业、省属以上企业、冶金建材及市属以下一般行业企业等类别分别组织实施。各县(市、区、开发区)安监局按照职责分工对其他所有企业从业人员进行了集中辅导培训。3.加强领导干部和安监人员安全培训。6月,组织各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安监局长和市政府有关部门主管领导进行了一周集中学习,共培训县级领导干部150多人;9月份,针对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后政府主管领导调整较大(全市有19人)的实际,又专门组织各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进行了集中学习。进一步加大了对县、乡安监人员和乡镇干部的监管业务培训,共培训700多人。4.强化企业全员培训和社会化宣传。全年共开办各类培训班460余期,培训各类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12240人,组织企业进行全员培训约46000人,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了卫生系统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达320人;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52个部门和60余家企业在人民广场开展了集中宣传咨询活动,直接受教育群众达10万人。在省安监局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中,保定市代表队积极准备,团结协作,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继续深化安全知识“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与工会、妇联、共青团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强化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设】

1.加强市及重点县(市、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全市有16个县(市、区)实现了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和装备“五落实”,并按要求配备了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其他县(市、区)、开发区明确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2.加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应急队伍建设。投资503万元的市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已投入运行,并实现了市、重点县(市)指挥平台对接和102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的互联互通;在2010年完成10个重点县(市)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的基础上,2011年又有10个县(市)进行了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力争2012年全面实现市县联网。3.强化应急救援基础和应急演练工作。组织开展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评审备案工作,备案率达到了100%,其中市级完成了129家重大危险源和466家高危行业企业的应急预案评审、备案工作;完成了81家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备案。组织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周”活动,共有1239家高危企业和一般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了应急演练活动,市、县两级综合应急演练23次,部门应急演练40次,有效地提高了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强化执法监察,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1.加强重点时期和重点行业领域的执法检查。在春节、“两会”、“安全生产月”、暑期汛期、国庆节和冬季等重要时期,分别组织开展烟花爆竹和民爆物品、人员密集场所、打击非法开采、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校车安全及城市燃气和锅炉等多次集中执法活动,确保了重点时期的安全稳定。组成6个联合执法组,对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了集中执法,对非煤矿山企业(露天、地上、探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领导带班制度落实情况,重点建设项目的防触电、防坍塌、防起重伤害、防高处坠落,应急救援预案及落实情况组织了集中执法;认真组织开展了“暑期执法”行动以及汛期尾矿库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并结合“决战四季度,安全隐患销号”行动和“奋战一百天,安全保两会”安全生产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建材、建筑施工和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执法检查,共发现隐患问题2654处,整改销号2406处,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2.制定了《保定市行政执法暂行规定》,使执法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提高了执法效能。同时,将执法监察工作纳入县(市、区)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的内容,增加执法工作在目标考核中的权重,执法工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县(市、区)安全生产目标的考核结果。全年共检查企业10189家,发现隐患30190处,整改29173处,经济处罚2263.9万元。同时积极配合省执法监察活动。开展了“两节、两会”、“利剑行动”、“暑期汛期”、尾矿库及“奋战一百天,安全保两会”等5次集中或专项执法行动。在非煤矿山、职业卫生、冶金建材、应急救援、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培训等行业领域先后开展6次专项执法活动。

(赵路)

(编辑:admin)
  • 上一篇:政 法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