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古代、近代人物 > 历史人物 > 正文

程颐

更新时间:2013-01-18 17:39:00点击次数:178612次

程颐(1033~1107)字正叔,程颢之弟。18岁游太学,胡瑗得其文大惊,当即聘请程颐在太学就职。吕希哲带头以师礼待程颐。北宋治平至元丰年间(1064~1085),大臣们多次推荐,拒不为官。元祐元年(1086),经司马光、吕公著共同保奏,任其为西京国子监教授,仍力辞不任。后任秘书省校书郎,擢升崇政殿说书,讲学30余年,与苏轼不合,程颐和苏轼的门人互相攻击,“遂出管勾西京国子监”。后又加直秘阁,颐再上表辞。绍圣年间(1094~1097),被削籍到涪州(今重庆涪陵)。

宋徽宗即位后,恢复其官职。崇宁年间(1102~1106)又被革职。程颐遇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本,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如一,以圣人为师。讲学30余年,诲人不倦,故学者多出其门,皆为名士。其学以“省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一理”即万物之理,“理”在天为命,在人为性。主张“涵养须用敬,讲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是“去人欲,存天性”。南宋朱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宰相文彦博为其墓题铭:“握管濡毫,伸纸行墨,心在其中,点点画画,放意则荒,取妍则感。”世称程颐为伊川先生。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正公”。淳祐元年(1241)封伊阳伯,从祀孔庙。著有《周易程氏传》等,后人将其所编《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二程及其弟子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程朱理学。二程及朱熹被称为理学派,他们认为理气相依又不能相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但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把一理和万理看作“理一分殊”的关系,提出“凡事无不相反又相成”,事物“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一生两尔”。阴中有阴阳,阳中又有阴阳。强调知先行后,但又认为“知行相须”,注意到行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家正宗地位,程朱理学在博野县影响深远。明朝太师刘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教育家颜元,清朝吏部尚书尹会一等都是程朱理学的追随者。

(编辑:admin)
  • 上一篇:王棠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