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古代、近代人物 > 历史人物 > 正文

义净

更新时间:2013-01-16 16:49:00点击次数:7512次

义净(635~713)俗姓张。范阳(今涿州)人。义净自幼出家为僧,喜好佛家经典,曾四处游历,遍寻名师高僧,研习经书。15岁时,立志学习东晋高僧法显、唐玄奘法师西去印度求经。后从水路游历印度25年,历经30余国,归国后,从事翻译和著述。义净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十一月西去印度求经,时年37岁。

从中国到印度,当时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陆路,从甘肃、新疆进入印度。一条是海路,从南海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法显和玄奘都是从陆路去的,义净选择了水路。他从广州乘波斯商船顺海南行。他一路走一路学习当地语言,先后到达了室利佛逝(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羯荼国、裸人国、东印度的耽摩立底国。后又取正西路,前往中印度。西行路上,他克服了疾病、匪祸、贫穷等重重困难,到达了那烂陀寺。他在这一佛教圣地悉心学习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学说达10年之久,并瞻仰了佛教圣迹灵鹫山、鸡足山、鹿园和菩提树。于证圣元年(695)仲夏回到洛阳。取回佛经、律、论约400部。归国后,先后译出56部佛经,共计230卷。义净还在考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从事著述活动,为传播佛教文化做出了贡献。

他撰写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又称《西域求法高僧传》、《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简称《南海寄归传》、《寄归传》)为历代佛家和海内外学者所重视,先后被收入《大正藏》51卷和54卷。《求法高僧传》是一部论述唐朝僧人赴印度求经的历程及事迹的传记。时间从唐朝初年至武则天垂拱年间,收入了取经唐僧56人。此外,还记载了南亚和印度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寺庙建筑等,因而为历代佛家所珍视。《南海寄归内法传》带有浓厚的纪实性,广泛涉猎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气候、物产、衣食、起居、风俗、礼节、历法、医药、文字等,填补了中外史书上的一些空白,因而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重视,广为收藏。

(编辑:admin)
  • 上一篇:张昌宗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