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山峰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古今地名 > 山脉山峰 > 正文

狼牙山

更新时间:2013-02-20 08:48:00点击次数:268401次

人文内涵丰富的狼牙山狼牙山原名郎山。西汉武帝晚年多病,疑其左右为巫蛊(埋木偶人,诅咒害人)所致,涉及皇后、太子、公主等亲属,太子刘据自杀,其子远遁该山,故名。郎山下原有西晋太康元年(280)诏锡郎山君(汉武帝孙)及其子触锋将军父子法祀碑与郎山君祠、触锋将军庙。郎与狼谐音,亦名狼山。因山峰耸立,危峰参差迭起似狼牙,又称狼牙山,为古易州十景和古城保定八景之一的“狼山竞秀”。狼牙山五勇士之壮举,名闻海内外,为国家森林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红色旅游热线景区。

该山位于易县城西南35公里,西南、东北走向,其范围西至漕河纵向河谷的五勇村、甘河、猫尔岩一线,南至管头、娄山、西山北一线,东至胜利南渠的燕王岭、野沃、狼牙山林场,东西走向25公里,南北间15公里,俗有五坨三十六峰之称。

狼牙山主峰莲花峰(大莲花瓣)海拔1105米,位于狼牙山的西部,东部为姑姑坨,棋盘坨与姑姑坨间的北部为老君堂,上述三峰为通向狼牙群峰之巅的三条隘路。燕王仙台在东北部。棋盘坨西南有众军山和峨眉山(亦称齐眉山《易县志稿》)。晴朗的清晨或黄昏,站在保定城楼,可见远达百里的千刃万壑的狼牙山雄姿。

狼牙山森林茂密,为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区。冬雪后,银妆素裹;春风拂来,遍山碧绿,山花争艳,溪水潺潺,云雾缭绕;夏季山风凉爽,不知盛暑;秋则霜叶染红,野果压枝。四时俱有佳景。

棋盘坨为狼牙山的主要山峰之一,民国《易县志稿》载:“棋盘坨在易县西南95里,郎山(老君堂所在的褡裢峰)之西,高数里,四周高峰,一径可入,上有石棋盘,又有三池,清泉不竭。”坨底部有西水寨,其西南侧的峨眉山、众军山,皆古战场。由西水寨攀登,可达西天门,径路两侧山体如刀削斧劈,石笋如宝瓶。西天门附近,有红玛瑙岩溶洞,原名“天井”,洞内套洞,钟乳石千姿百态,暗河长流。过了西天门,多处奇峰、怪石、洞穴。如棒槌崖、黄罗伞、老虎洞、老虎嘴、饮虎池、相思谷、仙女泉、无底洞、镇妖石,奇特的阴阳石,阳面似武将,阴面犹如仕女,当地人称“媳妇头”。沿2900级登天梯石阶,达棋盘坨,坨顶建狼牙山五壮士塔,塔西的小莲花峰(小莲花瓣),即五壮士跳崖处。莲花峰与擎天柱、小石林、红云崖等自然景观毗连。坨西有胭脂湖。据《易县志稿》载,坨西南的众军山下为马兰涧,人不能入。其南为黄伯阳洞,另有倒挂莲花洞,明建文三年(1401),燕王朱棣屯军处。坨北有天险阎王鼻子、小鬼脸。

东西水原有龙泉寺和圣泉寺。西水寨上有狼牙山五壮士展览馆。棋盘坨顶部为五壮士纪念塔,塔南下方有传为王禅老祖与孙膑弈棋的石棋盘,棋盘下方有儒教孔子、道教李聃、佛教如来佛三教合一的殿堂,其下为孙祖(膑)洞,再下为初建于唐代的九姑奶奶庙,另有仙人洞。塔东下方有道观,观内原住李圆通道士,他曾帮助一分区警卫连在棋盘坨日军包围之下脱险,协助杨成武司令员勘察地形构筑防御工事,掩埋了跳崖三烈士的遗体,援救葛振林、宋学义壮士带伤返回部队。

石棋盘又名仙弈石,王禅、孙膑弈棋时,一青年樵夫观棋,观完弈棋,驴已成骨灰,回至家中,故人皆无,其妻寻夫年复一年而亡,化作石人,人称此地为“女思谷”。棋盘坨山下南管头有北魏太延元年(435)太武帝拓跋焘东巡时的御射碑。《水经注碑录》附御射碑拓片图,图右上角有著名考古金石学家罗振玉题跋。历史学家傅振伦著文称“这是易县最古的石刻,在河北亦颇少见”。“御射碑高六尺,广二尺三寸余,书法是魏碑中上乘之作,似爨龙颜碑”。郦道元《水经注》称,“徐水(漕河)三源齐发,齐泻一涧(漕河上游有三源,至南管头汇成一流),东流北转经东山下,水西有御射碑。徐水又北流西屈经南山下,水阴又一碑。徐水又随山南转经东崖下水际又有一碑。凡此三铭,皆翼对层峦,岩障深高,壁立霞峙。石文曰:‘皇帝以太延元年十二月,车驾东巡,经五回(岭)之险邃,览崇岸之竦峙,乃停驾路侧,援弓而射之,飞矢逾于山岩,刊石用赞元功’。夹碑并有层台二所,即御射处也。碑阴皆刻树碑官名”。

姑姑坨上蚕姑祠为北魏时期建,祀黄帝元妃嫘祖,因她教民植桑养蚕,被祀为蚕姑圣母。由西山北村北行上山,登姑姑坨,途经万杏山庄,过南天门,达蜡烛峰,即姑姑坨。姑姑坨北有玉皇坨,南有龙门坨,东有仙人坨,西有松树坨,与五指坨遥相对称。姑姑坨原有灵峰院、玉皇庙、天王殿、五帝殿、三官庙、蚕姑殿等庙宇40余间。灵峰院规模最大,蚕姑殿即在院内,石井水常年不竭,高山之上,白云飘渺,苍松翠柏,碧瓦红墙,香客不断,蚕姑圣诞,人山人海,日夜不断。五代后晋时期,易州陷入辽国,蚕姑庙主持孙深意故后,该地称狼山寨,其侄孙方谏、孙行友兄弟以姑姑坨为寨,抗击辽军。北宋时期,辽军入侵,此坨为边防要地,辽军南侵,狼山寨首当其冲。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分区一团七连一个排,在蔡展鹏指导员率领下,在该坨与五壮士班共同阻击日军,掩护几万名干部、群众转移,杀伤众多日伪军。

老君堂即汉武帝太子刘据之子避难处,郎山之名由此始。在褡裢峰半山腰,依天然山洞而建,供奉道教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老子李聃),因建于悬崖,又称悬空寺。传燕昭王好仙道,曾派人在此建殿炼丹。到老君堂,先要过仙人桥,为两崖间一木板桥,行其上,摇摇晃晃,飘飘欲仙。崖下幽谷,深不可测,传为道士们超度升天之地。过桥后,有拱形月亮门,门口一清泉,常年清澈不竭,泉周松竹环绕,芦苇丛生。月亮门内即老君堂,院内有米墙、黄瓦殿宇及斋房数间。老君堂在万丈悬崖,地势险要,1941年9月八路军在狼牙山阻击日军,一分区一团七连掩护数万名干部、群众突围的指挥部,设在老君堂,指挥棋盘坨、姑姑坨及老君堂附近抗击日军的战斗,爱国道士石海中曾于此巧斗日本兵,并保护军用物资。1943年秋后反“扫荡”中,他还于此照料杨成武养病。

仙人桥下一深谷,名迷魂谷。谷内奇石林立,似阴曹地府的牛头马面。迷魂谷有一天然屏障,如绵延数百米的城墙,崖壁千尺,一削到底,险不可攀,顶部有数千只小铜铃错落垂下,风吹铃声悦耳。距仙人桥不远有一崎岖小径,只容一人擦身而过,两侧峭壁兀立对峙,只见一缕青天,不见阳光,四季幽暗、阴森、冷寂。此径名一线天。

燕王仙台为狼牙山东北之东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翼岭,岫壑冲深,云烟罩雾,耆旧言燕昭王求仙处,又名燕昭王仙台。《太平广记》卷二载:“燕王即位,好神仙之道,仙人甘需为王述昆台登真之事(在昆仑山登仙),去嗜欲,撤声色,无思无为,可以致道”。之后,谷将子告王曰:“西王母将降,观尔之所修,示尔以灵玄之要”。后一年,王母果至,与王游燧林(燕王仙台)之下。

 

(编辑:admin)
  • 上一篇:五回山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