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界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现代、当代人物 > 文化艺术界 > 正文

盖叫天

更新时间:2013-02-01 08:50:00点击次数:5600次

盖叫天(1888~1971)原名张英杰,字燕南,小名老黑、老洞,艺名金豆子、盖叫天。高阳西演村人。出身贫苦,8岁时因家乡遭水灾,难以度日,便同四哥一起进天津的隆庆和科班,开始舞台生涯。为糊口认真学戏,被班里的一位主教老师齐瑞亭看中,教他学武生,并给他取艺名“小金豆子”。10岁开始登台演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盖叫天一度回家乡,后随大哥到上海,开始在上海一带演出。先学武生,又学文戏,后改习老生,倒嗓后,仍然学习演武生。13岁改艺名“盖叫天”。14岁在上海加入玉仙茶园的班子,第一次用“盖叫天”的艺名演出。由于表演精彩,赢得观众喜爱,“盖叫天”的名字从此传开。17岁在杭州演《花蝴蝶》时,不幸折断了左臂,接上后,仍不间断练功。

1934年,48岁的盖叫天在上海演出《武松·狮子楼》时,又跌断了左腿,腿骨穿皮肉而出,他忍痛用右腿“金鸡独立”,直到大幕闭上,盖叫天被送往医院医治。但是在医治时被医生接错骨位,变成畸形,不能登台演出了,盖叫天不甘心就此退出他热爱的戏剧舞台,问医生还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医生回答说,只能是把腿再弄折了重新接。盖叫天听完,马上抓住刚接好的左腿,一咬牙,在木床边上重新磕断了,请医生再接。在治疗期间,他就开始教戏,出院回家疗养后就开始练功。终于在两年后重登戏剧舞台。

盖叫天戏德高尚,做人刚直不阿,拒充内廷供奉和为军阀演出。清废帝溥仪娶妃子、贿选总统直系军阀首领曹锟庆贺当选获胜,举行大堂会邀他,他都拒绝参加;1932年在上海演出《张久琯》时,在《申报》上宣称“小魔王恃强欺弱,添隆师妙计惩汉奸”;1939年在浦东演侠义戏《就是你》,因“触犯时局”,被迫停演;1940年前后,抵制汉奸假借“伶界联合会”之名为日本侵略军举行的所谓募捐义演。

新中国成立后,盖叫天焕发了艺术青春。为庆祝解放,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部特邀盖叫天和梅兰芳、周信芳等老艺术家一起多次联合演出,盖叫天都欣然参加。1950年,文化部召开全国戏曲工作会议,盖叫天应邀到北京,12月5日,毛泽东主席在怀仁堂观看了他演出的《一箭仇》。后来,他又受到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接见,盖叫天非常激动,在会上发言,感谢党的关怀,决心把毕生精力贡献给戏剧艺术。1952年第一次全国戏曲汇演中,获国家颁发的荣誉奖状。此后,他经常到各地巡回演出,对艺术更加精益求精,他的座右铭是“学到老”。

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为他拍摄了《盖叫天舞台艺术》。1956年,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在上海为盖叫天举办从艺60周年纪念会,再次被授予荣誉奖。同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1957年,周恩来陪同外宾到杭州,冒着濛濛细雨步行回访他,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1959年秋,排演《乌江恨》,自任编剧、导演兼主演。1962年7月,盖叫天回家乡高阳祭祖,在保定向全专区各县剧团代表传艺。1963年,完成艺术片《武松》的拍摄。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自编自演了不少现代题材的小戏,用戏剧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生活。

盖叫天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并广泛吸收多种戏曲中各流派武生和其他行当的长处,提高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力。讲究造型美,人物造型以“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为准则,主张以外形动作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盖派”艺术风格,尤擅演武松戏,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鸳鸯楼》、《蜈蚣岭》等。他塑造的武松形象性格鲜明、胆大心细、嫉恶如仇。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描绘他的动作时说:“快起来如飞燕掠波,舒缓之处像春风拂柳。动起来像珠走玉盘,戛然静止就像奇峰迎立。”陈毅写诗称他“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

盖叫天著有《粉墨春秋》、《燕南寄庐杂谭》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残酷迫害和打击,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71年1月15日,含冤在杭州去世。1978年9月16日,中共浙江省委、省革委会为盖叫天平反昭雪,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并成立盖派艺术研究所。其子张翼鹏、张剑鸣(小盖叫天)、张二鹏均演武生。李少春、张云溪也曾拜盖叫天为师。

(编辑:admin)
  • 上一篇:李福谦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