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界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人物长廊 > 现代、当代人物 > 科技教育界 > 正文

杨敬之

更新时间:2013-01-31 13:45:00点击次数:226370次

杨敬之(1912~2004)曲阳文德村人。1932年毕业于保定河北省立第六中学,考入河北农学院林学系。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毕业,到山西太原晋绥矿产测探局工作。1938年1月至1946年6月,在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工作,任副技师、技师。1946年7月转到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任荐任技士。1947年1月赴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地质系进修,学习微体古生物学。1948年6月获硕士学位,同年8月至11月在华盛顿美国自然博物馆观摩标本。年底回国,到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1949年初与侯祐堂(地质学家,另有传)结婚。

1951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成立,杨敬之任该所研究员。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至1962年被中国科学院聘为古生物研究所和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56年与人合著的《辽东太子河流域地层》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当选南京市第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和1979年被推选担任全国地层委员会石炭系副组长和组长。曾任江苏省地质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63年出席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1965年、1980年先后出访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德国进行学术交流,在联邦德国代表中国科学院商谈两国间有关地质古生物合作项目。1968年在国际苔藓动物协会首届会议上被推荐为会员。

1972年起,任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青藏科学考察项目负责人,编辑《珠穆朗玛峰古生物志》第一、二、三册。主编的《西藏古生物》第三、四、五分册,获1978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特等奖。1979、1984年两次当选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当选为中国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1980年至1984年被选为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81年聘为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与人合著的《中国标准化石》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3年出席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十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及地质大会,会上被推选为石炭系内部分界工作组成员及国际石炭纪会议常设委员会委员,被确定负责筹备1987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会上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1986年被聘为《青藏高原(横断部分)科学考察丛书》顾问。1989年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名誉理事。

杨敬之带头研究湖南泥盆纪及石炭纪苔藓虫动物,建立了较完整的苔藓动物地层分布序列及中国二叠纪苔藓虫地理分布和区划。在研究珠穆朗玛峰苔藓虫时,首次发现世界罕见的三叠纪苔藓虫。他认真研究华南志留纪和泥盆纪层孔虫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并在西藏定日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发现拟层孔虫。1990年《湖南中部泥盆世及早石炭世苔藓动物》(合著)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参加编著的《青藏高原研究》丛书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还编写了《中国石炭系》、《中国苔藓虫》、《中国层孔虫》及《广西中东部泥盆纪层孔虫》等专著。为寻找矿产资源,足迹遍及13个省区。对本溪、犍为、青衣江南流域的煤,广元长时的铁,旺苍的石棉,彭山的芒硝及嘉陵江流域的砂金等都作过详尽的报道和研究。2004年4月30日逝世。

从事地质古生物学术研究50余年,先后发表地层古生物论文近百篇,并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培养中青年科技工作者10多名。

(编辑:admin)
  • 上一篇:阎逊初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